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漢省巡撫周國文比較年輕,才三十出頭,目前是大明是巡撫和布政使里,最年輕的一批。

他最早只是個孤兒,當時朱高煦還是高陽郡王。

朱高煦讓楊立山在到處收留少年青年,然後在韓王寨訓練,教書讀字,現在的總兵瞿郁當時也被朱高煦扣在韓王寨,傳授馬步戰技於他們。

之後周國文一直跟著朱高煦,先到雲南,然後跟著討逆軍的勝利,先後到占領的地方任縣令,同知,知府,一步步做到巡撫,可謂鐵鐵的朱高煦親信。

周國文能文能武,思想開明,朱高煦把他派到阿漢省,也是對他的看重。

周國文不負所望,來到這裡一年多,按朱高煦要求,先後弄來了黑麥、甜菜、洋蔥、草莓等物。

草莓早在14世紀就已經在歐洲出現,但歐洲人大部份種在自家庭院,由於當時果實較小,主要以觀賞為主,兼作食用。

周國文派商隊到鄂圖曼帝國交流,主要是按皇帝意思,帶回一切大明沒有的蔬菜也好,果樹也好,糧食也好,反正能吃的,大明沒有的,都要帶回來,正好遇到了草莓。

黑麥更是個好東西,數千年前就已經出現,原產地就是鄂圖曼帝國、阿富漢、波斯這帶,明軍進來時就已經到處都是,當地百姓種的都是黑麥。

這玩意比大明的大小麥可好多了,它能適應其他穀類不適宜的氣候和土壤,在高海拔也行,寒冷的地方也行,都能生長,甚至到北極圈都可以。

而且按播種季,又分冬黑麥和春黑麥。

此時大明北方遼東地區,無論大小麥或水稻,都是產量不高,受當地環境氣候影響,而一牆這隔的毛子,在原歷史得到黑麥之後,於西伯利亞走到哪,種到哪,完美解決了後勤問題,從而一步占領了這些地方。

周國文到任後,第一時間就把黑麥傳回大明,而在原歷史上,黑麥要到20世紀四五十年紀,於近代史上,才傳到中國。

由於朱高煦的西征,黑麥提前了數百年來到中國,完美解決了西北方向缺水,寒冷等各種惡劣環境的糧食問題。

明軍在沙州等西北方向,包括甘肅、陝西、遼東、奴兒乾等地,大量種植,還可春冬兩季連播,糧食得到有效保障。

可以說,朱高煦西征最大的功績,除了開疆拓土,就是把黑麥傳入大明,這為以後小冰河天氣,惡劣環境下的糧食減少,起到了有效的緩減作用。

至於甜菜也不得了。

甜菜原產地於歐洲西部和南部沿海,後來從瑞典移植到地中海,包括鄂圖曼帝國西南部,原歷史要到1500年,即幾十年後,才從阿拉伯傳到中國。

這玩意同樣抗寒能力超強,中國主要的種植地方就是黑龍江、吉林、內、新、山西等地。

但開始大夥只以為可以吃,一直到1747年,德國人馬格拉夫才發現甜菜根中含有蔗糖,然後他的學生開始培育塊根肥大的品種,到1802年,德國建立了第一座甜菜製糖廠。

這玩意比甘蔗種植方便,加工方便,是製糖的很好作用。

周國文來阿漢省後,見到了各種國外作物,動物,更加佩服皇帝朱高煦。

想到朱高煦在他離京時,專門召見他,和他說的一番話。

如果坐在京師,漢人只會坐井觀天,天下之大無窮無盡,外面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去探索和學習。

