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談搬遷問題之前,我接著書記剛才的話談幾句,因與今天的主題無關,大家就不要記了。」陶唐掃了眼眾人,「我對書記的講話大部分同意,小部分不同意。趙書記對我個人的讚譽過高了,我不是矯情,而是心裡話。公司今年在經營上取得的進步,不能記在我頭上。說個套話,是全廠職工共同努力的結果,說句小範圍講的話,功勞主要應記在營銷、生產、財務三個口上。四月份我來的時候,營銷部給我的預測比較悲觀,但他們頂住了生產口以銷促產的壓力,硬是擴大了市場,特別是變速箱市場,沒有造成存貨的上揚。生產口乾的也很不錯,不僅是產量的提升,而主要的是提升了產品實物質量。我讓陳永亮做了個統計分析,萬元產值質量損失,內損和外損合在一起計算,同比下降了%。折算為絕對值,是849萬元。這個成績,主要應記在生產口而不是檢驗口,因為質量是生產出來的嘛。而生產口取得的成績,離不開物資供應特別是資金的支持。所以,財務是有大功的。大概在六七月份,韓總跟我反映資金流要斷了,必須貸款了。我同意了。但由於一些外部的原因,款子沒有貸到,但財務克服了困難,想盡辦法保證了生產,並且基本沒有影響生活,這點很了不起。其實他們也沒有什麼更特別的高招,不過是提高資金周轉速度和加強預算管理罷了。當然,也有生產口和營銷口的配合,其實辦法也簡單,不過就是壓縮庫存,更快地回籠資金……」

會議室的辦公桌是雙層的,內圈是公司領導及董事、監事會成員,外圈坐著列席會議的。呂綺當然坐在第二排,她一直偷眼觀察著她能看得到的領導的表情。這個比較有意思。隨即她想到,陶唐表揚的三個口的最高領導,恰恰是陶唐目前最難駕馭的三個人。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但她認為陶唐說的基本是事實。

陶唐端著茶杯,目光看著窗外,外面飄著今冬的第一場雪。「我一直認為,企業管理並無神秘,好的辦法前人在100年前就想到了,我們照著做就是。所以我對管理創新基本不感興趣,你連走都沒學會,跑什麼步嘛。譁眾取寵!集團大力推行的精益管理,如果拆開了看,其實就是圍繞著降低成本消除浪費的各項基礎管理的不斷夯實……有點繞遠了,我作為董事長兼總經理,給自己的評價是做了個應該做的事,工作上盡心盡力,但存在無數的缺陷和不足。但在廉政問題上,我沒有違紀行為,對得起自己的黨性和良心,也經得起組織的審查。所以,我說部分贊同書記的發言。對於一些領導幹部不負責任的言論,我同意採取一些措施,這不是報復,而是為了營造一個讓幹事的人舒心做事的環境。老百姓在下面瞎說,我管不了,但領導幹部不負責任地亂說就不行!當然,我指的是無中生有的造謠。好了,關於幹部隊伍建設的事,最後我會談一點建議,現在我們書歸正傳吧。」

這也是典型的陶唐風格。哪有把整人的話公開說在前面的?但這傢伙就這麼說出來了。呂綺看向陶唐,見他罕見地翻開了自己的筆記本。

「同志們,協議簽訂後,紅星就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了。剩下的就是圓滿地執行協議。我的態度是協議簽訂之前可以獅子大開口,之後就要做君子了,相關的義務必須模範履行。首先要把我們的時針校準為陸書記和上官市長的時間,服從市裡的時間表,決不能有任何的違約。這樣,我們就要好好合計一番了,首先要加強組織領導,這個可不是套話,而是必須。集團也要求我們儘快上報相關領導機構,在這件事上,集團是要問責的!

「我是這麼考慮的,搬遷肯定是今後兩年中公司的頭號大事,班子成員都有置身其中,要按照分工抓好各自的工作。但是,必須有一個領導來具體管。這件事我反覆想了,兼職不行,一定會出現顧此失彼,所以要專職。今天的會議,首先要定下來這個角色。誰合適,請大家發表意見。不止是班子成員,凡是今天在座的,都可以講。好,誰先說?毛遂自薦也可以。這可不是爭權,是勇挑重擔。」

馬光明楞了一下。他以為陶唐會直接安排自己。想了一中午,越想越覺著這是一個好機會。光是在平泉市拓展自己人脈一條,帶來的好處就夠多了。所以他中午盡琢磨怎麼在會上談對搬遷的原則性考慮了,沒想到陶唐來了這一手,是後悔選中自己了?馬光明登時緊張起來。

