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麼身後哀榮?

從慎夫人的貼身宮女那裡得知,曾受帝王專寵的慎夫人,並沒有同帝王一起風光大葬,只在霸陵的角落,一席之地容身……

文帝的葬禮是規模宏大的。郎中令張武,驅動一萬多軍士、征夫修築霸陵。按文帝遺詔,隨葬物品多是陶器,少金銀之物。

而王娡深居宮中,想著文帝的遺詔,百思不得其解。

漢文帝的遺詔,充分體現了人性的光輝,堪稱皇帝中的典範。

第一,生死問題。天下萬物,都有生死。死並不可怕,這是自然規律,沒有什麼值得悲哀的。

「生死」是一個永遠的話題。在那個很多事情都要占卜的年代,能夠清醒地認識到這個問題的本質,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中國的皇帝之中,孜孜以求仙丹,妄想長生不老的皇帝不少。把生死看得如此淡然,除了漢文帝,還能有誰呢?

第二,謹慎戒懼。自稱「朕既不德」,「朕之不明」,能夠當皇帝實屬幸運,仰賴天地之靈,國內還算安寧,戰爭不多。

第三,不擾民。在這一點上,漢文帝交待得非常細緻。

按「周禮」中的天子喪禮,皇帝為天下臣民之「君父」;父死,按禮子女要服三年之喪。所以嚴格說來,皇帝死了,天下吏民都應服三年之喪。服喪期間有很多禁忌,比如不能喝酒吃肉,不能娶妻等等。

但文帝覺得,皇帝本應以天下人之福祉為福祉,怎能反過來以自己一人而煩擾天下萬民?以日代年,象徵性地哀悼一下足矣。這「三日之喪」,遂成為後世成規。

讓王娡費解的是,文帝既然看淡生死,為何會「不問蒼生問鬼神」?「新垣平」事件如何解釋?王娡被誣妖女,差點被燒死,玄機何在?是誰要殺她?

不由想起竇後所說的老丞相張蒼。

張蒼是陽武人,非常喜歡圖書、樂津及曆法。在秦朝時,他曾擔任過御史,掌管宮中的各種文書檔案。後投靠漢王劉邦。

文帝四年,丞相灌嬰去世,張蒼繼任為丞相。

因為高祖是在十月里入關,滅秦到達霸上的,所以原來秦代以十月為一年開端的舊曆法依然沿襲。張蒼又推求金、木、水、火、土五德運轉的情形,認為漢朝正值水德旺盛的時期,所以仍然像秦朝那樣崇尚黑色。

魯人公孫臣,接棒洛陽才子賈誼「改正朔,易服色」之說,上書給文帝,說漢朝屬於土德旺盛時期,其徵兆是不久將要有黃龍出現。文帝下詔把此議交丞相張蒼審鑒,張蒼認為並非這樣。

但後來黃龍果然出現在天水郡的成紀縣。丞相張蒼也因此被貶斥。隨後新垣平登場。

陰陽家鄒衍提出「五德」終始說,木火土金水。認為歷代王朝更替,是其各代表一德,按照五行相生相剋,金尚白,木尚青,水尚黑,火尚赤,土尚黃。

這個發明用來解釋世界存因與王朝存因很重要,否則就是文化空缺,就沒人能解釋為什麼會有王朝的存在,會有王朝的更替。會引起執政合法性的混亂。

黃帝屬土,尚黃;大禹屬木,尚青;商朝屬金,尚白;周朝屬火,尚赤;秦朝屬水,尚黑。

秦之後,正朔應是土德。可是張蒼覺得秦暴虐無道,漢替天行道,取而代之,應該繼承周之火德,所以漢尚黑紅。「

草莽皇帝劉邦在造反時,給自己搞了一出「赤帝子殺白帝子」的天命傳說。所以,他作為赤帝子,旗幟和主色是紅色。

但成為漢王的他,主動把服色與旗幟色改為黑色,與秦朝保持一致。他有討好故秦地父老,讓他的關東軍政集團與秦地經濟集團相融合的考量,也有對漢承秦制的昭示意味。

按說秦朝是水德,尚黑色,漢朝滅秦,應該是土德,尚黃。但和被自己造反並滅亡的秦朝用一個德行,這算怎麼回事呢?

