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砰砰,隨著最後一排打完,空中全是煙霧瀰漫,此時這五列軍士已經連打了十輪,很多人的槍管都在冒煙,發紅,估計快要被打爆廢掉。

剛剛十輪五十次波,幾乎沒有停過,看的諸將大氣也不敢喘,都覺的十分壓抑。

等煙霧散去,皇帝帶著他們去看五十步外的靶子,那靶子披著鐵甲,被打的到處是孔。

「厲害,真特娘厲害。」向來只喜歡用騎兵推崇騎兵的平安忍不住驚呼。

「這特娘來多少,死多少啊?」何福也叫道。

今天這燧發槍著實震驚了他們,也為他們打開了新的大門,正如皇帝每次所說,以後打仗的套路,和以前不一樣了。

「燧發槍加上火炮,以後的騎兵,肯定要將逐步退出舞台。」當然,現在沒有機槍,朱高煦也不敢說的太滿,只能說逐步。

「陛下英明,造出這等利器,我大明,必然天下無敵。」盛庸趕緊拍了記馬屁,四周一片奉承之聲。

朱高煦沒有得意之色,他穿越過來都十五年,從十七八歲的少年,成長為三十五歲的壯年,這才點燃了第一個科技樹,造出燧發槍,想想其他,都快統一全世界了,還是太慢啊。

「燧發槍出來後就好辦,以後就是逐步提升槍管強度,提升點火成功率,慢慢改進,休養了這麼多年,也該讓別人見識下大明的新武器了。」皇帝說到這裡,眾人紛紛大喜,終於又要打仗了?

幾天後皇帝召開內閣大會,任命了新的總兵官。

盛庸為征西總兵官,統籌西北諸省軍務,準備抽調西北方向精銳五萬人,進行西征。

此次西征,不帶一個民夫,全部都是步騎。

其中騎兵兩萬,步兵三萬,騎兵每人兩匹馬,步兵帶一萬輛大車,四萬馬騾,總計八萬匹馬。

步兵等於既帶裝備,又帶後勤。

另帶了輕型火炮五百門,隨軍工匠五百名,新式燧發槍五千支。

西征的目標,就是報復阿哈魯,同時為大明開擴疆土。

簡單說,就是往後世印度、不丹等,甚至兩伊方向打。

任命瞿能為征西副總兵官。

瞿能將在盛庸出兵後一年,再次帶領五萬大軍西征。

第二批人和馬和第一批相似,但不帶炮,不帶車,五萬步騎,每人雙馬。

盛庸在西征時間一年後,無論打到哪,都暫時就地休整,等待瞿能。

皇帝目標很明確,也有詳細的計劃,並且相當穩妥,沒有像歷史上任何皇帝那麼突進冒失。

前兩年無論打到哪,就地駐守,將征服所在地方的所有人集中起來築城,修路,建堡。

第三年盛庸回軍,朝廷另派第三波五萬人出發,第三波也是如此,不帶炮,不帶車,每人雙騎。

前二年就是鞏固第一年占領區。

第三年開拓新地盤,第三年到第八年,用五年時間鞏固第二個占領區。

歷史上蒙古人曾經也占領過這些地方,但最後都沒有守住。

大明方略當然不一樣,占領之後,立刻摧毀當地文字,語言,強令學習漢語,同時來回移民,新建城堡,每兩百到五百里,建新城,集中方圓數百里所有的百姓一起生活。

簡單來說,讓所有人離開家鄉,重建新城,統一生活,特別前期會遇到很多草牧民族部落,散布各地,很難管理,所以要集中起來,便於管理。

重要的路口,水源地,建新城,築新堡,以為防守。

第二個五年,再開始第三次西征。

朱高煦算過時間,後面每五年一次西征,連續的給西側壓力,不給他們發展和休養生息的機會,他現在三十五歲,就算干到七十歲,還有三十五年,至少可以來七次,萬一能活到八十歲,還能多干兩次。

他的兒子,孫子們,將來會繼承他的遺志,不停的西征,奪取中亞,西亞,甚至打進歐洲,掠奪他們的地盤,擴大大明國土。

歷史上無論是誰的征伐,通常成功之後,也很難守住,時間也不會如此連續和密集。

朱高煦採用逐步蠶食,步步推進,五年一次西征,慢慢鞏固占領國土的方略,將為大明,留下巨大的國土面積。

當然,他不像蒙古人沒有準確目標,看誰不爽就打,朱高煦優先要奪取後世石油較多的地方,先占下來再說,沒有石油的地方,不在他考慮範圍,除非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朱高煦西征策略定下,朝廷內外其實也有不少反應的聲音,但更多的是支持聲音。

大明這幾年休養生息,百姓安逸,經濟高速發展,洪熙八年全國財政收入已經破兩億(包括糧食),相當於巔峰期兩宋的一倍。

但朱高煦還是不滿足啊。

兩宋都能達到一億,我的大明如些繁華,才堪堪兩億?

當然,因為很多產業的私有化,所以百姓和官員商人里,出現不少巨富。

相當於大明還富於民,與民同富。

皇帝要西征,戶部尚書夏原吉一臉無奈。

最近幾年大概因為錢花不完,夏原吉沒那麼摳門。

但他心裡肯定反對打仗的。

不過皇帝也說了,當年阿哈魯舉兵百萬東征我大明,這個仇,我到現在才報,也算客氣了。

皇帝在這次西征中花費極少,也沒有動員大量的民夫,但對夏原吉有個要求,從第二年開始,每年準備移民十萬,往西移民。

從洪熙元年到現在,大明人口也是隨著經濟高速發展,目前人口接近八千萬。

原歷史到洪熙六年(永樂10年即1412),大明人口為六千多萬,之後就基本保持在六七千萬上下浮動。

但在朱高煦治下,社會平穩,百姓富足安逸,又征服諸多國家,掠奪人口,目前已經接近八千萬。

其中還有重要的一點是,原明朝統計人口,以成年男子為主,即『丁』,而婦人和幼兒和老年人都可以隨時忽略。

原大明一丁可以認為是三個人,也不管這家裡有幾個孩子,幾個老婆。

所以遭成統計人口數比實際的要少。

朱高煦要求統計的是實際人口數,無論幼兒老者或婦人,都要計算在內,所以才造成了看起來人口暴增的樣子。

朱高煦要求從第二年開始,每年往西移民十萬戶,要求不高,最大的難度是,到底從哪移民?

「陛下,臣斗膽,這次移哪的民?」夏原吉直接問。

(本章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