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朱高煦緩緩找了個地方坐在徐輝祖下首,看著徐輝祖灰敗的臉色,他繼續道:「父親當年起兵時,俺才十幾歲,自然是跟著父親干。」

「俺錯了嗎?」

「大舅的意思,俺要和父親對著干,才是對的?」

「天地君親師」徐輝祖咬牙道:「你首先是人臣,然後才是人子,當然以孝忠陛下為尊。」

「你徐家祖宗若是知道,定以你為恥,踢出徐家宗祠。」朱高煦冷笑。

徐輝祖臉都氣白了,又不敢罵他,他正想反駁。

朱高煦又道:「賢者有雲,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大舅自稱讀書人,到底有沒有學過?」

「父母兄弟,皆是為民,親情至高無上,這是毋庸置疑的,把皇帝凌駕於親生父母之上,徐達活著,都要弄死你。」

朱高煦公然稱其父名字。

「你。」徐輝祖霍然站起,瞪著朱高煦,數息之後,還是恨狠的坐了回去。

他隨即笑了:「你嘴上說的好聽,可為了皇帝位,還是連親生父母都不認,你說的話自己信麼。」

因為他們不是我親生父母,朱高煦心想,不過他當然不會這麼說:「朱棣登基後,大殺四方,我確實後悔助紂為虐,我之所以起兵,也是為了天下百姓。」

哈哈哈,徐輝祖好像聽到世上最好笑的笑話,起兵造反,弄的天下兵禍連連,民不聊生,居然是為了百姓。

「大舅看我做了皇帝後,可亂殺一人?」朱高煦道:「無論你承不承認,高煦比朱棣更適合當大明皇帝,也肯定會做的更好。」

「大舅還未老,還可以坐在府里看著,看著大明,如何在高煦的治下,變的盛世繁華,揚威于海內外。」

「俺會瞪著眼睛看著。」徐輝祖尤自不服氣。

朱高煦拂袖而去,王貞亮趕緊跟上。

出了徐府後,朱高煦站門口看了看,便對周虎道:「給徐輝祖家留一百畝田,其餘財產全部查抄,不再監禁,任其自由。」

「把他大宅也抄了,換個兩房小屋,讓他好好認清下自己,他要不是出生功勳之後,他徐輝祖算個屁,能不能在大明活下去。」

「遵旨。」

朱高煦罷免了徐家所有勳爵,徐家已經失去收入來源,現在留給他們一百畝田,看徐輝祖有多能。

他不是要看朱高煦把大明弄成什麼樣嗎?就讓他好好看著。

劉俊在邊上看的動容。

他知道徐輝祖當年追殺朱高煦之事,兩舅甥應該是血海深仇,但皇帝如此仁厚,真是大明之福。

劉俊忍不住又道:「陛下仁厚,足以流傳千古。」

這個馬屁拍的朱高煦很爽,回頭笑著拍拍他肩膀:「劉部堂你少拍馬屁,多做事。」

「是陛下。」劉俊笑道。

回到皇城後,朱高煦來到華蓋殿(中極殿)。

華蓋殿在奉天殿後面,以前皇帝不管建文還永樂,散朝後通常在兩個地方接見臣下。

一是武英殿,二是東暖閣。

東暖閣在乾清宮後面,乾清宮是皇帝起居所在,所以皇帝如果晚上召集群臣時,更多的在東暖閣。

朱高煦當了皇帝後,感覺從奉天殿下朝後,到武英殿太遠,到東暖閣更遠,而奉天殿後面就是華蓋殿,便決定把朝後議事和辦理公務的地方,改為華蓋殿。

而武英殿里,更多的做為重要的會議室,裡面有巨大的世界地圖沙盤等物,開大會時可以用到。

以前皇帝習慣在武英殿辦事,也有其他原因,因為武英殿右下角就是六科廊,靠近皇帝,可以和皇帝一起辦公。

一個皇朝的政務是非常多的,皇帝有時忙不過來,下面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能上了個奏摺。

所以這會明朝的奏本經過是這樣的。

官員上奏時,都是一式兩份,一個叫正本,一個叫副本,先遞交給通政司,通政司拿到後,正本由通政司遞交給皇帝。

朱棣上台後,組建了第一批內閣,然後朱棣會挑一批不重要的交給內閣,自已批一些重要的。

朱棣死後,到宣德年代,順序就變了,全部先交給內閣,由內閣票擬(寫出處理意見),再上交皇帝,皇帝批覆後,交給司禮監,再往後的皇帝,若不想管事,直接讓司禮監批覆,公文就只在內閣和司禮監之間流轉,司禮監權職大升。

而副本則先交給六科,屬於那部門的事,由六科再交給那個部門。

比如是兵事,就由兵科處理,給兵部。

所以這裡有敝端,有些本正本還在內閣手上,副本到了六科六部,普通官員比皇帝還早知道這些事。

然後皇帝批好的正本叫紅本,還要交給六科存檔,並抄送相關部門。

另外還有個部門叫『報房』會來六科抄寫有關信息,編髮邸報,公開發布。

明代處理政事一直都是這樣公開的,流轉程序也是非常嚴格規範的,但可以看到往往皇帝是最後一個知道具體內容。

而如果是地方官的題本,往往也是當事人最後收到批覆內容。

朱高煦當了皇帝後,感覺這過程太繁瑣,並且不夠保密。

如果是重要的軍事情報,正本還沒到皇帝手上,副本已經經過六科,再到六科相關部門,(而六科給事給事中等都是七八品的低級官員),到第二天,估計半個京師的官員都知道這些消息了。

政務公開處理,放在後世是好事,但這會肯定效率太慢。

比如前方大敗,皇帝還沒知道,京師官員都差不多知道了。

所以朱高煦要改制。

今天他到了華蓋殿,看到御案上和地面上,堆著幾堆奏摺,粗看了下最少上百本。

特娘的,他心裡暗罵了一遍,這皇帝確實不好乾。

後世的領導多好呀,啥事不用干,嘴巴動動就好了,為啥我現在要這麼忙?

