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啊,別站著了……」陶唐看著有些侷促的徐德玉,「不是一兩句話,所以要你坐下談……」

徐德玉在陶唐對面的小沙發上坐了,本格屁股懸空,雙手絞著羽絨服的下擺,當她看清陶唐手裡的材料後,她愈發緊張了,因為那正是她交給崔健部長的關於搬遷工作的宣傳稿。

「小徐,你當過兵吧?」

「沒有……我沒當過兵。」

「你的坐姿很像軍人。尤其像打了敗仗接受******訓誡的雜牌軍將領……他們就是你這個坐姿。哈哈,我是開個玩笑。嗯,說正事吧,這個稿子我看過了,崔部長說是你寫的,而且下了功夫,搞了調查研究,所以我直接找你來。」

「是不是不合用?」

「不,我認為寫的非常好。看得出,你是下了工夫的,特別是涉及職工利益的那部分尤其好,當得起『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八個字。我找你是想問問,既然你寫這個東西做了調查研究,下面的同志,我是指普通的職工家屬,他們是怎麼看待此事的?你實話實說,我就是想聽一聽職工的真實意見。」

面前的陶唐是和顏悅色的,但徐德玉還是有些緊張。這是她一個難以克服的毛病,即使單獨見崔健都會緊張,更不要說是紅星的大老闆了。

「這個……這個……」徐德玉緊張地理順著頭緒,不知從何講起。

看到徐德玉侷促的神態,陶唐感到好笑,起身用一次性紙杯給徐德玉倒了半杯開水,「這又不是寫稿子,需要講究遣詞用句。你聽到什麼就說什麼好了,就算是大伙兒罵我的話也說,沒關係。」

「謝謝……」徐德玉站起身接過水杯,手一抖,水便灑了出來,灑在了陶唐的上衣上,「對不起,對不起……」

「沒燙著你吧?好了,你坐。」陶唐伸手,按住徐德玉的肩膀把她按在沙發上,然後重新給她倒了水,「我又不是老虎,至於嗎?」

徐德玉不好意思地笑了。

若是論與陶唐接觸的次數,徐德玉不算少。她甚至比崔健見陶唐的次數還要多。倒不是因為其兄的關係,而是陶唐剛來時比較關注廠報,其實還是工作關係。徐德玉本來是個內心極其軟弱的人,心底存留的那點怨恨早已因陶唐對她的關心和照顧而煙消雲散。不僅如此,陶唐在群眾中的口碑也影響了徐德玉,認定陶唐是個關心群眾疾苦,作風正派的領導。即使如此,仍改變不了對領導的畏懼……

「嗯,說點別的吧,聽呂綺說,你很愛讀書,是嗎?」

徐德玉點點頭。

「都愛看哪一類的書?小說?散文?還是詩歌?」

「主要是看小說多一些……」

「最喜歡的小說是哪一部?可以告訴我嗎?」

「嗯,應該是《紅樓夢》……」

「哦。我在大學時第一次讀紅樓,還是陸耀祖,就是平泉現在的市委陸書記推薦給我的,你猜我對紅樓的印象是什麼?」

徐德玉來了興趣,「是什麼?」

「評價很低。認為根本比不上其他三部,就是十大名著的其他三部。那三部在中學都看過了,偷偷看的,覺得三國最好,其次是水滸。紅樓不配並列其中。」

「我覺得還是紅樓最好……」

「哈哈。陸耀祖就是這麼說的。他給我講了紅樓之妙,簡直被他吹的神乎其神,甚至認為紅樓根本就不可能由一個人寫出來……」

這句話深得徐德玉激賞。沒想到堂堂********也是「紅迷」。

「後來我又讀了幾遍。嗯,至少三遍吧。我說的是那種認真讀,就像我們準備考試那樣。」陶唐微笑著說,「第二遍的感覺是詩詞之美,確實寫的好,一些詩是可以傳世的。第三遍才體會到文章之美,曹雪芹說他『批閱十載,增刪五次』,的確下過功夫。但我覺得自第五十三回後,文字就不如前面了。更不要說八十回之後的他人續作了。看來文章就是要下功夫改,越改越精彩,至少在文字上是這樣的。除了文字好,第三回才算初步體會到陸耀祖的意思。的確,曹雪芹是大才,對各方面的專業知識掌握的太多了,建築、飲食、服飾、醫藥、物價、科舉……都可以當了解清代中葉社會各方面的教科書,真是了不起。」

