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了,走,去撒馬爾罕。」沙哈魯長嘆,搖頭,狠狠一甩馬鞭。

「父親。」哈里諾跪下,幾乎拉住沙哈魯的馬繩,痛哭道:「再讓他們沖一波,明軍頂不住的。」

哈里諾看向沙哈魯身後。

沙哈魯身後還有他最精銳的突厥騎兵,這些騎兵約有三萬,是沙哈魯心腹和精銳,個個騎射精絕,也是他橫掃中西亞的根本。

原本這股精銳他有五萬,但在幾年前東征損了一半,逃回來後又補了些,現在只有三萬。

這是他的家底,是他的根,怎麼可能斷送在這裡。

要說沙哈魯還是比帖木兒差了點,這會他要能相信哈里諾的話,明軍的炮和燧發槍都不行了,弓箭手也累了,讓這三萬精於騎射的衝上去,和明軍對射拼消耗,還是有機會給明軍造成一些傷亡。

但沙哈魯不想全拼了,他瞪著哈里諾,突然厲聲道:「要不是你當年力勸我東征,怎麼會引來明軍的報復,走。」

叭,他狠狠一鞭抽在哈里諾的手上。

「啊」哈里諾吃痛鬆開,不可思議看著義父。

「駕。」沙哈魯也不管他,一邊調轉馬頭一邊向身邊下令:「收攏所有人馬,往北撤,去撒馬爾罕,走馬拉根山。」

一道道命令傳向戰場四周,而戰場四周都是逃亡的人群。

「嗚」看到他們慘敗,明軍的號角聲響起了,騎兵紛紛上馬,往大車的缺口處而去。

但車牆前全是人和馬的屍體,明軍想出來追擊也比較費力。

當天雙方大戰,半天不到就分出勝負,但明軍因為車牆也影響到自己的追擊,沒能最好的擴大戰果。

沙哈魯約三十萬騎兵沖了一個時辰不到,死傷近五萬,然後帶著大軍主力往撒馬爾罕就逃。

沙哈魯兵馬撤退時,各部各地完全不統一,除了主力跟著沙哈魯,還有人往喀布爾和西波斯逃。

也有人先脫離戰場,然後派人試圖聯繫明軍,向明軍投降,看看能不能留下來。

沙哈魯最終帶回撒馬爾罕的兵馬,不到十八萬,一戰打掉了他近一半兵力。

——

盛庸表情興奮的看著戰場上崩潰逃散的敵人,通常像這樣規模的戰鬥,最少一天,甚至幾天才能分出勝負。

因為為冷兵器殺傷力不夠,並且在正面肉搏的人數比較少,需要一波波消耗,將對方主力擊潰之後,才可能最終獲得勝利。

但隨著明軍裝備提升,遠距離可以給敵軍重創,即便不在正面,也可以給後方敵人造成傷害,加快了勝利的速度。

剛才盛庸用望遠鏡看向四面八方,整個過程看的清清楚楚,沙哈魯騎兵剛剛衝鋒時,聲勢比較嚇人,兵馬眾多,特別正面(西面)十萬騎兵同時衝擊,在數里的戰場上,像狂潮一樣驚天動地。

但明軍擺滿了大車,有效降低了他們的衝擊力量和速度,還有殺傷力。

接著火炮,弓箭一頓招呼,最少四五千的騎兵還沒靠近明軍大車,就永遠的倒在路上。

二十分之一的戰損比看起來不高,但沒遇到敵軍就受到這樣慘重的損失,對士氣影響是非常大的。

接著敵軍爬大車,推大車,在這個過程中又遭到明軍燧發槍加弓箭的連環打擊,明軍火炮還繼續往後。

可以說,幾乎在前面兩刻鐘內,敵軍都處於被打狀態,冷兵器下的軍隊,沒有什麼兵馬在被打了兩刻鐘還能不敗的。

兩刻鐘後,隨著部份明軍大車被移開,也有敵軍越過大車,這才開始與明軍正面接觸。

此時明軍也因為燧發槍需要休息,輪換了很多長槍兵往前,有部份地方敵軍一度衝上來與明軍肉搏,但在大車的作用下,在前面死傷的鋪墊下,敵軍精騎完全沖不起速度,甚至要下馬才能進車陣。

