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大明律明確規定,退役軍士(還有傷殘軍士,不是很重的那種)回來,優先任一任保長,第二任可以再選。

大保長有俸祿,非常少,每年五貫意思意思,免稅一成,直系親戚上學考試(包括科舉)加兩分。

大保長優先由退役的低級軍官中錄取,同樣五年一任,若無退役軍官,則從二十個保長中選取。

蘇州一百多萬戶,大保長就有六七千人,知府衙門一年開支也不小,要兩三萬貫。

當然,對於蘇州府來說,這真是小錢。

不過很多大保長家裡不缺錢,也不缺這一成的稅,缺的是考試的二分,非常重要。

這個大保長,每次都競爭非常激烈。

很多百姓為了當保長,大保長,所以願意去當兵。

朝廷現在每年征新兵,大明各地報名很多,有許多人就是衝著將來回來當大保長,好給家人考試加分。

大保長之上還有村長,洪熙初先按戶數來圈訂,後來發現有僻遠人口稀少的地方,於是又改為按地域,某相鄰一片地方圈起來,就成為一個村,人口多的自然戶數就多,人口少的,自然戶數就少。

像蘇州這邊,基本各村都是上千戶左右。

所以大明這會的大保,就相當於後世的村,而大明的村,相當於後世的鎮。

大明村長的要求就高了,首先要識字,然後上過小學,中學,大學的優先。

很多大學畢業科舉考不上的,都願意回來當村長。

當村長有權,像個小縣官,雖然沒入編,但也有俸祿。

村長每年二十貫,也不多,蘇州七縣一州加起來才一千多個村長,一年開支也就幾萬貫。

村長家裡同樣免稅一成,直系親屬考試,加五分。

在這次改制之前,很多保長,大保長,村長都在巡檢司兼職,比如圍捕犯人,查封路口港口時,都會被抽調參與。

這次改制後,這些人就不參與巡檢司的工作,但要配合縣府一級的下鄉工作。

簡單說,朝廷有什麼新的命令和政策下來,縣府州傳到鄉村,保長大保長村長等要配合推行。

顧河現在的權相當大,捕房有七名典史,秦漢給他立了四科。

一是治安科:辦案抓捕犯人,二是巡員科:屬地人員戶口管理和統計(以前府城內由當地錦衣衛負責),現在全部移交到他們辦,但數據要報給錦衣衛,與錦衣衛聯繫合作,管理府中人口戶籍。三是城市管理科:當地衛生城市次序,包括這次京師下水道修建都是捕房的人配合,相當於後世城管的責能,四是城衛科:看守城門。

他要在三天內,向秦漢舉薦四科科吏,分派好手中兩百多人。

顧河回到衙門後立刻召集了一批心腹吏員和雜職,說起這事。

大家先是震驚,接著紛紛眼紅,想弄點實權職位。

其中有個心腹是以前戶房典吏,姓丁,丁典吏奇怪道:「人口戶籍不是戶房在管嗎?怎麼交給咱們捕房了?」

顧河搖頭道:「知府大人說了,戶房管的是大數據。」

「……」眾人。

顧河也不知道什麼叫大數據,只能道:「這麼說吧。」

「戶房管的是我們蘇州有多少戶,多少男人,多少女人,多少孩子,老人,每天新增多少人,死多少人。」

「咱們管的是蘇州城每天有多少外來人,有多少本地人在外面幹活的。」

「主要就是流動人員管理,以防細作和外地逃犯。」

「再簡單點,戶房的人,不需要認識州城裡的百姓,但是咱們的捕房巡員科的人,要熟悉州城裡每家每戶。」

「以前這是錦衣衛在干,現在交到我們手上,我感覺,人手都有點不夠。」

他一共才兩百多人,人口科打算放一百人左右。

但蘇州城內估計有十萬戶以上,即每人要認識一千戶。

丁典吏驚叫,這怎麼夠用?怎麼看的過來?

