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進入喀布爾城後,並沒有繼續往西追擊或往北逼向撒馬爾罕。

朱高煦給盛庸和瞿能的時間很長,不急於攻下整個帖木兒帝國的地盤,當年蒙元就打的很快,但蒙元如果不能據守,他們一走,就會被反覆奪回。

朱高煦要求攻占一片,鞏固一片,牢牢守住,徹底漢化。

此戰之後,明軍得到降軍兩萬左右,基本都是當地阿富漢人,有少量突厥人和河中人。

盛庸進城之後,先控制全城,整頓降軍,收繳所有降軍兵器,因為明軍不需要附庸軍,只需要勞力。

五月,明軍宣布成立阿漢省,由扎布爾為總督,總兵官為瞿能,巡撫為隨行過來的漢官周國文(由大明蘭州知州先調任)。

六月,明軍占據喀布爾以東所有重鎮,明軍勢力已經與南部德里蘇丹國(印渡)正式接壤。

但德里蘇丹國知道明軍的厲害,當然不敢招惹,此時德里蘇丹國內也是有無數小勢力結盟而成,國內經歷了數個王朝更替,目前是第四個王朝,於1414年上位的,賽義德王朝,創建者為原旁遮普總督黑茲爾汗。

德里蘇丹國國內到處都是地方勢力,有無數總督,黑茲爾汗在1414年因為崛起,得到各地總督認可,成立賽義德王朝。

黑茲爾汗當年是被帖木兒任命的地方總督,依附於帖木兒帝國,帖木兒決定東征明朝時,他也派兵參與,後來帖木兒病死,東征之事作罷,黑茲爾汗回來經營自己的地盤。

等沙哈魯幾年前東征時,黑茲爾汗正忙於國內爭搶地盤,沒有親自去,派了五千兵馬和兩萬民夫跟隨相助,結果大敗而回。

沙哈魯回來後,黑茲爾汗就不把他當一回事了,基本脫離了帖木兒帝國。

等於明軍幾年後西征,黑茲爾汗已經成為賽義德王朝蘇丹,地位能和沙哈魯平起平坐,他定都於德里,距離明軍占據的伊斯堡也就一千多里,相當之近。

得知明軍擊退沙哈魯,黑茲爾汗第一時間派使者表示臣服,願進貢大明。

盛庸這會也沒空理他,按皇帝的略略,讓其每年進貢各種工匠一千人,美女一千人,白銀一千兩,黃金一百兩。

進貢的銀對黑茲爾汗來說是小意思,盛庸就是要他們的工匠,美女都是順帶的。

黑茲爾汗沒辦法,只能一口答應。

他不答應都沒辦法,此時他情況很危險,北部是明軍,並占據了從喀布爾到伊斯堡以東所有地盤。

西面原是沙哈魯地盤,但沙哈魯已經逃往北部撒馬爾罕,現在屬於自立,但明軍一去,肯定是明軍的。

南面明軍水師自馬六甲出發,與東面明軍步營,與正在攻打孟加拉王國,這個戰役從當年孟加拉王國參與沙哈魯東徵到現在,已經打了幾年。

明軍每年派兩萬步營,一萬水師,從兩個方向攻打孟加拉王國,用連續的消耗戰,不停消耗孟加拉王國。

雙方打了五年,孟加拉王國國力被嚴重消耗,東邊國土大量丟失,已經不止一次向黑茲爾汗求助。

明軍每年輪換兵馬過來打,打完占據地盤後,就往這邊移民,一點點吞食孟加拉國。

目前孟加拉王國能控制的領土,已經不到十分之一。

用不了一年,就可能被明軍滅國。

到時黑茲爾汗四面八方全是明軍勢力,他已經隱隱感覺到不妙。

盛庸先穩住黑茲爾汗,然後於七月下令,境內所有族人,無論是什麼族,不能戴蒙巾,穿漢服,扎漢飾,學漢語,同時摧毀各地清寺。

這邊以前佛學流行,到處都是佛寺,帖木兒征服後,興建清寺,傳播伊蘭學,很快成為當時著名的伊蘭文化中心。

現在盛庸學帖木兒,凡不從者,殺。

