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關被破的好幾天前。

子午谷里,大量的兵馬正在緩緩前行。

瞿能連甲具都沒有穿,身穿便服,喘著粗氣行走在其中。

子午谷六百多里,漫長連綿,地勢險要,歷史上從來沒有人從這裡走過,並攻進關中。

三國時魏延想帶五千精兵,五千民夫運糧從這走,被諸葛亮拒絕。

瞿能前期多次試探,三天兩頭派人,弄的官軍不勝其煩,現在張武主事後,已經不理瞿能。

瞿能現在還不知道對面主將已經換了。

他還是按自己原來的路線,親率兩萬精銳,一萬民夫,從子午谷進入關中。

與此同時,曹隆和自己兒子瞿郁坐鎮漢中,俞通淵領兵五萬,一萬民夫從斜谷口進入。

他不明白三國時蜀國為什麼北伐每次都只走一路。

我不能兩路齊走嗎?

諸葛亮是不信任別人嗎?還是兵力太少沒信心?

反正瞿能可用的機動兵力也就八萬多人,留了一萬多守漢中,另外五萬走斜谷口,他帶兩萬走子午谷。

十幾天後他們已經走進來了。

中間走走停停,每走兩天,瞿能要求休息半天,以保持體力。

他不想出谷的時候,全軍筋疲力盡。

在過去的大半年,他的八萬兵馬經常走這些道,早已習以為常,速度遠超一般的軍隊。

明末高迎祥的兵馬,走這六百多里走了十五天,而且當時還是大雪紛飛的情況下,農民軍都能走這麼快,瞿能的精銳豈會比農民軍差。

此時他們已經走到距離出口處還有十里。

前方哨騎來探,並沒有發現關中明軍。

瞿能知道前面一里外有個地方,可以屯守軍隊,隱藏行蹤,原本也是很好的伏擊之地。

宋晟如果知道他進來,在前面一里處伏擊,也是可以的。

現在官軍不在,瞿能下令,再往前一里,先休息下來。

今天休息時間大概在晚上六七點鐘,明天凌晨大概一點鐘往外走。

約三點可以出谷。

那個時辰,絕大部分官軍,應該都在睡覺。

「喏。」各部立馬傳達命令,今晚早點睡,睡前用熱水泡個腳,明天早點起床。

永寧衛指揮使毛信很快來到瞿能身邊。

他以前也沒當過兵,跟著漢王都是幹些偷雞摸狗的事,最後才被派到四川來臥底,從百戶做到指揮使,算是積累了些經驗。

但論統兵打仗,他肯定遠遠不如瞿能。

「不知道盛將軍那邊打的怎麼樣了?」毛信道:「若是能打進武關,咱們就勝券在握。」

「出去就後就知道了。」瞿能笑道:「要是外面官軍嚴陣以待,多半盛庸是失敗了,還沒進關。」

「若是沒有官軍,嘿嘿。」瞿能臉上笑開了花。

毛信也哈哈大笑:「占據了關中,漢王的地盤,豈不是又大了?」

「而且朝廷會失去大部份戰馬的來源。」瞿能大笑:「若能逼降,這邊都是精銳騎兵,南軍當年沒有用好,到了漢王手上,可就能好好教訓下朱棣。」

「嘿嘿。」毛信。

瞿能可沒說錯,這會大明的戰馬主要產地有幾樣,第一就是甘州群牧所。

甘州群牧所在固原州西,明廷在這裡有固原衛駐守,養有戰馬兩到三萬匹。

第二是雲南,雲南元江府那氏的地盤,是雲南最大的產馬地,年產戰馬一到兩萬匹,現在已經為朱高煦所得。

第三就是邊外茶馬貿易,明朝的茶馬貿易主要集中在河湟地區與川西北藏族部落,每年貿易約一萬多匹馬,像瞿能當年就在四川設了兩個茶馬司,辦理征茶買馬的事宜,每年得到的戰馬,大概有四五千匹左右。

