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關口的楊雄臉色嚴肅的看著下面潮水般的進攻,但他的腦子卻是在想吊橋嶺的叛軍。

吊橋嶺護翼城關東側大門,吊橋嶺被破,叛軍很快就能來到東門下。

東門那邊的洪武大炮都被運到這裡來了,就算運回去,也沒啥作用,那邊只能放一門炮,叛軍有炸藥,衝上來就能炸開城門。

武關的東門非常簡易,也沒封堵,在歷史上可是從來沒有被攻破過,因為沒人能過吊橋嶺。

討逆軍是有武關以來,第一支衝過吊橋嶺的兵馬。

「千戶,千戶,怎麼辦。」身後有軍將已經過來尋求支援,吊橋嶺那邊節節後退。

四周開始喧鬧。

有人提議把東門堵住,趕緊堵。

但也有人說,還有兄弟們在外面,堵了兄弟們也回不來了。

還有人提議把炮和碗口銃推過去,但馬上遭反駁,這邊更需要,叛軍也大舉攻城了。

「得找人殺回去,把叛軍趕回原來位置,一定要守住吊橋嶺,東門經不起叛軍進攻的。」楊雄這時厲聲道。

「吳文山,你馬上帶隊人殺回去,給老子殺回去,對面都是土人,你們連土人都打不過嗎?」

「喏」一個百戶吳文山立馬點了隊精銳,匆匆往東門方向去。

藤聚這時正和宋長保,宋璟三人一起。

他們帶來的人正幫忙防守正面南門,三人看向東門方向。

宋長保問,要不要咱們的人過去幫忙?

藤聚道,現在這種情況,最好把東門堵住,但他們沒有準備,沒想過有人能攻過吊橋嶺,現在封堵都沒有材料。

宋璟沉默了會,突然道:「怕是守不住了。」

藤聚和宋長保面面相覷,然後奇怪的看著宋璟。

宋璟正要再說點什麼,突然。

城外有人大叫:「明人不打明人,降了吧,跟著漢王拿雙餉。」

「明人不打明人,降了吧,跟著漢王,拿雙餉。」

聲音開始不算齊,後來越叫越齊,然後是山呼海嘯。

城頭本來炮聲銃聲連錦,弓箭如雨。

聽著這聲音,很多人下意識不打炮不打銃了,想聽清楚,樓下叫什麼。

漸漸的,現場突然沒有炮聲銃聲,城頭上的守軍都在聽下面叫什麼。

不一會,東側也響起大喊聲。

土人們也在用漢語叫:「明人不打明人,降了吧,跟著漢王,拿雙餉。」

官軍原本已經去了一批援兵,穩住陣角,土人突然這麼一叫,立馬好像士氣就有點下降。

叫著叫著。

突然。

轟。

思滄木似乎又扔了一波炸藥。

吊橋嶺瞬間被煙霧包圍,然後大波官軍開始後退,並投降。」走走走走-——「藤聚瘋狂拍拍宋長保和宋璟,又來到楊雄面前:「守不住了,撤撤撤-——」

楊雄跺腳:「哎。」

他看看藤聚,再看看四周的兄弟們:「藤將軍你們先走,末將無臉見西寧侯了。」

藤聚知道他可能想降了,也沒多說什麼,轉身招呼自己的人,從來時的方向往外跑。

小宦官臉色更加驚恐,只能跟著他們,幾個人一邊跑一邊回頭,真是不敢相信,這還是關中四大關,沒想到這麼快就被攻破了。

歷史上通過武關的還有劉邦,黃巢、李自成。

其中劉邦是從外攻進來的,但那時秦敗亡之勢已成,武關幾乎不戰而降,讓他直入關中,比項羽先到,

黃巢和李自成都是從武關裡面往外的,且都是在當時王朝的混亂末期。

所以漢王的兵馬,是第一支在明皇朝鼎盛之時,從外攻進武關的,更是第一支從吊馬嶺殺進來的部隊。

藤聚三人帶著小宦官又沿原路往外逃,然後發現很多武關守軍也跟著他們,一起往外逃。

他們來時兩百多人,走出去後變成三百多人,人還多了。

中間因為往外走的匆忙,前後又有數人和十多匹馬掉到深澗,可見這北部也不好走。

宋長保下山後,還看看山路,似乎在考慮山下能不能守住,因為這道和吊馬嶺一樣很窄。

「別看了,快走,這邊守不住。」藤聚猜出他的想法,伸手指了指頭頂。

叛軍攻進武關後,在上面可以扔石頭下來,還能架起大炮往下打。

宋長保無奈,只好轉身跟上。

三人下山後,帶著三百多人,也不知該去哪。

朱棣招他們入京,原本他們想以助守武關的藉口,拖延時間,沒想到武關這麼快被攻破。

現在他們還有幾個選擇,一個往北走關中四大門戶的潼關,那邊有潼關天險之稱,然後從潼關進河南,從河南往京師去。

二是回去向宋晟和張武報告,武關被攻破了,關中危險了。

「藤指揮使,末將奉楊千戶的命令,要去西安通報,武關丟了。」這時一個百戶過來,他剛才也帶著一批人下山,藤聚三人以為他們要逃命,原來是打算去西安報信。

但報信也不用帶這麼多人吧?

