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陳嫣上班接到了張興武給的任務,替病休的王治平跟江總去13分廠開質量現場會。張興武告訴她江總已經去了現場,你通知下宣傳部錄像,趕緊過去吧。

陳嫣在秘書組的工作不算重,因為她的性別,只「負責」劉秀雲一位領導,另外就是總結之類的文字工作了,但現在這個季節文字任務不多,一般都是季末、半年末和年末才會忙起來。

因為劉秀雲不常下車間,連帶著陳嫣對分廠也不熟悉,問了兩回,才找到了13分廠的主車間。

她夾著筆記本進去的時候,現場已經圍了幾十號人,隔著老遠,陳嫣便聽到了江上雲總工程師在訓話。

江上雲既是公司技術最高負責人,也是質量分管領導,是公司質量管理體系的「管理者代表」。

「從東湖回來我就做了安排,你們為何如此遲鈍?嗯?」江上雲的聲音裡帶著壓抑不住的怒氣。

陳嫣擠進了圈子,看見江上雲在訓斥質量管理部主任陳永亮。

江總是公司領導中出了名的好脾氣,陳嫣還是第一次見江上雲如此怒氣沖沖。接著她看到了江總身邊站著陶總,於是她明白了,一定是質量部在陶總面前落了江總的面子。

「江總先不要生氣,」陶唐的聲音很平靜,「陳主任,你跟我們去了東湖,用戶對我們產品的意見我看你都記下了嘛。這幾天你們做了哪些工作?」

「陶總,回來後江總立即召集質量口開了專題會,提出了專項整頓的要求。這兩天我們聯合質檢中心,技術部以及相關分廠把對方提出的問題進行了梳理,本著舉一反三的精神查找遺漏的問題……我們正在著手起草一個文件,草稿已經搞出來了……江總批評的對,我們的工作太慢了,我檢討。」

質量部的領導都是美男子,陳嫣是聽說過的,從主任到科長,個個一表人才,陳嫣一面記錄陳主任的講話,一面打量著陳永亮,覺得此人確實風度翩翩,像個學者。

「嗯,草稿帶了嗎?」

陳永亮去看范永誠。范永誠急忙拿出一疊稿紙,「陶總,在這兒……」

「你是?」

「報告陶總,我叫范永誠,質量部二科科長。」

「哦,」陶唐留意地看了范永誠幾眼,然後開始閱讀質量部的稿子。

陳嫣合上筆記本。她注意到除了兩位公司領導,分管質量的副總工程師閻向南、質檢中心主任游越前,技術部主任任連生、宣傳部長崔健以及13分廠、11分廠等單位的主要領導都在現場。

大家都屏聲靜氣地看著陶唐閱讀。陳嫣注意到陶唐翻閱的速度越來越快,意識到要糟,果然,陶唐收起了稿子,問江上雲,「你看過嗎?」

「還沒有。」江上雲答道。

「那麼你呢?」陶唐問質量副總師閻向南。

「我看過了。準備報江總。」

「感覺如何?」

「基本同意他們的意見。」

陶唐轉而問陳永亮,「陳主任,這個整改方案,你們質量部研究過了吧?」

「是的。」陳永亮感覺到了陶唐的不滿,但此時他只能如實回答。同時,他沒覺得材料有什麼問題,反而覺得這份材料范永誠下了大工夫,是質量部近年來少有的一份內容翔實、措施得力、獎懲力度很大的整改方案。

「看來問題就出在這裡。」陶唐平靜地說,「我對這份整改方案的評判是不合格。為什麼不合格?我先談談我對質量管理的理解。大家過來,看看這台機子有什麼問題?」

陳嫣根本不懂那台體型龐大的機器存在什麼問題。她只知道那叫礦機,用於煤礦,如何動作,她完全不懂。同時他又欽佩陶唐,按說他也不應該懂礦機呀,難道坐上高位就什麼也懂了?抱著這樣的心理,陳嫣緊緊跟著陶唐後面,想聽聽陶總如何講。旁邊是宣傳部的一個女的,陳嫣叫不上名字,只知道姓徐,舉著錄音筆在錄音,陳嫣後悔沒帶錄音筆了,總經辦給秘書們都配了的。

「你是質檢中心主任,這台機子已經檢驗合格了吧?」陶唐問游越前。

「是的。」游越前不能胡說。這台機子已經通過了質檢中心的測試,簽發了合格證書。

「性能或許沒有問題……但它真的沒問題嗎?我這樣問你,你認為它真的合格了?再換句話,你如果是東湖礦機,你對這個機子滿意嗎?」

「這個……」游越前整理著思路,「我們是按照與用戶簽訂的技術協議的條款檢驗的。」

「我可以相信你的說的。我是問你,你認為它是可以出廠的合格品嗎?」

「這個……」

「回答我的問題,是,或者不是。」陶唐的語氣嚴厲起來。

「是……」

「那麼,你倆說說,」陶唐轉向了閻向南和陳永亮,「是,或者不是?」

倆人嚅囁著說不出。同時在想一個問題,究竟被他抓住了什麼把柄呢?真的看不出……

「先生們,你們看看這道焊縫……這個焊點和焊渣,還有這個管件,為什麼漆面的顏色與機身不一致?這兒,為什麼有劃傷?」

原來是這個……閻向南鬆了口氣,「陶總,這些瑕疵完全不影響性能……」

「閻副總,你家裡有小汽車吧?什麼牌子的?」陶唐和顏悅色地問道。

「邁騰……」

「你買車的時候,願意買一輛車身有劃傷的新車嗎?哦,你會說,轎車不僅是代步工具,還是藝術品,而礦機的工作環境與轎車是完全不同的,對吧?」

陳嫣很喜歡陶唐的責問,她拚命記錄著陶唐與質量口領導們的對話,覺得很有意思。

「這就是我們質量管理最根本的問題――認識上的差距。我認為,不管我們的產品是做什麼的,都應該有精益求精的態度!」他轉向13分廠廠長,「你們可以把這麼龐大複雜的機器造出來,我認為你們是可以解決這些問題的,我說的對吧?」

