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登基後學著朱棣,將朱棣的永樂年號剔除,重新改為建文九年。

明年(1408)起,啟用新年號洪熙。

朱高煦成為大明的新主人,討逆軍也變成了官軍。

朱高煦登基後第一道旨意,就是將庶子朱棣貶為庶人,踢出明皇族成員,稱其部為叛軍,同時號召天下叛軍投誠,既往不咎,如頑抗到底,則族之。

此時宮中人事不順,太子朱高熾北撤後帶走部分宦官和宮女,留下的人里,朱高煦也不敢重用。

他暫住武英殿,安心等雲南的家屬過來。

十月初氣溫略有下降,諾大的武英殿里,朱高煦正在拿著毛筆,呆呆看著桌案。

如果此時有人靠近,就能看到朱高煦在上面寫了一行一行的字。

「稅改。」

「政改。」

「裁軍。」

「水利。」

「殖民。」

「北元。」

「勛貴。」

「宗室。」

「科技樹。」

「教育。」

朱高煦亂七八糟了寫了長長一列,自己從頭看到尾,再從尾看到頭,不由捂著腦袋,感覺到隱隱的頭痛。

前天剛坐到皇帝御座上的時候的確很爽,等坐下後發現也不容易干。

前世老想著穿越回來當皇帝,現在真做了皇帝,發現自己想乾的事,要乾的事實在太多了。

多到他不知從何做起,如何做起。

「叭」朱高煦略有煩躁的把毛筆扔到桌上,然後坐回位置,心想,不如擺爛算了,等把朱棣解決掉,以後順其自然,安安心心,做個昏君,整天摟摟美女,豈不快活自在?

