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兵部尚書劉俊於洪熙十二年病逝,兵部侍郎孫亨接替,他的岳父,孫岩也在同年去逝,據說臨終前還請皇帝早立太子。

皇后孫若男的長子是其外孫,孫岩關心也是正常,如今朱瞻壑已經二十二歲,朝中還有很多官員沒見過。

他小學高中都在外地讀,上大學時也沒有知道他是皇子,大學畢業後,到雲南任知縣,目前就在雲南,前年升任同知,雲南當地無人知道他是皇子,而朝中大臣也只有毛信、孫亨、蹇義、黃福四個人知道。

這三人分別代表錦衣衛,兵部,吏部,加上首輔後,明里暗裡負責對諸皇子在外任職的考核。

「讓他們稍等,朕馬上到。」朱高煦示意鍾顯和他往外走,走了幾步他餘光看到鍾顯,鍾顯年紀比他還小,不滿四十,兩鬢都有白髮了。

前面說過,鍾顯老家是山西,有父母的,還有個弟弟,靖難前就由高陽郡王府照顧,目前弟弟鍾誠在廣州任知府,去年鍾顯父親去世,他回家休息了幾天,沒等皇帝召他,匆匆回宮,朱高煦想想,鍾顯陪了他幾十年,都沒好好休息過。

別看很多人想跟著皇帝,但真的長時間跟著皇帝真不是人乾的事,碰到朱高煦這樣的好皇帝還好說,大部份皇帝都是跟的讓人如履薄冰小心翼翼,說錯一句話,做錯一件事,都隨時會被砍頭,有的就算不砍你頭,也能讓你瞬息失寵。

鍾顯跟著朱高煦這麼多年,也說錯過話,做錯過事,皇帝寬容,都沒計較,兩人相處極好。

但即使如此,年紀更輕的鐘顯都有白頭髮了,很顯然,他每天依然是神經緊繃,小心應付著。

「上次你父親去世,朕讓伱回家好好休息,你五天不到就回宮。」朱高煦邊走邊對鍾顯道。

鍾顯臉上露出小心翼翼的笑容:「奴婢忙生慣了,突然在家沒事幹,就想著陛下了。」

鍾顯父親去世,家裡會沒事?肯定也忙,不過他也不敢呆久,還是很快回宮。

他當然很感謝皇帝,換成其他皇帝,你想出宮試試?

「李正這幾年乾的不錯,從明天起讓他先跟著朕。」朱高煦道:「你放個長假,你想想,是跟鄭和去海外逛逛,還是帶著母親到大明各地轉轉。」

李正是鍾顯義子,這幾年也時常跟著朱高煦,鍾顯聞言,臉上露出感動之色。

放後世,這是老闆給員工放帶薪年假,還是長長的年假。

鍾顯長年在皇宮跟著皇帝,每天精神緊繃著,其實對身體不太好,必要的放鬆也是可以的。

當然,古代人不吃這套啊,大夥都巴不得天天跟著皇帝,二十四小時加班可以不要加班費。

「先給你批半年,好好休息下,然後回來繼續跟著朕。」

鍾顯知道皇帝對他好,動容道:「奴婢多謝陛下。」

朱高煦道,你也可以去廣東去看看弟弟,不用趕時間,半年不夠,一年都行。

鍾顯也好幾年沒看到弟弟,聞言有點心動,想帶著母親去廣東散散心。

兩主僕一邊聊著天,很快來到東暖閣。

東暖閣也是朱高煦登基後加建的,畢竟歷史上永樂朝還沒有,這邊距離乾清宮很近,皇帝召見大臣時,到這裡比較方便。

孫亨和毛信早就在裡面等著,看到皇帝紛紛跪拜。

朱高煦樂呵呵請他們起來,然後賜座。

洪熙最大的特色就是大臣們到皇帝這裡來,基本都有座。

這是明朝其他皇帝,和唐宋都不具備的。

皇帝召他們來當然有事,首先是皇帝又有一批孩子輪到要出去了。

十年前長子朱瞻壑帶著幾個兄弟分出各地學習成長,從目前的結果來看,效果不錯。

他們在學習和成長過程中,不但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還結交了很多普通的朋友。

古代的皇族們,都喜歡和勛貴聯姻,明初是最嚴重的時候,老朱兒子們娶的全是洪武勛貴,所以他殺起人來時,經常連累到兒子們的王妃,女兒們的駙馬。

朱高煦沒管兒女們的這些破事,讓他們自己學習和成長中尋找,前幾個兒女娶嫁的都是普通百姓家,或商人小官等,並且娶嫁的那邊,除了成親時皇帝封賞的禮品和銀錢外,沒有一家有封官升官賞勛的。