周國文在這裡見識了草莓,吃的是黑麥麵包,並從去年開始,召集農學專家培充甜菜。

今天一大早,大明來的農學專家,帝國科技大學畢業的劉傳仁,就派人來叫他。

塊根肥大的甜菜品種,已經成片成活了。

周國文大喜,立刻騎著馬,帶著一隊衛士,馬不停蹄來到城中一個試驗莊院。

進去後,這邊一片一片畫了幾十塊田,種著各種作用,有大明過來的,在這邊試種,也有歐洲傳過來的。

包括洋蔥等物,都已經在種植了一塊。

很快,劉傳仁帶他來到甜菜地前,這是他新培育的甜菜品種,塊根特別大。

「周大人請看,可以採收了,哈哈哈。」劉傳仁洋洋得意,相當高興。

因為他如果培育成功,不但也要升官,還有一萬兩銀子賞錢,這是皇帝親口答應的。

「挖了沒有?」周國文喜道。

「還沒有,這不是等大人來看嘛。」

「快挖幾株上來,切開看看。」

劉傳仁立刻安排人手,挖了幾株上來,然後用刀輕輕一切,頓時粘粘的汁液流到案板上。

周國文和他同時伸手,沾了沾,往嘴裡一放。

一股濃濃的香甜味道,瞬息直入腦海。

「好甜。」

「糖份可以吧。」

「哈哈哈,成了,成了,傳仁你立功了,哈哈哈。」周國文手舞足蹈,興奮不已。

「托陛下洪福,應該沒問題了。」劉傳仁也笑道。

這可是一個重大的進步。

因為之前,大明在占據中亞這邊的國家後,主要的白糖都是從馬六甲那邊,用船運到印渡,然後上岸,走水路或陸路,再與西亞和歐洲各國交易。

明朝的白糖在這裡相當歡迎,但運輸不便。

而且甘蔗適合熱帶,亞熱帶,中亞天氣干潮,白天和夜晚溫差極大,有時達到二三十度。

但明朝還必須得這麼干,因為明軍占據這些地方後,為了鞏固統治,經常幾年不對附近動手,然後以通商名義先穩住四周,白糖就是他們通商的利器。

這讓明朝運輸白糖的船,終年不絕,來往頻繁,消耗也比較大。

現在甜菜出來後,可以在當地大量種植,並開設糖廠。

「周大人對開廠有什麼想法?」劉傳仁這時道。

周國文想了下:「馬上要打仗了,把抓來的人圈養起來,專門種植和製糖,以防瀉露甜糖製糖的方法和新品種,至少要讓我大明,先賺到幾年再說。」

劉傳仁點頭,深以為然:「只有這個辦法,先建個種植基地和廠區,全封閉管理。」

「嚴防新品種外瀉,更不能讓外界知道製糖的方法。」

這幾年各國都想知道大明怎麼制出白糖的,而大明在洪熙五年後,朱高煦決定拍賣國營公司時,很多民間都已經學會制白糖,制白糖術已經逐步傳到中西亞,甚至歐洲。

但受限甘蔗的生長環境,歐洲他們也沒辦法大批量生產。

這就是為什麼葡萄牙西班牙等,後來為什麼要到大員和印尼等地開設種植基地。

周國文這邊只要控制好新甜菜品種不外瀉,至少還能保障十年甚至幾十年的白糖領先技術。

而封閉管理,用俘虜來干這事,是最好的保密手段。

從試驗園回去,周國文就找到總督陳文,向他陳述了甜菜的重要程度。

陳文立刻道:「你需要多少地方,多少人?」

周國文道:「打算先在喀布爾以東劃一片種植場地,大概要一萬畝。」

「然後在邊上靠喀布爾河附近,建工廠,需要五百畝。」

「約要兩千成年青壯和部份婦人,還有他們的生活區和住房,大概又有五百畝。」

「如果成功,明年再擴建二十萬畝。」

陳文當場答應,並調派人手和工匠給他。

他們將先圈一萬一千畝田出來,並且對土地要求不是很高,然後築以五米高圍牆,城牆每百米設六米高塔樓,配望遠鏡,哨兵,全封閉管理甜菜田和加工廠。

守衛全部用明軍,幹活的全部用抓來的人。

陳文最後道:「我已經和瞿總兵商量好,並和沙哈魯約定,明天開春,先攻黑羊王朝,你要的人手,只會多,不會少。」

「可讓瞿總兵多抓些活的青壯,以後推廣擴種甜菜,需要大量的人手。」

陳文笑道:「物以稀為貴,咱們在這邊,也要控制產量,主要以銷售到歐洲為主。」

「周巡撫應該估計個產量,咱們準備好適種的面積。」