「既然陶總說了可以毛遂自薦,」說話的是邱林,「那我就自薦一次。對於搬遷帶來的產品布局和結構調整,我考慮的不深,但我願意具體抓這件事。我分管的業務不多,轉出來影響不大。我有信心在公司黨政的領導下按照審定的計劃組織好搬遷工作。請陶總考慮。」

******,光想自己了,竟然沒想到有人早就盯上了這塊肥肉!馬光明在內心罵了句自己愚蠢,怎麼能忘了邱林可算是陶唐的人,從陶唐來廠就跟的很緊。

果然,陶唐說話了,「好呀,邱總勇挑重彈的精神可嘉!大家認為邱總來抓怎麼樣?」

馬光明更加著急,現在他跳出來搶就稍有些不妥了,於是他向韓志勇投去了求援的目光。

「我說幾句吧,」韓志勇舉了下手,「我不是說邱總不合適。而是覺得這件事由馬總來抓更合適。我的理由是,第一,搬遷首先要顧及生產,我們要在正式啟動搬遷前儘可能地囤積些產品,以保證市場份額不丟失。第二,搬遷必然涉及人事問題,人的問題某種意義上是最複雜難控的,設備沒有生命,你把它搬到哪兒都行,只要不弄壞了它,照樣出產品。但人就不一樣了。可以預見,明年開春,組織和人事問題將嚴峻地擺在我們面前。邱總身上的擔子不輕,我還是建議由馬總來協助陶唐具體抓搬遷。至於兩邊難以兼顧的問題,我認為馬總有替手,蔣助理完全可以抓好現行生產。」

「嗯,韓總從生產管理的角度推薦了馬總……其他同志的意見呢?」陶唐溫言道,「李總,搬遷必將對供貨造成壓力,你的意見呢?」

近距離接觸一把手是自陶唐上任後的事情了。呂綺發現這幾個月自己在琢磨領導們發言上有了很大「進步」。她注意到陶唐用了一個定語框定了韓志勇推薦馬光明的動機。這個很有意思……

「的確會給銷售帶來壓力……」李珞笑了笑,「說實話,我沒有想到這麼快。之前我一直懷疑平泉能不能籌措到海量的資金。看來政府永遠不缺錢啊,一下子就甩給我們八個多億!我是覺得我們不能光考慮搬遷,應當把生產布局及裝備提升一併考慮進去,總之這是一盤很大的棋。從這個角度看,陶總還是親自挂帥好。我的意思不是掛名,而是挂帥。最好成立一個矩陣結構的組織,因為涉及到的領導和單位會非常多……比如技術和科研部門。」

凡是韓志勇贊同的,李珞必定反對。這也算是紅星高層的常態了。

「我同意李總的意見。」日益邊緣化的劉秀雲表態道。

「嗯,江總的意見呢?您說說看。」陶唐笑眯眯地看著低頭算著什麼的江上雲。

「陶總,昨天我得知具體的補償數字後很是高興了一把,覺著陶總給咱們抓回個大蛋糕。李蒙昨晚跟我打電話,說了他對改造的測算,剛才我估算了一下,這點錢還真是不多呢……」

「老江,現在說搬遷機構和負責人,你怎麼扯到費用上了?再說,費用測算也不要科研技術部門管吧?」李珞打斷了江上雲的話。

「怎麼不要科研技術管?財務發規他們離開技術口能搞清楚?對於領導機構,我認為不必要太當真了。現在很多事都是形式主義,動輒搞個領導組出來,有什麼用?反正就是咱們這幫人嘛。陶總把總是必須的,我覺得陶總一定有比我們深的考慮……沒必要指定一個具體的領導吧?」

江總這個老好人也學會拍了?呂綺有些不習慣了。

「嗯。周總,常書記,你們二位也談談嘛。」

周兵贊同馬光明。常文海則同意李珞的意見。

呂綺琢磨著領導們的態度。發現人家確實比自己考慮的深。難怪陶唐要把這件在她看來甚至不需要上會研究的問題正兒八經地拋出來。原來這個人選是有深意的。具體是什麼,她還沒想清楚。但李珞、江上雲及常文海明確反對馬光明,絕對不是隨口一說。

