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縱然趕不上婚期,賀禮卻是不能少的!

南郡此番勝了天,在風雨連綿的天氣下,以近乎於無的損耗,完成全郡夏糧收儲。

郡守說,全賴子民戮力同德……

也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竟忽略了在其中起到至關重要作用的南郡戍卒。

或者說,這郡守就是想給自己臉上貼金,因為「子民戮力同德」,乃是標榜民政官之政績,標榜他這郡守的政績。

但任他如何耍弄嘴皮子,事實卻是勝於雄辯的。

百姓可不是瞎子,他們與戍卒將士並肩勞作十數日,自知若無這些關中兒郎,帶著車馬農具前來幫襯,此番南郡之夏糧,想要無損耗完成收儲,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少不得,要減產三成以上,乃至是一半以上!

而且該說不說的,這些踏實肯乾的關中兒郎,也著實讓南郡百姓們,打心眼裡的喜歡。

最開始的牴觸與戒備心理,早不知扔到那個肥料化糞坑裡了。

黔首庶民或許不曉法禮,可卻是重義理,又怎能不知戍卒將士們,才是此番勝了天的關鍵?

又怎能眼睜睜看著幫了大忙的戍卒將士們,就這麼一聲不吭的離去?

呼啦啦——

短暫的愣神之後,南郡百姓們不約而同,盡皆湧向已然列隊起行的戍卒將士。

郡守本還想再說幾句,在百姓面前多露露臉呢,畢竟官聲好了考評才能好,將來也好升任中樞。

可不等他張開嘴,百姓轉瞬全去追那些戍卒了,根本沒人想聽他窮白活,原地只留下他和一眾郡縣主官,尷尬的面面相覷。

「將軍,為何這般急著走啊?」

「兒郎們還未嘗一嘗新收的夏糧哩。」

「明日再回營,讓吾等盡一番地主之誼可好?」

衷和黑夫、驚三兄弟,領著西陽里的百姓,拉住了都尉和副將,以及幾名宣教官的馬韁繩,一疊聲的挽留不撒手。

余者百姓見了,皆是有樣學樣,烏泱泱圍住戍卒的行軍陣列,尋到近些日並肩勞作,已是相熟的將士們,拉住了便不撒手。

「兄為我等辛勞數日,新米釀的酒水尚未品嘗,怎可這般便離去……」

「後生娃今天說甚也不能走,我家那姑娘給你做了新鞋子,鞋底足有一指厚……」

「你們若這般走了,豈不顯得我們南郡父老無義寡恩……」

「……」

一聲聲熱情的挽留,一隻只拉拽的手掌,讓戍卒將士們寸步難行,只能將求救目光看向前頭的一眾長官。

但長官們被西陽里的百姓拉著韁繩,感懷之餘亦是無可奈何。

看百姓這架勢,今天確實不好走啊!

方才有軍情快馬,送來了始皇帝的詔令,命南郡鎮守戍卒加緊操練,並分派人手去關中觀摩大閱兵,回來後也要學著舉行大閱兵,他們還得趕快回營準備呢……

都尉和幾名宣教官交換眼神,而幾名宣教官則又彼此交換眼神,繼而皆是點頭。

最後由都尉級宣教官,向馬前的衷和黑夫、驚三兄弟,揖手一禮開口道:「南郡父老盛情難卻,將士們若是不管不顧離去,便不免顯得不近人情,傷了我軍民和諧之情義……」

衷立即接話,嘿然道:「對,軍民和諧,將軍所言甚是。」

「所以,兒郎們今日便不回營了吧,讓我們南郡百姓招待一番,以盡地主之誼!」

話趕話,說到這份上,若再執意離去,便真傷情義了。首發更新@

那宣教官哭笑不得,只得也不再矯情,點頭道:「既如此,那將士們今日便留下,與南郡父老同樂。」

「但,軍中有律令,酒水不可過量,女子更不可與將士們糾纏,否則便是害了他們!」

衷連連點頭表示明白,而後向百姓們呼喊道:「諸鄉梓,回家把酒肉美食取來,犒勞咱南郡戍卒。(本章未完!)

第二百一十章縱然趕不上婚期,賀禮卻是不能少的!