顧河也沒辦法,苦笑道:「以前錦衣衛就是這麼乾的,錦衣衛能幹?咱們不能幹?」

「每天跑二十戶,五十天就跑完了。」

丁典吏道,過幾天不就又忘了,不認識了。

「所以要多跑,每人劃片,每人熟悉自己地盤上的百姓和他們家裡情況。」

「跑幾年後就熟悉了,以後有什麼陌生面孔,大夥一眼就能認出來。」

「咱們不用干別的事,就跑片?」有人凝惑的問。

「對。」顧河道:「到時有專門特製的衣服,叫巡警服,還可以配刀。」

「配弩。」

「每兩人或三人一組,在街上巡邏,走街竄戶,主要就是認識自己片區的百姓。」

「遇到有突發情況,及時處理,沒有事情,就整天在街上散步,和百姓聊天。」

「……」眾人相當無語。

顧河看眾人不能為然,估計有人已經在想,到處找個地方躲起來休息。

他馬上正色道:「陛下說這叫巡片警,一定要巡起來跑片,不能偷懶,當地錦衣衛會明查暗訪,抓到偷懶的,一律革職處分。」

「草。」大夥頓時紛紛破口大罵。

「每年底還要考核,看看大夥熟不熟悉片區內的情況,商鋪民居,地理位置,家主姓名等。」

「這不比以前多很多事,天天跑也累啊。」有人叫苦了。

以前哪會這麼天天在街上巡逛。

「所以你們待遇也提高了,乾的好可以長官,當了官,就不用上街嘍。」顧河道。

「……」眾人齊齊眼睛一亮,好像是這個道理。

以前大夥沒指望,每天就是混日子,現在干好了可以升官,這的確振奮人心。

但更大的關鍵是,陛下給大家加薪了。

「陛下知道大夥辛苦,所以巡片警,包括我們捕房的薪水是最高的一批。」顧河報出個好消息,眾人大喜。

捕房巡片警三貫一個月,相當之高,要知道朱高煦起兵時,五錢銀子,即五百文一個月就拉攏了不少軍戶們。

當然,現在大明有錢,所以才會出到這麼高。

「干六天休息一天,陛下說叫單休,可以調休。」顧河又道。

眾人再次歡呼,有人直接叫起,陛下萬歲,接著大夥紛紛抱拳,對著京師方向叫陛下萬歲。

顧河手下有四科,巡員科放了一百多人,治安科放了四十多人。

看守城門的放了五十多人,蘇州這會有四個門,每門只需要放四個人。

每天十六個,三天輪一次,另多出幾個人為病假休假替補。

城衛科三天上一次班,還是很多人想去城衛科,但守城門很無聊,而且工資低,只有兩貫。

當然,這會兩貫也算高工資,大明普通軍人,一個月也只有這點錢。

還有六十多人,被顧河放在城市管理科。

主要就是巡查各市場次序,不要堵著馬路,然後看看哪裡不幹凈,需要打掃的,就要處理。

但這麼點人是不可能打掃到全蘇州城的。

所以皇帝陛下也貼心的為他們想到了一個詞,叫外包。

城市管理科在全蘇州招標,以每年兩萬兩起,負責全城衛生打掃。

這個招標挺有意思的,大概是朱高煦的新創舉,倒過來拍。

從兩萬兩往下降。

結果有個姓馬的當地青皮最後以一萬四千兩拍下。

即蘇州府每年支付他一萬四千兩,他要負責清理街上的垃圾,特別是菜場等最容易雜的地方。

百姓自己家裡裝修的垃圾,也需要拉到指定地點,由姓馬的聯繫處理。

姓馬的拉起五十個人的隊伍,弄了幾輛馬車,就乾了起來。

他想的挺美的,每人每年出十五貫,五十個人才幾百貫,包吃也花不了多少錢,一年血賺蘇州府一萬多兩。

不料蘇州城比較大,到處都有垃圾,城市管理科天天在街上轉,轉到那有髒的就通知他來干。

五十多個人整天忙個不停都不夠。

姓馬的叫苦不迭,連連增加人手。

一年後,他手上有將近五百多人,才勉強能幹下來,但累的不行,這才知道朝廷的錢不好賺。

總之朱高煦這次以蘇州為試點,改制非常大,基本往後世發展,從經濟,文明,衛生,戶籍,各方面全面加強,完善。

各衙門職能也越來越完善,分工明確。

為防工作人員偷奸耍滑,特別有些關係戶拿錢不干事,朝廷還規定了,每衙門每科到年終都要由本科的人投票。

比如城衛科五十多人,負責人和副職都不參與,其他人員投票選出優秀,合格,不合格。

每一百人取五個優秀,若優秀率達到四分之一,即一百個人里有二十五個投你優秀,獎勵額外一個月工資,若一百人里有五十個投你優秀,獎勵更多,如果有百分之七十以上投你優秀,則記功,連續三年記功,可升官吏。