「最後是老馬你了,你說說看?」

「陶總,我願意協助你具體抓這件事。」馬光明乾脆地回答。

「好吧,我說說我的意見。我同意韓總的意見,由馬光明同志協助我抓搬遷。剛才江總批評我們領導組滿天飛,是搞形式主義。這個批評是對的。但這一次與以往不同,必須確定一個領導具體管,具體抓。為什麼不是我?因為工程一旦啟動,是不能分身的!我不可能將精力全部放在搬遷上。明年還有很多大事要抓,可能出差會多的多……就這樣定了!成立一個領導組,我當組長,馬光明同志任常務副組長。公司領導,在座的部門負責人都是成員。會議結束後,總經辦起草一個文件吧。」

馬光明的心落在了肚子裡。隨即他又產生強烈的不安,是因為江上雲和常文海的反對?好像不是。究竟是什麼,他一下子說不清楚。看來還要向韓志勇討教。

「馬總,會後你就迅速進入角色吧。曾國藩說過,『辦大事以找替手為第一』,我看你首先要找一個替手,日常生產和搬遷,恐怕不能兼顧呢。其次,要建立一個辦事機構,專抓搬遷的組織協調工作。這個機構依託現有機構好呢,還是專門成立一個新的,你考慮,儘快拿出意見上會研究。」陶唐望向沉思中的馬光明,「剛才談到的產品布局問題,這件事就交給你了。要儘快!我給你一周時間,你來組織,需要哪個領導,哪個部門參加,你來決定。相關會議,只要我在,我就參加。」

「好的。」

「其次,我們要利用今冬明春的幾個月,開足馬力生產,力爭把對市場的影響減到最低。營銷口要認真研究搞一個單子出來,市場確實變幻無方,但還是要搞一個指導性的東西,不然我們就沒法子投產了。這是第一件要務。李總,這件事靠給你了。」

「好吧……」

「協議已經簽訂,提前排產涉及到資金問題,眼看就到年底了,花錢的地方會很多,資金只能從市裡討要了。這件事由韓總牽頭,我給你一個助手,呂綺。有個關係要用一用,呂綺的弟弟呂緯同志是市委陸書記的大秘,陸書記親自抓新城建設,我們不找他找誰?有呂緯同志牽線,會方便一些。韓總你組織相關部門先測算一個金額,至少把先期必須投入的材料費要回來。這個金額,不應少於個億!協議里沒有明確資金到位的時間,但在會商時談到了,市裡會支持的。」

「好吧……」韓志勇望了呂綺一眼。

「資金當然是專帳管理,財政資金不好花呢,審計跟著就來了。韓總你要統籌考慮這件事。」

「明白。」韓志勇點頭。

「剛才說到了資金來源,市裡未必有那麼多錢,我們要和老朋友打交道了,東湖地產會主導新城開發,但是,我們不能把所有的工程都交出去,今天之所以叫了基建部和建安公司來,就是要分一塊蛋糕回來。另外,因停產造成的人員閒置就要著落在這兒了,邱總,這件事交給你,人事是你管,基建和建安公司也是你管,要最大限度地做好這篇文章。」

「是。」邱林答道。

「最後就是穩定和宣傳了。這方面是書記的職責,下面請書記安排吧。」陶唐把會議的主持權還給了趙慶民。

「關於穩定和宣傳,我看就不要在這個會議上研究了。我們下來再具體安排吧。」

「也行。」陶唐點點頭,「總之要把事情跟職工家屬說清楚,最大限度地取得職工家屬的理解和支持。同志們,這件工作的意義我不多談了,但考核我要說幾句。這是一件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工作,我們沒有犯錯誤的時間,工作成效要納入明年的重點工作考核,該怎麼辦就怎麼辦。另外,我們要利用這次搬遷,把公司的組織機構好好研究一下,現在管輔人員比例過高,機構也過於臃腫,中層的職數也太高了些。這次戚總帶隊考核,我跟戚總談到了公司機構和人員的精簡,他原則同意,集團也有這方面的計劃,可能會把我們公司列為試點。行不行,要等集團研究後才知道。但列為試點是有好處的,改革有個規律,先走的總是會受益更多。除了機構和人員,薪酬改革也要提升議事日程,光是人事和機構單兵突進往往會失敗,要綜合考量才行。這是一篇大文章,涉及到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要慎重,但不能拖了。我這裡先吹吹風,班子成員,以及政研室、發規部、人力資源部等部門開始研究此事,用一個月的時間,拿一個方案出來。這件事,還是交給邱總吧。其他領導也要考慮,但目前暫時還不要向下吹風。好,如果沒有意見,今天的會議就到這兒,馬總留一下,散會。」

與會領導沒想到陶唐拋出這麼一個大題目出來。聯想到會議開始趙慶民和陶唐就集團考察的發言,都曉得陶唐要對中層下手了。(未完待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