「傳黃淮、胡廣、胡儼、金幼孜——楊士奇,楊榮、楊溥-——」朱高煦想來想去,好像永樂初幾批內閣就這麼幾個人。

解縉被他踢掉了,前面幾個朱棣用過,楊溥是三楊之一。

他的命令下去後,外面立馬有宦官騎著馬飛馳而去。

現在朱高煦入住紫禁城,允許皇城中騎馬飛馳,但宦官們騎的馬,身上披有特製的黃馬鞍,代表著傳遞皇帝的旨意或口諭。

因為華蓋殿到午門接近一里多路,以前皇城裡啥都靠走,走到外面都半天時間。

皇帝傳召個人,打底半個時辰起,慢則一個時辰才會到。

現在朱高煦要提升效率。

傳旨宦官騎著特製馬鞍的馬,飛速跑到午門。

午門口錦衣衛也有馬匹準備著,比如皇帝要傳召五人,錦衣衛出動十人,每人一騎,和宦官分騎五個大臣家裡,如果有順路,則可以少一兩人。

這樣效率就出來了。

以前皇帝傳旨,都是宦官走出皇城,然後一家一家,挨戶去通知,一圈跑下來,有時都要一個時辰。

傳信的兩人一組,兩個錦衣衛來到黃淮家裡,黃淮一聽皇帝招呼,立馬出屋。

其中一個錦衣衛問:「黃大人會騎馬嗎?」

黃淮點頭說會。

錦衣衛則讓出馬來,他們兩錦衣衛共騎一馬,由黃淮先行入宮。

如如黃淮說不會,會有錦衣衛騎馬帶他。

通信來回都是馬匹,半個時辰不到,黃淮他們先後都來到華蓋殿,效率前所未有的好。

幾人先拜見了皇帝,然後看看華蓋殿,感覺到裡面布局全變了。

西側牆上是大明現在的新地圖,包含交趾、大馬等地,東面牆上世界地圖。

這樣的地圖,在武英殿也有,且更大更清晰,還有沙盤。

中間有個長桌子,足足有三丈長,一丈寬,皇帝坐在北邊,兩側都有很多凳子。

御案在長桌子後面,所有的奏摺都堆在長桌子上。

長桌子上還泡著熱氣騰騰的茶水,甚至還有乾果甜點和水果。

朱高煦先看了看楊溥。

永樂初年,楊溥任太子洗馬,成為廢太子朱高熾的東宮僚屬,原本也是朱高熾親信,不過他運氣好,朱高煦起兵中,老爹死了,按明制,回家守孝。

等守孝期滿,正好朱高煦打進京師,他又屁巔巔回了翰林院。

當時有人彈劾他是廢太子親信,朱高煦看到名字後,就留意到他。

楊溥也是第一看到新皇帝,表情有點緊張。

「自己找位置坐。」皇帝面前也堆著十幾本奏摺,應該他自己批過了。

眾臣面面相覷,然後分別找位置,這時才發現,桌上有批木牌,上面寫著名字。

他們對著名字坐下,間隔挺遠的,感覺非常稀奇,但心裡確實很爽。

「朕要改制奏本,以後官員奏本時,正副本統統由通政司先送到華蓋殿。」

「每位大臣的正副本放一起,通政使用專用木盒放置,封蠟,除了加急的之外,每日申時三刻前送到午門,由午門檢驗後,送華蓋殿。」

加急是即接即送,不得延誤。

黃淮等人不敢吭聲,靜靜聽著。

「你們幾個,每天下朝後就到華蓋殿來,午飯晚飯都在華蓋殿吃。」

幾人面面相覷,這是要忙一天了?換後世,大夥要齊聲痛罵資本主義剝削階級,但這會大夥巴不得天天跟皇帝在一起。

「每過幾天,奏摺少的時候,朕只要留下來兩個人,其餘的人可以休息一天。」

朱高煦是好心讓他們休息下,不說雙休,至少給個單休,沒想到後來這些人搶著要留下,沒人肯休息。

「臣遵旨。」幾人紛紛應道。

此時有人已經發現,桌上奏摺都是正副本在一起的,應該最近剛送來。

「你們先大概看下,凡是關於禮部的,交黃淮。」

「凡是關於工部的交胡廣」

「戶部交楊溥。」

「吏部交胡儼。」

「刑部交金幼孜。」

「兵部的交給楊榮。」

「六部不能確定的,給楊士奇。」

朱高煦開心的把所有奏摺分配到人。

看著他們迫不急待的忙碌起來,朱高煦狠狠喝了口茶,翹起二郎腿,這才是皇帝的生活啊。

(本章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