文帝初登皇位時,功臣集團是黃老道家思想的衛道士。他們需要黃老思想「事斷於法而不斷於君」的原則來限制皇權。需要黃老思想的溫和法治理念,來維繫漢承秦制的漢初制度中,功臣列侯們爵位、地位和財富合法性的制度保障。

所以,功臣集團異常在乎黃老之學作為治國指導思想的地位,極力維護漢承秦制。

其實漢初皇權神聖性很弱。劉邦宴請群臣。有武將在宮殿里喝高了,跟人吹牛大喊時一激動,直接拿劍砍皇宮大殿的柱子。

到了劉盈,曹參甚至羞辱說皇帝你能力不行,不要瞎折騰。

漢文帝又是撿漏皇帝,夾在軍功集團和劉氏諸侯之間,被捏著鼻子灌一肚子「無為而治」。

神性,在古代也是很重要。古人必須依靠神學敘事,獲得確定性和安全感,獲得政治存因和統治合法性的圓融解釋。

新垣平不斷為漢文帝製造一些讖緯徵兆和祥瑞事件,讓漢文帝可以持續找到擴大皇帝禮儀和權威的理由,不斷擴大皇帝在民間的神聖性,話語權,及皇帝職權範圍,頗有勢要形成全民個人崇拜的感覺。

那麼,新垣平為什麼要誣陷王娡是妖女呢?文帝縱容他焚王娡祭天,目的是什麼?

文帝十七年,適逢王娡進宮,又有「帝弓祥瑞」之兆。新垣平派人獻上玉杯,上刻有「人主延壽「四個字。於是,文帝下詔把這一年改元為新的元年,下令天下民眾盡情聚會飲酒。

這次改元意義很大。以前帝王並沒有專門的年號,都是按照帝王執政的年份順序紀年。

漢文帝藉此天兆事件改元,並不是創立詞語作為年號,而是從漢文帝第十七年開始,重新計數,之後的六年,被稱為後元一年,後元二年……而漢文帝的前十六年,則被稱作前元。

這是帝王第一次進行中途改元,是皇帝向天下宣示天子職權影響力,擁有開啟新紀元的權力。這象徵著君權得到強化已經再進一步。也預示著,漢文帝的「改正朔,易服色「,漢家改制大幕,即將拉開了。

黃龍現身和新垣平策劃的一系列天兆事件,替漢文帝打開了改制運動的突破口。但這些天兆事件,很可能是皇帝在背後支持,刻意製造的神跡。

這套進擊方式收效很好,皇帝在地方上的威望,自此逐漸壓過了諸侯王與丞相。

這新垣平受誰指使蠱惑文帝,把帶來「帝弓祥瑞」的王娡誣陷成妖女?以文帝之心智,難道不明白王娡是被誣陷的?王娡差點成為「改正朔,易服色」的犧牲品?

想到這裡,王娡不由得打個寒戰。

新垣平炙手可熱,官至上大夫,賞賜千金。靠著裝神弄鬼暴得富貴,有不少人看著不爽。

連「當生天子」的王娡都被誣陷要焚燒祭天,新垣平玩得有些過火了!

北平侯張蒼和廷尉張釋之嚴查之下,新垣大仙破綻百出,騙術其實都挺低劣,認真調查,立馬露餡。惱羞成怒的文帝把新垣平給砍了!

這場「改正朔,易服色」的鬥爭,因新垣平玩穿幫而告失敗。對這些亂七八糟的神啊鬼啊的,文帝也漸漸不上心了。

文帝是以被神棍騙了,砍了他,誅其三族收場的。新垣平又何嘗不是這場鬥爭的犧牲品、馬前卒?

帝王心術,為了皇權和政治,所有人都是棋子、犧牲品。

撫著肚子,王娡暗暗說:「劉小豬,你學會了嗎?你皇祖父是你的偶像。若為雄主,經天緯地,需要懷柔,狠戾,霸道,不擇手段……娘親要住到天祿閣、石渠閣,帶你學**王之道。黃老之道,內法外儒,娘要你成為全才!」

天祿閣為國家檔案館,石渠閣為國家圖書館。

西漢初年,長安作為統治階級的國都開始設計修建時,丞相蕭何就在未央宮中主持修建了天祿閣與石渠閣。西漢初,繼續推行秦代的「挾書之律」(規定民間不准藏書的禁令)。漢惠帝時,為收集和整理圖書,廢除「挾書之律」。

經過幾代帝王的努力,秦末散佚的圖書又被發掘和整理出來,集中到長安的書籍共有五百九十六家、一萬三千二百六十九卷,藏於天祿閣與石渠閣。

正好有為文帝守孝為由,加之身孕,王娡就帶著雪兒等仆眾,住進天祿閣。

避開那些菜雞互啄,王娡全身心投入到閱書覽史的生活中。陪伴逗弄三個女兒,帶她們讀書念字,這種生活,讓王娡感覺蠻舒心的。

這天,王娡正捧著書簡研讀,雪兒帶著王皃姁的貼身宮女盛兒衝進來。

那盛兒一見王娡,撲通跪下:「王夫人!求您快去救小王夫人!」

(本章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