兒郎們。」

「喏~!!!」

百姓們立即高聲應了,撒著歡的去準備。

戍卒將士們得以解脫,無不長出一口氣,返回到打穀場駐紮。

都尉也找上那宣教官,遲疑道:「老羋啊,陛下命國尉府下發之軍令,寫的明明白白,咱們將士參與夏收,不得宿百姓之家,不得食百姓之糧,敢有違犯者,以掠民罪斬之。」

「一會兒百姓將酒肉送來,將士們吃還是不吃?」

「不吃更傷情義,吃了卻要違犯軍令,你這……搞得甚麼名堂?」

宣教官笑了笑,不答反問道:「你可知,陛下頒布的夏糧搶收詔令,為何著重強調各郡戍卒參與其中?」

「又為何放著數十萬異族奴役不用,只讓他們去修補河渠堤壩?」

都尉被問住了,懵逼眨了眨眼。

好半晌,他才開口答道:「今年天下各郡多雨水,河渠堤壩不得不修補,若把異族奴役抽調出來,參與夏糧收割,萬一各郡鬧了水患,夏糧全部泡湯,則屬本末倒置矣。」

「是以,讓異族奴役賣些死力氣,去修補河渠堤壩防止水患,乃是人盡其用。」

「相比較而言,咱們戍卒將士皆出身農家,乃一等一的莊稼把式,參與夏糧收割,也是人盡其用。」

「陛下的詔令,很得當啊!」

宣教官笑著搖頭,解釋道:「這只是其一,你若軍法思想學的精熟,便該知曉陛下之深意,乃是為促進軍民和諧,讓天下百姓不在畏懼秦軍。」

都尉頓時翻白眼,沒好氣道:「你說話便說話,莫要逮著機會,便來批評我……」

「再說,我能被陛下派來鎮守南郡之地,便非是蠢笨之輩,怎會不知陛下之深意,是想要軍民融洽,穩固地方統治。」

「可國尉府的軍令,還在哪裡擺著啊,你若讓將士們吃百姓的酒肉,便是違犯了軍令,是想讓他們全掉腦袋嗎?」

說了一圈,話題又回到原點。

吃?

還是不吃?

是個棘手的問題!

「我真懷疑你是如何升任都尉之職,以往打仗難道不要動腦子的嗎?」

「讓將士們白吃白喝,自然是違犯了軍令。」

「可若是將百姓送來的酒肉,各家各戶皆清晰記錄在冊,待明日拔營時,付了錢便離開,哪又算是甚麼呢?」

宣教官無語吐槽他一番,最後再次反問道。

啪——

都尉立即狠狠一拍腦門,大笑道:「哈哈哈,你可真是個機靈鬼~!」

吃完了付錢,那是購置軍糧,自然不算違犯軍令。

如此,也全了軍民情義,更讓百姓知曉,如今之大秦將士,絕不會占百姓絲毫便宜。

從而再次加深百姓對大秦將士的信賴。@精華\/書閣*首發更新~~

加深對大秦統治的認可!

……

……

關中咸陽內城,侯府學館旁的別墅里。

「秦相當日與父皇商定閱兵之事後,便提前離開御駕快馬返回了,怎會不在家呢?」

公子高難掩失望問道。

虞姬為他奉上茶水,解釋道:「君子提前離開御駕回來,正是要要籌備大閱兵事宜。」

「是以,快馬回來之後,取了換洗衣物,又直接趕去上林苑,加緊操練中尉軍了,近日一直沒有回家。」

「兄長若是急著見君子,我可派人至上林苑通知君子一聲,抽空回來與兄長相聚!」

公子高忙是擺手:「不用,不同……虞妹萬萬不可如此,還是國事要緊,若不然耽誤了閱兵,父皇是要怪罪的。」

他來拜見秦墨,乃是懷著別樣心思,斷然不敢節外生枝耽誤政事。

「對了,聽說父皇為秦相賜婚,將虞妹你和元嫚大姊,以及那位素。(本章未完!)

第二百一十章縱然趕不上婚期,賀禮卻是不能少的!

未謀面的華南公主呂雉妹妹,一同下嫁給秦相,不知婚期定在何時?」

公子高話頭一轉,笑問道。

虞姬赧然羞道:「剛剛走完納采之禮,便趕上了夏收,如今又是閱兵,離請期還遠著呢。」

先秦婚嫁之禮有六,暨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和親迎。

每一道禮儀程序,都是有講究的!

