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這是有點生氣了,真是氣話,說出來後,又有點後悔,但他相信燕王這會肯定聽不出來。

燕王簡直把他當畜牲用,那邊需要就往那邊去。

要不是他知道歷史上會成功,他哪敢去朵顏三衛,這不是自投羅網嗎?

「出北平的那天。」燕王這時深情款款的道:「俺與你母妃商議了下,將來世子那身體不怎麼好——能不能這個——」

燕王話說故意模凌兩可的,這話說的朱高煦還差點以為是真。

他表情一凝,臉上很快出現紅色,神態有點激動。

如果能當上世子,或太子,那自然最好,這是朱高煦能想像到最完美的事,他可能省下很多腦細胞。

但是,好在他沒有失去理智,他心中馬上提醒自己,燕王的套路,很濃的,一定得小心。

「父王。」朱高煦激動的語氣,肩膀都情不自禁的抖起來。

燕王長長嘆了口氣:「高煦你以後要多抽點時間,經常來看看你母妃,你看你大哥高熾,沒事就往王府里跑,你母妃,最疼愛的就是你大哥啊。」

說罷,他伸手拍拍朱高煦肩膀,給他鼓勵。

燕王這就差點明說了,俺是想讓你當世子的,可是你母妃不同意,你得努力討好下你母妃啊。

尼娘的,老子差點就信了,朱高煦心中繼續問候著這個便宜父王,漲紅了臉狠狠點頭。

這會他漲紅著臉,完全是被燕王氣出來的。

連燕王妃都能利用,不愧是千古一帝。

「高煦你剛才說啥?還有什麼要求?」燕王這瞬移本事也挺高的,剛剛還在說世子,一轉眼就來到朵顏三衛的事上。

「父王,兒臣想要銀子,大量的銀子。」朱高煦馬上道:「朵顏三衛藩騎,貪婪成性,和他們講交情是沒有用的,只有利益才能收買他們。」

「好,高煦,你想的和俺一樣。」燕王大笑,幾乎要鼓掌:「俺這次從北平,就帶了三十萬兩白銀過來。」

特麼的,你為什麼不早說?朱高煦心想這燕王真陰,明明已經想好收買,但朱高煦不提,他估計就這麼讓朱高煦去試試了,還想省下三十萬?

他心裡不爽,馬上道:「三十萬怕是不夠。」

「……」燕王瞪著朱高煦,一臉鬱悶。

但他也是個狠人,馬上道:「高煦你還要多少?」

朱高煦想了想道:「父王可以先答應他們,如果拿下大寧城,把大寧城的財富也全部收刮,到時再給三十萬他們。」

「大寧的寧王有很多財富,可以順勢向他借用一番,反正連兵也借了,再借點錢吧。」

燕王眼睛一亮,他馬上也點頭:「還可以讓寧王和朵顏三衛產生間隙,好辦法,高煦說的對。」

「……」朱高煦還真沒想到這點,不得不佩服燕王腦洞大開。

沒錯,拿了寧王的銀子給朵顏三衛,這雙方,肯定都不爽。

「就這麼乾了,高煦去見朵顏三衛,告訴他們,如果得到大寧城,再給三十萬。」

「兒臣遵命。」朱高煦道。

燕王突然盯著朱高煦,意味深長的道:「高煦從北平回來後,懂事了不少。」

朱高煦臉上露出興奮和高興的表情:「是嘛,母妃也這麼說過。」

「好好乾。」燕王再次伸手拍拍他肩膀——

九月中旬,李景隆坐船,沿大明水驛道,自京師一路北上,先到臨清,然後又到德州。

臨清和德州這會是南軍最大的後勤基地,整個大明帝國運轉起來後,各地的資源,兵馬,都沿著水道往這兩地方集合,然後再運往前線。

十七日,李景隆進德州城,立馬召集各地守將過來集合議事,頓時把大夥雷的不知所措。

但軍令如山,駐守在河間的徐凱,真定的吳傑、盛庸、平安,陳暉等諸將紛紛來到德州。

李景隆排面十足,召集諸將,宣讀聖旨,向所有人詔告,現在這邊近五十萬大軍,都歸他管了。

此時由盛庸、陶銘等將帶頭,紛紛拜見曹國公,有將領更直呼大帥。

李景隆當時聽的那個心花怒放啊,自此,便以本帥自居,不可一世。

宣旨過後,李景隆便升帥帳,高坐大堂,滿面春風,詢問前方戰況。

眾將頓時你看我,我看你。

盛庸是很想說的,但他知道李景隆是什麼德性,猶豫下後便沒說話。

徐凱不敢哼聲,燕王和耿炳文大戰真定城時,他提兵十萬在河間不動,其實也怕朝廷追責。

其餘的郭英、瞿能、陶銘等都是剛來,其中陶銘的大部分兵馬還在路上,正在坐船,他也是從西北部調來的衛所,陶銘自己快馬先到。

平安左右看看,一聲冷哼,上前一步:「曹國公,吳高不日前來信,已經發兵永平,現在燕王肯定要去救永平,我建議立馬發兵,直取北平。」

李景隆當時表情就不怎麼好。

別人要麼叫他大將軍,要麼叫他大帥,你叫個曹國公幾個意思?

