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起的呼聲震盪在奉天殿的內外,如同嘹亮的的戰歌吹起了大明朝的國家機器滾滾而動。

朱允炆當即忍痛表示,燕王謀反的野心已經天下皆知,他將祭告天地祖廟社稷,削去燕王皇室的屬籍,貶為庶民,並將他的罪行詔告天下,以正視聽。

按朝廷一向的流程,下面就是方孝孺宣讀討逆詔。

這是方孝孺第一次為朝廷寫詔書,詔書是要聲明朝廷的大義和燕王的不對。

「邦家不造,骨肉周親屢謀僣逆。去年,周庶人橚僣為不軌,辭連燕、齊、湘三王。朕以親親故,止正橚罪。今年齊王榑謀逆,又與棣、柏同謀,柏伏罪自焚死,榑已廢為庶人。朕以棣於親最近,未忍窮治其事。今乃稱兵構亂,圖危宗社,獲罪天地祖宗,義不容赦。是用簡發大兵,往致厥罰。咨爾中外臣民軍士,各懷忠守義,與國同心,掃茲逆氛,永安至治。」

宣詔之後,朝廷進行了一系列的布局和任命。

朝廷在真定(今河北正定)設置平燕布政司,調刑部尚書暴昭任布政使,統籌伐燕諸事。

長興侯耿炳文為征虜大將軍,駙馬都尉李堅、都督甯忠為左、右副將軍,率十三萬大軍討伐燕逆,號稱三十萬,另有安陸侯吳傑,江陰侯吳高,都督耿瓛,都指揮盛庸、潘忠、楊松、顧成、徐凱、李友、陳暉、平安各率本部兵馬分道並進,全軍號稱五十萬,同時傳檄山東、河南、山西三省供給軍餉。

朝廷的這次決議,比卜萬還要激進,調動了大量的兵馬。

卜萬原本只要耿瓛和徐凱兩部兵馬即可。

但朝廷現在不相信卜萬和大寧都行司的兵馬,從各地調來數股官軍。

從實力上來說,比起卜萬的計劃還要更強。

可是他們沒有採用卜萬的另一策,控制物資,斷絕燕軍後勤供給。

滿朝文武官員,居然沒人想到該這麼干。

或許他們認為,朝廷數十萬大軍壓至,一戰就能勝利,根本用不著多此一舉。

在京城的大軍和物資同樣將從龍江關龍江碼頭出發。

建文帝親自帶百官送行到龍江碼頭,不知道是不是想到了什麼歷史典故,在他們上船前,朱允炆又把耿炳文、李堅、甯忠等將領都叫到跟前,又說了那句話:「毋使朕負殺叔之名。」

眾將面面相覷,一臉為難,邊上的齊泰聽著,就感覺眼皮忽跳,有種不好的預感。

朝廷在集結大軍時,北方也有了變化。

首先是劉真擅做主張,在朝廷旨意到達之前,就把卜萬給殺了。

徐忠說的沒錯,這人做事雷厲風行,通常不計後果,原本雷厲風行是指做事很快,也通常都用做褒義詞。

但加上不計後果,就顯的盲目和瞎搞。

但劉真殺卜萬也是有依據的,因為大寧行都司的各部都是卜萬的心腹為多。

卜萬被他們抓起來後,四周各衛兵馬已經有點不穩的跡象。

劉真怕和宋忠的懷來之戰一樣,引起陣前兵亂,加上陳亨又故意在邊上吹風,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先把卜萬給殺了。