同樣不合格達到十分之一,第一次扣三個月工資,獎給優秀的,第二年再有十分之一以上,直接辭退。

達到百分之五十的,直接辭退。

後世一般都是直接由領導點名誰是優秀,基本也不會打不合格,除非真得罪了領導們,就算有的會投票,也都是瞎投投,甚至有時會有人打招呼,指定投誰的票。

大明這邊負責人不參與,由工作人員自己投,且同樣是無記名投票。

不用害怕得罪領導親屬,因為沒人知道是你投的。

但這會大多數人沒感覺到這個投票的威脅,很多人不以為然,特別有些關係戶們,根本沒當回事。

朱高煦這麼搞可不是為了弄所謂的明主。

他是搞下面想偷懶不好好乾的人,因為現在很多吏員都是官員的心腹家屬和親人。

你不這麼搞,這些人都會拿著他朱高煦的工資不辦事,長此以往,大明到處都是是吃空餉和不干事的人。

誰不好好乾,想吃空餉,年終投票投死他。

洪熙十五年,蘇州試點改制轟轟烈烈的開始,嚴小芍以大明第一位女官員身份出場,還上了大明日報,天下震動。

但當天報紙宣傳了歷史上的很多女生官員,甚至女皇帝,包括國外的也有宣傳,甚至東本國也有女天王。

其實不用報紙刻意宣傳,朱高煦登基十幾年,國民思想啟發很大,一年年的新學生進入社會,接受能力遠遠超過以前。

儒家思想,正在被淘汰。

——

陶小旺是禮房司吏陶江之的族侄。

陶江之是本地人,上過中學,沒考上大學,洪熙十二年進蘇州府,他家裡比較有錢,和當時的知府拉上關係,加上他上過學,是洪熙朝的學生,不是以前的書生,所以先當雜職,侯補了兩年,於洪熙十四年補禮房典吏。

這次改制,因為擴為十房,陶江之以前表現不錯,又補為禮房司吏,和官員一樣有了級別,為正九品。

這下陶家牛逼了,家裡出官了。

陶小旺則去年進衙門,之前在巡檢司當過弓兵,後來轉為屯衙,這次改制,進入捕房。

聽說巡員科工錢高,又托叔叔陶江之找顧河講情,來到巡員科。

陶小旺以前干過青皮,做事沒有耐心,吊二郎當,來到巡員科後也沒當回事。

雖然叔叔陶江之多次提醒他,年終要投票的,陶小旺認為,誰敢投我?

我叔叔可是禮房司吏,正九品,和顧河關係也不錯。

改制從洪熙十五年二月開始,四月結束。

四月中旬,陶小旺巡員科開會,所有人領到了新制服,巡員服,朝廷要求每人管一千戶,前六十天左右,每天跑二十戶,先認識了解一下自己所管的一千戶,然後整理表格,統計歸納,備案知府衙門一份,捕房一份,自己一份。

要求六月下旬前完成。

陶小旺原本以為是個好差事,沒想到上來就要跑起來,沒辦法,他只能和所有巡員一樣,每天換上制服,一家一戶跑,認識各家家主,位置,如果片區分到商鋪,還要知道商鋪掌柜和其他人員。

洪熙朝之前,大夥都希望自己管的地方商鋪什麼越多越好,但現在不流行了,很多商鋪不用給他們面子,商家按時納稅,朝廷對他們相當優待。

所以現在商鋪多可不是好事。

好在陶小旺劃分到的幾乎全是民居,那任務就相對輕鬆。

就這樣他足足跑了七十天才全部跑完,累的半死,空閒之餘,他天天罵娘,指桑罵槐,隱隱在罵當今皇帝。

他進來是享福的,原本還想吃空餉,那知道這三貫錢這麼難賺。

但這還沒完,進入七月後,朝廷又搞事情。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