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行前劉恪習慣性去大牢里見了賈無忌一面。

只是這次他還順便把賈無忌,給放了出來。

依照現在大漢朝廷和世家大族的蜜月期,賈無忌收斂一點的話,也不那麼怕天降正義。

畢竟賈無忌的理政也有92點,幫簫元常分擔一點後勤壓力,為大軍多籌措一些糧草,也是極好的。

此時大牢里一片肅靜,所有無關人等迴避,只有君臣二人。

劉恪神情肅穆,緊緊握著賈無忌如樹皮般的老手,鄭重囑託道:

「瓊州乃大漢之根本,絕不容有失,就託付於賈卿了!」

「謹遵陛下之命。」

賈無忌抬了抬眼皮,也認真應著,至於出幾分力,還有待觀察。

不過他心裡清楚,這次比以往都要麻煩些。

皇帝又要親征,但與之前不同,東胡人此時已經不占優勢。

而且有岳少謙領兵駐守康海郡,瓊州有了屏障,東胡人很難打進來。

如果東胡一方,想要對大漢有所動作,發兵攻打很困難

即使是拚命強攻,也對付不了短期內有了足夠糧草供應,還被皇帝充分信任著的岳少謙。

萬一被找著了可乘之機,還會被岳少謙反推。

外事難以占到優勢,那麼東胡一方,必然會充分調用細作,在瓊州內部大肆動作。

若是瓊州內部真出了事,就是他該乾的活兒了。

殺。

劉恪又重重握了握賈無忌的手,才鬆開。

一切盡在不言中。

簫元常是搞後勤的一把好手,岳少謙也是將帥之才。

但一個人擅長帶兵打仗,一個人長於政務,都不是能夠統率全局的人。

以前劉恪能放心親征,相信後方不會出大錯,也是因為這倆人合體了。

現在倆人分開,威力減半,只能將後方交給賈無忌。

賈無忌其實也不是能統率全局的人。

保身、藏拙這兩個特性,他不會輕易自作主張。

但人家智略著實爆表,值得信賴。

「人才還是太缺了啊.」

劉恪還是只能把招攬人才寄托在簫元常身上,指著這個人才挖掘機能再挖幾個有用之人。

哪怕是李景績這種【百戰百敗】的抽象存在,大體能力上也是中人之姿。

要是再抓幾個魏季舒這種,頗有謀略又能理政的,就更不錯了。

賈無忌緩步跟隨劉恪,離開大牢。

就在快要見到外面的光明時,他忽然頓了頓,像是怕陽光刺眼一般,用袖袍掩住眼睛。

他同時回頭望向了牢房。

好像是懷念牢房裡安逸的日子。

但眼中卻不是眷戀,而是一抹難以言述的興奮?

