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丘大捷!

這個消息對於如今的魏國來說,無異於喜從天降,在文聘破營的當晚,消息就馬不停蹄地傳出,傳到東郡濮陽,傳到正迅速率軍南渡黃河的曹操手中,令其大喜過望。他為了抓住這個好機會提振士氣,還當場允諾加封文聘為平南將軍,可謂跳了三級。

一時間魏國大軍士氣逐漸復甦,鬥志在各種手段的刺激下,漸漸重燃!

與此同時,還有一人也得到了消息,雖然同樣感到開心,卻也有些按耐不住,那就是屯駐在酸棗的于禁。

于禁跟隨曹操多年,南征北戰,大小戰功無數,其軍事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不然以曹操那等用人眼光,焉能看上他!

歷史上,于禁一生都可謂兢兢業業,才華橫溢,幾乎就沒有敗過,唯獨在最後救援樊城時,遭到關羽水淹,晚節不保。

當時,曹仁派時任左將軍于禁、立義將軍龐德等人駐守樊城之北。八月,天降大雨,漢水泛濫,平地水深數丈,于禁等開路兵馬中計,都被大水所淹,所以于禁和將領們只能登到高處避水,隨後關羽乘大船前來進攻,于禁無處可退,選擇了投降,而龐德選擇了死。

事實上,正史中並沒有所謂的龐德受到于禁嫉妒。

于禁當時只是有些疑慮,認為龐德舊日的兄長、故主馬超在蜀漢效力,擔心其不全心作戰罷了。後來龐德拼力死戰,並用箭矢射中關羽後,就已經不存在間隙。至於遭到水淹。完全與所謂的嫉妒無關。

此役之後。于禁聲名敗壞。多年後被放歸魏國,還遭到曹丕羞辱,如果真有那麼精彩的嫉妒一段,史冊是絕對不介意記錄上去的!

因此其晚節不保的原因,完全在於他最終選擇的是投降,而龐德的死則更成為鮮明的對比。

可若是換個角度看,當時步入中老年的于禁,只是做了個選擇而已。況且那個投降還不是投誠,只是接受關押的命運。此後先是被關羽囚禁,輾轉之下又被吳國囚禁,直至兩年後被孫權送歸魏國,其從始至終都沒有倒戈。

因此,此役最多說明,于禁是在失去抵抗能力後,不願意帶著麾下弟兄一起死,因而選擇放棄抵抗,或許可以稱其不夠剛烈。或許可以說他不想死,可也遠沒有傳言那麼不堪!

甚至於。其還有可能是忍辱負重,期待曹魏能救他脫困,再展雄風呢?

如果孫權將其送歸魏國後,曹丕再度啟用他,他又用自己的能力,一雪前辱呢?那是否又是完全不一樣的結果?

所謂時也!命也!

于禁沒有那樣的機會,歸國後曹操已死,他遭到曹丕羞辱,最終忿忿而終,一世英名就此毀於一旦!

可即便是這樣,在任何史冊上,于禁皆是位居魏國良將之林,與張遼、張合、徐晃、樂進等人並列,堪為五子良將,其人死後,曹丕還讓其子繼承了爵位,連其本人也追溢厲候!

這些足可證明,于禁本身其實根本沒什麼大過,功勞也絕對巨大,曹丕羞辱他,當是出於個性使然,誰還沒做過打擊別人的事?

不然,曹丕難道真還傻了不成,魏國文武也全都傻了,對沒什麼能力功勞,還名節不保的將軍,也這般厚待與尊重,讓人效仿?

古時追溢死去大臣的名爵,本身就是為了紀念,為了尊重,為了使生者效仿這個死去的人!

此時,屯駐酸棗的于禁,就展現了他的果斷和魄力。

文聘本是其副將,歸其轄制,如今取得封丘大捷,向其稟報,並言兵力不足,難以盡全功,他哪還能坐得住。

因為酸棗距離封丘很近,大捷當夜過去的黎明時分,他就得到文聘捷報,不敢耽擱,匆忙點齊三萬曹軍起行,他本人還親自率騎兵為前部,奮力追逐,只求支援文聘,趁勢擊破王旭兵馬。

午後時分,于禁率領的騎兵前部,已是追至陰溝以北三里外,眼見前方地勢崎嶇,處于謹慎起見,他停下了腳步。

「哨騎何在?前方乃是何地?

