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第一百七十九章 秋涼

十月初七,韃靼大軍撤離欒城,原本分三路進『逼』的大軍不再急進,而是沿著平州一線,慢慢開始退卻。

此次危機,原本是個大戰不休的架勢,卻在如此之短的時日裡,以韃靼軍的撤退告終,消息如生了翅膀一般傳開,天下九州為之譁然。

沈參將興沖沖奔入室內時,晨『露』手持一柄犀角雕梳,正在窗下對鏡端詳。烏檀似的長髮垂在身後,有如一匹上好的黑緞在閃爍光輝,她慢條斯理的梳理著,慵懶而隨興。

秋日寒深,遙遙看去,重重綢衣包裹下,她仿佛弱不勝衣,很是惹人憐惜。

這樣一位深閨宮妃,竟是斬斷韃靼可汗生命的絕世強者!

沈參將暗自嗟訝,定了定神,才發覺自己不該直視,他避過一側,稟報道:「聖上送來急件----」

一隻蒼白細膩的『玉』手從他手中『抽』走書信,晨『露』展開信箋略略一瞥,已知端倪。

「群臣們怎麼說,大將軍又是什麼主意?」

她如此問道。

沈參將深深一禮,表示對自己主帥的敬重,「大臣們的意思,是要趁勝追擊,將韃靼人徹底驅逐到大漠之外,大將軍認為此時應求穩,不能輕舉妄動。(16K,電腦站.更新最快)。」

「趁勝追擊……?!」

晨『露』輕笑出聲,黑眸中閃動著冰雪一般的譏誚,「是誰勝利了,又是誰落敗?」

沈參將見她話音不善,垂手不敢開口----他心中對那些飽食終日的朝中大臣,也頗不以為然。

「韃靼人開始撤退,不是為了什麼失利----孤狼一旦受挫,只會更加兇狠的反噬。只因忽律傷重不治,他要迅速趕回王庭,安排身後的一切事宜。」

晨『露』聲音中並無半點喜悅,她手下緩緩梳發,想起忽律身上的致命一劍,心頭有一個念頭緩緩浮上,最終,化為無聲的嘆息----

這世上,終究又少了一位勁敵!

自得知真相以來,她想起忽律,只覺滿腔怨毒無處發泄,如今得償所願,卻只覺心頭一陣惆悵虛無。

她隱隱知道,此人一去,這世上懂得自己的人,又少了一個。

是勁敵,亦是知己嗎……

她微微苦笑,雪白的面龐浸潤在昏暗中,飄渺朦朧,連眉目都瞧不真切。

「韃靼人撤退的消息,很快便傳開了嗎?」

她如此問道。

「已經八百里加急,通知京城那邊了……其餘各地,不日也將知悉這一喜訊。」

沈參將***著她的面『色』,險險將喜訊二字吞下肚中。

「對於百姓而言,這確實是件喜訊啊……」

晨『露』的話,好似別有涵義,沈參將打了個寒戰,不敢再想下去。

「韃靼人從全境撤退,此次算是逢凶化吉?!」

太后的聲音,在熟悉的從人們聽來,竟是前所未有的尖銳。

留守的大學士劉某微微躬身,遞上了印章封好的公文,太后展開細細看完,好半天,才道:「這可真是普天同慶啊!」

話雖如此,她卻毫無喜慶的情緒,劉大學士以為她在擔心自己的大弟,湊近低聲道:「襄王殿下如今仍被囚在欒城,生命無恙……皇上此次大勝心喜,太后娘娘再勸著些,定能減免他此番大罪。」

「住口!」

太后一時大怒,冷喝道。她聲音不大,卻仍是不減昔日威儀,劉大學士頓時面『色』如土,戰戰兢兢的再不敢開口。

「林鄺自絕於列祖列宗,叛國謀『亂』,乃是我林家最大的罪人,你怎麼還是滿口襄王襄王的叫著!」

她喘著氣,咬牙切齒道:「他生也好死也好,自有皇帝明正典刑,又與我何干?!」

劉大學士素來以她馬首是瞻,這回碰了這個硬釘子,只得帶了滿面晦氣離去。

太后猶自悶怒,想起前線局勢,又想起林鄺此人,一時竟覺得有如蒺藜刺身。

她打開窗,任由滿院秋風將身體吹得冰涼,腦中卻在不斷思索。直到天『色』暗下,才在『侍』『女』的伺候下,回殿坐定。

她拿起一管狼毫,猶自躊躇不定----

這一著,怕是她一生中,最費思量的一步了!

成,則天下盡安,千秋百歲後,人們仍會記得她這位太后的威權;敗,則潰散如山,即使要安老宮中,怕是也不能了……

她仍在猶豫,筆尖的一大滴鮮紅硃砂掉落,濺得宣紙上一片觸目驚太后驚得一顫,鳳眸在黑暗中灼然生輝,她咬咬牙,換過了一管,蘸了墨汁,終於下筆寫了起來……

窗外秋風嗚咽,天,越發涼了起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