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飄揚,遮天蔽日。

五萬鐵騎沿著高陽平原上的寬闊官道徐徐東行,後方則是超過十萬人的民夫與輜重兵隊伍。這只是西吳鐵騎的一部分,並沒有集結全部兵力。

大陸地勢從北到南,從西到東,大體上呈現一個從高到低的趨勢。世間養馬勝地盡在北方,所以南周的騎兵數量最少戰力也最弱。不過他們也有獨特的應對方式,重甲步兵和戰車方陣聞名天下,其中尤以平江方家子弟為主體的陷陣營首屈一指。

當年前魏尚未覆滅,高陽平原便是最好的養馬之地,西吳境內軍閥憑此組建起當時最強大的騎兵。諸國混戰之時,林清源為大梁高祖制定雄踞中原腹心之地的基本策略,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往西極難擴張,遠不如收拾北境和中原那幾家割據勢力容易。

如今西吳實際擁有騎兵十三萬餘,這是一個非常恐怖的數字。

裴越在穿越之後,對這個時代的軍事力量了解得更透徹,知道像前世史書上記載的「陳兵百萬」言過其實,其中絕大多數都是民夫和輔兵,一場大規模戰役中真正的作戰精銳能達到二十萬已經極為罕見。就拿他比較感興趣的前世那支蒙古鐵騎來說,其鼎盛時期騎兵數量大約在十五萬左右,這便足以讓他們縱橫天下。

若非要應對這樣強大的騎兵,大梁也不必在靈州邊境上建造三十餘座軍寨,以三十五萬精銳邊軍擋住西吳人的窺視,並且只保留古平大營北側通往虎城的一條道路。

開平帝定下先南後西的國策,其實還是當年林清源謀略的延續,似乎朝堂從上到下都認為南周相較而言更容易攻破。待打下南周穩固南方糧倉之後,再用逐步蠶食的手段向西推進,只要能占據一半高陽平原,開平帝便有自信憑藉大梁蒸蒸日上的國力摧毀西吳人的騎兵,進而一統天下。

世間從不缺少聰明人,更何況大梁的意圖不算隱秘,當初開平帝改元時便讓邊境上風聲鶴唳。如今五年時光一晃而過,雖然大梁還未挑起戰事,但作為西吳人來說卻不願再繼續等下去。

此番西吳朝廷用兵,最低的要求是拿回虎城,這顆矗立在高陽平原東段讓他們如鯁在喉的釘子。

五萬騎兵由鎮東大將軍謝林統率,其人乃是西吳軍方「四將」之一,將兵能力極為突出,特別擅長長途奔襲迂迴作戰,是「四將」中最年輕的統帥。

因為一些歷史緣故,大梁和南周都是承襲前魏舊制,無論官制或軍制都相差無幾,只有些許細節上的差異。但西吳大不相同,軍事大權由皇帝一手掌握,其下設都統府,掌權者皆為皇子或親王,協助皇帝處理軍務。

都統府之外便是四方大將軍,統稱為「四將」。

謝林今年四十一歲,他的經歷堪稱傳奇。此人本是西吳京城某座侯府的家奴,侯爺見他聰明果敢便將他提為親兵隊長,謝林藉此順利進入西吳軍中並且逐步高升。十五年前虎城一戰,那位倒霉侯爺被裴貞親手砍了腦袋,謝林不僅沒有就此沉淪,反而愈發展露自身在軍事上的驚艷天賦。

時光倥傯,當年意氣風發的青年如今已是穩重如山的大將軍。

「大將軍,王黎陽送來密信。」

一名親兵飛馬前來,恭敬地呈上密信。

謝林接過信封,就在馬上拆開,看完之後遞給旁邊的一名將軍,淡淡道:「王家行事太小家子氣。」

那人接過看了幾眼,搖頭道:「八百騎兵有什麼用?太小瞧梁國人了。」

謝林面無表情地說道:「陛下囑咐我一定要等王家攪亂靈州,使得梁國邊軍自顧不暇,然後趁亂動手。」

那將軍冷笑道:「王家打得好算盤,從夾袋裡掏出八百人就想占住頭功,也不知道他們哪來的自信和胃口。王鼎雲自己沒什麼能力,不過養了一對好兒女,只是憑他們就想站在軍方頭上?王黎陽雖然是個武道天才,可是其他方面不值一提,他那妹妹不過是——」

謝林皺眉道:「牢騷太盛。」

將軍聞言立刻閉嘴,並無不忿之色。

謝林轉頭望向隨時候在旁邊的傳令官道:「通知大軍轉向東北甘城,再派人提前去和甘城守將說一聲。」

傳令官領命而去。

西吳在高陽平原上擁有七座雄城,其中最東面的虎城落入大梁之手,甘城則是剩下的六城之一,距離虎城大概有四百多里地。

那將軍面露不解,按照之前的定策,五萬騎兵會暫時駐紮在東面的柳城,那裡距離虎城只有二百多里地。依照西吳鐵騎的速度,最多三個時辰就能出現在虎城之外。

出於對謝林的尊敬,將軍不敢直言質疑,只是小心翼翼地問道:「大將軍,莫非要真的等王家人辦妥才發兵?」

謝林平靜地說道:「虎城易守難攻,如果那位襄城侯蕭瑾不出來,騎兵便沒有用武之地。光靠東境這些年訓練出來的步卒打不下來,就算不計傷亡也做不到。陛下信任王家,不代表我會傻等著王家成事。」

將軍便知道謝林已經有了方略,頷首道:「虎城死守的話確實難打,只有將梁國的邊境撕扯開一個口子,他們才可能冒出頭來。」

謝林不置可否道:「你還記得十五年前,裴貞是怎麼奪去虎城的嗎?」

將軍微微一愣,隨即露出憤怒的神色,搖頭道:「這是咱們所有大吳軍人的恥辱,焉敢或忘半日?說起來也怪寧……怪那位侯爺太大意,以為裴貞大敗而歸,唾手可得的功勞哪裡肯放棄?如果不是因為他貪功想要截斷裴貞的後路,虎城絕對不會失守。」

謝林望著天邊的浮雲,神色略顯悵惘:「寧侯此舉是因為我在軍中的崛起,他無法忍受自己的家奴凌駕在自己頭上,所以不肯放棄一線希望。」

將軍果斷地搖頭道:「大將軍,此事與你有甚關係?那時你還只是軍中一名千夫長,他又不是神仙,怎能料到你將來會平步青雲?」

謝林輕聲笑笑,沒有繼續這個話題,眼神漸漸凝重,緩緩道:「裴貞那場千里奔襲之戰打得很精彩,他似乎從梁國京都出發時就想好大略,踏上戰場第一刻就在為最後的決戰做準備。我這些年反覆研究那一戰,發現他當時在戰場上的每個決定都是在為奪取虎城而鋪墊。拋開敵我關係不論,這樣的名將何其難得,當時他只要犯一個細小的錯誤,便可能全軍覆沒。」

他喟嘆道:「恨生不逢時啊,不能與此人當面交手。」

將軍同樣神色複雜。

謝林面容堅毅,聲音雖輕卻仿佛能攪動風云:「此番我領軍東進,不過是還施彼身罷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