朱高煦不但要打贏湖廣之戰,還想進逼北平?

「關中一定要守住。」滕聚臉色激動道。

關中守不住,他們和宋晟都要完蛋。

藤聚此時又問:「城中有多少糧?」

「六百多石。」楊雄苦笑。

藤聚臉色微變,這六百多石,給他們兩千多人,加上藤聚又帶來兩百多人,也就夠吃一個多月。

楊雄這時道:「你們剛才從北邊過來,也看到北邊的路不好走,糧食很難運上來。」

而且北部距離武關最近的商州,足足一百多里,靠北邊補給是不現實的。

所以以前都是靠東南面的商陽縣。

現在商陽縣被叛軍攻占,他們徹底沒了糧食來源。

楊雄也想過去商州要糧,但北部的路實在不好走,剛剛藤聚他們上來時已經領教過。

藤聚兩百騎上山,掉下去三匹馬,一個人。

如果再想帶糧上來,只會更危險。

「派人下山背糧,每人背負在身上,不要背太多,螞蟻搬家式,可以從北部運糧進來。」宋璟這時道。

他的意思,先把糧從商州用馬車運到山下,然後派人下去背糧,只要不是背太多,可以慢慢往山上運,也比較安全。

「末將也是這麼想的,但現在還夠用。」

楊武這邊還能吃一個多月,所以暫時可以先不管。

此時城關東面的龍昆嶺上,討逆軍剛剛占據,官軍已經退回武關城內。

盛庸和平安、王斌、孫霖四位大將,氣喘吁吁爬到嶺上。

「特娘的,比打仗還累啊。」平安雙手叉著腰,站在嶺頂,觀看四周。

盛庸也哈哈大笑:「還好有土司兵,不然打下這裡,可不容易。」

土司兵們在山間動作比明軍利落多了,剛剛正面進攻受挫,思氏族人思滄木要求帶兵從後山爬上去。

盛庸去看了眼,山壁非常陡,幾乎不敢相信。

但思滄木說有信心,盛庸便讓他試試,果然被他們爬上山,從後面偷襲,一舉擊潰了這股官軍。

當年朱高煦拉攏雲南土司,盛庸以為是漢王兵力不足,想湊人數,平安可是瞧不起這些土司。

但這土司兵經過他們的訓練,再配以優良的裝備,居然比明軍還強。

王斌這時道:「土司們內部也常年打仗,又常在山間行動,體力充沛,還有各種各樣的暗器,如論單打獨鬥,咱們明軍,皆不如土司。」

眾人紛紛點頭,連平安也認可了土司兵。

但大明朝之前和土司兵打,都占著優勢,就是因為兵甲之利,還訓練有素。

土司兵在思倫法時,訓練比較多,三五天一練。

思倫法死後,訓練強度就不如明軍了,而且甲具欠缺,火器遠遠不如,所以單打獨鬥,明軍或許不如土司,打起仗來,土司們就差點意思。

現在朱高煦不停裝備土司兵,又讓盛庸平安訓練,土司兵是越來越強。

凡打惡戰,盛庸必遣土兵為前鋒,效果甚佳。

但武關可不好打,下面關城雖然有幾百步寬,能走的路(沒有護城河)卻只有一百步不到,也就是說,能攻城的地方,只有一百步寬左右,其他地方有水,而且遠遠超過一般的護城河寬度,無法填埋。

