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強悍的飛碟科技

兩個月的時間很快過去……

兩個文明都是各干各的,相互之間沉默不語,也不知道這種沉默究竟能夠保持多久。

「對方躲在塞德娜星的背面,沒有紅外光泄露的情況下,我們已經找不到它了。」安全部長許雲進非常不安地說道。許雲進他們這段時間非常緊張,連帶著於易峰也有些不安。

是的……當綠光文明的飛船駐紮在賽德娜星的背面,幾乎不動的時候,僅憑人類的觀測手段,幾乎找不到這艘飛船!

這群軍人每時每刻都在待命,做好戰爭的準備。

許雲進是非常支持更強觀測儀器的製造計劃,哪怕用一些稀缺性材料也在所不惜。人類目前的觀測科技,很難看清楚對方,但是人類並不知道對方能否看清自己。

這種信息上的不平等,帶來了很大程度的不安全。萬一……對方要做什麼呢?

「你放心,今天就能完成量子計算機的相關組裝。」於易峰拍了拍他的肩膀。

這次的組裝地點在諾亞號的上方低重力區,在這裡,人們將採用部分外星材料以及零部件,製造一台最先進的量子計算機。

許多飛碟造物人類根本沒辦法複製,用一個少一個,珍貴得很。

但只要這台電腦能夠成功運行,預計在以後幾十年內,人類就不需要大規模地更新換代了。而且,如果它確實非常穩定,許多科研方面的問題也可以交給它做。

當然,中央計算機不可能由這台量子計算機代替。畢竟它是外星造物,人們根本不知道它究竟會不會犯錯,穩定性如何。安全問題,人類只相信自己的造物。

反正無論如何,由不得於易峰不慎重一點,這個放置量子計算機的機房,其堅固程度幾乎匪夷所思,就算用小型核彈也不一定能炸開,機房內部還有各式各樣的安保裝置。

將近一百名工作人員在機房內忙碌,鋪設複雜的線路、對外接口以及冷卻裝置等等……

在於易峰他們到達半個小時後,一台運輸汽車開到房間裡,運來一台冰箱大小的精密儀器。

它就是量子計算機的核心部分!相當於人類電腦上的CPU,由外星文明純正打造。這個核心的內部並沒有太多的損壞,否則人類根本沒辦法將它修好。

這個機房,足足有兩百平方大小,除了這個核心的CPU是飛碟造物外,其他部分都是人類自己建造的。而整個機房又被劃分為幾個小區域,分別為液氮冷卻區、存儲區、運算區、緩存區、連結區等等。大量的光纖將每一個元器件連接了起來。

之所以花了這麼多的功夫,主要還是飛碟科技與人類科技兼容方面的問題。幾百名研究人員日夜奮鬥了兩個月,終於將這個問題完全搞定。

「如果真的成功運行,預計它可以同時操縱100-130個光量子!」

看著手中的報告,於易峰心中有些振奮,最低也是100個光量子,也就是說,一次的計算量是2的100次方,這個數字超出了他的預期,數量級相當於10^30!

……比目前最快的計算機高出――10萬億倍!

許多科學家也站在外邊翹首以待,他們心裡有些矛盾。一方面,他們的某些研究材料被強行拿走了,心中肯定有點不爽,另一方面,他們也期待更強悍的計算機出現。

畢竟這玩意能給他們的研究帶來巨大的好處,可以說很長一段時間裡,人類將不需要為計算速度發愁。

「開始運行!」於易峰最後發令道。

各個零部件組裝好,通上電,只是一瞬間,淡淡的藍光就從螢幕上發出,這標誌著量子計算機成功運行。

這時候,眾人的心裡微微有些緊張,成功運行,並不代表著能用,還要進行計算量的測試!誰都不知道這種改裝的東西到底能不能成功。

隨後,工程師們從硬碟中導入一個億億階的矩陣,並用最常規的方法,求解其行列式……

如果採用原本計算力最強的中央計算機,計算這個結果需要100年的時間!

但現在,只是「滴」地一聲,仿佛……敲擊回車的那一個瞬間,結果就已經出來了,1秒鐘都不到。其準確的時間是――0.0133秒!

甚至連人們的反應時間,都長於這個運算時間!

一種濃濃的喜悅出現在科學家們之間,他們紛紛鼓起掌來,如果說一開始還有點不爽的話,現在他們徹底服氣了,行列式的運行結果是正確的,它的計算量確實達到了10^30!

這意味著什麼?更加暴力的算法,更加精確的解以及……更加細緻的模型!

甚至,許多困擾已久的問題,都可以用暴力算法強行解決!

「艦長,我申請使用這台……」

「我也申請!」

「不,是我先的!」

一群人好像反應過來什麼,突然瘋狂地擠到於易峰的面前,大聲嚷嚷著。只要有了龐大的計算量,許多困難的問題都能採用暴力算法,他們哪能不心急?

「……這台量子計算機還要穩定測試一段時間,最後才能正式使用。」於易峰連忙說道:「有科研任務的可以隨意使用,排個隊伍就行,具體由湖光超算中心負責。」

一群人聽了,連忙又圍向湖光超算中心的負責人……

趁此機會,於易峰逃出人群,他還要前往天文台,那裡有一架引力波望遠鏡!

因為計算力不足的緣故,這台引力波望遠鏡一直被擱置,不過現在……情況不一樣了!

建造量子計算機的目的,就是為了引力波望遠鏡啊。

在用光纖連接上量子計算機後,引力波望遠鏡也正式開啟。

這兩台機器都是高精度的儀器,實際上的用電功率並不大,但都不是人類科技能夠造出來的。

「一個物體的引力,與其質量成正比,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但是星空中的質量源實在太多太多,所以我們必須要設置質量以及距離這兩個參數……」

說話的是湯姆遜教授,他研究這台望遠鏡很久的時間,此時心中也是激動異常,終於能見到引力波望遠鏡的正常工作了。

「質量:10^23―10^28千克,距離:0.1光年以內……開始搜索!」於易峰設置好參數,一瞬間的功夫,螢幕上就呈現出一副圖像。

八個大小不一的圓圈出現在螢幕上,並向四周放射出波浪般的條紋,它們都在緩緩移動著……

中間的第三顆行星,也就是地球,雖然被摧毀,但只能說四分五裂,還是有這樣大的質量源存在著。

「這應該是水星、金星一直到海王星這八顆行星。中間沒有太陽,因為太陽的質量不在搜索範圍內。」

湯姆遜教授解釋道,他也是第一次看到這種畫面,感到十分好奇。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