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庸原本正和瞿能在一起,他們兩人關係不錯,相互知道對方有點本事,都很敬重對方。

此時看著諸多中層軍將眾星拱月般圍在李景隆身邊,盛庸眼珠也盤轉起來。

盛庸和瞿能一樣,燕王起兵之前,皆是都指揮使,瞿能幹了十六年,盛庸也差不多乾了十年。

兩人就在這位置上不能動,因為他們不是勛貴之後。

所以在大明朝,像他們這樣能幹到都指揮使(其實還仗著父蔭)已經算是頂天,能署個都督僉事,更是朝廷的恩賜。

再想更近一步,要麼立下潑天的大功,要麼跟對老闆。

現在老闆李景隆就在眼前。

那些中層軍將大概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拚命的圍著李景隆獻殷勤,討好他,大夥都指望將來李景隆報功的時候,能添上自己的大名。

盛庸其實也很想這麼干,但實在拉不下臉。

尤其瞿能和平安還在邊上的時候。

此時他不著痕跡的把馬往李景隆那邊移了移,距離李景隆更近了點,但前面人實在太多,他也擠不進去,想了想後,只能又回來點,低頭小聲問身後的瞿能:「瞿將軍怎麼看,馬上要看到北平城了。」

瞿能好像心事重重的樣子,第一遍都沒聽清楚,等盛庸奇怪的問第二遍,他才抬頭:「啊。」

瞿能聽明白盛庸的話,左右看看,便道:「北平城守軍有限,燕王又把精銳帶走,如果咱們不犯錯,必然能破城。」

「我也是這麼想的。」盛庸點頭贊同,但是,他深深的看向瞿能,兩人同時又看向李景隆,估計心中這會都在大罵,可讓李景隆這SB指揮,那就不好說了。

當然他們未必會罵SB這兩個字,但估計就差不多意思。

十月五日,南軍五十萬大軍來到北平城下,立馬把北平城圍了個水泄不通,各軍大營連綿幾十里,各衛軍旗鋪天蓋地,好不壯觀。

李景隆信心十足,也不著急,當天還以築營為由,休整了一天,到第二天一大早,慢悠悠吃過早飯後,才準備下令攻城。

現場諸將俱是臉色大變,攻啥城呢?攻啥城呢?雲梯呢?布袋呢?火炮還在從真定運過來的路上呢。

郭英當場就提出異議。

他說北平是元大都,原本城高牆厚,後來徐大將軍(徐達)駐守這裡,為了防止元人反撲,又進行了改進,徐達廢棄了元大都北城牆,在南面另築新城牆。

經過改造的北平城整體雖然比大都時期的面積要小,但城牆的防禦力卻大大增加。

城外的護城河更是挖到最淺2.8米,最深的地方甚至達到50多米(不知真假),連接多條河流(包括城外的玉河)。

另外,除了城牆加固、護城河加深以外,北平城內部的瓮城也進行了改進。

郭英說要立馬去四周砍伐準備攻城器具,再準備填坑的物具,同時可以等真定城的火炮過來。

李景隆當時聽的臉色通紅,又羞又怒,但又不好發作。

他憋了幾息之後,終於陰沉著臉道:「郭老將軍說的正合本帥之意,此事就交給老將軍負責,三天之內,要造出雲梯一千架,有沒有問題?」

他也不說軍法伺侯,只問有沒有問題。

郭英也知道他故意為難,但沒有猶豫:「老夫領命。」

平安一看這傢伙不靠譜,連怎麼攻城都不知道,趕緊道:「曹國公,俺想帶著精銳騎兵四處遊蕩,一來防止燕逆回軍,二來伺機接應。」

李景隆早把平安記在小本子上,上次就一口一個曹國公,不尊重領導。

他馬上沉下臉來:「平將軍為國效忠,請戰心切,本帥能體諒,但本帥自有安排。」

「陳暉。」

「末將在。」陳暉喜氣洋洋的道。

這幾天他和陶銘圍在李景隆身邊,你一句我一句,捧的李大帥很爽,他就知道會有好處,現在終於不用去攻城了。

「陳暉領一萬五千精騎,游弋四周,嚴防燕逆。」

「末將得令。」陳暉興沖沖的抬頭看了眼平安,平安那大臉都氣的通紅——

攻城大戰一觸即發,此時城頭的世子朱高熾正顫顫微微的看著城下無邊無際的兵馬和大營。

老將顧成、丘福、張信、陳志、唐雲、郭資、墨麟等北平文武官員都在,金忠、袁珙和姚廣孝也站在世子身後。

大夥這會都沒什麼聲音,因為城下太過震撼,幾十萬大軍,像螞蟻一樣,把北平城團團包圍,這麼多兵馬加上搭建的營帳,真的叫無邊無際,一眼看不到頭。

南軍兵馬太多,實在是震撼到所有人。

但就在這時,有個聲音響了起來。

「李景隆治軍無力,上下不同心,南軍又不適合北方天氣,只要咱們堅持,南軍必敗。」