「我沒您看書的水平,我就是覺得寫的好……」徐德玉想說她就是喜歡紅樓的感情戲,但沒好意思說出來。

「每個人讀書都有自己的興趣點。魯迅不是對紅樓有很精妙的評點嗎?我在參加工作後興趣轉到了史書,看過一些明清史,才發現紅樓也可以當史書讀。第四遍讀,就有了文學以外的收穫了。因為曹家,特別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康熙朝很重要的人物……他那個江南織造,也不僅是個內務府的御用衙門,實際上是個專為皇帝服務的情報機關,當然,他的情報不止是官場動態,還有物價、年景豐歉等。而曹寅本人才學非常好,《全唐詩》就是他主編的……曹家在曹寅時期是最紅火的,紅樓里的賈寶玉,不像是曹雪芹,更像曹雪芹的父親曹顒,因為曹雪芹出生後,曹家就衰落了……了解了曹家的歷史,反過來再讀紅樓,就有了更深的感悟。後來看過高陽的一套書,小說家言不足全信,但他對曹雪芹成年後的描述很傳神,曹雪芹之所以能寫出紅樓,要拜曹家由於站錯隊而衰落,一個年幼時錦衣玉食的貴公子,成年後窮困潦倒到舉家食粥,這種轉換也太過殘酷了,這才是他創作紅樓的原始動力。大凡優秀的作品,都是作者經歷了大起大落後升起的親生感悟,如果曹家一直鐘鳴鼎食下去,曹雪芹不過是個籍籍無名的紈絝而已……」

「我可沒有您這樣的高度,我就是覺得寫的好……陶總,您說高陽有一套描寫曹雪芹的書,叫什麼?」

「很久前的事了。好像是套四卷本,每本都有一個名字,最後一本叫延陵劍,寫曹二奶奶,即王熙鳳的原型,用一把家傳的短劍自盡了……你想看?」

徐德玉立即像小雞啄米般地點頭不止。

「你這個樣子,還真是愛書之人啊……書我有,但不在我手裡,還在濱江,我讓人寄來吧……好了,你也不緊張了,咱們說正事吧。」陶唐指指放在茶几上的宣傳冊,「說說看,職工家屬們都有些什麼意見啊?」

「大部分都理解……也都認為市裡建設大學城對紅星有好處……」徐德玉整理著思路,「在我採訪的近40個人當中,只有個明確反對搬遷……」

「這兩個人反對的理由是什麼?」

「認為公司虧了……其實有一個沒有理由,就是反對。」

「你接著說。」

「一部分職工擔心所在分廠搬遷後帶來的交通問題,聽說市裡辟出公交專線後,只剩下交通補貼了,有幾個職工明確提出公司應該給這筆錢……最近反對的聲音基本沒有了,大概聽說公司已經簽了協議吧。現在比較集中的有兩個方面的意見,一個是說家屬院棚戶區改造,認為公司應乘機推進這項工作。另一個還是家屬區的問題,反映最近家屬院亂搭亂蓋比較嚴重,顯然跟搬遷是有關聯的……特別是離退休職工反應強烈,我去離退休處,好幾個老人都說這個……」

「你接觸的在職職工中,有沒有中層幹部?在職職工有沒有提到公司面臨的產品結構調整?」

「基本沒有。」

「基本?」

「只有一個工人,哦,他是老勞模了,叫張興,張師傅說到了產品結構調整的問題,建議公司儘可能把同類產品集中以減少周轉量,也有利於質量管控……」

「這個意見很好。你最近採訪了幾個中層?」

徐德玉已經察覺到了陶唐的不滿了,「三四個吧……我主要是找那些面臨搬遷的分廠職工了,找中層領導不多。」

「要找他們聊聊。但不要說是我的安排。我建議搞一個專題,在廠台播上幾期。這個材料我看可以了,按程序請趙書記等人把把關,可以印發了,可以按照小組,每組都發一冊,同時下一個通知,讓各支部組織學習並收集意見,特別是反對意見。」

「是,我向崔部長彙報您的指示。」徐德玉在筆記本上記下了陶唐的指示。她特別擔心陶唐會問那幾個中乾的名字,好在陶唐沒有問。

「雖然你採訪量不高,可能不具備代表性,但也可以看出問題,你沒有覺得大家更多地關注個人利益?這是個大問題,也是國企的通病,我一向認為,只有大家都關心企業的生存發展,企業才能興旺起來……如果只想著自己那點事,光靠公司領導來琢磨企業的發展問題,是不會有好結果的……你看,我們的中層幹部是這個樣子……」陶唐說到這兒打住了,長長嘆了口氣。

徐德玉不知道該說什麼,於是站起來,「那,我可以走了嗎?」

「嗯,最近廠報有些復辟的苗頭,不知你注意到了沒有……我記得曾跟你說過,風格一定要活潑、辛辣,要更多地關注一線,關注普通員工,多一些批評,少一些表揚吹捧,直接點名批評我也是可以的。建議就搬遷辟一個專欄,把有代表性的言論刊出來,讓大家討論。哎,你不要記了,這不過是我的建議……總體上,廠報的變化很大,也很好,你乾的不錯。」陶唐站起身,伸手過去,「等書寄過來,我給你打電話。」(未完待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