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書院的儒生?

李刀三人有些驚奇,他們倒是知道明月書院,自聖人坐化之後,儒道一直備受關注,明月書院自然成為了各大內門弟子的座上賓。

就最開始消息得到證實,內門弟子都不一定能見到明月書院的院長,自然而然涉及方方面面,明月書院也被明月城所有人關注。

沒辦法,聖人坐化這件事太大了,最起碼聽起來就覺得不是一件小事。

只是讓他們驚訝的是,明月書院的人,為何要邀請宋知書過去做客?

下意識三人覺得是明月書院的人,想要與李青舟牽扯關係,所以才會來邀請宋知書的。

而對於宋知書而言,他一直都想見一見儒家的人,如今莫名其妙送上門來,自然不會拒絕啊。

「敢問閣下先生是何人?」

宋知書起身作禮,隨後詢問。

「宋先生去了就知道了。」後者微微一笑,沒有把話說明,只是邀請宋知書。

「好。」宋知書點了點頭,隨後看向李刀三人道:「李師兄,有些事情等我回來再說,先按照我方才說的去做,而且還有一點,這段時間守規矩做事,能不出去儘量不要出去,就在明月城待著。」

「我們風頭正盛,指不定會惹來什麼麻煩,安分守己,勝過一切。」

宋知書嚴肅叮囑道,他總覺得有些不安,他不知道為何有這樣的想法,但有了這樣的感覺,還是要小心點。

「好。」

李刀五十多歲,可能確實平庸,但年齡上的增長,讓他懂得一個道理,做人要聽勸。

他牢記宋知書所言,給予肯定的回答後,宋知書這才安心離開,沒辦法儒家的事情,他必須要快點了解,對自己來說有巨大益處。

與三人告別,宋知書跟隨著後者前行。

這名儒生很平靜,不怎麼說話,只是時時刻刻露出笑容,宋知書跟在後面,雖然想問很多東西,可想了想還是忍住了。

如此二人一前一後,差不多半個時辰左右,來到明月書院。

踏入書院內,一陣莫名的寧靜使人心安,整個書院瀰漫著一股清香味,讓人心曠神怡,書院之外,還是嘈亂的街道,而書院之內,卻有神力一般,隔絕一切凡俗之事。

鐺。

輕微的鐘聲響起,更讓人心安無比,一切的煩躁,在這一刻仿佛煙消雲散一般。

「宋先生,請。」

儒生帶著宋知書來到一處別院,越過玄關,宋知書便看到一位老者,正站在湖邊,注視著春水清湖,別有一種說不出來的詩情畫意。

此時此刻,宋知書內心更加好奇,但還是按耐住心中困惑,直到來到老者身後,年輕儒生這才開口。

「先生,宋先生已經來了。」

他朝著老者作禮,隨後看向宋知書道:「宋先生,這位便是明月書院的院長,文淵先生。」

他開口,向宋知書介紹,而宋知書卻不由露出驚訝之色,尤其是當周文淵轉過身來時,宋知書更加驚訝了,他昨日在街道當中,遇到一位老者,說了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卻沒想到是明月書院的院長。

