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熙二年二月,朱高煦在華蓋殿召見了夏原吉,同時在場的還有錦衣衛指揮使毛信。

朱高煦決定開啟全面田稅改制和分配。

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即重新分配,按田發冊,放後世,就是叫『確權』。

即朱高煦要把包括皇田在內,大明所有的田,現在一次性全分配掉,然後登記到各人名下。

夏原吉開始沒聽懂,便問陛下這是什麼意思?

朱高煦想了想,道:「簡單來說,叫『確權』,即確定田地以後的歸屬。」

「咱們大明立國以來,無論哪任皇帝上台,或有新的藩王出現,或遇重大慶日,大謝功臣等,身為皇帝大手一揮,幾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田賞賜出去。」

「那朕想問問,這些田都是哪來的?不可能憑空變出來的?」

夏原吉當即大聲道:「這些封賞的田,要麼就是皇田官田,要麼就是軍田,甚至還有民田。」

皇帝把天下所有田看成是自己,想賞給誰就賞給誰,這句話夏原吉沒說出來,但也明白了朱高煦的意思。

皇帝果然道:「大明皇帝把天下所有的田當成是自己的,想賞給誰就賞誰。」

「朕勉強算是個明君。」

夏原吉這個從來不拍馬屁的人,臉色一正,沉聲道:「陛下必然是千古明君,遠超唐宗宋祖。」

夏原吉從皇帝進京之後,才與朱高煦相熟,短短兩年不到,他已經很肯定的認為,皇帝是真心為大明天下,和大明百姓著想的,只要一直這麼幹下去,肯定能成為千古明君。

皇帝或許有很多事情乾的非常無恥和缺德,但夏原吉認為,只要是為了大明天下和百姓,皇帝其他所有見不得人的勾當,都可以忽略不計。

能得到明初有名的賢臣夏原吉這麼稱讚,朱高煦心裡還是美滋滋的。

「夏部堂過譽了。」朱高煦嘿嘿而笑,但馬上又臉色一正:「但朕不能保證將來的皇帝會不會跟著朕的想法來治國。」

「所謂一個師傅一把尺,每個皇帝治國理念都不一樣,所以歷史上才會有明君和昏君或庸君出現。」

「朕就在想,在有生之年,把天下所有的田分配到各人,確定權屬,制定法律,那麼將來侵吞百姓田地的事,不敢說一定不會發生,必然會減少很多。」

理論上,只要大明不亡,大夥的田地,肯定安全的屬於自己。

夏原吉被皇帝氣魄氣震動,表情非常動容。

「陛下此舉,將名震爍古,功超秦皇漢武。」夏原吉起身,橫走了幾步,深深的向皇帝跪下磕頭,表達了他的尊重之舉。

秦皇漢武武功蓋世,無人能及,但朱高煦這步確保了天下百姓的利益,遠超前朝所有皇帝。

因為從秦皇漢武開始到明初,每個朝代的皇室都是擁有天下最富足的田地,皇帝也把天下所有田看成自己私人的。

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是統治階級最喜歡聽的一句話。

而朱高煦,還田於民,確權立法,將來必然留傳史書。

夏原吉跪下磕頭的時候,華蓋殿某個角落裡,史官們正在奮筆疾書。

「陛下還田於民,確權立法,誠感夏原吉,磕頭大拜,原吉頌其為千古明君——」狠狠的把朱高煦一頓夸。

等夏原吉起身後,朱高煦和他談了談細節。

朱高煦決定把大明現在所有的田分完,然後登記造冊,大明原本有黃冊,他現在要造紅冊。

把全大明所有田分配到各人名下,寫入大明律法中,以紅本確立田權。

以後的大明皇帝就沒田了,你想分封都沒有田分封,要麼去拿錢買。

當然,以後可能查抄犯人會有收穫,所以朱高煦還會立法,凡查到田產,立刻拍賣,決不給官府和皇室留一塊田。

「朕的第一步,就是把所有田分掉或賣掉,第二步,統一徵稅。」

「現在干第一步,由錦衣衛與你們戶部配合,為天下所有良田,確權。」

確權,就是確定主人,然後制定紅冊。

夏原吉馬上道:「要是有新屯出來的新田呢?如何確權?」

「誰屯的歸誰,朕當然希望屯的越多越好,田越多,咱們收的稅就越多。」

夏原吉點頭,如果這樣的話,原意開荒的人,應該挺多的。

確權原本是比較麻煩的事,但好在從洪熙元年開始,朱高煦就要求戶部統計天下糧田,包括還有大明黃冊可以參考。