「如此說來,為兄恐怕趕不上婚期了啊……」

公子高略略有些失望,但旋即又笑道:「不過,縱然趕不上婚期,賀禮卻是不能少的!」

說著,向身旁的宦者使了個眼色。

宦者會意,立即離了廳堂,出別墅而去。

稍傾便見一位位鐵甲衛士,抬著大箱小箱進入別墅,將之放置在別墅院子中。

不大會兒功夫後,大小箱籠便擺滿了整個院子。

公子高輕輕揮手示意,鐵甲衛士們齊刷刷打開箱籠,露出裡面琳琅滿目的金、銀、玉器,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虞姬看的愕然:「這……兄長,這賀禮也太貴重了吧?」

她這不是驚訝於金銀玉器本身,而是愕然於賀禮送的如此貴重,屬實有點誇張了。

公子高笑著擺手:「這算甚麼貴重,虞妹莫嫌寒酸便好!」

虞姬眼中閃過一絲狐疑,她雖年歲不顯,可卻不是不諳世事的小女子。

恰恰相反的是,她很懂人情世故。

而公子高的心思,她腦瓜子一轉,大抵便能猜出一二!

「啊呀,好多寶物……」

虞姬正自猶疑之際,門口突然響起清脆的驚呼聲。

公子高抬頭看去,卻見是大姊元嫚,領著一幫還在放假中的弟弟妹妹,來串門玩耍了。

驚呼者,正是少年胡亥!

此時他看著滿院子的金銀玉器,眼珠子都瞪圓了,撲上去便抓了中意的往懷裡揣。

啪——

元嫚在後面,伸手給他來了一記脖溜子。

胡亥被打的一縮腦袋,根本不用元嫚發話,便又苦著臉把揣進懷裡的寶貝,一一掏出來放回原處。

元嫚滿意頷首,看向虞姬和公子高問道:「這是?」

虞姬笑著解釋道:「高兄長聽說咱們與君子的婚事,便送來了賀禮……這些全是。」

元嫚微挑黛眉,目光落在公子高臉上,直將公子高看的渾身不自在。

她對人情世故了解,或許不如年紀更小的虞姬。

但生長在皇家,卻讓她對許多事情,比虞姬更敏感的多!

「大姊,你這般看我作甚?」

公子高多少有些心虛的打哈哈道。

元嫚收起滲人目光,突的嫣然笑道:「早聽說你的封國富庶,百姓皆讚頌你,賢名比之扶蘇兄長更甚,如今一見果是不虛,確實很富庶呢。」

這話,話裡有話。

公子高聽懂了,只是訕訕道:「尚可,尚可……大姊莫嫌賀禮寒酸便好。」

「不寒酸,我們便收下了,承你之賀。」

元嫚也不矯情,坦然收了賀禮,蹲身道謝。_o_m

公子高心裡發虛,便也不想多呆,與虞姬和元嫚閒聊了一會,又與弟弟妹妹們約定了明日出城遊獵玩耍,便逃也似的告辭了。

元嫚看著他的背影,暗暗搖頭苦笑。

虞姬叫出帕莎黛女王和安妮薇,讓母女倆搭手,眾人齊心合力,將公子高送的賀禮,全部收進地窖里藏起來。

然後……老公孫又進來通報,說是公子將閭前來拜見。

虞姬與元嫚面面相覷,對視一眼。

繼而……

虞姬表情古怪,讓老公孫開中門,出去親自迎接。

元嫚則是再次搖頭苦笑:【一個個都是不讓人省心的!】

……。(本章未完!)

第二百一十章縱然趕不上婚期,賀禮卻是不能少的!

短短一天時間,虞姬和元嫚搭著伴,將塞外諸公子迎接了一遍。

全是帶著豐厚禮物來的!

諸公子見秦墨不在家,又見元嫚和弟弟妹妹都在,多少有些心虛不敢送了。

但元嫚卻是來者不拒,帶都帶來了,哪有帶回去的道理,都把禮物留下吧。

不想留也得留,否則立即去告訴父皇!

於是,諸公子高興而來敗興而歸,不但沒見著秦墨的面兒,更心知這一趟豐厚的禮物是白送了。

好氣人啊!

大姐是越來越像當初的秦相了,收人錢財都不眨眼的!

