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或能解憂(求追讀啊,別養書呀)

北平城最近有些不對勁,大街上各色行人來去匆匆,各級文官軍將們在公開場合也很少交流,整個城裡充斥著一股詭異的氣氛,隱隱有種山雨欲來的跡像。

北平布政使司衙門。

張昺於去年十一月來到北平,任北平布政使,主要的目的,自然就是為了削藩,監視燕王。

和他一起過來的,還有雙都指揮使張信、謝貴,當時張昺就覺的,朝廷用雙都指揮使十分不妥。

北平都司下面,僅在北平城內的就有七衛兵馬,原本只有一個都指揮使,很容易控制和調動,但不知年輕的皇帝腦子裡想的什麼,居然破天荒派出雙都指揮使。

都司有兩個老大,那下面的人到底聽哪個的?

而歷史的經驗和事實告訴咱們,誰腦子好使,下面的兄弟就會聽誰的。

後世在官場說一個人是老實人,多半就是貶義詞,而這會在官場說誰聰明,多半也是貶義詞。

前面說過,齊泰稱謝貴:沉穩決斷。

黃子澄稱張信:有勇有謀。

朱允炆大概覺的張信聰明,又或者想支持黃子澄,就決定以他為主。

張信在北平城的確聰明,而且擅於交際,到了北平之後,曾三次求見燕王,但都被拒絕。

雖然沒見到燕王,張信在北平和其他人關係處的很融洽。

而謝貴比較沉穩,敦厚,也不願意結交官員,自然得不到下面人的支持。

所以北平七衛的頭頭腦腦們,大部分都和聰明人張信的關係比較好。

今天張昺把謝貴和張信都召集到布政使衙門,因為燕王突然來信,請北平部分官員,六月初去燕王府吃飯。

燕王的理由還挺好的,六月馬上是太祖忌日,咱們在北平也要祭奠一番。

這個理由似乎無法推託?

「被邀請的還有誰?」謝貴這時問道。

「參議景清。」

「都督宋忠,徐凱、耿瓛——」

參議分領各道,位在布政使下面,景清也是北平的文官要員,朱棣還和他很談的來,雙方關係非常好。

而宋忠曾是錦衣衛指揮使,但建文帝不喜歡錦衣衛,上任之後就裁減錦衣衛,今年三月宋忠以都督身份奉詔統領邊兵三萬駐紮開平,當時宋忠很有想法,先抽調燕王府護衛隨行,又把燕王部下蒙古騎兵指揮觀童等人悉數調回南京,一下子把朱棣的兵馬幾乎給抽光了。

根據明初制度,諸王的兵權而言,中\央設置有親王護衛指揮使司,每王府設三護衛。而按照明朝軍制一衛五千六百人,三衛甲士約有一萬六千多人。

宋忠還是比較聰明,把燕王大部分衛兵都抽了,只餘下八百親兵給燕王。

徐凱也是位良將,曾和瞿能搭檔,瞿能是四川都指揮使,徐凱是指揮同知,宋忠去開平的時候,徐凱被調往山東,坐鎮京杭運河的上的重要節點「臨清」。

而耿瓛則是建文皇帝的姐夫、長興侯耿炳文之子,他現在率大軍坐鎮山海關。

謝貴聽聞後,沉聲道:「宋忠,徐凱和耿瓛,三部互為犄角,是燕王的第一大敵,燕王在這個時候邀請他們,是何意?」

張昺心想,我要知道是什麼意思,還會叫你們來商量?

張信卻道:「燕王反了沒有?」

兩人面面相覷,你這不是廢話?

「燕王沒反,叫我們吃飯,為何不去?用什麼理由不去?」

「咱們不去,燕王反而要起疑,這不是打草驚蛇,徒造緊張?」

張昺聽著好像有點道理,便道:「燕王數日前就邀請徐凱,徐凱已經明確表示,路遠,不去。」

其實宋忠的開平和耿瓛的山海關也不近,都有六百多里路,但這兩人都答覆會來。

張信聞言,便道:「這兩位都督將軍都來,咱們沒理由不去啊。」

當下三人議定,準時赴宴。

走出布政使司衙門時,張信迎面看到參議景清。

「景參議。」張信眉開眼笑,帶著討好的表情。

景清和朱棣聊過天,還很聊的來,朱棣多次誇獎他,有心招募。

而張信偷偷三次拜會燕王,正好被景清遇到過一次。

「張將軍。」景清也微笑向他點了點頭,態度很好。

兩人站門口隨便聊了幾句,張信向他抱了抱拳,轉身而去。

外面幾個親兵立馬跟了過來。

張信還是比較小心,人在北平城,進出都帶著兵馬。

別看他剛剛表情輕鬆,這會一出門,張信眉頭緊皺,滿臉的擔心和無奈。

他心事重重的回到家裡。

剛進家門,就聽到,篤-篤-篤,院子右側有木魚的聲音傳來。

正是張母紀氏,紀氏信佛,喜歡念經誦佛,沒事就在家裡的佛堂里敲木魚誦經。

張信走過去,叫了聲母親,又往裡院走。

里院的一間屋子供了個牌位,是他父親張興。

張興官至永定衛指揮僉事,後來病重而亡,張信世襲之。

張信來到父親靈牌前,久久不語,其實心中在想,若父親在,當如何做?

「你可是有心事?」突然,身後傳來他母親紀氏的話。

「啊,母親大人。」張信沒想到驚動了母親,趕緊轉身。

張信為人比較孝順,大概建文帝選他,可能有也有這個原因之一。

紀氏看著他的表情,嘆道:「兒統兵邊閫,焉能無憂?你父親若在,還能與他商量。」

張信欲言又止。

紀氏見狀:「汝非此憂,其語我故。」意思是,要不是兵事上的憂慮,你一定會和我說的?

張信想了想,趕緊出門,左右看看,又關上門,小聲道:「孩兒得到密旨,讓孩兒當機決斷,可隨時帶人捉拿燕王。」

紀氏大驚失色,來回在房間裡走了幾步。

張信父親死後,家中由母親做主,紀氏做事很有魄力,也很果斷。

所以張信敢把這事和母親說,更用期盼的眼神,等著母親的建議。

紀氏走了好一會,終於好像下定了決心似的,低聲道:「你不能這麼干,你父親在世時,總說王氣在燕,你的無妄之舉,會招來滅族之禍。」

張信聞言,表情更加的難看。

張信父親沒死前,朱標死了,所以張信父親曾和紀氏說過,朱棣有王氣在身,將來恐怕前途無量。

當然,他沒活著看到建文帝登基,所以這會紀氏說出來,張信還以為自己父親能望氣看相。

關鍵是北平城內也有傳言,據說燕王身邊的袁珙和姚廣孝都能呼風喚雨,觀氣望術,燕王府中都傳,朱棣有帝王之相。

這就不好辦了,張信正在糾結中,突然聽到外面遠處有聲音傳來。

「噓」他趕緊向母親示意不要多言。

接著他大步走出去,打開門,看到有隨從親信從外面走進來。

「將軍,外面有人拜見。」

「誰?」張信奇怪道。

「不認識。」親信突然壓低聲音:「他說將軍最近可有憂愁,他或能解憂。」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