而且瞿能已經算大明各都司里,鎮守一方大將中,干這事乾的最好的。

第四在其他地方包括江南也有叫百姓養馬,然後官方採購。

當然,大明在北方還有戰馬來源,包括與蒙古各部及朵顏三衛等的交易,還有和高麗(這會已經不叫高麗了,咱們書里暫時叫著)的交易。

朱高煦占據云南,四川,幾乎就得到在大明現在一小半的產馬地。

如果再能攻入關中,可以控制整個大明六成以上的產馬來源。

當然,馬源還是小事,關中馬多,精銳的騎兵也多。

靖難中甘涼鐵騎也參與了多次大戰,但統兵主將陳暉和藤聚都差點意思,加上遇到李景隆這種主帥,絲毫沒有發揮作用,多次慘敗。

同樣的甘涼鐵騎到了漢王手上,瞿能相信肯定能大放光彩。

當晚瞿能徹夜難眠,一直在思考明天遇到的各種可能性,再如何應對。

次日凌晨一點多,討逆軍紛紛拔營,整頓片刻後,瞿能下令扔掉部份隨身輜重,輕裝出發。

留兩千人和民夫固守,修建工事,一旦谷口被堵,戰事不利,他們全軍會原路退會,官軍要是追進來,他們還可以伏擊官軍。

一萬八千多人在月光下連夜往子午谷外出發。

半個時辰後,前方有哨騎回來報告,有兩隊兄弟已經到了澇峪河和虎豹河,沒有官軍埋伏。

這是明末孫傳庭埋伏高迎祥的位置,過了這段險地後,後面就一馬平川。

瞿能大喜,下令加速。

子午谷是難走,但沒有像武關那吊橋嶺那樣,有一側是懸崖深澗危險萬分,所以只要緊跟大部隊,不走錯,肯定不會有事。

大概相當於後世凌晨三點左右,瞿能也來到虎豹河,全軍在兩側短暫休整,補充水分。

他進子午谷是五六月份,天氣比較暖和,不像高迎祥還遇到大雪天,這會又是深夜通過子午谷,出來時全軍士氣保持比較好,精神狀態也不差。

此時天還沒亮,如果以前宋晟為主將時,除了布置烽火台,官軍還全天二十四小時有哨騎來回巡邏,以防他突襲。

現在張武做主,否定宋晟所有的安排,等瞿能的兵馬到了澇水河,接近鄠縣時,天已經亮了,官軍才發現討逆軍進來。

駐守鄠縣的是李昇,他也不敢出去,一面派快騎飛報西安,一面趕緊封堵城門,因為他也聽說討逆軍的火炮挺厲害。

等城門堵好了,又回過神來,討逆軍從子午谷過來的,怎麼可能帶炮?

但讓他意外的是,討逆軍並沒有攻打西安,也沒有打鄠縣,突然全軍往西,直驅武功。

武功雖然是個小縣,但算是西安到隴西的重要通道之一,之前宋晟在這裡駐紮了五千兵馬以為防守,張武接任後,直接把這些兵馬撤到鄠縣,於是討逆軍一到,武功就投降了。

瞿能這招,學的正是司馬懿。

當年諸葛亮兵領十萬大軍出斜谷,大軍駐紮渭水南面,司馬懿對諸將說:「亮若勇者,當出武功依山而東。若西上五丈原,則諸軍無事矣。」

意思是:諸葛亮如果夠勇猛,從武功出兵,依山而往東,確實可怕;如果向西前往五丈原,各路兵馬就沒事了。

結果諸葛亮居然被司馬懿猜中,諸葛亮沒敢直接從武功去打長安,而是往西打北原了。

瞿能現在也不是要去打西安,他從子午谷出來後,已經距離西安很近,但他先占據武功,阻截了隴西和西安的路,然後再往西,準備接應斜谷口出來的俞通淵,同時壓迫鳳翔的守軍。

當然,這會他還不知道鳳翔剛剛換成宋晟。

但是不是宋晟已經不重要。

瞿能出去的時候,俞通淵正在率兵攻打斜谷關,三國時這邊應該沒有關口,之後那個朝代修的也不清楚,明軍是重點修繕了下,特別在朱高煦占據四川後,宋晟加固了關口防禦。

可俞通淵帶著炮,一頓猛轟打的關上守軍不敢上城,接著聽到後面又有討逆軍過來,關上守軍立馬降了。

至此,瞿能和俞通淵兩部,順利在郿縣會合,兩軍合計七萬,加上隨俞通淵帶的隨軍民夫,接近十萬,對外號稱三十萬大軍。

接著瞿能令俞通淵率兵四萬駐守扶風縣,他率兵三萬守武功,按兵不動。

俞通淵這邊帶了全軍半個月的糧食,又從兩縣裡得到部份,足以堅守二十天。

然後,他們就是等。

瞿能的打法,讓宋晟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宋晟其實在俞通淵打斜谷關時就得到消息,他立馬點起三萬甘涼精騎從鳳翔前去支援。

但鳳翔距離斜谷口,比武功縣距離斜谷口還要遠,他率兵跑到半路,又收到消息,武功被破,叛軍從另一側子午谷又過來了,當時把宋晟嚇了一跳,他當時即恨張武不聽勸,又佩服瞿能真敢走子午谷,然後就是非常的不服。

如果他還是主將,必然會在子午谷口痛擊瞿能。(但誰勝誰負可不一定,瞿能走兩天息半天,全軍體力保持的很好,士氣又比官軍旺盛,真打起來還不一定誰勝誰負。)

可惜主將換成張武,讓瞿能從子午谷出來,這將使瞿能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從子午谷出兵的將領,將來若是朱高煦當了皇帝,還不讓史書把他吹上天?

可這會想這些也沒意義,宋晟要考慮對策。

宋晟這時如果繼續帶著三萬精騎馳援斜谷關,因為他全是騎兵,肯定比瞿能先到,到時嚴陣以待,或許還能打瞿能一個出其不意。

或者他膽子更大點,在半路埋伏,同樣可以伏擊瞿能。

但宋晟從跟著朱元璋時就以打仗沉穩為主,這也是他坐鎮各地幾十年,都能當一方主將的原因之一。

他不輕易犯錯,不打沒把握的仗。

所以宋晟不敢這麼干啊,當時得到消息後,他思來想去,最終決定退回鳳翔。

他這人不求有功,但求無錯。

他不想手中三萬精銳甘涼鐵騎送在自己手上。

在退回去的剎那間,腦子裡已經千轉百想,想了很多。

(本章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