而便在諸公子的鬱悶中,時間一晃而過,到了月初大朝會,諸公子和域外各國使節,齊聚咸陽宮正門前,等待嬴政的正式召見。

踏踏踏——

馬蹄聲自遠處而來,宮門前的諸公子和各國使節,皆被吸引了注意力,紛紛尋聲張目望去。

來人身穿一身銀甲,騎著一匹神駿白馬,在陽光的照耀下,人和馬都泛著光輝。

遠遠看去,簡直亮瞎人狗眼!

吁——

一人一馬很快到了近前,勒住韁繩停住馬勢。

諸公子心裡暗罵騷包貨,但等揉了揉眼,適應來人身上散發的光輝,看清這所謂的騷包貨,乃是他們朝思暮想的秦墨後,頓時又是大喜。

「見過秦相。」

諸公子齊齊揖手見禮。

秦墨翻身下馬,將汗血白馬的韁繩,交給宮門禁衛,也向諸公子回禮道:「諸公子有禮!」

各國使節早打聽過,大秦朝廷的緊要人物,因而聽諸公子呼秦墨為秦相後,他們立即便明白,眼前的騷包年輕將領,便是傳說中的年輕宰相。

也是塞外諸封國中,最強大富庶的河西國之國主!

「下國小王(王子、使臣),拜見河西國主(大秦宰相)~!!!」

各國使節紛紛行禮參拜。

秦墨揖手回禮:「諸君有禮……本相還要去參加大朝會,便失陪了,萬物見怪。_o_m」

「秦相(河西國主、大秦宰相)自便。」

眾人齊齊揖手相送。

秦墨不再廢話,大踏步入了宮門。

……

大殿內,大朝會已是接近尾聲,主要是老相王綰在彙報,各郡的夏糧收儲情況。

以及,已經開始陸續徵收的田租稅情況!

秦墨在殿外聽得清楚,便攔住要高聲通傳的黃門侍者,免得打攪老王綰的彙報。

然後,自己悄悄進了殿,從武臣朝班之後,繞到陛階下肅立,仿佛本就處在那裡!

但,那只是他自己的感覺,他的低調顯然是失敗了……

因為他身上的騷包銀甲,在殿中實在太扎眼了,剛出現在陛階下,文武群臣的目光,便瞬間集中到了他身上。

便連老王綰也停止了彙報。

嗯,主要也是彙報完了,趙高從老王綰手中接過奏疏,轉呈給嬴政!

嬴政將之放在案頭擱置,看向陛階前的秦墨,問道:「愛卿,今日能否舉行閱兵?」

嘩啦——

秦墨立即揖手一拜,渾身甲葉作響,肅然道:「回稟陛下,一切已然準備妥當,受檢閱之中尉軍戍卒,已在渭河南岸待命。」

「善~!」

嬴政頷首,轉而向趙高道:「宣各國使節覲見吧。」

趙高忙是揖手,向殿外高聲道:「宣各國使節覲見~!」

稍傾,殿外亦是響起中氣十足的呼喝聲:「宣各國使節覲見……」

一道道聲音,接力傳下去。

約莫過了有盞茶功夫,以諸公子為首的各國使節,在禮部官員的帶領下,垂首肅穆入殿,向陛階上的嬴政行,規規矩矩行參拜大禮:「下國小王(王子、使臣),拜見。(本章未完!)

第二百一十章縱然趕不上婚期,賀禮卻是不能少的!

大秦是皇帝陛下~!!!」

嬴政抬手虛扶,道:「免禮。」

諸公子和各國使節,齊刷刷收了禮數,仍是那般垂首肅穆,不敢有一絲一毫的鬆懈。

接下來,是禮部官員唱禮。首發更新@

誦讀諸公子和各國使節之國書,以及進獻給嬴政的禮物!

諸公子的國書和禮單,皆大同小異,差別只在禮物之多寡,比比誰孝敬老子更多一些。

直到念誦各國使節帶來的國書時,嬴政和群臣才算真正來了精神。

尤其是念到箕子朝鮮的國書時,嬴政和群臣耳朵都豎起來了!

此番,來的不止有西北域外之國,東北之地也來了幾國使節,包括正在與大秦對持的肅慎、扶餘、朝鮮!。

第二百一十章縱然趕不上婚期,賀禮卻是不能少的!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