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嘆道:「朕叫諸愛卿前來,就是商量此事,依諸位愛卿所看,朝中還有誰能擔當此重任?」

徐輝祖聞言臉色有點微紅,表情也有點激動,臉上一副躍躍欲試的神色,就差大聲叫下,俺可以。

好在他也有自知之明,皇帝大概是覺的之前朱高煦的事情,沒尊重他的意見,所以這次把他叫過來。

如果皇帝真的想讓他領兵,要麼不會叫這麼多人前來,只會單獨見他;要麼不會叫他過來,然後去徵求別人意見。

果然,皇帝說完這句話都沒有看向他,而是條件反射的先看黃子澄和齊泰。

黃子澄剛想開口,齊泰大聲道:「臣舉薦盛庸。」

徐輝祖一聽,默默點頭,盛庸可以,打仗又細心又女干詐,可以讓朱高煦吃點苦頭。

「盛庸?」邊上黃子澄還沒開口,王寧就叫了起來。

「盛庸區區都指揮使,要指揮一大堆都督和勛貴之後,誰會服他?」

盛庸這會官是小了點,只署個都督僉事,是都督府里最小的一個,而在北方的南軍,都督好幾個,更別說安陸侯,江陰侯等勛貴們。

皇帝的表情不變,微微點了點頭,大概也覺的盛庸官小了點。

因為這次朝廷要再次征派大軍,兵馬比之前三十萬還多,怎麼可能讓一個都指揮來指揮?

徐輝祖心中一動,左右看看後,突然猜到可能是誰了。_o_m

正如他所想的那樣,皇帝如果要重用徐輝祖,要麼單獨召見,要麼不召見。

現場有誰沒來啊?

「臣舉薦左軍府都督、曹國公李景隆,李景隆系將門之後,從小熟讀兵書,文武雙全,又在左軍都督府掌印多年,各地大將都與其相熟。」

「無論能力和資歷,都是當仁不讓,要是前次就是李景隆掌兵,燕逆也不可能勝的如此容易。」

眾人不用扭頭,就知道這說話陰陽怪氣,舉薦人還順帶提醒皇帝,上次齊泰點名耿炳文便是大錯,就是黃子澄。

黃子澄絕對是這個時代最合格的政自家,很會抓住機會,舉薦人的同時,還噁心下齊泰。

齊泰這下不幹了,你舉薦誰都可以,就是李景隆不行,李景隆什麼德性,齊泰會不知道,他可是兵部尚書,多少對大明諸將有點了解。

「皇上不可。」卻聽邊上有人搶先大叫。

眾人尋聲看去,卻是駙馬梅殷。

梅殷大聲道:「臣舉薦魏國公徐輝祖,魏國公忠義性直,智勇絕人,當可一舉平燕。」

徐輝祖聽的滿臉通紅,他扭頭看了眼梅殷,沒想到同樣是駙馬,王寧就和他差遠了。

朱允炆這時看看方孝孺,方孝孺一臉蒙,顯然也不知道舉薦誰。

你讓他寫個文章,他二話不說信手就來。

讓他參與這種事,方孝孺也不知說什麼。

但他和黃子澄的關係比較好,想了想後,方孝孺硬著頭皮道:「臣贊同黃大人。」

齊泰一看不好,對面兩票,趕緊道:「臣也贊同梅駙馬,魏國公和資歷聲望,比曹國公更甚——」

皇帝再次看向王寧。

王寧就是個攪屎棍,想也沒想,大聲道:「臣舉薦武定侯郭英。」

朱允炆頓時聽的一個頭幾個大。

他心想還好沒在早朝時說這事,不然滿朝文武能舉薦幾十不同的人出來。

他皺下眉,揮揮手道:「此事容後再議,兵部先調動兵馬,準備糧草輜重?」

說罷也不等眾人回應,起身就走。

徐輝祖看到皇帝這態度,就知道皇帝對自己不放心,明顯還是不信任。

「臣等,恭送陛下——」此時黃子澄帶頭,眾人紛紛下跪,目送皇帝離去。

皇帝前腳剛走,眾人趕緊紛紛起身。

黃。(本章未完!)

第117章唯李景隆當世名將

子澄第一時間就看向齊泰,兩人都明白皇帝的意思。

朱允炆做事有個缺點,當他遇到搞不定或無法下決定的事情,就會往後拖延,然後等下面人自己搞定,因為他知道,黃子澄和齊泰,肯定會有一方說服另一方。@精華\/書閣·無錯首發~~

齊泰想到黃子澄一定要用李景隆,心裡非常慌,因為他想到了歷史上的長平之戰,紙上談兵的趙括。

「出去說。」黃子澄也想說服他,而且眾人不適合呆在武英殿。

他兩人不出去,其他人也不好意思出去。

於是兩人帶頭,眾人跟著他們往外走。

此時往外走的人自然的分成兩邊,黃子澄、方孝儒、王寧三人在左,齊泰、徐輝祖,梅殷三人在右,涇渭分明。

到了武英殿外,其餘幾人有意放慢,落在兩人身後。

兩人緩緩往南走,武英殿南面是六科廊,站他們這位置,隱約還能看到一些六科給事們的身影,來來往往,忙碌不停。

六科廊西側是南熏殿,院外種有桂花,隨著一波輕風,陣陣花香撲鼻而來。

齊泰和黃子澄不由同時吸了下鼻子,表情稍微放鬆了不少。

「大明江山如此美好,黃寺卿豈能看著燕逆坐大?」齊泰率先開口。

「齊部堂,你這話怎講?」黃子澄瞪圓了眼珠,一臉不解。

「我身為兵部尚書,雖然不擅長領兵打仗,但也是知曉大部分朝中諸將的底細,曹國公李景隆此人,優於文學,而不知兵事,看起來顧盼偉岸,實則膽小寡斷,惟自尊大,他以為自己什麼懂,其實都是紙上談兵,毫無經驗,也從不聽取別人意見,這種人你讓他領兵?到時再敗,可不是喪師十萬的事了——」