現在官府要做的事,就是通知全天下各縣府,制定紅本,按田確權,給大夥換個新地契。

「拿過來。」朱高煦這時伸手,毛信趕緊遞上一個紅本本。

朱高煦遞給夏原吉:「這是朕讓人定製的田地紅本,朕取名『田地證』,夏部堂看看,還有沒要改進的。」

夏原吉笑眯眯接到手上,入手發現有點沉,封面居然還有點厚,像是羊皮紙。

正面寫著幾個大字:「大明田地證」,下面有行小字:」大明洪熙二年制,世代有效。」

打開後的左邊是幅圖,按朱高煦說,這是將來該田地的大小模樣,會畫在上面,若大面積的,會寫四址,東起哪裡,西止哪裡,南到哪裡,北到哪裡。

右邊寫了很多字。

最上面是:此證為大明山地、林地、水塘、糧田等各種各種田地權屬證明,大明田地為私人所有,不可侵占,可以買賣交易。

朱高煦道:「以後戶部在各地都要派駐機構,專門負責田地交易,並從中收取交易稅,並在各地設定最底價格,以防侵占。」

「最低價格不一刀切,按各地實際情況,經濟人口來確定,比如京師附近的糧田可能會賣到五十兩一畝,廣西那邊,可能只有十兩一畝。」

朱高煦設定最低價格,是為了防止朝廷官方侵占百姓利益。

比如明朝也有拆遷,假設百姓的田賣給官方,有了明確的最低價後,至少不會被極低的價格收購。

「陛下要戶部在各地派駐人員和成立新機構?」夏原吉聽到了最關鍵的:「這不是又要好多錢?」

朱高煦點頭:「朕要在地方成立稅務司,專門負責收稅,並由戶部直管,不受地方管理。」

他以後要收農田稅,商業稅,海關稅,肯定要成立專門的稅務部門。

朱高煦向夏原吉解釋了下,這個部門專門是收稅的,到時一部份劃歸中秧,一部份留給當地自支。

「我大明一千多縣,每個縣有十個吏員差不多,負責人一名正九品,副職一名從九品,其餘不入品級,俸祿從稅中支出,不占地方開支。」

這就是要為大明突然增加一萬多公務員。

夏原吉聽的嘴角微抽,有點心痛開支,但想想,這一萬多人是為了徵稅,總算還能接受。

這是皇帝登基以來第一次為大明增加官員,一口氣增加三千多九品官。

但夏原吉也認可了,因為這些官吏的增加,就是為了以後的徵稅。

皇帝不但要征糧稅,田地買賣也收稅。

「田地買賣,咱們收多少稅?」夏原吉這時問。

皇帝道:「每次田地權屬變更,收工本費一錢。」他指了指紅本,製造這個本子,也是要錢的。

夏原吉嘴然一抽,皇帝真是——精打細算啊。

「另外售價的二十分之一,為稅費,由賣家出。」朱高煦笑道。

皇帝真是黑啊,夏原吉心裡又默默的想著,這意味著如果購買二十畝田,還要多交一畝田的稅。

接著皇帝又一揮手,毛信遞上來一堆資料。

夏原吉打開,發現像是女人寫的。

「這是朕口述,由貴妃寫錄。」

夏原吉表情不變,認真看了起來。

開始看的還是眉目舒展,好像比較開心,看著看著就眉頭緊鎖了。

前面說過,大明朝稅各種各樣。

通常官田每畝稅為五升三合六勺,民田減兩升(即三千三合六勺),重官田八升五合五勺,,沒官田(因為犯罪等被查抄的)一斗二升。

軍田比官田民田更重,但現在已經被統一改為一成,按成不按實數。

朱高煦這樣的改制下,如果缺收和欠收,自然也收不了多少稅,對軍戶們壓力很小。

如果按大明以前的實數征,萬一天災年間,沒有收成,百姓還是要交實數,那怎麼辦?要麼賣兒賣女,要麼往外地逃唄。

所以夏原吉覺的皇帝按『成』徵收,比較人性化,雖然軍田一成,遠遠超過官民田。

但軍戶們現在收益比以前強,所以軍田徵稅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官田因為屬於官府管,這次朱高煦全部要分配掉,所以也不是難點。

難點是民田。

去年朱高煦和夏原吉談過,當時民田稅收還是以畝三升三合六勺收,今年開始,朱高煦也要改。

兩畝以下,不收稅。

兩畝到十畝收稅二十分之一。

十畝以上——到五十畝,收十分之一,即一成。

五十畝以上,就是不民了,朱高煦認為可以當是小地主或官員。

稅兩成。

這樣夏原吉看到的田稅就出來了。

(本章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