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熙元年朱高煦就想幣制改革,因為當時大明寶鈔非常不值錢,於是他下令,在洪熙二年,停止新造,加快回收。

結果後來發現又不對勁了,到洪熙四年時,市面上寶鈔越來越少,又慢慢變的值錢起來。

於是朝廷開始控制寶鈔投入,經過幾年摸索,目前朝廷每年新造大概幾千萬貫左右的寶鈔,同時回收約等量的舊鈔,然後看情況選擇銷毀或投入,現在終於把一貫寶鈔維持在一貫銅錢上面,就算偶爾有些波動,也來回不大。

簡單來說,看市面上的匯率來決定投放和回收數量,從而維持兩種貨幣的價格,最近兩年,基本都在一貫兌一貫,上下浮動不超過一百文,這讓寶鈔的信用和價值得到了維護。

但朱高煦又考慮到一件事,現大明無論官員,軍將還是兵士,工資都是發錢比較多,發糧比較少,他要考慮到發工資的事。

再加上現在大明商業超級發達,這意味著,銀行和貨幣改制也到了迫在眉及的時候。

眾文武跟著皇帝沿著河走,皇帝一邊走一邊道。

「去年朝廷印發了三千萬貫寶鈔,最大面值為一百貫,得到天下商人一致好評。」

大明寶鈔以前最大面值才一貫。

而現在大明海外貿易非常發達,很多商人去經商都要帶著半船半船的銅錢加銀子,非常不方便。

朱高煦推出一百貫的寶鈔後,在海邊各發達港口,和海外非常搶手,得到商人狂贊。

戶部尚書夏原吉馬上道:「陛下可不能學南宋。」

南宋後期在史彌遠掌權時,每年新發幾億貫會子(雷同寶鈔)一貶再貶,最後達到一比六左右的比例,一貫會子,只值一百六十文銅錢。

朱高煦心想,你們原本的明中後期,更離譜。

「夏尚書放心,朝廷時刻關注市面上流通的寶鈔,不會超印。」商業部尚書沈濟立刻回應。

「寶鈔的信用從洪武跌到永樂,咱們用了七八年的時間,才重新建立起來,千萬不能前功盡棄。」朱高煦這時語重心長道:「朝廷在這方面,一定要有信用,萬萬不可隨意超發。」

你超發了就是損害百姓利益。

打個比方,現在百姓手上一百貫的寶鈔可以換一百貫銅錢,或一百兩白銀。

你突然超發兩億,一百貫寶鈔立刻只能換十貫銅錢,百姓也好,官員也好,商人也好,誰寶鈔多誰就血虧。

眾大臣未必懂這些金融道理,但有些人還是點頭認可。

因為一百貫的寶鈔出來後,很多人家裡都有,大夥肯定不願意寶鈔貶值。

此時他們已經來到一個巨大的工廠,老遠就聽到沉重的撞擊聲,皇帝來了之後,楊元峰示意裡面慢慢停下,這才恢復安靜。

眾人跟著皇帝魚貫而入。

迎面就能看到一部高高的機器,這機器有點像他們打仗時用的配重式投石機,但看起來更加先進。

「都來看看。」朱高煦招呼大夥圍觀。

接著向楊元峰點頭。

楊元峰一聲令下,有人把兩塊薄薄的金屬放進其中,一塊像銀,一塊像銅。

接著轟隆一聲巨響,把現場很多人嚇了一跳。

一塊沉重而巨大的金屬塊從天而落,重重碾壓。

接著有人看到遠處好像有絞繩連接在河邊的水車上,一點點把鐵塊又拉了起來。

下面出現十枚銀幣,十枚銅幣,還有一些邊邊角角的立刻被拿走。

銅錢大夥都能看出來,沒想到現在開始鑄銀錢了。

「陛下,這是銀錢嗎?」有人問。

「銀幣。」朱高煦道。

洪熙通寶銀幣很快到了諸人手上。

有一錢,五錢,一兩,十兩四種。

最小的比銅錢略小,最大的比銅錢略大。

當夏原吉拿著一枚十兩面值的銀幣時,臉都綠了:「陛下,這,這,這——」

他這了半天沒說出來,這十兩面值的銀幣,恐怕重不到兩錢吧?陛下你這也太黑了?

朱高煦面不改色,淡淡的道:「歐洲那邊,現在主要用銀幣和金幣。」

「咱們先投放市場看看,如果反應好,也要製造金幣。」

如果有金幣,相當於商人帶錢時,可以帶的更少。

比如一圓面值的金幣,可以設定為十兩白銀,十圓面值的,可以設定為一百兩白銀。

商業部沈濟這時道:「用銀雖然少,但是咱們製造精良,相當於一件工藝品,一氣呵成。」

「僅這件工藝品,就值這個價。」

「當然,這玩意,也不能超發。」

超發同樣等於放大水。

夏原吉這時問:「民間可以仿造嗎?」

如果民間可以仿造,那就不得了,十兩重的白銀,可以造出很多銀幣。

「絕對不可能。」沈濟指著鑄幣機道:「新式鑄幣機,咱們用了好幾年才發明。」

「結構複雜,且運用的人,是無法打造。」

他解釋了下,在這裡操作的人,還看不到鑄幣機整個的構造,很多有零件的地方,都用鐵皮包裹。

操作工是不會造,會造的人都是只會造部份零件。

知道整個圖紙的人就是朱高煦和沈濟,當時把圖紙分成幾部份,各零件交給不同的工匠打造,然後再組裝,僅那巨大的鑄壓鐵塊,和拉它起來的槓桿原理,沒有經過專業的學習就根本看不明白。

當然,各朝都有私自打造銅錢的人,但朱高煦這邊查的更嚴。

而且私自打出來的,和他們現在朝廷打造出來的,質量完全不同,市面上價值也不一樣。

原歷史,明朝甚至到清朝還有兩宋甚至唐朝的銅錢在用,歷史上的漢人百姓非常認可銅錢。

清朝時還在用宋朝的銅錢。

反過來看,這是宣傳不到位。

朱高煦很看重宣傳,前兩年就全國宣傳,前朝銅錢不能用,民間私自打造質量差的,官方不承認,勸百姓們也不要用。

所以在朝廷的宣傳和控制下,現在民間私制銅錢幾乎沒有,流通的更快絕跡。

「確實精美絕倫。」這時連首輔黃福也拿著銀幣讚不絕口。

不但銀幣精美,剛打造出來的銅錢也是比以前精美。

這是最新的鑄幣機,上面印刻的數字,年份,花紋,都是清清楚楚,摸上去很有層次感,每樣都是這個時代技術的體現,民間想仿造根本不可能。

「所以。」朱高煦道:「為了保證這些銀幣銅幣,甚至將來金幣的價值。」

「朕要成立銀行,專門負責鑄幣之事。」

「銀行成立運行後,將不歸朕管。」朱高煦又拋出個炸彈:「由內閣和商業部全權負責。」

「每年發多少幣,皇帝說了不算。」

「凡市面上出現銀幣或寶鈔貶值的情況,治內閣成員和商業部官員的大罪。」

「轟」諸大臣震驚無比,不敢相信。

(本章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