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前幾年朱高煦劃了個簡易的蒸汽機給他們,但朱高煦也不是專家啊,他自己都沒見過蒸汽機,只能把蒸汽機活動原理,活塞原理,大概的運行方式和模樣畫給他們。

科技司召集很多人,日夜研究,仍無所獲,期間做了幾個樣品,但一直功率不夠,不知道是什麼問題。

朱高煦又不是專業的,無法給出專業的指導。

楊元峰有點不好意思,感覺愧對皇帝陛下。

「你不用急,等咱們橡膠批量能生產還來的及,科技這東西,本來就不是一蹴而就,咱們還有的是時間。」朱高煦只好安慰他。

大明的大學雖然已經開始物理和化學,但目前還是最基本的,估計相當於前世小學,初中水平,想進入蒸汽機可能還需要漫長的時間。

這幾年大明和朱高煦其實非常繁忙,自從橡膠種子被帶回大明,朱高煦在大員,馬六甲、南洋等各省,大量繁植,十二萬種子最終弄出八千多株,也算效果不錯,接著就在三地種植,推廣,等樹苗多了,再往交趾、雲南等地種。

原時空歐洲人載了兩千多株,用了四十年擴種,才終結巴西的壟斷。

朱高煦兩三年下來,目前各地加起來,不到十萬畝,面積還是非常小。

原時空中國從1969年於雲南、廣東兩地開始種,到1979年,約十年時間,已經種植了550萬畝,效率是遠遠超過朱高煦現在。

但之後,到2001年,全國種植面積也才900多萬畝,進展緩慢,到2011年,達到1600萬畝,2019年為2200萬畝,儘管如此,種植面積也不過在全世界排第三,天然橡膠產量,為全世界第四,而且每年進口橡膠數量,是自己產量的約三四倍,可見對橡膠的需求量,是非常非常之大的。

朱高煦現在的大明面積遠遠超過歷史諸朝,所以他的目標是要讓橡膠面積成為世界第一,橡膠產量,成為世界第一,現在大明一面積極組織擴種橡膠,包括高麗的濟州島也比較適合,同時一面研究橡膠的各種用途。

橡膠製品出來後,大明工業化發展,可以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朱高煦一面和楊元峰說話,一邊來到科技司的一間廠房。

今天現場有個試驗,朱高煦到後,內閣成員和很多軍將也早早過來在等著。

大夥紛紛拜見皇帝陛下,個個臉上露出很有興趣的表情。

皇帝每次召集他們到科技司或工匠局,都是肯定有什麼新玩意出現,大夥還是比較期待。

廠房外面東面就是一條河,河邊還有一排水力風車,這玩意在工匠局很多,有各種用途,大夥當然都認識。

「都過來。」朱高煦召集諸臣工到身邊,所有人興致勃勃看著朱高煦。

朱高煦彎腰從地上撿起幾塊小石頭,笑道:「不知道有愛卿有沒有注意過一些特別的現象,比如——」

說罷,朱高煦把手中一塊石頭,撲通,扔進水裡。

水裡濺起一個水花,又往四周延出一道波紋。

諸文武面面相覷,大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明白皇帝的意思。

但大夥知道,皇帝肯定在說新奇的東西。

黃淮這時笑道:「石子扔進水裡,濺起了水花。」

李景隆在邊上鄙視的看了他一眼,心想,自作聰明,這麼簡單的道理,誰不知道。

不料皇帝朱高煦卻笑道:「有點近了,差不多意思。」

咦,四周諸人俱驚訝。

大夥都是臉上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

其實有人心裡根本不在乎,甚至在想,皇帝你就直說吧,不要賣關子,顯示你的聰明了,大夥都知道陛下你聰明。

但想歸想,表情還得裝出若有所思的表情,配合陛下嘛。

眾人當然想了半天沒想出什麼,就算有人想出,估計也不敢說,這得讓陛下出風頭。

皇帝看了一圈,眾人無人說話,便突然大聲道:「朕這麼大聲說話,你們能感受到什麼嗎?」

皇帝聲音突然大了好幾倍,如同厲喝,距離近的大臣們都被嚇一跳,有人甚至感覺到空氣都在波動,震的耳朵里嗡嗡響。

看著大夥驚慌失措的臉,朱高煦笑道:「聲音是自然界常有的物質,不論我們說不說話,也會有其他聲音,他雖然看不見,但其實可以感應到,只要振幅足夠大,甚至會讓人產生不舒服,這個,就叫音波。」

