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個問題,於易峰感覺有些頭疼,怎麼一個天文問題,就牽扯到超級計算機了呢?他深刻地感受到各門學科間錯綜複雜的關聯,以及人類在深度上的不足。這樣的不足幾乎是全方位的。

科學的發展道路,向來不是一條筆直的康莊大道,而是相互錯雜的小道,各條道路相互之間的交集很多。

數學是最基礎的學科,然後向上才分成物理、化學、生物等等,再接下來還有更多的不同分支。

因為人口少的原因,許多看上去不太重要科技分支根本沒有人研究,這也是人們非常遺憾的一點。大量的論文都保存在諾亞號的資料庫內,靜靜地等待有緣人的挖掘。

無數的科學分支實際上會相互促進,或者相互制約,譬如說化學上的某個突破,會對材料學產生影響,而材料學又會影響到工程學等等。

這其實還是人口少、發展時間不夠的問題,於易峰相信,只要過個幾年的時間,在這種科技爆破的模式下,整個人類的科技會大變模樣。

計算機科學應該算是一個比較基礎的學科。

現在的許多工作離不開計算機的支持,譬如說基諾夫工廠的自動化,無人挖掘機的操控等等,都需要超級計算機進行後台控制。而且幾乎所有的科學技術,都需要建模分析以及大規模的運算。這就意味著,無論是解方程、擬合,還是求近似解,都需要更快、更強的計算機。

所以諾亞號最強的中央計算機一直有人申請使用。

這種情況其實並不是太好,因為中央計算機必須要留存一部分計算量,監控大量的儀器設施,以保證諾亞號的安全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於易峰早就想更換更快、更強的計算機了。

但目前的計算機技術已經到達了一個瓶頸期,諾亞號幾乎都靠以前的老底支撐著。現在已有的這些超級計算機已經好多年沒更新,計算速度已經快跟不上時代了……

關於下一代的計算機,人們也有許多種研究方向,譬如說生物計算機、量子計算機等等。

生物計算機聽起來太過玄幻,最靠譜的還是量子計算機,因為它最切合實際,最有可能實現。

在過去地球上的某些國家,已經實現了10個光量子的糾纏操縱,積累的大量的研究經驗。按照於易峰的理解,都這麼多年過去了,應該在這方面有所突破才對。

對於這種科學方面的進展,於易峰通常情況下不會召開議會,以免浪費大家的時間。他選擇直接前往百合子的研究所,百合子一向以來都非常清楚各大研究所的研究細節,也不知道她是怎麼做到的。

於易峰一路走去,一邊心中默想量子計算機的細節,免得到時候一竅不通,無端被某些人嘲笑。

量子計算機的上限和潛力,遠高於目前所用的經典計算機,因為它的計算能力是按照指數的形式遞增的。

10個光量子的糾纏操縱,意味著這台量子計算機每一步可做2的10次方運算,也就是1024次運算。

1024次,這樣的計算量聽起來很垃圾,並沒什麼大不了的。就算普通人的手機,一秒鐘也有幾億次的計算量。

但是,只要可操縱的光量子越多,它的計算速度將呈現指數型上升!

當上升到50個光量子的時候,量子計算機一步就能進行2的50次方運算,等於1125899906842000,即一千萬億次計算,這已經達到諾亞號排名第五的「天河K號」超級計算機的計算能力。

當達到60個光量子時,其運算能力,能將所有的經典計算機踩在腳下!

當達到100個光量子,每一步的計算速度高達2的100次方!這時候,整個諾亞號的經典計算機加起來也是個渣,還沒有量子計算機的零頭多。

那麼200個、300個,甚至1000個……10000個光量子呢?

二的一萬次方?這是一個難以想像的天文天文數字!

「你想地太簡單,理論上說,量子計算機的運算量的確能夠無限提升,但是實際上比較困難。」百合子淡淡的看了他一眼,打斷了於易峰的白日夢。

「量子計算機中的量子,必須處於彼此糾纏的狀態中才能工作。而光量子數量越多,糾纏狀態的穩定性就越差。我們的技術無法讓幾千個光子同時糾纏……」

「想要讓光量子進行糾纏,最好在真空以及超導環境中,其中涉及到量子點、核磁共振、量子光路、超導環等等……」

百合子吐出一堆專有名詞,讓於易峰感覺雲里霧裡。

對於深奧的量子理論,他一直處於非常頭疼的狀態。

他直接問道:「你就直說吧,我們到底能不能做出更高計算量的量子計算機?」

這種不求甚解的態度,讓百合子非常鄙視,她白了於易峰一眼:「……可以,以我們的技術,最多可以達到30-50個光量子同時糾纏,並適當操縱。」

於易峰感覺有些不滿意,50個光量子,太少了吧,這樣的量子計算機也不比中央計算機強啊!

只聽到百合子繼續說道:「……不過,我們曾經從飛碟裡邊拆下來過一台破損的電腦,你還記得吧?那就是量子計算機。」

「我們可以嘗試著進行修復,不過要用到為數不多的飛碟材料……」

說到這裡,百合子從電腦上快速拉了一大堆東西,「湖光超算中心曾經想修復這台殘破的電腦。他們做出過這份報告,你可以看看……」

「引力波望遠鏡就是飛碟造物,計算機也得用飛碟造物嗎?」

於易峰語氣有些不爽,接過報告,只是瞥了一樣,頓時臉色有些發青。

這特麼,要求的大都是性能極高的超導材料以及電磁材料,還都是飛碟里找到的東西!這可不是要命了嗎?它們被各大實驗室牢牢把控著,是重要的研究標本。

要是貿然要求交出,那群科學家非得瘋了不可!

「非得這些材料嗎?」於易峰皺著眉頭問道,他好像看到了自己被罵個狗血淋頭的場景。科學家們凶起來,可不管你是什麼地位,該罵的照樣罵。

「當然也可以用我們人類自己的材料,不過性能上就不怎麼樣了。」百合子淡淡地說道:「你應該也知道木桶理論,只要有一個短板,整體的速度也會被拖累。」

「好吧,我知道了。」於易峰有些不爽地說道。

引力波望遠鏡是飛碟造物,連超級計算機也是飛碟造物……比起來人類的科技就是渣渣了,這讓他有一種相當不滿的感覺。

使用飛碟造物,讓所有人都有一種不安全感,因為人們沒有搞清楚具體的運作方式,對於科學家們而言,不明所以的東西用起來總是不舒服。

一個文明的安全問題不能依賴別人的東西……舉個例子吧,印度人的國防計算機總不可能美國製造,華夏人的發動機不能總是俄羅斯提供。類比諾亞號也是一樣,對於科學家們來說,他們非常不願意使用這種沒有理解透徹的東西。

使用這些飛碟造物,意味著不穩定與不可靠,即使發生了錯誤,人們也不知道,而且難以糾正。

好吧,其實也是於易峰太急了,人類連一年的摸索時間都沒有,不可能達到飛碟的層次。

但這一次情況不一樣,就算他們不滿,也是沒辦法,生存才是一個文明的最緊要問題,沒有超級計算機,就用不了引力波望遠鏡,沒有引力波望遠鏡,就難以監控外星飛船……

現在,人們只能盲目相信飛碟造物一次,因為僅憑人類的技術,對綠光飛船的偵測還處於一籌莫展的狀態。

這是生存問題,文明的生存問題才是首要的。建造超級計算機的行動他勢在必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