卜萬殺了沒兩天,朝廷的旨意也到了軍中,讓他們查抄卜萬家。

這下劉真挺高興的,證明俺沒做錯,卜萬的罪已經得到朝廷認同。

與此同時,大寧行都司各部都知道了卜萬被朝廷定罪殺死的消息,而且朝廷下旨讓劉真統領各衛。

各衛皆是不服。

他們對劉真殺卜萬不服,對劉真的指揮才能更是不服。

此時的朝廷和劉真都猜不到,將來大寧的兵馬全部跟著寧王投向了朱棣那邊,有一半原因可能就是因為卜萬被殺的如此的隨意。

當晚不知是誰帶頭,先把兵馬悄悄撤回大寧,接著大夥有樣學樣,僅過了一晚,劉真還想召集各部,宣布朝廷旨意,現在這裡我說了算,突然發現各衛已經紛紛撤回自己的駐地。

這把劉真給氣的,他差點想引兵去攻打各衛,戰場上沒有命令擅自撤退是死罪。

可各部是在聽到聖旨之前撤退的,劉真只能召集各部,宣讀完聖旨,他才能算正式的統帥。

而且這個時候,劉真再蠢也知道,肯定不能打自己人。

劉真也害怕燕王來攻他的兵馬,趕緊也準備帶人後撤。

不過就在他準備撤退的時候,前線傳來好消息,朝廷準備發兵攻打北平,燕王已經連夜撤兵了——

崩,朱高煦一箭射向西面的一片叢林。

噼噼叭叭,他身後響起一陣拉弦聲。

嗖嗖嗖,接著漫天箭雨隨著他的箭,全部射向西面的叢林。

八月初,朱高煦在永平收到軍令,回撤北平。

他一路上帶著自己的上千兵馬,一邊走一邊還在訓練,或者說玩遊戲。

最近他在練『響雲箭』。

所謂一支響雲箭,千軍萬馬來相見。

朱高煦對部下道,當他的箭上綁有紅布時,只要他的箭射向哪,全軍將士都要跟著他射向哪。

還特彆強調了一句,不管前面有什麼目標,有什麼人。

違令不射者,斬。

眾軍士跟著他練了好幾天,基本就已經能做到跟著朱高煦齊射。

但還沒有實戰過,所以朱高煦也不知道效果如何。

不過這段時間大夥的射術和騎術也進步了點,當然,比起蒙古騎兵,還是差了很多。

朱高煦現在基本也是練著玩,因為他不能確定,靖難成功後,這些兵馬,是不是還歸自己。

此時他射完一箭後,馬上有一騎親兵衝出去,為他撿回綁著紅布的箭。

「走。」朱高煦大手一揮,帶著大夥繼續往前。

大軍席捲而去,不時還有人在後面呼躍。

在朱高煦的一千騎兵後面,是墨麟和一個龐大的車隊,還有大量的步兵。

墨麟這會也騎著一匹馬上,但他是文官,騎術不怎麼好,所以騎的比較慢。

他身後有從昌黎縣運往永平的一百多車鹽。

另在永平府,他們一共招募了兩千多青壯,燕王將把他們用來守北平城。

墨麟騎著馬跟在朱高煦身後,看到他們剛剛射了一箭後,微微加速,來到西邊的樹林前。

朱高煦的一千騎兵中有一部份是步兵,一部份還是新兵。

只見這些箭射的七零八落,最前面的箭和最後面的箭,距離超過三十多步。

亂七八糟的箭遍布各處,還形成一個巨大的扇形。

他看了又看,搖頭苦笑:「高陽郡王這練的什麼兵啊,如此箭雨,毫無殺傷力,豈不是浪費箭矢?」

隨行跟著他的一小隊兵馬是原密雲衛百戶劉榮所統領。

劉榮最早冒稱父親的名字劉江參軍,開始跟隨從魏國公徐達征戰灰山、黑松林,後來任總旗,在燕王朱棣邸中供事。

他身材高大而多智略,朱棣很器重他。

劉榮這時笑著道:「俺前兩天看高陽郡王天天在沙灘上玩遊戲,拿沒有箭頭的箭射自己人,輸了的還要跑步,哈哈哈,真是有趣。」

「高陽郡王在練啥?練騎射?」墨麟問。

劉榮眼中閃過鄙視之色:「現在都打仗了,還練什麼騎射?」

「火真軍中好多蒙古人,都是從小在馬背上練,高陽王臨時抱佛腳,有個卵用。」

「真正的騎**銳,還得看朵顏三衛。」

墨麟點點頭:「高陽郡王或許另有妙用,咱們不知道罷了。」

「哈哈哈。」劉榮狂笑。

笑著笑著,他回頭一指前面某處:「給俺射那最高的樹?」

他身後跟著十騎,此時聞言紛紛拉弓上箭。

距離大概五十步。

崩,一陣弦響中。

篤篤篤,箭箭命中那樹。

「好箭術。」墨麟贊道。

「墨大人過獎了,俺們合格的邊軍,這是基本功。」劉榮洋洋得意。

兩人正在自吹自擂。

前面突然有騎兵過來:「高陽郡王有令,讓兩位加快速度跟上咱們,鹽車讓步兵們緩緩跟著就行。」

現在這邊基本為朱棣控制,也沒什麼官軍,所以朱高煦讓他們快點走。

因為朱棣讓他保護墨麟,而墨麟又慢慢吞吞。

墨麟和劉榮對視一眼,不約而同一夾馬肚:「走,駕。」

略加快速度,往前追去。

朱高煦帶著墨麟於八月四日回到北平。

此時燕王朱棣也剛剛從大寧那邊回來。

因為他已經接到消息,朝廷頒詔削去他的族籍,並徵發大軍討伐他。

大戰陰雲籠罩在北平上下,所有人都知道,朝廷動真格的了。

朱棣回來看到詔文又驚又怒,為了對抗朝廷詔文,馬上又發了一份告將吏軍民書。

這次的文告把朱允炆罵了個狗血淋頭,用『幼沖行亂無厭、**無度、矯誣傲狠、肆行罔極』等形成朱允炆,還誣告朱允炆謀殺太祖,說朱元璋都是朱允炆殺的。

雙方為了顯示自己才是正義的一方,相互先打起嘴炮。

身為穿越來的,朱高煦就很奇怪這種做法。

古人喜歡占大義,師出有名,卻不知前面說啥都沒有用,只有最後獲取勝利,擁有至高無上的話語權,你放屁都是香的。

回到北平城後,朱高煦趕緊先回王府。

這些天在外面,吃不好睡不好,他還得學古代的一些名將,天天吃住在軍營,對兵士們噓寒問暖,裝的挺累的。

他一進大門就讓人先把身上的重甲給脫了,整個人輕鬆不少。

步子也馬上感覺歡快起來。

「殿下。」

「殿下。」

侯海、錢巽、李默等人紛紛圍過來,大夥看到朱高煦回來當然挺高興的。

由於各種問題地址更改為請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愛閱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愛閱app閱讀最新章節。

新為你提供最快的大明:我與朱棣爭天下更新,第75章響雲箭免費閱讀。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