——

這次親征,劉恪決定走水路。

交趾國三面陸地環抱,僅有一面與南海相連,不過水文環境較好,冬春和夏秋洋流、風向相反,不存在全年範圍的不利氣象環境。

最大的影響可能還是颱風。

好在劉恪還有個【陰陽五行之數】的天命,看天象也是略懂略懂,配合兩個海盜天賦,登陸戰不算難。

走水路直接西進,從日南郡的港口登陸交趾國。

然後從南往北打,拿下日南郡,擊破九真郡,最後一路北上攻破交趾國都,即交趾郡,這一仗就算結束了。

要是從陸地上走高州打交趾國,固然能發揮漢軍的步戰優勢。

但交趾郡北方的涼山橫在面前,要打過去,還得翻山越嶺,比較費勁。

而且涼山就是交趾國布防的重地,其中還有許多交趾土著居住。

找個山洞一鑽,找處密林一躲,漢軍就摸不著頭腦了,還容易被熟悉地形的交趾土著不講武德。

從海上登陸,一路往北打則不然。

涼山之後基本是一馬平川的地形,無險可守。

也就是說,這一仗,如果能在交趾國南部順利登陸,基本算贏了一半。

這次劉恪手上帶了陳伏甲做參軍,除了出謀劃策,還可以出使交趾國。

等到登陸成功,就讓陳伏甲去勸降。

自己這邊登陸贏一半,對面交趾投降輸一半,四捨五入大漢就是大獲全勝。

常規由典褚帶著八百御前侍衛護衛左右,甘文禁則統率兩萬水師。

但除了兩萬水師之外,還有兩萬步卒。

這部分人馬,就需要另一員將領來統率了。

劉恪選擇了李景績。

沒辦法,岳少謙在高州領兵,趙寧則被他放去高州打野了,瓊州必須要個靠譜些的將領坐鎮,只能讓廉漢升留守瓊州。

手頭上能用的,還真就只有這個【百戰百敗】的李景績。

「大不了讓他負責安營寨扎就行,步卒調動讓甘文禁兼職。」

不過劉恪心裡其實挺看好李景績。

踢開【百戰百敗】不看,四維數值都在七十多,接近八十。

特性也不錯,【精析】就是善於總結,能加快成長,【進退有據】換個人來,就是神技,【見微知著】也不錯,說明他注重細節,能從細節推演大局。

要是發展好了,再想辦法把【百戰百敗】給消掉,妥妥的全面發展型大將之才。

不多時,劉恪便率軍抵達置壁港,甘文禁早早就與水師士卒在船上等著了。

劉恪正要率部登船,偶然見到置壁港的棧橋邊,立了一塊巨大的石碑,上面的字還挺飄逸,稱得上世間上品。

「昭武帝滅東胡水師於此。」

他一字一句讀了出來,立時便皺了皺眉。

「這是誰弄的?!」

陳伏甲應聲道:

「是蕭大人遣人立的碑,上面的字也是蕭大人親手所書,由工匠刻寫,說是為了鼓舞士氣,收攏民心。」

「好一個簫元常,竟然也學會鋪張浪費了!」

劉恪大喝一聲,看模樣似乎有些生氣:

「這種小事還需要立碑記載?」

「百姓們繳納給朝廷的稅賦,難道是拿來做這種事情的嗎?!」

「還親自手書,他就是炫耀自己字寫得好看!」

「哎——」

他又長嘆一聲:「臣不教,朕之過,此事還得怪朕管教不嚴,就讓簫元常代朕昭告瓊州百姓,就說朕知錯了。」

「朕不該立這個碑,更不該在碑上刻寫「昭武帝滅東胡水師於此」,記得一個字都不能漏。」

「朕誠心悔過啊,務必告知瓊州上下每個百姓。」

咳咳咳——

陳伏甲一陣咳嗽,差點嗆著了。

這是悔過嗎?這是把皇帝滅了東胡水師,還立碑銘刻的事情,昭告天下!

一個破石碑才幾個錢,還不夠世家贖個人的!

炫耀,妥妥的炫耀!

劉恪則是耀武揚威的走到將士們身前,大聲道:

「看看這碑,都給朕看半個時辰!」

「你們每天的吃穿用度,手上的戈矛,都和這方石碑一樣,是百姓們一點一滴攢出來的!」

「這次出征,就是為了保護瓊州百姓,保衛疆土不受戰亂,這才對得起他們的稅賦,對得起你們的糧餉!」

「贏了,勝了,你們也會有碑!」

「不是朝廷立的碑,而是百姓們心目中的豐碑!」

「戰況緊急,時間不足以給諸位將士們發放餉銀,但此戰,只要斬首敵寇,賞銀十兩!」

反正他已經掌握了貸款打仗的精髓,此時不用更待何時?

將士們的身份也算不上高,【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也有一定效果。

於是乎,將士們聽後就是一陣熱血上涌,握著手中的兵刃,就像是握住了地里老農勞作時,那雙粗糙的手。

保家衛國保家衛國,什麼叫保家衛國,這就叫保家衛國!

