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部堂好好想想,切勿以私亂公,你有啥意見,可以當面問曹國公,我等你消息。」黃子澄說完這句話,轉身就跑了。

啥?齊泰這才反應過來,你什麼意思?我跟李景隆可沒私人恩怨。

眼看著黃子澄離去,齊泰氣的半死,要不是還在皇城裡,真想大叫他站住。

「齊部堂。」魏國公徐輝祖這時已經快步跟了過來。

駙馬梅殷也在,齊泰轉頭看看他們,三人面面相覷片刻,同時長嘆,俱感到一陣無力之感。

「走。」齊泰示意大夥往外走,一邊走出皇城,一邊聊著天。

「朝廷這次能有多少兵馬?」徐輝祖問道。

「大概能有五十萬。」齊泰說完,趕緊加一句:「還得加上前面的。」

前面真定朝廷還有數萬,河間府徐凱還有十萬,上次的三十萬大軍,還有一大半在。

徐輝祖其實很想問,上次徐凱為啥不出兵?

不過現在說這個毫無意義。

燕王的兵馬也有駐守各地的,有些地方不能丟,徐凱坐鎮河間,不敢輕易動彈,也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而且耿炳文當時也沒有下令讓他進攻。

這徐凱要是換成燕王那邊的李彬、徐忠等大將,肯定要分兵合擊,打燕王屁鼓。

當然了,徐輝祖考慮到徐凱的能力,徐凱要真敢帶兵出河間,搞不好被燕王來個圍點打援也是可能的。

齊泰和梅殷這會都沒說話,知道徐輝祖在考慮。

三人沉默了片刻,徐輝祖道。

「考慮到朝廷還要分守各地,正面戰場上能投入了,最多也只能用四十萬左右人馬。」

齊泰點頭。

「燕逆雖然大勝,兵力有限,同樣要分守各地,正面投入也就最多十萬人馬頂天了。」

「領頭主將是誰不重要,曹國公雖然無能。」徐輝祖直接說李景隆無能,齊泰和梅殷只能苦笑。

「但他只要不犯錯,按步就班,層層逼近,不擅自分兵,再派良將與其配合,還是很有勝算。」

「另讓遼東吳高和楊文分路合擊,分散燕逆的兵力,朝廷的優勢會越來越大。」

齊泰趕緊問:「還要如何?」

「郭英可為副將,他經驗豐富,可穩軍心。」

「重用一些良將,如盛庸,平安,瞿能等,皆有大才——」

徐輝祖也看出皇帝不想用他,又不想浪費時間,讓黃子澄和齊泰爭奪不知要到吵幾天,只能退而求其次,說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儘量為李景隆減少難度。

駙馬梅殷欲言又止。

齊泰餘光看到,忙問:「梅駙馬可有補允?」

梅殷想了想,苦笑:「我只干過山東學政,精通經史,對於兵事,其實也是一知半解,不敢擅言。」

「哎」齊泰長長一嘆,此時他們已經走出皇城。

他回頭看看遠處的皇城大門,心裡百感交集,五味雜陳。

大明帝國的錦秀江山,居然要寄望一個李景隆嗎?

考慮到前方沒有統兵主帥,齊泰怕夜長夢多,不敢與黃子澄扯皮浪費時間,在徐輝祖的建議下,決定向黃子澄妥協。

不過他向黃子澄提出幾個建議,必須帶著郭英和瞿能等諸將,調駙馬梅殷備軍待戰,黃子澄大喜,當然一一答應。

次日早朝,建文帝朱允炆正式下旨,任命左軍府都督、太子太傅、曹國公李景隆為征虜大將軍,總領伐燕諸事,郭英為左將軍,代替李堅,又調四川都指揮使瞿能父子馳援,另有前軍都督府左斷事高巍、谷王府長史劉璟(劉基次子)隨軍參贊軍事。

徵調山東、江南、河南、湖廣、安徽各都司數十萬兵馬,加上前期兵馬,合計五十萬,再次伐燕。

與此同時,根據齊泰的意見,讓駙馬梅殷鎮守淮安,統籌備戰。

淮安是江南水道最重要的一個戰略要地,從淮安走水道,四通八達,北可往山東,南可到京師,西可進河南和湖廣,梅殷的任務除了鎮守淮安,還要負責囤備後續兵馬,隨時準備支援前方。

因為此時大明朝正在全國動員,抽調各都司兵馬,有的距離太遠的,像福建兩廣都還在路上,到時會統一,或在淮安集合,或直接前往臨清。

朝廷已經下定決心,集全國之力,伐滅燕逆。

聖旨頒完,滿朝文武三呼萬歲,很多人聽到五十萬大軍,都是精神振奮,已經感覺到燕逆要不費吹灰之力的被朝廷大軍所碾壓。

等群臣平身之後,突然有人走到中間,跪於御前,說有本奏。

眾人定睛一看,原來是隨軍參贊高巍。

高巍上書,言:「臣願使燕。披忠膽,陳義禮,曉以禍福,感以親親之誼,令休兵歸籓。」

當時齊泰的臉就發黑。

朝廷幾十萬大軍整軍待發,大量的糧草輜重也正在龍江關碼頭集合,這個時候你還說什麼勸和?