此時帖木兒占據這裡才二十多年,還沒有後世根深蒂固,反抗者不多,到洪熙十一年末,喀布爾以東基本被殺服了。

當地人皆穿漢服,以漢飾,其波斯以西也好,撒馬爾罕也好,就算派細作過來,一看就知,除非也改穿漢服漢飾。

進入到洪熙十二年(1418),約一萬戶數萬漢人,自嘉峪關出發,成片的馬車和人群,浩浩蕩蕩往喀布爾來。

又一批移民經曆數千里,往中亞去。

此後約兩三年時間,盛庸和瞿能基本在鞏固當地統治,任命官員,成立縣府,打擊反抗,西線到波斯為止,南部與黑茲爾汗保持和平,北部逼迫沙哈魯,將沙哈魯壓制在撒馬爾罕一線。

而在拿下喀布爾後,靠近大明的東察合台汗國已經瑟瑟發抖,馬哈麻汗開始考慮往西遷移,因為他知道,用不了多久,等大明鞏固了喀布爾的統治,必然向他開火。

——

洪熙十二年(1418)二月,京師應天府知府衙門以東的一座塔樓上。

今天天氣晴朗,兩個驛員正站在上面,從北方方向有信號通過各塔一路往這邊傳。

兩人一個邊看邊說,另一個在記。

「綽羅斯·馬哈木(瓦剌貴族首領)於去年為烏格齊哈什哈所殺,沒多久烏格齊哈什哈又死,額色庫汗統合各部,控弦十五萬,脫歡求助大明。」

消息很快傳到皇城朱高煦處,朱高煦看了下,前面三人都是父子,馬哈木和額色庫是兄弟,先是老爹殺了兒子,接著老爹又不知怎麼死了,然後小兒子額色庫成為新汗。

馬哈木死後,其子脫歡在原歷史上被朱棣封為順寧王,之後也大明關係一度保持很好,脫歡對仁宣非常恭順。瓦剌人也能長期在明朝居住,在漠北諸部中唯有瓦剌可以在明朝求得弓刀火銃鋼羽等物,故瓦剌是遊牧諸部中實力恢復最快的部族,為日後瓦剌實質統一漠北諸部打下基礎。

幾十年後,脫歡的兒子也先,在得到明朝長期弓刀火銃鋼羽等物的支持下,統一漠北,進攻大明,創造了日後聞名天下的土木堡之變。

現在歷史已經改變,脫歡再次向大明求助,希望得到大明的支持。

朱高煦也不認識他,更不知道他就是也先的父親。

但他早就想對瓦剌動手,而且自從繼位以來,嚴控與瓦剌的交易,明朝沒有一斤鐵,一把刀,一片羽毛流向漠北,就是為了北伐準備。

如今盛庸和瞿能在西征完美勝利,並開始鞏固吸收地盤。

橫掃漠北,開始提上議程。

而且以現在大明的實力,都不需大張旗鼓大動干戈。

他直接下旨:「傳旨平安,何福,顧興國,以北平、大寧、奴兒干三都司,集兵五萬,打擊瓦剌。」

「以平安為征北主將,何福、顧興國為左右副將。」

「此戰,以殺傷和掠奪為主,盡掠瓦剌人口,沿陝甘,移民阿漢省。」

「著戶部盡力配合移民。」

原本需要勞師動眾,極耗國力的北伐,在朱高煦的大明,看起來輕鬆無比,幾乎相當於一場局部小規模的戰鬥。

他的聖旨下完後,約半個時辰,就已經傳到北平都司,一天後到大寧,四天後到奴兒干,效率極快。

此時大明視覺通信塔只造到京師附近,江南和浙江,江西、另有山東和北平,其他地方還在陸續建造中。

平安接到聖旨,立刻來到大寧,數天後顧興國和何福全部到齊,三人碰頭,抽調兵馬,此戰出動五萬精騎,一人雙馬,只帶部份補給,學習蒙古以養養戰。

洪熙十二年,大明北伐悄無聲息,除了報紙略有報道,這件事情似乎十分平靜,微不足道。

(本章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