黃子澄沒等他說完直接打斷他:「齊部堂和曹國公共過事?」

齊泰愣了下,茫然搖頭:「當然沒有。」

「那就是道聽途說?」

「……」齊泰。

「我記得齊部堂一年前曾和我說過一句話,「千萬不要從其他人嘴裡了解一個人」因為這樣,有失公允。」

刷,齊泰頓時滿臉通紅。

一年前建文帝剛剛登基,齊泰曾準備朱允炆推薦徐輝祖,當時黃子澄極為反對,說徐輝祖和燕王是親戚,而且聽說能力也是一般。

當時齊泰反駁,你和徐輝祖共過事?用的正是現在黃子澄所說一模一樣的話。

「我是和曹國公交往過,曹國公不但是名將之後,早年以知兵著稱,多次赴湖廣、陝西等地訓練軍隊,並負責與西番的茶馬貿易,還曾參與朝廷大兵的北伐。」

「這在齊部堂眼裡叫不知兵事?齊部堂身為兵部尚書,到底有沒有細看過曹國公的經歷?」

齊泰頓時語塞。

但他馬上反應過來,李景隆參與北伐就是去渡金混功勞的,有撈麼子作用。

「去年八月,曹國公以練兵的名義帶兵經過開封,再突襲周王府,為朝廷順利削掉周藩,這事辦的妥妥噹噹,這叫膽小寡斷,妄自尊大?」

齊泰才能是遠超黃子澄,但論口舌之利卻是截然相反,黃子澄幾句話就把齊泰說的啞口無言,不知如何反駁。

黃子澄一看齊泰有點懵,馬上一個瞬移:「依齊部堂看,此次再動兵,可徵調多少兵馬?」

齊泰這種做實事的人,論政自鬥爭那比的上黃子澄,馬上被其帶偏,下意識道:「近日和陳侍郎(兵部右侍郎陳植)商討,集各路大軍,加上之前的兵馬,約有五十萬。」

「需多少時日?」黃子澄再問。

「半月即可。」齊泰傲然道,他的兵部自從燕逆起兵後,運轉不停,到處徵調兵馬和糧粖,後勤戰備功夫做的非常好,大明朝源源不斷的兵馬,正從四面八方往山東去,因為朝廷兩個重要的***兵馬地方,一個是山東德州,一個是臨清,都是水路可。(本章未完!)

第117章唯李景隆當世名將

以直達的戰略要地。

齊泰自認為自己這兵部尚書是百分之百合格。

「依齊部堂之言,兵部做的甚好,準備充分,兵多將廣,實力是碾壓燕逆的。」黃子澄故意先誇誇齊泰,然後又道:「五十萬朝廷正義的大軍以雷霆之勢壓過去,齊部堂,我實在想不出朝廷還會再敗的理由?」

「就算齊尚書親自領兵,我感覺也能大勝燕逆,需知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任何的詭計都毫無作用。」

「還記得魏國公上次所說的事嗎,朝廷大軍的主帥,最重要的是忠心,不犯錯。」

「五十萬大軍能給魏國公嗎?」黃子澄沉著臉反問:「你就是拿性命保證,又有何用?」

齊泰沉思了片刻,徐輝祖和他關係不錯,也表現的很忠心皇帝,但是五十萬大軍交給徐輝祖?之前他還力挺徐輝祖,眼下突然被黃子澄說的有點猶豫。

「不用徐輝祖也行,可用郭英。」齊泰咬牙道。

王寧那個攪屎棍說個郭英,實在是出來噁心人的,但齊泰想想,滿朝大將,還真沒幾個有資格帶著五十萬大軍的。

黃子澄白了他一眼,低聲道:「那郭英就一輩子沒怎麼當過主將,他能帶兵?」

你這兵部尚書怎麼當的?還不如我?

齊泰目瞪口呆,仔細想想,好像真是,郭英一輩子就在當副職和去當副職的路上,他搭檔過徐達、常遇春、傅友德,馮勝、耿炳文。

中間有在洪武十八年(1385年),任命為靖海將軍,鎮守遼東,但頂頭上司還是馮勝。

另有洪武三十年(1397年),郭英被任命為征西將軍耿炳文的副將守備陝西,平定沔縣賊寇高福興,這次是他唯一一次單獨領兵,但只是平了一個縣的造反百姓。

郭英一生經歷大小數百戰,也算真正身經百戰的老將軍,但在黃子澄嘴裡,居然變成一個還不如李景隆的人。無錯更新@

齊泰頓時又不知如何反駁。

「還有,郭英當初可是反對削藩的?齊尚書你忘了?」

黃子澄一頓忽悠,齊泰表情茫然,猛然間好像整個大明,除了李景隆都找不出一個名將了……

第117章唯李景隆當世名將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