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考核再看看他們的訓練。

明初除了京營,皆是衛所兵。

到明中期之後開始有團營,團營有固定的操練時間,每年二月到五月,八月到十一月是集合操練時段,其餘的時間,每十天只要報到一會。

看這十抽一的考核和十天報到一會的訓練,大夥就不難理解,為何到了明末後,明軍會像爛泥一樣扶起牆。

現在還正是明初,衛所兵還要囤田,所以基本訓練也是看各地長官。

練兵好的,著重練兵的,不忙的時候,可能五天一大練,三天一小練,小練基本就屬於集合報道一下,大練就是一營一營聚集在操作,如電視里所拍。

哈,哈,哈,大夥叫幾聲,捅幾槍,然後就完了,願意自己加練的,可以留下加練。

所以明軍的訓練很不靠譜,好在他們現在還算明初,一直在打仗中。

別以為現在建文朝期,大明建國己經三十多年,可全國沒消停過,到處都在打仗,國內還有平亂,所以雖然訓練不多,戰鬥力還是有的。

當然了,綜合比較起來,大明朝開國的軍隊估計是歷朝歷代最差的了。只是老朱運氣好,遇到了更爛的元未和其他義軍。

綜合這些因素,朱高煦決定,從現在開始,按戰時標準,所有人住在營里,每天訓練,原佃戶家裡的田,由各村統一派人幫忙,各村出的人頭,由朱高煦出工錢,按每人每天二十文計。

