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鹽引又分大小引,這會大引折鹽300斤,或銀六錢四厘,稱為「窩本」,另稅銀三兩,公使(運輸)銀三兩。

簡單說,一張大鹽引本身價值近七兩。

但洪武四年(1371),朝廷又制定中鹽例,根據里程遠近,一至五石糧食可向朝廷換取一小引(二百斤)鹽引,二至八石糧可換大引(三百斤)。

打個比方,就是像毛雄這樣的鹽商,如果幫朝廷運糧到某地,運多少糧,可以換多少鹽引,路程遠近的價格又各不相同。

打個比方,現在一石糧價一兩銀。

鹽商如果運的距離近,幫朝廷運兩石糧到北平,即可換一張大鹽引。

按兩石糧才二兩銀算,一張鹽引卻近七兩,翻了幾倍,而且鹽商如果拿鹽再賣,價格又高,利潤也高。

現在是洪武剛過,建文元年,朝廷還在用寶鈔。

史記『鹽十斤鈔二貫五百文』。

每斤鹽為二十文(寶鈔),算是高價。(明代最低鹽價在景泰年間,每斤1.79文,最高鹽價應該在崇禎年,接近十文。)

當然,這會大明朝還用寶鈔,所以價格有點虛高,在弘治年後,民間就完全不用寶鈔,價格就回歸正常。

有人可能要說,按現在的鹽價,一張300斤鹽引好像只能賣七兩五錢,沒啥利潤?

但其實鹽商們拿到後都會在鹽中摻入沙子,一百斤鹽摻二十斤沙的,都算良心商人。

到明朝後朝,一百斤鹽摻一百斤沙以上的都有,那直接價格就賣了翻倍,利潤驚人。

但這可不是明朝才有,宋朝的鹽商就往鹽里摻灰土,明朝還是屬於改進了,因為沙石比灰土更重。

總之就是這鹽引能賺錢,要不然燕王朱棣也不會在太子死後,立馬打鹽引的主意。

話說回當年,燕王朱棣讓高陽王和世子出讓鹽引,換取糧食或銀子,主要的作用是安撫老部下們,贏得名聲。

毛雄叔叔當年就帶過朱高煦,當時朱高煦還小,跟隨父親出征,也不能上戰場,毛雄叔叔帶著他,教他戰場上的一些軍務,當時毛雄也見過小時候的朱高煦,算是熟人。

有了這層關係,朱高煦也挺樂意的,當即就給了毛雄五十張鹽引。

但世子就不怎麼高興,因為朱高煦給毛雄的鹽引價不高,就是市場價,畢竟朱高煦和毛雄相熟,和毛雄叔叔關係也不錯。

當時朱高煦又不缺錢,愛好也不是錢,在現在的朱高煦穿越來之前,他從來不關心自己府里有多少財物,只知道練兵打架。

可世子喜歡錢啊,他府里養的人多,比朱高煦多幾倍,這都是要花錢的。

所以世子看父王面上,出讓了毛雄五張鹽引。

這幾年毛雄乾的也不錯,北平附近很多縣鄉都用他的鹽,他生意紅火,和朱高煦往來也較多,逢年過節,必去郡王府拜禮,且送上厚禮,而朱高煦府中的錢巽負責長史的事,通常會麻利的回禮給毛雄,一來二去,雙方關係是越來越好。

這天上午,毛雄正準備在店裡吃飯,突然外面有人敲門。

「誰啊?」毛雄示意婆娘和女兒先吃,起身出去一看,店裡進來個客人。

客人穿著普通老百姓的衣服,大熱天的帶著帽子,但等對方一抬頭,毛雄驚喜道:「鍾公公。」

「噓」鍾顯伸出手指,然後小聲道:「去後院。」

接著鍾顯放下兩個盒子,裡面都是郡王府拿來禮物。

毛雄臉露感動之色,但馬上點頭,他想了想,先回去穩住婆娘,然後趕緊到後院。

這邊通向另一條胡同,和慶壽寺中間隔著他們的這條街。

後院門一打開,朱高煦快步走了進來。

「殿下。」毛雄驚喜道。

朱高煦也戴著帽子,穿著普通衣服,但他這體形太明顯了,大明朝很少有這麼高大健壯的人,所以很容易讓人看出來。

毛雄只看體型,就知道這是朱高煦。

朱高煦第一次到他家來,毛雄表情又是驚喜,又是緊張。

最近北平風聲不好,很多人都在傳朝廷要削藩,毛雄當然也聽說了,而且很反對。

道理很簡單,他的發達就是因為靠了燕王府和高陽郡王這兩座大靠山,特別是高陽郡王,這幾年對他關照的很。

而且提攜他起來的丘福,和高陽郡王關係最好。

「殿下,快裡面請。」

朱高煦點點頭,跟著他走進店鋪後面,後面是個小型倉庫,放著好多貨物。

朱高煦看著這些貨物,並沒有繼續往裡走。

毛雄見狀,也只能靜靜站在朱高煦身邊等著,不知為啥,毛雄也算身強力壯,但在朱高煦身前,還是很有壓力。

高陽王果然威猛,俺都不自在,他心中佩服道。

「這邊往南五十多步,有個你的倉庫?」朱高煦突然問。

毛雄苦笑:「這地兒太小,東西放不下,畢竟從南方進一次貨不容易。」

毛雄的鹽要麼山東去拿,要麼到津海(天津)去拿,都算比較遠的,其他貨物也是,特別糖,要到南方才能進到便宜貨,所以每出去一次,儘量多進點,不然老是跑來跑去,添加成本不說,那有時間陪家人。

「本王要安排個人去那倉庫,你給他弄把鑰匙,不用管他。」朱高煦不動聲色道。

毛雄表情沒啥變化,但眼神明亮起來,那倉庫正對慶壽寺後院後門,可以監控到慶壽寺。

朱高煦說出來的時候,一直觀察他的表情。

毛雄心理素質挺好,一點變化也沒有,他幾乎馬上就有了回應,沉聲道:「那鋪子的正門,小的常年鎖著,但留了後門,後門進去,更加的隱密。」

「他有二樓,上面比較高,還能住人。」

朱高煦很滿意的笑笑:「你現在在世子府上,拿多少鹽引?」

朱高煦前一秒還在說倉庫,突然一個瞬移,差點讓毛雄愣住。

「沒有,小的已經不在世子府上拿鹽引。」

當年世子只給他五引,而朱高煦給他五十,毛雄覺的世子太小氣,而且為了避嫌,不想讓人說他兩頭草,他拿了第一次後,直接就不去拿了。

當然,這事朱高煦要不問,也不知道。

聽到這答案朱高煦還是挺滿意的:「本王府上還有四百多鹽引,想讓你以後一起辦。」

這是打算把手上五百鹽引全交給毛雄。

毛雄頓時心中狂喜,他想也沒想,撲通,直接跪下,斬釘截鐵的道:「願為殿下赴湯蹈火。」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