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布置,最開始是諸多大將一起研究決定的,現在看來,前面用木遮欄攔著,再用弓箭和火器和叛軍對射,根本無用,擋不住叛軍箭多。

而且叛軍弓手扔掉弓後,還精於步戰。

官軍弓手大部份都是專業弓手,很少與人步戰。

許成認為,木遮欄無用,直接用泥石築牆,官軍應該縮在牆後,可以藉助地利有效防守。

官軍以五六十萬之眾,卻處於守勢,無非是害怕叛軍炮利,想用層層泥牆,消耗叛軍的火炮。

這點,許成認為是有用的。

就在他為後面提供想法思路時,前面討逆軍已經開始變陣。

嗚,嗚-——嗚-——嗚-——討逆軍號角聲似乎有說法,一短三長,接著的深色的大旗搖動。

許成看著討逆軍的後陣像波濤一樣扭動起來。

足足一刻鐘後,只見討逆軍像潮水似的一層層分開,後面出現一輛輛奇怪的車輛。

正是明末後金常用的楯車。

這些楯車早在討逆軍大陣中間準備著,本來是防止前方沖陣不利時用上,沒想到前面直接就把官軍的木遮欄給拆了,到現在看到泥牆和火器後,才換上。

許成還是第一次看到討逆軍的楯車,頓時目瞪口呆,下意識感覺到這車看起來笨重笨重的,可能不好對付。

討逆軍紛紛縮到楯車後面,不一會,前排一字排開幾百輛楯車。

後金楯車是兩輪的,在後金建國後,極為善用楯車,無論野戰攻城,每戰必用。

皇太極甚至還下了命令:「遇敵若無楯車,切勿出戰」。

朱高煦的楯車是四輪的,平時做為運輸車輛,戰時將四面拆下重疊在前面一面,四塊合一,立刻成為楯車。

車身寬約四步,長約六步,前面楯板寬六步,後面三人,左右各兩人,七人同時推動。

每推片刻,後面會有人輪換,保持大夥的體力。

後金作戰時,每三十人分配四輛楯車,也是為了保持體力。

討逆軍陣形變化不緊不慢,等第一排楯車排好後,立馬有炮聲響起來,接著後方傳來命令,前進。

在楯車的運動下,討逆軍跟在後面再次攻上。

官軍們面對這樣的『武器』有點手足無措,許成也是滿臉驚訝。

但他沒有猶豫,等討逆軍進入碗口銃射程時,立馬一聲令下。

轟,轟,他們大量的碗口銃開始發炮。

這時他心中有點鬱悶的,因為碗口銃打一炮也要好久才能打第二炮。

而討逆軍推楯車挺慢的,不像之前步營往前沖。

早知討逆軍是用楯車來攻,他肯定不會用這樣的陣形。

但討逆軍之前確是用步營來沖,許城也以為打一炮後,不會有打二炮的機會,布置自然比較隨意。

沒想到討逆軍突然換了打法,以楯車往前壓陣。

第一波碗口銃有很多打到討逆軍陣中,有的打中人群,有的打在車上。

打到楯車並不能把四塊厚板合併的楯板給完全打破,特別五十步外威力會更小。

第一輪碗口銃打過去,大概只打廢了三四十部楯車。

等他們炮聲一完,討逆軍加快速度,把楯車拚命往前推。

後面的人,還不時的往官軍陣中拋射。

雙方轉眼間再次短兵相接。

「殺啊。」討逆軍密集的人流像洪水似的,轟隆,衝到官軍第一堵牆前。

砰砰砰,討逆軍紛紛跳上楯車。

原本官軍在牆後,還算有些障礙擋在身前。

不料討逆軍往楯車一跳,直接變的居高臨下。

撲哧撲哧,討逆軍前面全換成了長槍兵,居高臨下,對著牆下面就捅。

官軍一會就頂不住,紛紛往後跑。

後面就是陷坑,上面有跳板,只能一個個往後跑。

有人匆忙間就直接掉到溝里。

討逆軍或翻過土牆,或推倒土牆,接著要麼把牆推倒在溝里,要麼把楯車上面的楯板取下,鋪到溝上。

也有討逆軍直接把官軍屍體和傷員往溝里推。

官軍節節敗退,到處失守。

半個時辰不到,許成已經感覺守不住了。

討逆軍打法太猛,各種手段層出不窮,官軍的牆和溝都擋不住。

朱棣的想法是想組織層層防守,一步步消耗討逆軍的火炮,最後憑兵力優勢來波決戰。

但沒想到討逆軍根本不用火炮,直接步兵壓上來肉搏。

你有牆我就推倒你的牆,你有溝,我就填伱的溝。

官軍辛苦挖出來的溝,築出來牆變成了笑話。

如果擋不住步營的蟻附和肉搏,再多的牆和溝都沒有用。

而關鍵是,官軍真擋不住。

因為朱高煦兵馬的打仗和後世的後金有點像,前面在肉搏,後排還在用重箭,並且有斷斷續續的火炮打向官軍中後陣。