但令齊泰沒有想到的是,建文帝朱允炆和原歷史上一樣的反應,想了想後,居然同意了。

高巍上書在聖旨伐燕之後,已經夠荒唐,但建文帝朱允炆還同意,這當場讓黃子澄和齊泰傻眼,朝中很多文武也傻眼了,很多人感覺前面的聖旨和五十萬大軍像是過家家一樣。

齊泰扭過頭,正好與徐輝祖對視,兩人心頭同時湧起一陣不好的預感——

北平城的一座院子裡,景清剛剛從布政使司衙門回家。

燕王起兵之前,他為北平布政使下面的左參議,從四品,因和燕王聊過幾次,燕王覺的他言論明晰,非常賞識。

燕王起兵後,他和郭資、墨麟等人第一批率先投降,很快也得到燕王的重用。

郭資被任命為北平布政使,景清被任命為左副都御史,一起升了官。

這天景清剛回家,便讓人召來兩個外甥劉固和劉國。

「舅舅。」兩兄弟上前拜見景清。

景清走到門外,小心看了看院子,確定外面沒有人,這才關上大門,然後走向裡屋。

兩兄弟跟著進入裡屋。

「外面現在什麼情況?」景清這時問。

劉固道:「我們剛剛走水路帶了點糧和鹽過來,在我們上船的最後一刻,聽說朝廷已經決定關閉水驛道。」

景清聽的瞠目結舌:「這都打了快兩個月了,才關閉水驛道?」

朝廷諸公是怎麼想的?

景清只是個文官,也知道如果兩國交仗,必然要想辦法在各個方面限制對方。

「陸路還可以走的,據說也是為了讓更多的北方百姓和官員,能逃離北平。」劉國嘆道。

朝廷現在是封了水路,但還留著陸路沒封,很多膽大的商人,都敢繼續走陸路和北平通商。

這會能把東西運過來的,都能血賺一筆。

但其實不封陸路也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封不住。

燕王的兵馬在北部四處掃蕩,朝廷少量的兵馬出去封路就是找死,所以北部現在根本沒有官軍在外面,官軍們都縮在各縣城、州、府之內。

官軍不敢出去,那外面是不可能封鎖的。

比如河北西側的山西,大同官軍就死守不出,因為被燕軍攻過一次,現在也不敢出來。

所以在山西境內,老百姓和商人們還是能自如出入。

聽到這樣的消息,景清短暫的發了會呆,片刻之後回過神,他想了想:「既然如此,你們兩直接去京師,不要再回來了。」

「啊,那舅舅和姝兒何時走?」兩兄弟同時大急。

景姝是景清女兒,長的很漂亮,兩兄弟都對表妹有好感。

「不用管我們,我們自有安排。」景清沉聲道:「你們現在聽好了,把我所說的話背下來。」

兩兄弟沒辦法,只能強行記下。

景清和方孝孺關係不錯,這會是準備讓兩兄弟帶話給方孝孺,原來他是假投降。

「真定之戰高陽郡王發揮出色,橫掃千軍,已經得到燕王極大的重視。」

「燕王不喜世子,但每次出征,必讓世子鎮定北平,世子也知道自己不討燕王喜歡,所以可能會嫉憚高陽郡王。」

「可學燕王,收買世子朱高熾。」

景清的意思,你燕王老用這招,寫封信給南軍大將,用來離間他們和朝廷,所以景清讓方孝孺也這麼干,用來離間世子和燕王。

這次高陽郡王立下大功,燕王多次當眾誇獎朱高煦,世子這幾天肯定心裡不痛快。

景清說了很多北平的事,兩兄弟聽了三遍才完全記下,景清又讓他們複述了一遍,這才滿意點頭。

第二天景清一大早帶著一個小娘出門,小娘看起來才十幾歲,長的明艷動人,正是他的女兒景姝。

兩父女在某條街上分手,景清看著女兒:「你知道如何辦了?」

「父親昨天說的很清楚,姝兒記的吶。」景姝臉上還有些稚氣,但說話的時候不徐不急,很有氣質和儀態,讓人看到,就覺的她比較有教養。

「自己小心。」景清眼中露出複雜的神色,說完之後,轉身大步而去。

景清一大早就到了金忠家裡,金忠正準備去燕王府時被他堵在門口。

金忠大為意外,問他何事,景清說,他有個女兒,長的溫婉秀美,斯文有禮,想請金忠說說媒,能不能嫁給世子朱高熾為側妃。

金忠哈哈大笑,早聽說景大人的女兒國色天香,艷絕北平,這是好事,這件事包在我身上,我去替你向燕王提。

不過,他語氣又一轉,最近袁忠徹剛剛出事,就算提成了,也肯定不能現在辦,要等段時間。

金忠想的是,朱高煦的勇武,讓在他軍中得到一些武將的認同,所以世子需要大量的文臣來輔助,景清原本就得燕王賞識,如果能拉攏下,北平原建文的很多舊臣,也會支持世子。

景清大喜,表示了感謝。

(QQ群有五十人啦,今天加更,近萬字更新,等滿一百人,定要爆更一萬五千字。)

由於各種問題地址更改為請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愛閱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愛閱app閱讀最新章節。

新為你提供最快的大明:我與朱棣爭天下更新,第118章挑撥離間免費閱讀。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