「聲音有音波,水也有水波。」

「朕剛剛把石頭扔進水裡,四周就會湧起水波。」

朱高煦說罷,又扔了一顆石頭進水裡。

諸文武這時盯著看,果然看到有水波,但這水波,也是很常見的,大夥以前只是沒留意罷了。

「咱們今天要看的,就是電磁波。」

說罷朱高煦揮手,帶著眾人前呼後擁的進入廠房。

廠房裡已經有很多機械器物準備著,還有很多工匠在,現場好多年輕工匠,都是最近兩年從大學裡出來的,學的東西比較新,接受能力比較強。

「諸愛卿都知道電吧?」朱高煦在一張桌子前站住,回頭問眾人。

「雷電?」有人臉上露出驚恐之色,正是首輔黃福。

黃福在諸臣中年紀算是比較大,已經六十歲,按朱高煦的要求,首輔六十五歲可以退休。

他這個年紀對雷電等東西還是比較敏感,要不是跟著朱高煦混了二十年,接受能力比較強,估計更要驚為鬼神。

「對,下雨天有時還可以看到閃電。」朱高煦道:「以前百姓們都以為天下的諸神在發怒,其實只是自然反應,咱們在大明日報已經登過多次。」

眾大臣不置可否,畢竟還有人不相信。

「電是很容易產生的,磨擦即可生電,如果大夥身上有毛皮衣服,有時在夜晚中脫衣,也會產生靜電,甚至感受到針剌一樣。」

「陛下說的對。」李景隆立刻道,他這次不是拍馬屁,是真的感受到過。

現場不但是他,好多人感受過。

「那就是電啊?」

「真沒想到。」

「陛下又如何得知那是電?」

現場議論紛紛,大夥如同打開了新世界大門。

「來,給大夥感受下電擊。」

朱高煦帶著眾人來到另一邊。

眾人看去,非常驚訝現場的設計。

幾個大大的金屬片被浸在一個水池裡,水池下能看到厚厚的一層東西,正在融化,邊上還有工作人員往裡倒。

立刻有人問:「陛下倒水裡是食鹽?」

「是的,這是鹽水。」

「這是銅片,這是鋅片。」

銅片和鋅片之間有根金屬銅錢,受限於這個時代的技術,這銅錢還有點粗。

「這個可以叫原電池。」

「鹽剛剛倒進去,電量可能低了點,來來,這邊看看。」

朱高煦再帶他們來到邊上。

邊上有些工匠手上都拿著很多東西。

皇帝來後,向他們點點頭,示意開始。

其中一個工匠拿起一個金屬環,先放到底下。

「這是銅環。」朱高煦解釋。

接著又有個工匠拿起一個金屬環,放到銅環上面。

「這是鋅環。」朱高煦又道。

然後又有工匠拿著一個東西放在鋅環上面。

「這是呢絨環,用羊毛所制,也可用浸透鹽水的紙代替。」朱高煦再道。

接著幾個工匠輪流往上放。

鋅環、銅環、呢絨環,一直堆了有三十多層。

「現在這個叫——洪熙電池。」朱高煦眉飛色舞,把歷史上伏打發明的伏打電池,改成自己洪熙稱號,搶了過來,叫洪熙電池。

他向眾大臣解釋,這層數越高,電流就越強。

最後通了銅線,又弄了個像電蚊拍似的網壯金屬線接上。

「來來,你們用手指試試,反過來用指背,別用指面。」朱高煦示意大臣們試試。

眾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這可是閃電啊,會不會打死人?

