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機會

安陽郡主協同四皇子妃,也就是遼王妃出了皇后的寢宮,在下台台階時恰好碰到了貴妃,柳氏停住腳步,屈膝行禮,「見過貴妃娘娘。」

遼王妃同樣屈膝,貴妃笑盈盈的抬手:「兩位快些免禮,真真是折煞本宮。」

論起來皇后娘娘對安陽郡主更為親近,安陽郡主又是信陽王府郡主,皇上也是多有看重於她。在宮廷里不說旁人,安陽郡主絕對是大紅人,她手中又握有太祖皇后留下的生意,日進斗金並非難事。如此多的好條件,卻從不見安陽郡主有任何的張狂,無論面對哪位後宮的娘娘,還是大秦帝國的公主,不管是不是得寵的人,安陽郡主一如既往的恭謹。

哪怕有人指桑罵槐,安陽郡主恭敬依然,從不曾在皇后娘娘或者陛下面前搬弄是非,或者驕橫跋扈得仗著寵愛目中無人。當然她同任何的貴人都是敬而遠之,一直是安靜的,不是皇后下詔,安陽郡主甚至不會踏進皇宮裡。

「安陽郡主。」

「貴妃娘娘。」

柳氏含笑微微蜷首,她記得母親所言,該守的禮節不能忽視了,臣子再受陛下寵愛也是臣子,貴妃娘娘是皇帝的妃嬪,地位在她之上。

「本宮最喜歡的嘉柔丫頭的孝敬了一籃子藍莓,本宮很是喜歡,聽聞你愛用酸甜的水果,過兩日她再進宮時,你也過來,嘉柔丫頭很想同你親近。」

柳氏屈膝說道:「讓您惦記著了,嘉柔縣主是個孝順的人,好東西都記得孝敬您。」

「她是從小看著長大的,不僅同燕王投緣,我真真是疼那丫頭。」

「嘉柔縣主看著就很可人兒,如今知曉孝順您,您疼她沒錯的。」柳氏恬淡的笑著恭維,隨後輕聲說:「緣分一說極為難講的,原本我以為這輩子會老死在山上。誰知曉母親會接我回來,被封為世襲郡主,原本以為再不會有女兒了,卻看上了丁氏。您疼嘉柔縣主之心和我疼丁柔之心是一樣的,丁柔是尹大人之嫡妻比不得嘉柔縣主本事大,但也是個孝順的孩子,我就是看上她了。」

「前一陣子知曉我喜歡酸甜之物,特意送了好幾罐子梅子,說是廣州那邊的配方,是她親手做得。還別說味道同京城的梅子不太一樣,酸甜正合我口味兒。」

遼王妃抿了抿嘴唇,安陽郡主說得認真,貴妃娘娘怕是聽得上火!嘉柔縣主的心思遼王妃猜出幾分,以為丁柔最大的靠山是安陽郡主,真真愚蠢...尹承善才是關鍵。想在安陽郡主面前打掉丁柔,嘉柔縣主是異想天開,安陽郡主忘記她自己。都不會忘記丁柔。