這個工錢在現在可不低,畢竟他們都是朱高煦的佃戶,往大了說,朱高煦一文不給,也可以隨意調動他們。

但為了穩住新入伍佃戶兵的心態,同時讓各村盡力幫忙,朱高煦還是打算用錢解決。

沒多久陳文就發現,朱高煦很喜歡用錢解決問題,只要能用錢解決的,絕不會用強權。

五月二十二日一大早,天剛剛有點亮。

隨著一聲沉悶的號角聲,徐家村軍營里的人紛紛出營。

朱高煦光著臂子站在營外,這幾天他都吃住在軍營,經常到處轉,盡力與中下層軍官打成一片。

看到朱高煦出營,幾個百戶,還有些總旗,紛紛來到他身邊。

「殿下。」

「殿下早。」

大夥紛紛打招呼。

不遠處的小旗和部分總旗正在整隊,場面看起來有點亂鬨哄的。

朱高煦皺著眉,這種集合速度,連他前世的中小學生都不如。

但他現在沒時間搞隊列訓練,而且也不適合這個時段搞。

「不管他們,咱們先跑。」朱高煦說完,率先跑了起來。

王斌,韋達,盛堅,陳文,周虎,宋猛等趕緊跟上,接著一批總旗也跟上。

兵士們都在看過來。

看到高陽郡王帶頭跑步,大夥表情都很豐富。

「特娘的,你們快點,殿下都跑起來了。」有個總旗怒罵。

「快,快,快。」更多的人在催。

很快,五百兵馬慢慢的形成隊伍,跟在朱高煦他們身後,也跑了起來。

大概圍著軍營跑了有一圈,朱高煦估計有一千米左右,就跑到操場正中。

然後所有人開始跟著他做伏地挺身。

這時場面就有點難看了,因為太多人做的不標準。

朱高煦沒辦法,指著陳文,王斌等百戶:「你們到本王對面去。」

讓他們看著自己做,然後示意他們,去看總旗,小旗,最後讓總旗小旗們看著兵士,一定要做合格。

當天就是示範,大概的流程。

按朱高煦的訓練計劃,每天上午跑一千米,晚上也要跑一千米,因為聽說古代都有夜盲症,好像要多吃魚和動物內臟,他又下令儘量在伙食上面添加這些。

跑完步都是做伏地挺身,蹲下起立,提升耐力和力量。

要不是大戰就要來臨,他會把一千米提升到三千米,但現在肯定不能這麼搞,只能小練練,讓大夥熱熱身。

每天大概會有上午和晚上各半個時辰的時間是體能訓練,然後就是正常的訓練。

騎馬,射箭,捅槍。

朱高煦要求,所有人都要練到上馬能騎射。

即所有人都會騎馬和射箭。

他有三百老兵,加上寨子裡幾十人,這三百多人沒啥問題,原本都會騎射,就是新征的兵丁,需要多練。

朱高煦訓練時間排的極滿,上午卯時初出營,跑步加體能訓練半個時辰。

然後是由當地佃戶做的早飯,大白饅頭和米粥、鹹菜,三天吃一頓大肉饅頭。

上午有馬的就練騎馬射箭,騎射五十步內十中五,月底有賞。

考核十中八以上,五次有三次達標,即能主動申請升官考核。

上午無馬的練長槍,列隊齊捅的戰術,對抗騎兵很好。

下午所有人一起練射箭,五十步內十中六,月底有賞,十中十,考核五次有三次達標,可主動申請升官考核。

晚上體能訓練後,在營邊活動半個時辰,適合夜間。

中午的菜必然要有內臟,三天吃一次魚。

但這些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挺難的,朱高煦覺的強度不高,但對比現在的大明算是比較高,有人覺的這簡直就是往死里練。

所以沒一兩天陳文他們就提意見,朱高煦也樂意接受意見,改為練三天,休息一天。

其次朱高煦很注意騎射和步射,但每天都射箭是很傷弓和箭,且他的營中沒有這麼多弓。

最後要說的是,這樣練兵,很耗錢糧。

才練了幾天,侯海,錢巽一起找上朱高煦。

錢巽遞了一堆帳薄給朱高煦,這是他最近統計,朱高煦郡王府所有的資產。

侯海則給了朱高煦最近的消耗。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朱高煦被封為郡王,可以開府,有了自己的固定收入。

他這個冊封時間其實挺趕巧的,因為老朱在洪武初給郡王的待遇是年六千石,而在洪武二十八年,可能考慮到將來子孫郡王太多了,又降到三千石。

而朱高煦被封時,沒用新規,享受了原來的六千石俸。

另有鈔二千八百貫,錦十匹,舒絲五十匹,紗、羅減綜絲之半,絹、冬夏布各百匹,綿五百兩,鹽五十引,茶三百斤,馬匹料草月支十匹。

最後這個什麼意思呢,就是每月提供十匹馬用的草料。

朱高煦的所有田也是從封郡王開始獲得的。

也就是說,在洪武二十八年前,他基本沒啥收入,都是靠燕王給的。

到現在建文元年(1399)年,才有了四年收入,之後靖難打了三年,也沒啥收入,在沒被封為親王前,他還是得靠老子朱棣賞賜才能有收入。

但不看不知道,一看也是嚇了一跳,朱高煦沒想到自己還挺有錢的。

侯海作為他的財政總管,過去幾年的收入和支出都記載的清清楚楚。

只是以前的朱高煦勤於練兵,又常年出征,從不過問這種事。

而且正因為朱高煦常年在外,沒什麼揮霍,府中消耗也挺少。

「王爺三百六十頃田,每年收租為兩萬四千石左右,加上朝廷六千石,王府倉庫現在共餘十萬八千石。」

「另有鈔五萬四千貫,白銀二十六萬七千兩,茶五百二十斤,錦六十二匹——」

朱高煦的銀子和鈔,基本都是靠賣鹽引得到的。

他自己沒經商,也沒有商鋪,不像有的宗室,自己還經商。

但他當郡王四年,僅靠鹽引和朝廷俸祿,存下二十多萬兩銀,可見鹽利的豐厚。

初看起來他很有錢,但最近支出突然增大。

毛雄那邊,就拿去五萬貫鈔加二十萬銀,用來囤積鹽和糧、糖。

所以他現在僅餘下四千貫鈔,和六萬七千多兩銀。

而最近他徵兵,練兵,還要養馬,他在佃戶中請了幾個婦人燒飯,加上每天伙食消耗就達一百四十貫寶鈔(大概40兩不到)。

原本一貫寶鈔等於一兩,但百姓還是更認同白銀和銅錢,真正去購物,購買力大概只相當於四分之一左右,貶值的非常厲害。

這樣一個月就要三千多貫,支出很大。

這才五百兵馬就這麼費錢,還得拚命賺錢啊,朱高煦若有所思的時候,王斌等將領向他提議,會不會吃的太好,以前大夥可沒吃的這麼好。

朱高煦則道,本王每天在營里訓練,陪軍士們一起吃飯,還經常到處竄營,為的什麼?

如果把伙食降了,訓練又這麼苦,本王豈不是走到哪,被大夥罵到哪?

眾人紛紛點頭,當然知道王爺是為了什麼。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