但皇帝看著大夥,眾人面面相覷。

「臣先來。」侯海倒是不怕,做為皇帝心腹,當然關鍵時候要上。

他小心翼翼用指背一碰。

「啊呀」立刻好像被針剌了一樣,手指彈回。

所有人嚇的往後一跳。

「哈哈哈,好玩好玩,有趣有趣,這就是閃電嗎?」侯海笑道。

「閃電是自然天成的,咱們這是人工創造的,但和閃電一樣,都是電,只要電流夠大,還能殺人。」朱高煦道。

眾大臣又驚又怕,接著在朱高煦的要求下,每人試一下,果然有趣的很。

這會大夥對皇帝真是佩服,沒想到皇帝連閃電都能發明出來。

這時有人問了:「陛下,這所謂的電-——這麼小,除了堆層數,還能變的更大嗎?」

朱高煦滿意的看了下毛信,錦衣衛指揮使毛信這是故意給機會皇帝賣弄。

便洋洋得意道:「以後技術到了,可以做變壓器,不過要等電磁感應——」他說到一半,感覺太複雜,便放棄,直接說簡單的。

「弄個鐵芯,周圍繞一道道線圈,一百道一千道都可以。」

「然後再弄個鐵芯,周圍繞一道道圈,兩千道,三千道也行。」

「兩個靠近在一起,可以形成磁場,控制電流變大或變小——」

朱高煦又說,有了電流,就能產生磁場,變化的磁場則會產生電場。變化的電場和變化的磁場構成了一個不可分離的統一的場,這就是電磁場,而變化的電磁場在空間的傳播形成了電磁波,電磁的變動就如同微風輕拂水面產生水波一般,因此被稱為電磁波,也常稱為電波。

當然,現在他們橡膠還在擴種,還需要絕緣體,只要橡膠能批量產生,可以製造導線外面的絕緣體,做變壓器就方便很多,這需要直流電和交流電都出來。

但這估計又得數年後的事。

朱高煦說了很多,大臣們當然聽的似懂非懂,就覺的神奇,並不知道電有什麼好處,有什麼用。

朱高煦現在也懶得和他們解釋,這批內閣和文武,沒經過大學,都是沒文化的人,等過幾年,他們陸續退下去,換上來一批新的,就能理解朱高煦,也更容易接受這些信息。

接著他帶眾人又換了個地方,看看電磁波和磁場。

這邊做了比較大的洪熙電池,又做了兩個金屬小球,中間隔開一段距離,當工匠們給小球通電時。

兩個本來不相相連的小球間卻發出吱吱的響聲,並有藍色的電火花一閃一閃地跳過。

朱高煦說用,此時這兩個小球之間已經產生了電場,

大夥聚精會神聽著,看著,非常新奇。

剛剛只是感受到電流,現在是親眼看到電場。

朱高煦又道,電場可以激發磁場,磁場再激發電場,連續擴散開去,便有電磁波傳遞。到底有沒有呢?最好有個裝置能夠接收它。

隨著朱高煦的聲音,工匠們在離金屬球4米遠的地方放了一個有缺口的銅環。

朱高煦說,如果電磁波能夠飛到那裡,那麼銅環的缺口間也應有電火花跳過,等工匠們將這些都布置好後,繼續通電,果然那圓環缺口上藍光閃閃,這說明發射球和接收環之間有電磁波在動動了,只是人們肉眼看不到而已。

眾文武看的讚不絕口,又驚又喜,簡直感覺皇帝在施法術。

皇帝又道:「雖然肉眼看不到,但我們已經試出有電磁波,那麼,即然有波,肯定會有波長,頻率,和速度,這是和水波一樣的道理。」

大家想到剛剛皇帝扔了個石子到水池,那水波也是有波長,頻率和速度的。

「波長什麼也能測出來?」毛信又在恰當的時機,虛心提問。

「當然。」朱高煦興奮道,大手一揮。

工匠們把那銅環接收器往圓球發射器靠近,現場噼哩叭拉,火花四濺,時亮時無。

所有人瞪著眼睛,看的目不轉睛。

朱高煦道:「最亮的就是波峰或波谷,不亮的就是零值。」

這樣就能算出波長。

至於波速不用算了,與光速一樣,每秒三十萬千米,穿越的都知道。

此時大家都在驚嘆時,胡廣悄悄看了眼毛信,皇帝大費周章帶他們來看電磁波,肯定不就看看這些的。

果然,毛信又再次虛心提問:「陛下,這電磁波有啥用處啊?」

「咱們在這裡弄了之後,可以產生電波。」

「如果在交趾也做了這些東西,也會產生電波。」

「電波和電波之間,為什麼不可以傳遞信號呢?」

「如果能傳遞信號,交趾的信息,幾十息之內,就能傳到京師,比咱們的可視通迅塔,更快無數倍。」

「嘶」眾人倒吸一口冷氣,這麼快?

這話要是別人這麼多,所有人都不會相信,但皇帝登基以來,發明創新了太多東西,所有人對此深信不疑。

「今明兩年的目標,咱們大明,要發明無線電。」朱高煦最後雄心勃勃的大聲道:「五到十年間,要能與交趾、阿漢、新德里、泰羅等省全部完成實時電報通信。」

(本章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