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休後,古蘭和常心坐在沙發上一邊聊著一邊等人來。

「原來你和惠總是這種關係呀。」

「哪種關係?」

「這還真是一種不好確定的關係呢。不過她對你可崇拜了。」

見古蘭不作聲地看著她,常心繼續往下說:「一聽說你來,惠總一開始還不相信呢。叫林河告訴我,讓我打聽明白了再說,別弄錯了。我說錯不了,我表姐能錯嗎。她又叫林河提醒我小心點。」

「她為什麼讓你小心點,她說我什麼了?」古蘭警惕地問。

「沒說你什麼,一直都說你好。她說『古局長那人是女中英雄,真正的巾幗不讓鬚眉,一般的人都不是她的對手,她也不把一般人放在眼裡。要不是出了點意外,運氣差了那麼一點點,差一點就成了市領導了。』是嗎?姐。」

「不知道。」

「你怎麼會不知道?」

「沒發生的事,我怎麼會知道。她還說什麼了?」

常心只笑不答。

「說呀,你要不說,」見常心這狀態,古蘭知道不是好話,便逼問道:「你再不說我就回去了。」

見古蘭動了真了,常心只好先鋪墊一下:「我說了你可別生氣,也別怪惠總呀。」

「說吧。你只要說實話,我不生氣。也不會怪你們。」

「她說你可精明了,都叫你古蘭經呢,是不是呀。」

一聽是這話,古蘭笑了笑,也未語是否。

常心正要再問下去,門敲響了。常心剛要過去開門,門鎖一響,秦鍾推門走了進來。

「今下午你來講啊?」常心問。

「今下午不講了。連續幾天也該放鬆放鬆了,不然局長大姐會煩的。惠總說讓大姐心情好比什麼都重要,特意安排我過來,開車領著古局長到新區去轉轉,實地考察也順便休息一下。」

聽秦鍾這麼說,古蘭頓感一身輕鬆,愉快地隨秦鐘下了樓。

樓下停著一輛小型的新版凱越越野。三人上了車,秦鍾一踩油門小車輕快地滑出小區大門,直奔東方而去。兩旁的街景一掠而過,直到一塊高大的像高速路兩旁那種類型的廣告牌下才停住。三人也沒下車,秦鍾指著那廣告牌讓古蘭看。古蘭看了看那高大的牌子上,一面寫著國家經濟戰略,一面寫著開發海洋、經略海洋、建設海洋強省。也沒覺得有什麼特別。

秦鍾卻指著廣告牌對古蘭講道:「這就是藍海新區的招牌,告訴來的人藍海新區的建設是國家戰略,都說這裡是國家經濟增長的第四極呢。古局長肯定知道,咱們國家經濟增長的第一極是深圳,第二極是浦東,第三極是濱海,第四極就是這裡了。

所以說,這裡的一切事情都是國家規劃的,不符合國家經濟增長戰略的東西是進不來的。來了也得趕出去。咱這行業在這裡7年了,要是不符合國家政策早就被取締了。」聽秦鍾這樣說,古蘭雖然覺得言過其實,但也懶得和他計較。

車子拐了一個彎,又向東南方向駛去。駛到一個停了好多車的小區,車子停了下來,秦鍾請古蘭他們下了車。

下車後,古蘭先看了一下那些車,大多是外地車牌,大多是高檔車。又一抬頭,看見一塊大牌子豎著寫著:清水灣聖境售樓處!知道來到了一處賣房子的地方。心想藉此機會了解一下房情也不錯,等以後有了錢說不定真來買一套。便隨秦鍾走了進去。

大廳里人聲鼎沸,一群群人隨著售樓小姐的介紹在一組組沙盤間湧來涌去,一時也找不著頭緒。

古蘭正想詢問一下價格,秦鍾卻推著她來到了一面放大成整個牆壁的藍圖前,指著那幅巨圖對古蘭介紹道:「古局長,這就是藍海新區的規劃圖。你看這地方規劃了200平方公里,別墅、豪宅、海景房成片成片的開發,據說將來這地方居住人口將達到200萬。光大學就規劃了14所,都是全國重點大學或者是重點大學的分校。將來這裡就是一個大學城、科研城,開發建設海洋強省、海洋強國的基地。」

聽他這樣一說,古蘭在那圖上數了數將在這裡落地的大學校名,還真是14個。其中有幾所的確是重點大學,有的還是聞名中外的。心想這可不是吹的,彩紙金字標的清清楚楚,不由你不信。便問道:「那大學城在哪裡,現在有幾所了?」

「走,我領你到大學城去看看。」秦鍾一邊說一邊又推著古蘭往外走。古蘭心裡還惦記著房價的事,一邊往外走,一邊打量著。來去匆匆間,直覺告訴她,雖然門庭若市,但成交者寥寥。

三人又按秦鐘的意思上了車,向著這個新區的東北方向駛去。行駛了大約15公里的路程,前方出現了一群赭紅色的建築。古蘭想那可能就是大學城了,因為這已經到了這個新區建成區的邊緣地帶。

果然,車子一駛進那片區域,秦鍾就指著路旁的建築介紹道:「這規劃出來的這一片就是準備建大學城的。這蓋好了的這一片,最前邊的這些別墅是教授和專家的公寓,每一個到這裡來工作的專家教授都可以得到一套,免費居住。

專家教授公寓後邊的高樓是研究生公寓,一色的都是一室一廳、一廚一衛的單身公寓,這條件在全國任何地方的大學中都是絕無僅有的。研究生公寓後邊是大學生宿舍,所有的宿舍都是雙人標間,旅館化管理和服務,在這裡上個大學太享受了。

再往後邊是教學區了,前邊是大學辦公樓,東邊是體育館,西邊是圖書館,後邊一排排的是教學樓。」一邊介紹著,車子已緩緩地駛到了建築群的最後面。

儘管秦鍾介紹的眉飛色舞,但古蘭一眼就看出這群建築就是一所大學的設施。車子圍著這群建築轉了一圈,等又從公寓樓和教學區之間寬闊的通道上轉回來時,一座恢宏的仿清華門的門樓上,高懸著一塊京字打頭的交通大學的牌匾,證明了古蘭的判斷。

「這大學每年招多少學生呀?總規模是多少。」古蘭問。

「這個咱不大清楚。看樣子總得幾萬師生吧,說不定得十來萬也是可能的」

聽著秦鍾這明顯不靠譜的估計,知道他不懂,古蘭也未說穿。又問道:「這裡還有別的大學嗎?」

「有,在前面。」秦鍾繼續駕車向西開去。路過一個汽車站,秦鍾指著道:「這是這新區的汽車總站,從新區到東海的公交是全免費的。將來這裡還要通高鐵、修地鐵,建飛機場,現代化、國際化的大都市呢。」

聽著秦鍾這牛吹的津津有味的,古蘭也不搭腔。只是看這汽車總站和家鄉那小城的檔次差不多,只不過是新建的罷了。人流、物流的,還沒有那裡繁華和繁忙。

秦鍾帶她們又來到一座學校前,古蘭一看卻是一座本地的海洋經濟技術學院,知道這是一所高級技術學校,嚴格的說還算不上正規的大學。而且也不在那藍圖規劃中所列的,將要引進的14所大學之列,就知道這大學城還只是一個規劃圖,離真正的目標還很遠。

但秦鍾卻自己印證道:「古局長,沒錯吧。你看,國家海洋經濟戰略的一部分,大學都先建好了。經濟開發,教育為本,科技先行呀。」聽著這牽強附會的介紹,古蘭笑著點頭似的搖了搖頭。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