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守西安的張武,前幾天接到瞿能兵出子午谷的消息,當時非常震驚,立馬找人去叫部下商議,他從鄠縣得以的消息,瞿能出來的兵馬不多,也就一兩萬人。

他知道瞿能也害怕失敗,所以帶的兵馬不多。

和部下商議後,決定帶西安三衛,約兩萬騎,支援李昇,李昇在鄠縣有三萬兵馬,兩部合計六萬,足以把瞿能打回去。

就在第二天他兵馬整頓完畢,要離開西安時,突然又傳來驚天消息。

武關也被攻破,叛軍正從屁鼓後面打過來。

張武當時正在馬上,聞言差點從馬背上掉下來了。

他從靖難打到現在,也算身經數十戰,這會正是受到了驚嚇。

武關一破,意味著叛軍可以截斷他們退往潼關的路,同時有機會把他們關門打狗,封鎖在關中一帶。

「拿地圖來。」張武當時心中又羞又恨又是害怕。

就在他部下匆匆去拿地圖的同時,前方又有快馬到了,說是斜谷口出現大量叛軍,約有五萬左右。

「草」張武更加的驚慌,破口大罵。

如果武關沒被破,斜谷口和瞿能兩部加起來也就七八萬人,他在關中有十二萬,足以一決勝負。

現在武關被破,張武真是啥心情也沒有了,腦子裡全是跑路保命的念頭。

這時就看出他的戰術水平極差。

必竟靖難前他只是個百戶,只會衝鋒陷陣,是個勇將。

這事要換成宋晟,他肯定不會慌,看哪邊重要。

宋晟可能先讓其他各地守好,然後集中西安的兵馬,先去打武關的盛庸。

然後回頭再來打瞿能。

因為武關地形難走,後面下山的路最多只有兩三人並排通行,大炮什麼都不能走。

武關的炮都是從前面運上去的。

盛庸的十幾萬兵馬要從武關下來,就算24小時不間斷,走完最少都要七八天,而且損傷還不小。

之前藤聚宋長保他們帶著兩百多人上下各一趟,都掉了好幾個到深澗。

當然,他們是初來乍到,不習慣,常年在武關駐守的兵士,基本不會出現這種問題。

就在張武破口大罵的同時,部下拿上地圖。

張武匆匆打開,與部下幾個將領都在觀望。

「潼關已經去不了,現在還有什麼路可以走?」張武之前不是守關中的,對關中地形根本不了解,只能問別人。

大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有個指揮僉事實在忍不住,不由小聲提醒:「武關那邊極難下人,一千兵馬下來,最多只能排成兩列,要走好久的,如果有馬和輜重,更難走,而且不可能帶炮。」

「咱們現在往潼關方向,還來的及——說不定,還能打一場-——」

他是提醒張武,武關那邊走的慢,叛軍現在,也就幾千人下來,可能一萬人都不到。

現在全軍過去,可以試著打一波,要是打贏了,就把叛軍堵在上面,要是打輸了,還能往潼關退。

但這人話音剛落,另一個指揮同知嚷嚷道:「消息都是昨天傳來的,可能是前天發生的,還可能更早的時候發生的。」

「這都過去兩三天,叛軍最少也下山一兩萬人了。」

「萬一他們直撲潼關,先把潼關占了,咱們再去潼關就是白白浪費時間。」

那指揮僉事道:「潼關是天下險關,有三千精銳駐守,一兩萬人,短時間是不可能攻下的。」

「就怕有人投降。」指揮同知道,那就真的關門打狗,被關在關中了。

「……」那僉事頓時無語。

「別吵了。」張武見狀,大聲喝斥,眾將也都看向他。

「誰熟悉關中地形,不走潼關。」張武直接道。

他不想賭,不想被人堵在關中,只想儘快逃離,因為他知道,朱高煦很想他死。

他要被堵在關中,必死無疑。

眾將中有人眼露鄙視之色,張武都不熟關中,還要搶著領兵。

大夥又懷念起宋晟。

可現在後悔也沒有用。

西安中護衛指揮周洪看了看地圖,緩緩道:「現在要出關,只能走延安,再到綏德,從吳堡縣,可進山西孟門關,然後撤往太原。」

這是要繞了一大段遠路,張武看了看地圖,倒吸口冷氣:「這豈不是有上千里?」

周洪點頭:「從西安到綏德,就接近一千里,再到太原又是一千里。」

整個行程兩千里以上。

張武除了想跑,還要把關中的精銳帶回去,西安附近有四萬多,加上李昇三萬和其他州縣衛所守軍,自己只要把這七八萬人帶回太原,和山西的朝廷官軍匯合,守住太原,不讓叛軍進北平(河北),絕對就是大功。

「遠是遠了點,走,派人通知李昇,讓他放棄鄠縣,立馬帶兵過來,和我們一起退。」

「秦王怎麼辦?」有人問。

「帶走帶走,讓他跟我們走。」

頓了頓,張武厲聲道:「能帶走的全帶走,帶不走的,像洪武大炮,都炸了。」

「帶夠三十天糧食,其餘的全部燒了,絕不給叛軍留一粒。」

周洪道:「當輕車從簡,可到延安和綏德就地征糧。」

「步兵帶二十天糧,騎兵帶十天。」張武改口道。

——

宋晟退回鳳翔後,遲遲得到不張武的信息,同時他也很疑惑,瞿能帶大軍分守武功縣和扶風縣,把關中一分為二,堵住了西安和隴西的聯繫,他想幹什麼?