「對……」

「那為什麼容忍這些問題的存在?也是考慮到礦機的工作環境?」他的語氣嚴厲起來,「其實我剛才的話是錯誤的!你可以造出礦機,卻不一定能造出一台毫無瑕疵的機器!後者的難度是前者的十倍!嚴重的是在你們的質量管理理念的支配下,根本就沒有可能造出一台毫無瑕疵的產品!現在我要談談對質量管理部整改方案的看法了,陳主任,你是質管部長,你認為質管部抓質量管理的核心工作是什麼?」

「這個……」在緊張的氣氛下,陳永亮一時間組織不出精幹的答詞。

「我告訴你吧,是建立和維護質量體系,讓質量體系有效運行。而不是你們講的這些東西!」

范永誠的汗立即下來了。這次他聽說陶唐可能參加現場會,費了好大的勁搞出這份稿子,受到了陳永亮的稱讚,連說了幾聲好,哪能想到自己苦心搞出的方案被人家批的一錢不值?早知道這樣,自己還不如推掉呢!呂綺總嫌自己不上進,怎麼點兒這麼背?

「我承認,你們搞出的整改方案是有針對性的,也有可操作性。如果都實現了,礦機的質量會得到改善,但不會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為你們忽視了體系的作用。我看實際情況是,質量管理體系僅僅用來維護那張證書的有效性,因為它是市場的准入證嘛。而在實際管理中則另有一套辦法,就像吳思先生那本著名的《潛規則》一樣。我跟你們說,ISO9000體系是國際標準化組織推薦的質量管理體系範本,全世界範圍內都證明是管理質量最好的辦法,你們的辦法絕對沒有人家高明!從質量方針、質量目標、職責與權限、內部溝通、管理評審、資源提供到產品實現的策劃、與顧客有關的過程、顧客溝通、設計與開發、新品試製、試驗控制、採購、生產與服務以及交付、過程的監視與測量……9000標準都提供了最為嚴密的管理方法,只要嚴格按照手冊及程序文件去做,產品的質量就會得到保證。反過來,如果不按手冊和程序文件去做,質量隱患就一定存在!」

陳嫣根本記不住陶唐脫口而出的一串質量術語,但質量部人員,特別是范永誠則深為佩服,陶唐只憑記憶便複述了體系的主要質量要素,說明人家對質量體系的熟悉程度,這是真正的內行,不服不行。

陶唐繼續講,「質管部和質檢中心的職責是不一樣的,質管部不能死後驗屍!那是質檢中心的事!你們應當做的,是從發現的質量問題中找出違反手冊、程序文件以及三層次文件的地方,從制度、流程上查找問題,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問題,哪裡違反了質量體系的規定?這才是治本之策!而你們這份顯然花了很大力氣的方案卻是個治標不治本的東西……我敢斷定,這批發現的問題絕對有重複發生的,我說的對嗎?」

「是……您說的對。」范永誠答道。

「體系的作用,就是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從上游解決問題,在問題還未暴露時就發現並加以制止。分廠可以說,我這樣是沒問題的,你們要嚴肅向他們指出,這樣搞下去是一定會發生問題的!比如持證上崗的問題,用一個沒有上崗證的工人上崗可能暫時不會發生問題,但理論上是一定會出現問題的!否則上崗證制度就是多此一舉!質量管理有幾個秘訣,第一是打殲滅戰而不是游擊戰,同類問題不能重複發生,這必須依賴體系的作用,而不是就事論事。第二,要樹立這樣一種觀念,即我們的產品要做到精益求精,用戶要求的指標我們要完成,用戶不要求的地方,我們也要做到最好!就像我剛才指出的那些瑕疵,如果我們的競爭對手沒有這些表面瑕疵,我們的產品就會在競爭中處於下風!當然,提高實物質量有成本問題,我說的是在成本允許的範圍內精益求精。這裡表明了製造商的一種態度,就是要把我們的產品看做是我們要出閣的閨女,一定要把她打扮的漂漂亮亮,沒有一點遺憾。有了這種精神,就能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沒有這種精神,遲早要被淘汰……我建議你們重新搞,站在體系的高度查找並整改問題,不要怕麻煩。現在的思路不行,一定要改過來。質量部門要樹立權威,我允許你們下達停產令,分廠不服從整改要求的,嚴厲處罰,通報、罰款、調離崗位甚至撤職的意見都可以提,江總做不了主的,我來做。要以這次東湖產品質量整頓為契機,在全公司來一次徹底的整改。」

「陶總,關於質量管理的思路偏差,責任在我。」江上雲發言,「我會組織大家按照您的思路重新制定整改方案……」

「好。最後我說說你們的稿子,不要動輒成立什麼領導組,更不要什麼領導組都讓主要領導挂帥。這不是什麼好辦法。我認為,當領導組長的,絕對沒時間也沒專業知識去指導工作組的工作……這是一種腐朽的文風,一種官場文章,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以後不要這樣了!在我看來,質量整頓,就是你們質量部的工作!連江總都不必參與,難道維護體系還要江總管嗎?他管的過來嗎?方案或者文件可以下,就以質管部的名義下,哪個不執行,或者執行不力,質管部拿出處罰意見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