周國文想了想:「先弄個二十萬畝再說。」

當天他和陳文決定,前兩年先弄二十萬畝,然後看市場反應,既要保證對歐洲的供應,又得保證高價和利潤,接著便飛報京師朱高煦處。

洪熙十六年(1422)五月,朱高煦來到教育科技部科技司。

今天現場好多人在,但大部份不是官員。

洪熙十五年二月,義大利佛洛倫薩共和國授予不論內萊希發明的「壯遊吊機的駁船」以3年壟斷權,這是歷史第一部專利法的先驅。

在幾十年後,到1474年,威尼斯頒布了世界第一部專利法。

而此刻的大明王朝,還視歐洲為蠻荒髒亂之地。

這個消息於今年初傳回應天府,帶回消息的商人得到朝廷兩年免稅一成的獎勵。

朱高煦這時便著手制定大明,並且是世界第一部專利法。

他召集了很多教育科技部官員,還有部份重要的工匠,都察院、刑部官員等,經過兩個多月的研究,大明第一部專利法試行版出爐。

然後便在大明日報上,每天連載,傳到大明各地。

大明第一部專利法比較簡單,並且用的白話文。

自從大明日報和學校先後成立,洪熙朝大力推廣白話文,在民間非常受歡迎。

整部專門法不過一萬多字,三千字一天,在大明日報連載了五天就結束。

連載結束之後,各地有各種工匠技術人員申請專利。

朱高煦將此事劃為錦衣衛負責收取,科技司審核,兩個部門合作處理,主要還是不想增加新的編制,於是錦衣衛又多了件事,審核專利是否真實。

今天是京師所在江南省第一批專利獲得者的授權儀式,三月初朝廷開始接受申請,經過錦衣衛收取後,報科技司審核,最終從申請的十二人中,批覆了四人擁有專利。

一是新式圓形子彈的發明者,楊遠峰。

楊遠峰是最早跟著朱高煦的一批工匠,目前是科技司郎中,官階正五品。

這發明當然是朱高煦提醒他的,然後他帶著一堆工匠試製,終於研發了圓形子彈,這讓燧發槍的射程和威力,更進了一步。

另一個膛線機的發明者,正是因為膛線機械的發明,所以子彈可以走上舞台。

還一個是民間的商人,研發了更快的織布機,這讓江南一帶,布料絲綢產量大大提升。

最後一個發明了雙筒望遠鏡,同樣是民間商人,其實雙筒望遠鏡,朱高煦早就知道,只是還沒想到改進,因為皇帝事情太多,他哪顧的著這種小事,沒想到被民間商人發明了。

今天借著機會,朱高煦親自過來頒獎。

四人先拜見了皇帝,四周有官員,也有四人家屬,還有請來的其他百姓,做為見證。

朱高煦大聲道,這是大明專利法,給你們十年壟斷權。

這十年里,無論是朝廷還是其他人做這些東西,都要給你的專利費。

當然,在軍工方面,因為子彈和膛線都是皇帝提出來,他們研製,可能朝廷給的錢比較少,只會意思意思,朱高煦如此隆重,就是做給天下人看,你們用心發明,朝廷不會虧待你們。

四人聽到後都非常高興,因為之前大明日報報了義大利的事,義大利只給三年壟斷權,大明給了十年,還是大明皇帝夠意思。

其中那十年壟斷權的雙筒望遠鏡和織布機,應該能好好賺一筆。

現場皇帝還頒了專利證書,史官當場記錄,之後會發到大明日報,然後傳遍天下。

一整套程序走完,眾人謝過皇帝,有人高高興興的走了。

「臣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楊遠峰年紀不小,有六十歲了,跟著朱高煦近二十年,他兒子楊雷目前是廣東都指揮司。

「老楊啊,你頭都白了啊。」朱高煦上前親自扶起他,笑呵呵的道:「這次乾的不錯,咱大明的槍,越來越厲害了。」

「托陛下洪福,還是陛下提供的思路,臣只是略盡棉力。」

「你不用謙虛,沒有你們科技司和工匠局的合作,試驗,僅靠朕的思路,還是不夠。」兩人相互謙虛了下。

楊元峰這時一臉難色道:「陛下劃的那個蒸汽機,真的太難了,兄弟們日以繼日,功率都是遠遠不夠。」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