以前那種嫁給太子,太子妃全家飛黃騰達,當官撈錢的事在朱高煦這裡行不通。

嫁給皇子之前家中是商人的,你們還是商人,朝廷也不會有任何優惠,家裡要是農民的,還是農民,但無非就是皇帝賞賜了一部份,可以讓你變的有些錢。

幾位大皇子長年在外,滿朝文武認識他們的沒幾個,這就有效減少的拉幫結派,相互競爭和攻擊。

一般來說,如果皇帝沒立太子,可能像康麻子時代那樣,下面的皇子有各種人跟著,形成一個個當派勢力,相互明爭暗鬥。

現在這些皇子都常年不在京師,認識的大臣都沒有幾個,身邊全是普通朋友,這種拉幫結派的事就幾乎不存在。

至於將來新皇帝上任,會不會有威望得到眾大臣支持,這不是朱高煦考慮的事。

朱高煦的打算是,六十五歲退位,輔助新皇帝兩年,六十七歲退休,巡遊全世界,如果死在海外,就地海葬,當然,前提是他能活這麼長。

至於他死後大明能發展到什麼地步,會不會亡,也不是他考慮的事,因為他考慮也沒有用。

他並不是個特別迷戀權位的人,他反而不喜歡天天被絆在深宮中,那也不能去。

「瞻域(妙錦兒子)他們已經到了外出的年齡,錦衣衛為他們選好地方沒有?」朱高煦看到毛信就問。

「回陛下,臣早就選好了。」毛信也知道皇帝召他講這件事,將準備好的文件遞給鍾顯。

鍾顯交給皇帝,朱高煦看了會後,想了下,示意鍾顯拿了個筆,將其中兩位皇子的地方,換了下,也沒說話,又遞給毛信。

毛信立刻收在懷中,邊上孫亨其實想看一眼的,就是看不到,心裡很鬱悶。

皇帝又問,最近錦衣衛有什麼重要消息?

毛信立刻又拿出小紙條,邊上孫亨表示暗暗鄙視。

原刑部尚書呂震有過目不忘之能,上朝和面見皇帝時,不管什麼事都能記在腦子裡,都不用帶奏本的,毛信就喜歡身上帶著很多小條紙,說一件事拿一張出來。

「回陛下,葡萄牙的航海學校已經有上千學員,卡斯蒂利亞王國(西班牙)受其影響,也開設了航海學校,有商人回來傳信,阿方索五世正派人前來大明,想與我國通商。」

孫亨聽的變色,卡斯蒂利亞王國剛剛有了新的外交決定,特使沒到,信息已經由大明商人從歐洲帶了回來。

朱高煦這時起身,來到後面牆上。

孫亨和毛信都跟了過來,這是最新的世界地圖,歐洲都標的清清楚楚,上面還有更改的痕跡,因為歐洲現在打來打去,勢力經常變化。

孫亨身為兵部尚書,這會心中對朱高煦相當佩服,漢人歷朝歷代都只顧著家裡幾畝田,也只有朱高煦,有曠古爍今之能,目光盯著全世界。

朱高煦盯著牆上看了好一會,終於道:「孫亨,今年徵召新兵,再加十萬。」

要求兵部今年徵兵多加十萬。

這幾年大明是退役多少兵馬,征多少新兵,其中在西征沙哈魯時,多征過幾萬兵馬。

孫亨立刻道:「是,陛下。」

「以前我們要裁軍,是因為很多明軍年紀大了,又不識字。」皇帝這時道:「最近又連增徵兵,是因為我們大明人口多了,地盤多了。」

「打下的地盤,一定要好好守住,為我們的子孫謀福利。」

「陛下英明。」兩人齊聲道。

(本章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