朕做不到啊,腦子裡還有一個聲音在提醒他,這不是他想要的大明,這不更是他想要的中華。

「無論如何,這皇帝不能比朱棣做的差。」朱高煦默默的想著。

「陛下。」就在這時,外面有聲音傳來。

朱高煦扭頭,發現是鍾顯。

朱高煦進京匆忙,身邊沒有漢王府多少老人,只有宦官鍾顯跟著。

鍾顯已經派人去桂林傳召馬玲。

馬玲是廣西布政使馬麟的女兒,朱高煦攻占桂林後,馬麟半夜獻女,討好朱高煦。

現在朱高煦剛到皇城,又不找其他人侍寢,鍾顯感覺皇帝還是暫時需要一個伴的。

「進來鍾顯。」朱高煦把桌上寫的東西疊了起來。

鍾顯進來後,立馬道:「陛下,奴婢找了兩個熟人來了吶。」

「誰?」朱高煦奇怪道。

鍾顯笑著向遠處招了招手。

不一會,外面進來一男一女。

「亦失哈?」朱高煦哈哈大笑。

「奴婢拜見陛下。」亦失哈十分激動,大概沒想到皇帝還會記得他的名字:「沒想到陛下還記得奴婢的賤名。」

「快起來,亦失哈,你也為朕立下了大功,朕豈能忘記。」

朱高煦高興的走過去,親自扶起他。

這讓亦失哈有點受寵若驚。

邊上有個宮女,長的也挺不錯,正好奇的打量朱高煦。

不料朱高煦轉身看向她,刷,她的臉蛋頓時變的通紅:「叩見陛下。」

「陳妍,你以前可叫朕叔叔的,哈哈哈,長這麼大啦。」朱高煦當然認識,這是陳文的女兒,派入宮中做內應的陳妍,化名段蘭心。

當初正是因為陳妍對亦失哈的幫助,才讓亦失哈受到感動,轉而投靠了朱高煦,兩人還義結了金蘭,成為兄妹,關係相當不錯。

在討逆戰中,經常為朱高煦傳遞宮中消息,更為營救投靠漢王的大將家屬,立下功勞。

陳妍被朱高煦這麼一說,臉蛋更紅了:「陛下。」語氣嬌羞無比。

當初她初見朱高煦時,朱高煦才十幾歲,她也才十二三歲,一轉眼,她都十八歲了。

放在大明朝,這妥妥的是大齡剩女。

朱高煦這才知道,朱高熾北撤時,宮中帶走一批,留下一批,朱棣的李妃原本不想走,但妃子全部要被帶走,所以沒辦法。

李妃想來想去,留下亦失哈,陳妍也被留下。

「李妃娘娘怕朱棣最後兵敗,狗急跳牆,胡亂殺人,所以娘娘讓奴婢兩人留下。」亦失哈道。

「朕,虧欠了李妃啊。」朱高煦嘆道。

亦失哈和陳妍突然到來,朱高煦在皇宮可用的人瞬息就多了。

兩人在皇宮多年,認識熟悉不少人,大概可以知道誰能用,誰不能用。

當然,基本上朱棣的心腹都已經被帶走了。

朱高煦這時看向陳妍,心想陳妍為自己也算立下功勞,現在年紀也大了,當找個好歸宿:「妍兒,你和亦失哈立下大功,和皇帝叔叔說說,有沒有心怡的人?」

「如果沒有,皇帝叔叔幫你找個討逆勛貴,決不能委屈了你。」

陳妍臉更紅了,她悄悄抬頭看了眼亦失哈,亦失合笑著向她點頭,示意她大膽的說。

陳妍羞澀的想了想,還是搖頭:「奴婢沒有心怡的人,暫時,也不想嫁-——人。」

說罷抬起頭,睜著大眼睛,看著朱高煦。

「……」朱高煦。

拷,俺是你叔叔啊。

朱高煦神色有點尷尬,但他也沒立刻表態,陳文是他心腹大將,也為他立下汗馬功勞,如今鎮守四川,為他源源不斷提供糧草和部份戰馬。

這事只要陳文願意,問題不是很大。

他轉頭看向鍾顯:「宮中還有多少女官?」

鍾顯道:「大部份女官,都去北平了。」

大明皇宮中的宮女有六局一司,各部主事,都有官名,官級,稱之為女官。

「陳妍你暫代宮正司尚宮,跟鍾顯、亦失哈一起跟著朕。」

宮正司監察宮女紀律,相當於紀檢部門的存在,權利不小,宮正司尚宮,正五品女官,可號稱為諸宮女之首。

陳妍不亢不卑的雙手搭禮蹲下:「多謝陛下。」

朱高煦感覺到她並不是很高興,心中更確定她想要的是什麼。

想想也是,當年她才十二三歲,天真可愛的小娘,就被父親陳文派到太子那邊當臥底,經歷了靖難,和討逆兩次戰役,如花的年紀一晃而過,的確應該給她應有的獎勵。

明廷在皇城裡面的衙門挺多的,共有二十四衙門,分為十二監(太監衙門)、四司、八局,合稱內宮二十四衙。

朱高煦讓鍾顯和亦失哈各管一半,暫時先負責起來,調整人事,等雲南漢王府的人到了再說。

陳妍就常留武英殿,侍候皇帝。

亦失哈走後沒多久,陳妍帶了幾個宮女進來收拾房間。

朱高煦當時眼睛一亮,幾個宮女看起來年紀都不大,長的也是一個比一個漂亮,陳妍也算長的不錯,但和這幾個宮女比起來,又差了點意思。

但朱高煦也沒多看,若有所思想了想,陳妍十二三歲就能當臥底,心智可比普通小娘們強多了。

這麼幾年在太子府,在燕王府,在宮中都安然無恙,全身而退,可不是等閒之輩。

王妃孫若男那種二貨,側妃韋沫兒、景殊、黃櫻那三個傻白甜,論心計,肯定遠遠不是她的對手。

也只有小姨娘徐妙錦,能與她一戰。

嗯,現在小姨娘,已經不是我小姨娘了,想必她現在,也開心的要命。

不知為什麼,此時此刻,朱高煦突然很想念妙錦。

明朝大部份女人都只能當花瓶,也只有妙錦,他可以講些心裡話。

朱高煦還在想著溫柔美人,外面又傳來鍾顯的聲音。

禮部尚書鄭賜遞了個摺子。

今天是朱高煦登基的第三天,昨天上了朝,也沒議什麼事,主要是商量調動兵馬,討伐北平叛軍的事,其他的國事,都排在後面。

今天朱高煦因為有事,索性沒上朝,但禮部尚書鄭賜就遞上了摺子。

朱高煦叫鍾顯拿過來看了下,果然是急事,要不然鄭賜也不會遞過來。

鄭賜說的是禮部主事劉孟鐸的急報。

劉孟鐸是永樂二年進士,授禮部主事,永樂三年,其出使撒馬爾罕,看到了逃亡到撒馬爾罕的北元孛兒只斤·本雅失里。

回國他向明廷彙報,明廷就一直注意著草原上的事,沒多久,帖木兒死了,本雅失里從撒馬爾罕移居到蒙兀兒斯坦(東察合台汗國)居住,今年(1407)初,本雅失里從蒙兀兒斯坦返回蒙古故土,試圖從非元裔的鬼力赤手中奪取汗位。

朱棣當時剛剛經歷了國內三場大敗仗,也無暇顧到這事,就令使臣郭驥攜書一封,同時送還被明軍俘獲的22位汗廷家僕。朱棣告逾本雅失里和阿魯台,說:「眾已推爾立為可汗,爾欲遣使南來通好,朕心甚喜,朕生中國,可汗生朔漠,彼此永遠相安無事,豈不美哉。」

原歷史上,朱棣寫這封信的目的是為了麻痹本雅失里和阿魯台,他派郭驥到北元更主要的目的是干涉北元內政,阻撓忽必烈後裔本雅失里回蒙古本土即汗位,並在以後找藉口,對他們用兵,展現他千古大帝的雄風。

從這封信上,可以看出歷史上朱棣也是無恥之極,一面嘴上說著要和本雅失里和阿魯台永遠相安無事,一面想著對他們用兵,打造三萬輛武鋼戰車。

現在情況變了,朱高煦起兵造反,朱棣不是想為了麻痹,而是為了安撫,不想兩邊用兵。

隨同郭驥一同前去的都督指揮金塔卜歹,把郭驥送到關外就回來了。

剛到過了山東,到了直隸的海州,就聽到朱高煦已經進京的消息。

金塔卜歹進退難決,索性留在海州。

他當年還護送過劉孟鐸,所以快馬修書,問劉孟鐸怎麼辦?他現在該去北平,還是來應天?

劉孟鐸上書,金塔卜歹是原蒙古將領,通曉草原地域風情,請陛下預以信任和重用。

朱高煦看到鄭賜的奏書,聯想到歷史上後面發生了一些事情,便回復道:「朕進京師,未殺一人,可比明紂王如何?」

沒多久,金塔卜歹收到回信,立馬帶著所部進京,拜見新皇帝。

很快,朱高煦這句話,「朕進京師,未殺一人」,傳遍大明北方。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