他不怕張武盡起關中十二萬大軍過來圍攻?

除非?

除非有人來救他?

怎麼可能?

關中四大門戶牢牢守著四個方向,堅不可摧。

每次被攻破時,都是每個王朝的末期,昏暗無能的時代,如今大明國勢正盛,蒸蒸日上,萬國來朝,這四大門戶是不可能被攻破的。

宋晟肯定沒想到,他眼中牢不可破的武關,已經被盛庸攻破。

這幾天宋晟每天都上城頭,不時看向西安方向。

瞿能自川中大舉入關,張武毫無反應。

他帶著三萬精銳騎兵,進退不得。

通往鳳翔的路已經被瞿能堵住,是戰是退,他希望儘快得到張武的命令。

張武這人獨斷專行,還下令其他軍將事事向他彙報,也是他資格老,張武稍微網開一面。

但他現在也不敢跑啊,張武沒有命令到,他可以打,但不能跑。

就在這時,城外塵土飛揚,似乎有哨騎從遠處而來。

「哨騎回來了。」身邊有軍將激動道。

那信使看起來也很狼狽,應該好不容易從武功和扶風縣突破過來的,剛到城下就開始叫。

「成陽侯有令,武關已被叛軍攻破,請西寧侯儘快帶領隴西所有兵馬,往山西撤。」

「啥?武關被破了?」宋晟這才知道事情變大了。

「什麼時候的事?」他怒道。

「好幾天前了吧。」

「特娘的,張武為什麼不早和老夫說?」宋晟震怒無比。

信使表情幾乎要哭:「武功和扶風一帶,全是叛軍哨騎,我們過來六個人,只有小的拚死跑到這裡啊。」

宋晟聞言臉色大變:「召集所有人馬,趕緊走,繞六盤山,取道蕭關。」

鳳翔城頓時兵馬涌動,三萬甘涼精騎紛紛集合。

蕭關和武關並稱關中四大門戶,在今固原東南。

六盤山山脈橫亘於關中西北,為其西北屏障。

自隴上進入關中的通道主要是渭河、涇河等河流穿切成的河谷低地。渭河方向山勢較險峻,而涇河方向相對較為平易,蕭關即在六盤山山口依險而立,扼守自涇河方向進入關中的通道。

蕭關可是長城史上最早的關口,是關中的北大門。出關達寧夏、內蒙及蘭州、河西等地;入關經環江、馬蓮河、涇河直抵關中,戰略位置非常重要,史稱中原之咽喉。

可見一旦從蕭關進來,還能直驅中原。

宋晟主持關中大局時,蕭關駐守五千精銳,到張武時,降為三千。

張武把更多的兵馬集中到西安,不知道是不自己怕死的原因。

但張武明顯過於信任這些雄關。

畢竟歷史上要從外部攻破蕭關,難度非常之大。

當年匈奴攻進來,足足有十四萬兵馬,倚仗人多,硬生生用蟻附之術打破蕭關。

而且那時的蕭關和現在不能同日而語。

一千多年後,蕭關歷經各代王朝的各種擴建修繕,現在的確能算固若金湯。

蕭關守將為指揮使關成,他以前有部下近五千人,張武上位後,調走其兩千精銳步營。

六月中旬,關成收到來自鳳翔宋晟的消息,叛軍從秦嶺出來了,令其整兵備戰,注意東面。

關成收到信後,回信表示知道,會加強防守。

但他也頭痛的,蕭關主要防的是西北面,東面就是內部方向。

蕭關東面的防守肯定遠遠不如西北面。

沒幾天,關成又收到宋晟派的快騎來信,宋晟說可能會帶全軍從蕭關撤出,讓他到時準備,和宋晟一起撤退,收集所有可帶走的糧草,並在當地征糧。

如果六月底宋晟還沒到,關成自己做主,是走是留(降)。

關成當時想,宋晟想從鳳翔走,有兩個地方能走,一個是回中古道,一個是蕭關。

但回中古道比較窄,且山路較多,宋晟全是騎兵,所以選的蕭關。

宋晟要是走回中古道,雖然近,但是難走,很可能被叛軍在前面攔截。

他繞過六盤山,走蕭關,雖然遠了點,但騎兵好走,速度最快。

關成當時按宋晟所說,開始在四周徵收糧草,等候宋晟。

六月下旬時,一股兵馬從朝那方向接近蕭關。

瞿郁和毛信,帶兩千精騎,每人雙馬,共四千匹馬,馬不停蹄,一路狂奔,搶在宋晟撤退到這裡之前,來到蕭關城下。

(本章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