「回稟將軍,前方名叫陰溝,地勢險隘,只有一條山路通行!」

聞言,于禁頓時皺緊眉頭:「文將軍兵馬呢?」

「剛才有人傳訊回來,言其兵馬已經追著楚國大軍經過陰溝,繼續往開封方向奔去,不過楚國軍士似乎已逐漸從慌亂中清醒過來,文聘將軍兵少,無法將其徹底逼潰,請求速援!」

于禁聽到回報,瞬間定下心來,既然楚國大軍還在潰退,文聘也順利咬住追擊,那麼沿途當然不會有危險,當即猛然揮槍,急聲喝令:「追!務必在半個時辰內,馳援文聘!」

轟隆隆的馬蹄聲再度響起,于禁懵然不知,他已經在迅速走進絕地。

不久,他率部沖入陰溝,沒有停留,迅速前行。

可當他位於最前,即將沖至山道口那一刻,兩旁的山嶺間,突然傳出一聲長嘯:「射擊!」

「糟了!」

于禁腦海中僅僅只來得及閃過兩個字,鋪天蓋地的箭雨已是當頭落下,只是一輪,毫無防備的曹軍精騎已是倒下一片。可箭雨根本無窮無盡,一輪又一輪,似乎沒有半點間歇。

「沖!往前沖,衝出此地!」

于禁急中生智,一邊撥打著靠近自己的箭矢,一邊怒聲喝令兵士。經驗豐富的他,明白在這樣的情況下,只有蒙頭往前沖才是最快脫離險境的辦法,若是回頭,必定引得本軍前後擁擠踩踏,更加混亂。

可隨著他的話音,他視野的前方突然冒起濃濃的黑煙,那閃耀的熊熊火光。照出比烈日還要強烈的光芒。

「於將軍。前方的路為大火所斷。突不過去啊!」

部下驚恐的呼叫傳來,令于禁心中微涼,顧不得多想,已是調轉馬頭,大聲怒吼:「撤退!快撤退!」

可話音剛落,後方也傳來部下的驚叫聲:「後方出現無數楚國軍士,列陣以弓弩封鎖,堵住了歸路!」

「有多少人!」于禁怒吼。

「密密麻麻。不知凡幾!」

聽到這話,于禁的腦袋頓時轟一聲悶響。

「完了,難道我于禁真要命喪此地。」

這個念頭在其腦海里一閃即逝,他很快反應過來,怒罵出聲:「這個文聘,怎麼追擊的楚軍?怎麼楚軍在潰敗的時候,布下了這等埋伏,他文聘也完全沒有任何察覺?怎能這般大意?」

可如今已沒有時間給他多想,面對絕境,于禁只能做出決斷。

「弟兄們。隨我突圍,殺出條血路。」

伴隨著怒吼。他已是率先往後衝去,這是唯一的生路,沖不出去就是死路一條,現在已經無法讓混亂的將士穩住,只能是殺出去多少算多少,總比全軍覆沒強。

這前部都是騎兵,可還有更多的步卒尚在趕過來的途中,只要他能衝出去,就仍然有扭轉戰局的可能,他更知道騎在戰馬上目標很大,早就已經跳下馬來,步行狂奔,待衝出重圍,再搶匹戰馬奔逃也不遲。

可惜,當他艱難避過重重箭雨,衝到後方路口的時候,看到為首一人,瞬間就愣住了。

「楚王!」他木然地喋喋自語。

此時的王旭列陣以待,那些瘋狂衝出來的曹軍,面對的是成排的弩箭,即便能衝到陣前,也被密集的盾陣阻擋,根本不給其任何逃生的出口和機會,曹軍倒下的速度非常快。

「哈哈哈……」

王旭看到于禁,仰天長笑:「文則,本王親自在此,你可還有信心突圍?」

「唉……」

一聲長嘆,于禁不知該怎麼回答,他真的沒有信心。

「投降吧!」王旭適時接口:「這部兵馬已經沒有活路,頑抗下去,只有死絕一條後果,你後部的步卒距此尚有三十里,以步兵行進的速度,就算你們死絕了,本王也還有充足的時間靜候他們到來。」

「這些都是你的部曲,跟隨你多年的弟兄,你也不忍心看著他們這麼無意義的死去吧!只要你繳械投降,本王必不做屠殺之舉,至少保證他們能吃上飯,不至於枉死!如何?」

于禁早已是透心涼,看著自己麾下弟兄那恐懼而無助的面容,他還能怎麼做?還能怎麼選擇?

他並不是樂進那種性格的人!

「好,我投降!」他滿含熱淚,幾乎是從自己的壓根兒里蹦出這個字。

此話一處,倒是讓陷入絕望的曹軍如釋重負,無論多麼精銳的兵士,在這種情況,在這種純粹是屠殺的局面下,都不可能興起抵抗的意志,他們連敵軍都碰不到,仗還能怎麼打?

若說唯一的可能,那就是于禁能憑藉自己的武勇,率領兵士強突出一個缺口。

于禁本來也這麼想,可當看到王旭時,他就明白這不現實。

他雖然自認武藝高強,在當世也算少有,可王旭的勇名早就在魏國傳開,兩年前在舞陰,許褚力戰兩百合,仍舊敗退下陣,夏侯惇也曾為其所傷,如今僅是他想憑藉武勇強突出去,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甚至於,天下早有傳言,王旭這個曾經以籌謀聞名於世的楚王,其實才是自呂布後,天下第一勇將,儘管王旭本人從不這麼認為。

曹軍很快放下武器,跪地投降,楚國也中止了持續的屠殺。

王旭令偏將軍楊任、馮習、傅彤三人率一萬兵士負責看管,迅速撤往開封,他自己則隨之率部殺向三十里外的曹軍步卒……(未完待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