眾人回頭,卻是姚廣孝這個不帶兵的人。

當下四周馬上響起一片聲音,顧成說李景隆剛愎自用,沒有威信,唐雲說南軍來自各衛所,編制混亂不堪,統領無方,丘福嚷著南軍弱瘦,不堪戰,大夥一頓把南軍貶。

世子聽完立馬感覺精神都好了很多,信心大漲。

這或許就是最早的自我催眠吧,反正大夥說完之後,都覺的城下五十萬大軍不值一提,所有人信心都上來了。

武將們很快各自散開,準備到自己負責的地方防守,文官們有的趕緊下城頭回家,有的則還在四下觀望。

世子憂心忡忡的回到塔樓後面,姚廣孝三人跟了上來。

見四周無其他人,姚廣孝雙手合什:「阿彌陀佛。」

世子茫然看向他:「道衍大師,俺們真能守的住嗎?」

「大王與殿下,乃天命所歸,將來俱是九五至尊的真龍天子,小小的困難,豈能難住殿下。」

世子聽到天命所歸,九五至尊幾個字,差點眼都綠了。

他瞪著眼睛,胖胖的臉上,越來越紅,很快喘氣變的更重。

「可是,俺在父王眼裡,還是不如高煦。」世子嘆道,父王帶高煦出戰,留俺在城裡,這要城破,俺就完蛋了。

「世子要反過來想。」金忠這時道:「這次是大王對你的考驗,只要守住北平,就是最大的功勞,高陽郡王無論在外面打多少勝仗,皆不如守城之功啊。」

北平諸將的家屬都在城中,北平城破,燕軍肯定要完蛋,所以金忠說,守住北平,功勞最大。

三人對著朱高熾一番勸說和鼓勵。

朱高熾慢慢開始相信自己,他眼神越發的有神,表情也變的猙獰起來。

無論如何,俺都要替父王,守住北平城,因為俺是天命所歸——

「我們走。」朱高煦看了眼身後的劉家口,帶著周虎,宋猛兩人,一人雙騎,共六匹馬,飛馳而去。

此時正是十月初,李景隆大軍還沒到北平城下。

燕王朱棣決定從長城劉家口處破關而出,進發大寧。

但南軍幾十人守在劉家口,就是為了用警視作用。

如果正面強攻,南軍立馬可以燃煙提醒松亭關的大部隊。

昨晚燕王讓鄭亨帶領一百多人,連夜摸黑從劉家口後面的山上翻過去,一舉打破劉家口,還未讓南軍發出燃煙。

朱高煦後來聽說,鄭亨帶人衝進去時,正有南軍想點火,鄭亨當時就大叫:「點火全砍,想活的別動。」

當時燕軍都在大叫,誰點火,全部砍頭。

馬上有南軍自己人撲倒點火的人,這才沒讓燃煙起來。

燕軍占了劉家口後,朱高煦便帶著周虎和宋猛,三人六騎率先出發,前往青龍河。

在他們三人身後的三匹馬上,載著一千五百兩白銀和少許食物與水。

「殿下,不是說六十萬兩?」周虎一邊跑,一邊看身後的馬,這才多少?

「虎子你傻?」宋猛罵道:「六十萬兩咱們三人怎麼帶?」

周虎臉漲的微紅,用手擾擾頭:「就這麼點錢,朵顏三衛會不會當場翻臉。」

宋猛笑道:「怎麼了,你害怕了?」

「老子怕個毛,老子是怕殿下犯險。」周虎大怒,那次打仗,不是老子沖最前面,你特麼就拿個弓箭躲在後面,射啊射的,臭不要臉。

「殿下去哪,老子就敢跟去哪,你怕個毛。」宋猛大聲道。

兩人一口一個老子,朱高煦不由白了他們一眼:「別吵,省點力氣,蒙古人要翻臉,咱們還得殺出來。」

朱高煦在他們眼中很有威信。

剛開始就不說了,還是被朱高煦打服的,接著跟朱高煦後,兩人參與了多次大戰,每次朱高煦的決定,都讓人信服,周虎和宋猛看著朱高煦打仗越來越有章法,現在很敬重朱高煦,當下立馬不敢哼聲。

三人從劉家口到桃林口,這邊原本有守軍,因為大寧的兵馬駐守到松亭關,劉家口有了兵馬,所以這邊守軍也撤了。

一路越過長城,進入三岔口,原本的守軍同樣也撤了。

這劉家口,桃林口,三岔口就是負責看守這斷長城的要點,現在基本成空,道路西側是漆河,只要沿著漆河往前,就能與青龍河匯合。

三人走走停停,保持馬力,還要等燕王大軍通過,前往大寧。

所以到第二天才正式進入朵顏三衛的地盤。

由於各種問題地址更改為請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愛閱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愛閱app閱讀最新章節。

新為你提供最快的大明:我與朱棣爭天下更新,第129章誰是天命所歸?免費閱讀。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