「不知汶萊公主可曾回了汶萊?最近倒是沒怎麼看到。」

遼王妃撫著袖口,眼角微微的挑了挑,「我恍惚聽說嘉柔身邊的朋友同汶萊公主走得很近。最近汶萊公主忙著給大秦國庫籌備黃金,應該沒什麼機會同朋友相聚。」

貴妃道:「快別提了,嘉柔丫頭早就將和番邦公主交好的人趕出去了,平時看著她的朋友挺精明的,誰想到竟然是不分里外,嘉柔有此教訓,看她還亂交朋友不?」

「料想是不會了吧,嘉柔最近不是沒出京城尋訪名師?」

遼王妃同貴妃的目光碰到一處,貴妃多了幾分的心驚。文熙帝不准許皇子輕易的離開京城,皇子王爺出京必須得有聖旨。燕王動彈不得,嘉柔縣主經常以各種藉口出京。

「她最近修身養性,總不能經常出門亂跑,雖說陛下想聽她的見聞,但最近她是會留在京城的。」貴妃淡淡的回道,將嘉柔縣主出京的事情推到文熙帝頭上。

柳氏此時說道:「嘉柔縣主成親了。比不得做小姐的時候,總得顧忌著丈夫府里,留在京城很好啊,方才皇后娘娘還說給嘉柔縣主調養身體,您也盼著她有喜訊吧。」

貴妃面色一凝,看柳氏說得真切,可京城很多人都知道,嘉柔同丈夫是分開住的,嘉柔不管他身邊是不是有小妾,只要他不來煩她就成,如此夫妻怎麼會有喜訊?再多的調養都沒用。

安陽郡主是故意的?貴妃對柳氏多了幾分介懷,「如此說來,丁氏成親也有一段日子了,你這般疼她,是不是也得多給她準備一些藥材?」

柳氏笑吟吟的說:「對此我不擔心的,小柔她身體底子雖然比不得名門貴女,但十歲上就是養在祖母跟前的。」

「安陽郡主,咱們是不是該出宮去了?」

遼王妃看著柳氏綿里藏針,將貴妃的攻勢都擋了回去,出聲提醒,「宮門快落鎖了。」

「我不耽擱貴妃娘娘拜謁皇后娘娘,我先告退。」

柳氏屈膝向貴妃告辭後,沿著進宮的道路出宮,貴妃眯了眯眼睛,隨後恢復平和,轉身對跟著的宮女交代了兩句,去見皇后娘娘,宮女會意先於貴妃離去。

「安陽郡主。」遼王妃叫住了準備上馬車的柳氏。

柳氏笑著問道:「您有事?」

遼王妃沉默少刻,「丁夫人。」

「那些總是有別樣心思的人大多會被小柔拍死,無論她的身份有多高,大秦帝國總不會像番邦那樣沒個規矩,尹大人並非無情無義之人。」

柳氏向遼王妃點點頭,上了馬車後,輕聲吩咐:「走吧。」

遼王妃眼看著安陽郡主離去,不管信陽王同遼王之間是否有默契,安陽郡主對她不見任何的不同,對誰都是恭敬有禮,真正得不卑不亢,難怪安國夫人放心她入宮,她真的一直呆在山上?遼王妃暗自記下了一筆,嘉柔縣主如果還固執下去,會給燕王增添不少的麻煩。

夜深人靜,雪夜時皓月清冷,銀白的月光灑落給被積雪覆蓋的宮廷增添更多的冷意。

宮室內熱浪滾滾滾,一盞罩著紗網的火燭搖曳,文熙帝面前擺著三份奏摺,從左到油分別是燕王,遼王,魯王親筆所寫的摺子,文熙帝抬手將燕王的摺子拿起,在手中掂量了一會,又慢慢的放下,他身子向後靠去,印在牆上的影子仿佛嘆息有一般,皇后親自端著一盞參茶走進,「陛下。」

文熙帝握住了皇后的手腕,向旁邊挪開,皇后眼裡閃過拒絕,但無法為違背他的心愿,坐在文熙帝身側,如果有可能她實在不想在冊立儲君上過多的說話,一個不好雖然不至於斷送他們幾十年的夫妻情誼,但文熙帝心裡總會有~~.shushu.-更新首發~~芥蒂,同時一旦說錯了,文熙帝另立旁人,也會給將來埋下禍事。

無論誰做成為下一認皇帝,都會認她嫡母。皇后一向不過多的關心朝局,文熙帝一旦先走一步,她不過是在宮裡養老,娘家沒誰需要她關照,想要娘家太平,她冷淡無為些反倒更能讓娘家平安。

皇后都做好最壞的一步,大不了她對下任皇帝生母退讓一射之地。皇后看出文熙帝的猶豫,輕聲說道:「天晚了,陛下歇息吧。」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