騎兵沒有速度,也沒有蒙元那樣的騎射,就完全拿步兵大陣沒有辦法。

更何況明軍後排箭雨不停,即便是蒙元來了,也只能拼消耗和拼紀律。

這戰的對手若是強大的統一王朝,或許還能再打片刻,但帖木兒帝國,包括現在中亞西亞的王國,通常都是由一個強大的勢力征服四周之後,依附一些較弱小的勢力而成。

簡單說,帖木兒帝國是七拼八湊才成的聯軍,這種軍隊只要主力一敗,或進攻不利,立刻就有人撤退或逃跑,直接影響到了戰局的勝負。

盛庸和瞿能原本以為還要再打一會,因為他們的燧發槍手都準備換下,前排全部換成長槍兵頂上。

不料突然就勝了。

勝利來的有點簡單,盛庸臉上笑開了花。

此時明軍正在移開大車,準備追擊,還有部份明軍燧發槍正往大陣中間去。

大陣中間明軍留了大量的戰馬,還有兩百輛大車。

這些明軍都是燧發槍手,紛紛回到大車邊上,那些大車都打開著,裡面放滿了嶄新的燧發槍。

他們趁著這機會,都在換新槍。

受制於現在的工藝,明軍燧發槍管已經用精鋼打造,但連射三十槍後基本沒啥用了,剛才的一波正面戰,最少有五六百明軍槍管被打廢。

明軍有八千槍手,如果每人打三十槍就是打了二十四萬槍。

所以並不是所有明軍都打了三十槍,有些敵軍攻的比較猛的,攻的比較近的,明軍沒得到有效的休息,就會打多。

那大車邊換槍的軍將就在笑罵:「特娘的,你們怎麼打的,槍都打廢了?不知道輪休?」

「咱們守西路,第二波上來的是波斯人,波斯人瘋了,不要命似的-——」明軍槍手驚叫道。

通常情況下,敵軍攻的不是很近,明軍燧發槍手會輪休,槍管打熱了,就讓長槍兵上。

但如果敵人沖的太猛,實在沒辦法,就要用輪射,幫長槍兵壓制敵軍。

這會明軍各部有條不紊,準備追擊的騎兵從車陣中尋路出去,換槍的換槍,步兵上去清理傷員,也有步兵拉回大車。

盛庸正在與瞿能看地圖,突然有人來報,當地阿富漢人領袖扎布爾派人傳信,願意投降明軍,舉喀布爾城認明軍為宗主國。

當然,他們也是有條件的,希望明軍承諾不殺俘虜,保持他們的軍隊獨立。

這就是和投靠沙哈魯一樣,還是在附近自立,但明朝要打仗,他們願意出兵幫忙。

盛庸立刻道:「你通知他們,無條件投降,喀布爾城,我們的大炮可以自取。」

「只要投降,保證他們性命安全,如果還敢頑抗全部殺光,一個不留。」

明軍的消息很快傳回扎布爾這邊,扎布爾身邊聚集當地阿富漢人好多部族頭領,這些人都喜歡臉上蒙著黑巾,他們相互商討了下,有人不願意無條件投降,決定往西波斯退,投靠馬穆魯克王朝,或白羊王朝。

扎布爾年紀有點大,他老家就是喀布爾的,被沙哈魯征服才依靠,他想了想後,便道:「我年紀大了,不想遠離,我想投降明軍。」

眾人無奈,最後約三萬多阿富漢人,分成兩部,大部份往西,一部約七八千人投降大明。

四月中旬,明軍進入喀布爾城,這座被帖木兒和沙哈魯父親經營多年的帝國首都,此是中亞最繁華的城市之一,徹底納入大明勢力範圍。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