劉恪望著將士們的反應,比較滿意。

軍功、糧餉、封賞之類,固然能提高將士們的作戰能力。

但也會使得將士們過分重視斬獲敵軍首級的數量,極可能造成殺良冒功、軍紀敗壞的情況出現。

尤其劉恪已經抽出了海賊王的天命,以後保不齊還能抽個山賊王的天命出來。

到時候漢軍真變成匪兵了,還挺難辦。

所以得及時關心將士們的心理健康的問題。

靠著【忽悠】、【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之類的天命,漸漸給他們養出「信念」這種東西。

劉恪覺著,再來點類似的天命,他完全可以弄出個政委來,好好提一提將士們的思想覺悟。

就這樣,將士們還真就盯著「昭武帝滅東胡水師於此」,足足看了半個時辰。

劉恪也自我陶醉了半個時間,然後才起身拍了拍衣袖,道:

「大漢萬年,漢軍萬勝!」

「萬勝!萬勝!萬勝!」

將士們紛紛高呼了起來。

看著眼前的石碑,以及萬千戰意熊熊的將士,軍心可用。

劉恪心中一時間有著無數豪情想要抒發,生了再立他一座碑的念頭。

交趾國內不是還有馬援銅柱嗎?

給他拆了,換上昭武帝石碑。

也別整什麼永鎮交趾,直接殖民歸化,徹底納入大漢版圖。

那麼富裕一地方,還是出海口,給土著開發太浪費了。

不過任憑心中無數豪言,劉恪最後還是選擇了簡單了兩個字:

「出航!」

海上風和日麗,著實是個出航的好日子。

劉恪在甲板上看風景稍作休息,索性打開了屬性面板。

【姓名:劉恪】

【年齡:20】

【統率:66;武力:64;智略:65;理政:62;魅力:99;野心:999;道德:0】

「真的,狗系統伱沒必要每次都要強調一下道德bug,我知道你是個殘次品。」

相比上次,劉恪發現自己的智略與理政都分別漲了1點。

「看來【股籌】這個東西,應該算我施展的政令了?」

「而且從籌糧的數量來看,效果不錯。」

劉恪忽然想到,君威除了攻城略地、招賢納才之外,治理國家也能漲。

「那這次應該漲了些君威?」

【君威:1437】

果不其然!

劉恪心中大喜。

相比上次抽完天命後,剩下的1011點君威,足足漲了四百多點。

雖說不如打下一個郡城,也比不上一個國士,而且還不穩定,給多少純屬看系統心情,看政令效果。

但不穩定就代表了上限高啊!

等到手底下的疆土夠大了,治理國家所帶來的影響也足夠大,顯而易見,君威就會蹭蹭往上漲!

「看來種田搞發展,才是賺取君威的正確方式。」

想一想倒也正常,一個能讓國家上下,更為繁榮昌盛的君主,遠比一個能征善戰或是善於用人的君主,威望更高。

「只可惜現在手頭上地盤太少,政令的影響小不說,還受限,等到體現出政令的效果,也需要一段不短的時間。」

「看來目前短期內,還是得靠著攻城略地和招賢納才,來賺些君威。」

交趾國就挺不錯嘛,交趾、九真、日南,三個郡,很肥。

劉恪打算讓手中籌碼更多一些,儘快解決交趾國,於國於民都有好處:

「大戰將至,先抽一波,狗系統,四連抽。」

還是留著1000君威用來優化負面天命。

【叮!恭喜宿主已獲得不可思議的天命,請自行查看!】

【雷電加身】

【自駕游】

【毒抗】

【學驢叫】

劉恪:「.」

大喜瞬間變大悲。

他反覆確認了一遍天命欄。

「這個【雷電加身】,是不是道德bug後引來天譴了?你踏馬倒是快點修復啊!」

賈無忌沒被天降正義,他要被天降正義了。

(本章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