就城門口這一百步,那怕一步放一個人,也只能同時一百人並排攻城。

因為是重要關口,官軍在城頭裝有洪武大炮四門,加二十幾門碗口銃,城中兵馬過千,防守很輕鬆。

主要是需要防守的地方比較小,這讓他們的大炮和碗口銃,甚至弓箭都完全可以利用。

盛庸的弓箭手再多也沒啥用了,這一百步寬的地方,你弓箭站滿了也就一排一百人,你要弄個幾排,對方一炮打下來,就是死傷慘重,白白犧牲。

「讓兄弟們先退下,休整。」盛庸一看強攻不行,只會死傷慘重。

隨著他的命令,討逆軍有序撤退,很快回到自己營地。

盛庸一面安排防守,以防襄陽方向有官軍過來打他們後背,同時與諸將商議如何攻城。

此時武關外圍基本被肅清,下面就是如何攻打武關的事。

思氏的幾個頭領也被叫過來,思任法看過地形後,提議從吊橋嶺攻過去。

平安驚道:「那條路號稱『不容並騎』,秦兵以二抵百,不好打啊。」

吊橋嶺寬窄有限,大部份地方只能步營一個個走,有些更窄的地方如果走戰馬,都可能直接掉下去。

思任法道:「讓我們的族人試試,我族人英猛,當以一抵二。」神態還是比較自信。

他跟著盛庸東征四伐,先取得貴州大勝,又參與四川中江之戰,現在也膨漲了啊。

盛庸看著思任法求戰的表情,想了想後:「好好休息,明天上午攻吊橋嶺。」

「多謝盛將軍。」思任法大喜。

當晚他們好好休息,並挑選了精銳。

按盛庸說法,攻打吊橋嶺兵馬不要多,關鍵是快,要一鼓作氣打上去。

對面可以站兩個人,伱這邊只能一個個上,如果前十個人還打不過去,那後面再多的兵馬也沒有意義。

有人覺的可以用車輪戰,但對面兩人累了也可以換的,所以車輪戰消耗是沒有意義的。

對面是每排兩人,你這邊是每排一人,所以靠消耗想攻過去,也幾乎不可能。

第二天一大早,盛庸帶著人帶來到思任法營地。

思任法看到盛庸帶過來一堆百戶級軍將,不由覺的奇怪。

「我給你帶來五十副扎甲,來人,脫甲。」

軍中扎甲不是什麼人都能穿,因為朱高煦兵馬太多,根本造不來。

現在這邊只有百戶以上才有扎甲。

接著盛庸又一揮手,大量的兵馬抱著一堆鎖甲過來。

思任法臉露感動之色。

他昨晚挑選了五十名精銳,上次立下大功的思滄木親自帶隊參加。

思滄木參與貴州之戰時,才是百戶,現在已經是千戶。

但他還是喜歡親自上陣,昨天爬山,他也是身先士卒,非常勇猛。

大部土司兵只有皮甲,現在他們先穿扎甲,再套鎖甲。

沒辦法,扎甲比較小,只能穿裡面。

加上皮甲後,每人三層甲,防護力比較強,但行動有點不便。

但好在他們走的路難走,必須要慢慢走,也正適合。

盛庸突然想到什麼:「山壁是靠北(右),你們上去後,身體儘量往北(右)靠,所有的力量往右腿上用。」

眾土兵紛紛點頭,盛庸怕他們不以為然,又重申了好幾遍。

很快眾人來到吊橋嶺東,此時對面官軍距離他們大概兩百步,這兩百步也是最難走,最危險的路段。

官軍們也知道他們要攻,紛紛起身準備。

盛庸遠遠看過去,官軍的路比他們寬點,可以並排站兩人,有的地方甚至可以站三人。

官軍第一排兩人,靠牆的雙手拿著長槍,另一個人一手拿著盾,一手拿著長刀。

第一排兩人半蹲著,身後兩人全拿著弩。

這樣雖然第一排官軍只有兩人,但他們半蹲著後,身後兩個拿弩的可以往前面射,等於有四個對手,而且這兩人射完後,就會把弩遞給後面的人裝箭,他們又拿起長槍還能支援前面。

難怪萬夫莫開了,攻方這這一個個上,真是找死。

盛庸想,要是我守的話,直接用泥石封堵起來,豈不更省事?

但現在沒有秦國和楚國之分,都是大明,且這邊的路到山下更近,所以官軍一般不會輕易堵起來。

「咱們的槍比對面的長吧?」盛庸回頭問王斌。

王斌道:「有部份是的,漢王在雲南打造的,比他們的長。」

但討逆軍中有很多降兵,也有很多朝廷打造的長槍。

「換槍,換雲南打造的槍。」

思滄木他們又換長槍,比官軍的要長二十公分。

一切準備妥當,土兵們緩緩走上窄道。

他們負重比較沉,走起來比較慢,但非常穩。

思滄木排第十二個,他要看看前面官軍怎麼打的,然後再考慮自己怎麼干。

他左手是個盾牌,右手空著,腰間插著短刀,短斧,標槍,好幾樣。

干過去,干過去,干過去,思滄木心裡不停的叫著。

因為他知道,今天要是干過去了,只要能活下來,肯定可以升指揮僉事。

他就想升個指揮級。

他心裡告訴自己,升到指揮級後,就不用這麼拚命了。

漢王給指揮僉事分田一千畝,這就是思滄木最大的目標。

想想加入討逆軍前,他只是思氏家族的一個奴隸僕人。

現在一躍成為千戶。

可明軍的千戶基本只會在本省。

也就是說,如果他只是千戶,一輩子會在雲南。

但是,如果升到指揮級,可以調離外省。

他不想呆在雲南。

他想去外面更廣闊的天地。

所以,他想立更大的功勞。

拼了,思滄木對自己很有信心。

就在他的胡思亂想下,前面已經開始叫起來:「準備,小心。」

最前排的已經開始蹲下,因為他距離對方只有十步不到。

對面後排兩個弩手正對著他。

他半蹲身後,儘量把自己整個身體置於盾牌的保護下。

朱高煦的盾牌是長方形的,在這個地方占了優勢,可以保護的部份更多。

此時雙方都睜著眼睛看著對方,有些人大氣都不敢喘。

第一個土兵小心翼翼往前移。

「射」官軍突然大叫。

土兵趕緊舉盾。

撲,撲,兩聲,對方兩弩全打在他盾牌上。

他長舒口氣,放低盾抬頭看了眼。

雙方已經接近五步。

對方的長槍遠遠的頂在前面。

「射」不料對方又叫了起來。

(本章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