李景隆也不表態,扭頭看看諸將,最後把目光注視到郭英身上。

郭英現在年紀最大,資格也老,李景隆總要裝模作樣給點面子他:「郭老將軍有什麼意見?」

郭英想都沒想,沉聲道:「老夫也建議直取北平,速度發兵,不然等過些時日,北方早寒,將士們的衣服,可還是夏春季的。」

要說郭英還是很有經驗,這會已經是九月,再等下去,到了十月份,北方可是冷下來比南方早,到時南軍都要被凍的瑟瑟發抖。

按說郭英和平安的話都很中肯,現場大部分將領如盛庸和瞿能等都在心中支持。

但他們都是屬於比較圓滑的,輕易不會開口。

聰明人都不想得罪李景隆。

李景隆環視一圈,發現其他諸將都不敢說話,心中就有數了,哼哼,就你郭英依老賣老,還有平安自認太祖義子,敢亂出頭?真是不知趣。

「兩位將軍說的都有點道理。」李景隆這時打著官腔,一本正經的道:「但是本帥想問下,我官軍新敗,各營的士氣,現在如何?」

眾將面面相覷,沒想到李景隆能說出這番話?

這態度就很明顯了。

於是他話音剛落,諸將中有人大聲道:「大帥,末將建議全軍休整一番,恢復士氣,然後集中所有兵馬,一舉踏破北平城。」

李景隆抬頭看去,正是陶銘,陶銘自己衛所的兵馬還沒到,當然也不願意現在就上戰場。

李景隆哈哈一笑,正合我意。

於是郭英和平安第一條對的建議,直接就被李景隆否定。

這下整個營帳中的諸將都知道該怎麼辦了,大家一起看大帥的表演吧,沒咱們什麼事。

李景隆生平第一次統帥三軍,又是五十萬大軍,怎麼也得過過一把手的乾癮。

你們都搶著說怎麼打?那要我這主帥幹什麼?

當下李景隆在德州先呆了好幾天,接著才拔營去河間府,然後又呆在河間不動了。

這一呆,就直接呆到九月底,直到燕王統率大軍去解救永平的消息傳來,李景隆終於拍案而起:「就在現在,走,教訓朱老四去。」囂張無比。

當年他和朱棣等皇子一起學習,朱棣等人老是捉弄和調笑他,李景隆就等著出這口惡氣呢。

但之前朱棣大軍在北平,他不敢打,現在朱棣率全軍去永平,立馬要去落井下石。

十月初,從真定、定州、滄州等各地駐守的兵馬陸續來到河間集合,又花了好幾天時間,李景隆等五十萬大軍集合完畢,這才開始發兵往北。

決定發兵這天,上午瞿能和盛庸同時走出營帳,突然感覺到空中一股寒風吹過,兩員大將情不自禁全身一顫,打了個哆嗦。

北方的寒風已到,瑟瑟冷風,讓人心神膽顫。

「特娘的,這鬼天氣。」平安在兩人身後出大營,直接破口開罵。

天氣突降溫,南軍們的衣著還很單薄,這怎麼打?

郭英出營後,馬上回到營帳,向李景隆道:「天氣降溫,軍士們衣著恐怕太過單薄?」

李景隆不以為然:「本帥已著德州和臨清,配合暴昭,儘快運籌秋冬衣,後勤的事,老將軍無須擔心,本帥早有安排。」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

郭英心中大罵,五十萬大軍的秋衣,你說弄就弄?更別說如果打的相持不下,可能進入寒冬。

「老將軍做好自己的本份就好。」李景隆不由分說,又來一句。

郭英沒辦法,轉身而去。

走出大營後,再次看了看天空,『tui』,一口口水吐在大營門前,拂袖而去。

李景隆統率五十萬大軍一路往北,然後發現之前燕軍占領的鄚州、雄縣等俱已經人去城空,所有燕軍全部壓縮回北平防守。

等他的大軍到了盧溝橋邊,還是沒看到燕軍,李景隆這下得意啊。

他騎馬在盧溝河岸,手持馬鞭,看著幾十萬大軍浩浩蕩蕩的過橋而去,不由意氣風發,差點想來詩一首,可想了半天,愣是沒想出適合此時此景的詩來。

於是便道:「耿炳文三十萬大軍,龜縮真定城,連北平城都沒機會看一眼。」

「看看咱們現在,很快就能策馬北平城下,都說燕王朱棣用兵厲害,本帥看來也不外如此,他救永平是假,不敢與我大軍對戰是真吧,哈哈哈哈。」

四周立馬響起一片阿諛奉承之聲,好多中層軍將都在稱讚大帥英武。

由於各種問題地址更改為請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愛閱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愛閱app閱讀最新章節。

新為你提供最快的大明:我與朱棣爭天下更新,第128章老子差點就信了免費閱讀。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