「見過文淵先生,昨日之事,實屬晚輩魯莽,還請先生不要怪罪。」

宋知書立刻作禮,他不知情,還以為對方是因為昨日的魯莽而喊自己過來,仔細想想,昨日所作所為,確實有些莫名其妙,而且也有些不尊老者,有一定過錯。

聽到宋知書開口,周文淵撫胡一笑,看向宋知書道:「不必如此拘束。」

「小友,先不急著說這個,老夫回答你幾個問題。」

周文淵面色溫和,看起來格外慈祥,他伸出手請宋知書在一旁的茶桌落座,而後緩緩開口。

「小友可曾記得昨日問過老夫五個問題嗎?」

周文淵出聲,一旁的儒生則為兩人沏茶。

「記得,只是昨日之事,是晚輩魯莽,不知天高地厚,請先生海量。」

宋知書出聲回答。

「不用,我為讀書人,自然有為人解惑之職責,既你提問,那老夫今日就好好回答你。」

周文淵顯得大度,他看向宋知書,緩緩出聲。

「你第一問,君子有惑,該如何?」

「老夫答你,世人皆有惑,愚者困於惑,君子解於惑,明智者,不存惑。」

周文淵開口,為宋知書解釋道。

聽到對方耐心解答,宋知書也就沒有繼續謙虛,而是立刻問道。

「不明智者呢?」

他詢問道。

「惑存於心,心困於念,若不念則可不困,若不困,則可不惑。」

周文淵淡淡出聲,告知宋知書解決辦法。

「多謝先生賜教。」

宋知書稍稍思考,隨後露出恍然大悟,起身朝著周文淵一拜。

「你第二問,君子有怒,該如何?」

「老夫答你,有仇報仇,有怨報怨。」

周文淵出聲,這是他的回答,簡單直接。

不等宋知書開口,周文淵繼續出聲。

「君子遇不公。」

「老夫答你,以直報怨。」

「君子生怯弱。」

「老夫答你,君子不生怯弱,公道正義,是君子最強利器,上罰君王,下懲奸佞,帝王也好,仙人也罷,道,大公無私也,」

「何謂君子之道。」

「老夫答你。」

「出身卑微,不是恥辱,能屈能伸方為丈夫。」

「心存正義,既是無敵,天地大道,護其周全。」

「君子,不畏強權,君子,兩袖清風,君子,為天地公道而行,仁愛天下,百家佃戶,種糧施善,為君子也,仙人帝王,心存不善,不為君子也。」

「這便是君子。」

「你明白嗎?」

周文淵出聲,他的聲音,鏗鏘有力,似黃呂大鐘,在宋知書腦海當中炸響,盪去一切困惑與煩惱,莫名之間,有一種明悟大道的錯覺。

他不語,坐在書院當中。

周文淵的每一句話,他都認真聆聽,對於君子之道,他有了不同的看法,也有不同的見解。

而且腦海當中的大學經文,也逐漸浮現而出,再去默念,再去熟讀,莫名之間,有說不出的感覺與見解。

良久。

足足一個時辰,宋知書靜坐一個時辰,這期間周文淵沒有說一句話,他知道宋知書有儒家正儒之姿,所以這一番話不僅僅是回答宋知書的問題。

還是引導宋知書踏入儒道的契機,並且在宋知書內心留下君子的種子,未來宋知書有何理解,這是他管不了的,但善念已經種下,這就是好的開始。

終於,宋知書長長吐出一口氣,他明悟了太多道理,一時之間,百感交集,曾經的困惑,讀書的迷茫,在這一刻全部解開了。

「多謝文淵先生,晚輩明悟了。」

宋知書朝著周文淵深深一拜,他露出喜色,這不是偽裝出來的,而是發自內心,他確實明悟了,兩世為人,宋知書都有些迷茫,畢竟他不是真正的讀書人,所以古文經典,他也只是能理解其表,無法理解其意。

有一定自己的見解,可是不多。

然而周文淵不一樣,他是真正的儒者,這番話不重要,可能換一個年長一點的人都能說出來,真正不同的是,周文淵身為儒者,他亦有儒家正氣。

方才那番話,他動用儒家正氣,傳遞的不是道理,而是他的精氣神,如此一來,宋知書才會有巨大的收穫。

不然換旁邊的儒生,就算講的再好,也做不到周文淵十分之一的能力。

儒家的本領,就在於這裡,為人解惑開智。

這就是為何有無數強者喜歡找儒家強者談論一般,可以得到不少收穫,解開心中困惑,收穫人生道理,明悟大道。

周文淵很滿意宋知書的表現,他看得出來,宋知書確確實實明悟了道理,這很不錯,是一塊璞玉,好好雕琢,儒家又能多出一位了不起的存在。

只不過,周文淵覺得還可以細細雕琢一番,讀書人第一次頓悟,意義很大,吸收和收穫的東西最多,所以周文淵打算下點猛藥。

「你明悟了什麼?」

「說來聽聽。」

周文淵出聲,讓宋知書將自己明悟的道理說出,然後根據宋知書說出來的東西,進行指點引導,將好的留下,不好的辯論祛除,幫助宋知書徹底明悟儒家之道。

「這有些不好吧?」

宋知書略微覺得有些不妥,畢竟自己才剛剛明悟一些道理,直接說出未免顯得自己有些顯露。

「直說即可,只不過你現在處於明悟狀態,確實很難說出心中的感悟。」

「這樣,你說一說你心中的儒家之道,君子之道,老夫可以為你參考引導。」

周文淵笑著開口,剎那間的頓悟,一時之間說不出來很正常,需要細細體悟,所以讓宋知書說點自己對儒家的看法,以及君子的看法,這樣也好。

聽到這話,宋知書稍稍沉思一番,隨後他看向周文淵道。

「請先生賜教。」

既然周文淵這樣說,宋知書正好看看對方如何看待前世經文,順便讓對方幫自己講解一下,這樣收穫更大。

「好。」

周文淵撫了撫鬍鬚,眼中含笑,面帶慈祥,讓宋知書出聲。

「先生在上,晚輩認為,君子亦大人,既如此,便有一定見解,還望先生不要見笑。」

宋知書作禮,既然對方都這樣了,那就直接說出吧。

「好,老夫倒是好奇,你的大學之道是什麼。」

周文淵笑著回答。

而宋知書深吸一口氣,而後開口。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宋知書緩緩開口,他將大學誦念而出,顯得格外認真,他在默念,同時也在進行新的理解。

但宋知書沒有注意到的是,周文淵的臉色已經變了。

不止如此,他周圍瀰漫出一縷縷浩然正氣。

不,是整個書院瀰漫出一縷縷浩然正氣,朝著他涌去。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