等於三個方向在向官軍進行立體打擊。

可以說沒有嚴格的紀律,和死戰的決心,任何部隊都抵擋不住。

官軍的牆是一層一層的,後排的官軍想出來支援前面,就要被討逆軍後排重箭所射。

不出來支援,只能眼看著前排牆後的官軍被討逆軍緩緩捅死。

許成不停調兵遣將,但只能眼睜睜看著討逆軍推掉他們築起的一堵堵牆,填起他們挖好的一條條溝,層層逼近。

現場喊殺聲震天響,全是討逆軍的聲音,官軍只有慘叫和哀嚎在迴蕩。

雙方在每堵牆和溝中爭奪,官軍節節敗退,丟失一道道陣地。

討逆軍則像螞蟻似的翻過一堵堵牆,越過一條條溝。

雙方從上午打到中午,大概兩個時辰不到,突然官軍中一陣騷動,接著大股官軍往後逃跑。

許成他們防守的一線在堅持了一上午後,終於被打崩。

開始只是一段線上的官軍後退,接著是全線後退,很多人直接跳進溝里,然後在溝里等著投降。

許成在第二條防線好不容易收攏敗兵後,三衛兵馬一萬五六千人,全身而退回來的,不到一萬。

一上午損失了近三分之一。

此時他們身後,譚青帶領的第二波兵已經嚴陣以待,一個個方陣排鋪數里。

第二波約有五萬人馬,並且知道討逆軍沒有太多火炮,所以已經有一半兵馬列陣在外,後面陸續還有步騎往外集合。

準備等會打叛軍一個反衝鋒。

許成和蔣善灰頭土臉的去見朱棣。

朱棣要求他們,陣亡沒到一半,不准退,但官軍完全抵擋不住,一萬多人的防線,一上午就被打崩了。

朱棣因為怕炮,所以在後面遠處。

他已經接到許成和蔣善前陣敗退的消息,惱羞成怒:「令他們兵馬和譚青一起,死守第二線。」

他幾乎想斬了這兩人的,想了想後還是忍住。

於是許成和蔣善等整頓兵馬,列陣在譚青兵馬之間,靜靜的等著。

前面討逆軍還在填溝,推牆,半個時辰不到,陸續有兵馬進入官軍五百步內。

譚青騎在馬上,錚,直接拔刀,揮刀就喊:「給俺,全軍衝鋒——」

「沖啊」

官軍兩部約六萬人,突然在整個戰線上來了一次反衝鋒,試圖在討逆軍立足未穩之時,打討逆軍一個措手不及。

要說朱棣的指揮和布置也算可以的。

一般人你第一道防線打進去這麼不容易,估計後面還會是這樣,又是牆又是溝的。

沒想到第二波官軍嚴陣以待,就是要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但官軍挖了這麼多溝,坑了討逆軍,也坑了自己。

討逆軍沒完全過來之前,他們也不敢沖。

現在討逆軍終於過來了,立刻往前衝鋒。

好不容易殺過第一道防線的討逆軍也在匆匆集合,原地集結。

但說真的,五百步真不近,你平時跑五百步都得好好喘口氣。

譚青迫不急待下令衝鋒,距離實在遠了點,你好歹等討逆軍上前一點,你們大軍緩緩壓上,最後再沖啊。

只見浩浩蕩蕩的官軍衝過去,剛過三百五十步距離。

突然。

轟,一聲炮響,從天邊響起。

嗖,一棵黑色的炮彈從討逆軍陣後飛過來。

「沖,不要怕,叛軍的炮沒多少可用。」譚青還在大叫。

轟,轟,轟,下一刻,連綿續的炮聲響個不停。

嗖嗖嗖,上百枚炮彈鋪天蓋地的飛過來。

這是討逆軍成軍以來最大規模的炮擊,比起上次廣西大戰,還要多的炮。

上次廣西大戰,朱高煦為了保持連綿不斷的炮擊,考慮到這個時代射速的漫長,兩百多門火炮分成七八輪,每輪只有幾十門炮在發射。

每輪間隔在一分半鐘左右,同一輪的炮發射時間也有前後,這才形成一個連續的循環。

現在接近一百門炮。

每門發射時間也是不等。

轟,轟,轟,一百門炮連續響了三分多鐘才響完。

這場面就看起來極為壯觀,空中是飛個不停的炮彈。

嗖,嗖,嗖,一枚枚炮彈落到官軍大陣之中。

這一波火炮打下來,現場是哀嚎一片,死傷無數。

譚青和許成真是領會到,皇帝陛下說朱高煦打仗沒有意法,不按常理來的無恥下作了。

官軍被這波火炮打的死傷慘重,衝到討逆軍面前時,對面是層層的楯車和密集的箭雨。

形勢反了過來,討逆軍用楯車當牆,前面長槍兵頂著,後排在射箭。

雙方再次進入慘烈的肉搏戰。

但這次才半個時辰不到就分出勝負。

官軍後陣率先掉頭逃跑。

(本章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