藤聚當下道:「那行,伱們先走。」

那百戶臉色有點不好意思,希望借幾匹馬。

藤聚當即讓人勻了幾匹馬給他們。

百戶帶幾個人騎著馬往西而去,後面約一百多人,跟著跑向西面。

轉眼間現場就餘下他們一百多人。

藤聚點驗人數,過來時兩百精銳,加他們四人,現在只有一百六十多人,有人可能失陷在剛剛上面的防守戰中。

現在怎麼辦,宋璟想了想,向藤聚,宋長保使了個眼色,三人走到一邊,把那小太監放一另邊上。

「關中守不住了。」宋璟道:「討逆軍進來,只需攻占渭南,就能截斷西安撤向潼關的路。」

「如果四川瞿能這個時侯再打進來,東西兩面夾擊,到時張武和我爺爺,可能要全軍覆沒。」

當然了,他們除了撤向潼關,還能往北從山西撤,從延安走。

但那邊的路就更遠了。

「我爺爺那性子,估計不會撤的,叛軍要是斷了他們的路,可能會來打渭南。」宋璟沉聲道。

「關中丟了,我爺爺撤到山西,也肯定要被皇帝治罪。」

「我們京師的家人,都可能會遭殃。」

「藤將軍你也別回涼州了,回去沒啥用。」

藤聚苦笑,關中丟了,他回涼州有屁用,叛軍一進來,肯定到處投降。

「宋璟你的意思?」宋長保隱隱感覺到宋璟有什麼想法?

「咱們想辦法進潼關,潼關和武關一樣重要,漢王不好打,要是咱們在關鍵時候,能-——必然立下大功。」

「嘶」藤聚和宋長保倒吸一口冷氣,兩人不可思議看著宋璟,沒想到宋璟這個時候,開始想投靠漢王了。

見兩人不出聲,宋璟漲紅了臉:「我爹戰死在靈壁,朝廷還要治他的罪,這些年我都不敢回京,只能跟著爺爺在涼州。」

「就算官軍勝了,我還是這樣,永遠都是這樣,罪人之後。」

「為何不拼一把。」

宋璟說的一點都沒錯。

爺爺宋晟在靖難中沒幫建文帝,立下大功,兩個兒子娶了朱棣女兒。

可宋璟父親戰死在靈壁,卻變成罪人。

宋晟照顧了全家大部份,但有沒有想過這個孫子。

是的,宋晟也沒做錯,歷史上很多家族都會兩邊下注,即然如此,我為何不下注漢王?

至於京師里的叔叔伯伯和兄弟們的安危,我也顧不得了。

宋璟是自私的,但現在沒人說他不是。

宋晟當年自己騎牆,兩邊靠,害死了宋璟的父親,現在孫子反水,也沒理由怪他。

但最重的是,藤聚和宋長保都知道,朝廷在關中,大勢已去。

就算沒有他們,最後也只能守一個潼關,而且能不能守住,還是問題。

「走,那就去潼關。」藤聚厲聲道:「老子也早就想投了。」

「……」宋長保苦笑,他想了想:「留兩個在,通知漢王的人,到時一舉拿下潼關。」

「當是如此。」藤聚看了看他。

「那我留下。」宋長保決定不走,以做內應。

這波人奔向潼關的同時,

思滄木正被盛庸召見。

盛庸大大讚賞了他,同時正看手中的東西。

「盛將軍當心。」思滄木笑道。

盛庸手上是思滄木自製的炸藥。

或者說炸藥包。

漢王軍中也有炸藥包,主要是來炸城門的,威力巨大,又很沉重。

剛才吊橋嶺是肯定不能用,一炸下去,山崩地裂,道路被炸掉不說,不知會有多少人掉下去。

思滄木這個是自己自製的。

他拿了個裝水的皮袋,把炸藥倒進去,塞的滿滿,然後放下少量的碎石,裝了引線,非常簡易。

因為裝的不夠密封,其實威力不是很大,但剛才那種場景,卻是效果很好。

「好,乾的不錯,思指揮僉事。」盛庸這時伸手拍拍他肩膀:「漢王知道你破了武關,一定會重賞。」

「多謝漢王,多謝盛將軍。」思滄木喜不自勝,趕緊下跪:「願為漢王效命。」

他如願以償,當天晉升為指揮僉事,更表示,以後願意跟著漢王干,不想回思氏了。

思任法就在邊上,表情有點尷尬,思氏土司中,越來越多的土兵似乎習慣了明軍的生活,都想留在中原大地。

這仗打完之後,有多少人願意回雲南還是個未知數呢。

若是漢王讓我的土司兵駐守其他地方,不回雲南怎麼辦?他的土司兵跟著漢王兵馬越打越精銳,事後未必會還給他。

就在思任法胡思亂想時,盛庸靠近拍拍他肩膀:「戰局差不多了,你將來為王,享受榮華富貴,可不能忘了咱們。」

「俺要到雲南嘗嘗雲南的美酒,你可得給俺留點。」平安叫著。

思任法哈哈一笑:「末將歡迎來來不及呢。」

他很有深思的看了下盛庸,盛庸這是在提醒他,你若能當大王,享受榮華,還想這些幹什麼?這麼想想,豁霍然開朗了。

(本章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