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晙一條條念著,大部分時間是看向張小寶和王鵑。每每念到得意處,還會搖頭晃腦。

對此,朝堂上的文武官員理解他,忝為戶部尚書,王晙是真的忝為。他每每行事皆心憂紕漏。他怕被人挑出毛病,他只要出點問題,別人會首先想到若是小寶和鵑鵑在會如何如何。

王晙所承受的壓力太大,他做好本職工作,得不到褒獎,哪怕他把事情做得再完美,光環依舊要放到張小寶和王鵑的頭上;反之,他出問題,責任必須由他來承擔。

多時的壓抑,今天他看到張小寶和王鵑出現,覺得露臉的時候到了。他想讓二人看看,即使沒有你們在,我自己一樣可以做到。我是戶部尚書,說起錢的問題,我不比任何人差,尤其是不比你倆差。

張小寶二人靜靜地聽著,不時點點頭,他倆沒想壓誰一頭,大家全能做好本職工作,他倆何必去操心,怪累的。

他倆無所謂,王晙卻心中較著勁,見二人只聽不語,愈發得意。把手上的本子翻一頁,念:「江南東道,蘇州府,海鹽縣擴建碼頭,需錢九萬又三千貫,然,查其與崑山無暇礦業合作,故只撥付七萬六千貫,實報實出,無紕漏,又……」

「王尚書,請等一下。」終於,張小寶蹙著眉頭打斷王晙的話。

「哦?張都督,何以教我?」王晙心中興奮,終於等來了,反擊的機會,證明自己比張小寶強的機會,就這樣來了。

張小寶思忖片刻,問道:「海鹽縣要擴建多大的碼頭?需要拿出來七萬六千貫?還實報實出?」

「擴建前,年吞吐量十二點五萬噸,擴建後,年吞吐量十七點五萬噸。」王晙這下根本沒看本子,張口便來。

張小寶還是很滿意的,增加了五萬噸,他不能要求現在大唐的碼頭吞吐量跟往後的比,何況海鹽的小碼頭不大,一般用以短途運轉,從外面的大量貨物是在其他碼頭卸貨,如陸州港、泉州港等。

但有個問題,在海鹽擴建五萬噸,怎會需要七萬六千貫,合一千五百二十文成本的一噸基建費用。雖說具體設計不同,可明顯比其他港口的比例要大。

他問:「正本如何計算?」

王晙答:「崑山無暇礦業於困山陸路運輸碼頭所用石頭與水泥廠原料,運輸成本,高於其他地方,海鹽本地以養殖、種植、海鹽出產、製造業為主,礦業資源不足。」

王晙站得比較靠近李隆基,張小寶和王鵑站下面了,沒穿官服,所以跑到底下。他居高臨下,好像在俯視一般。

張小寶根本不在乎對方的態度,笑了笑說道:「崑山無暇礦業給海鹽縣輸送擴港物資,就一定需要從崑山當地採礦?」

「自然,周圍還有更好的地方?」王晙反問。

「海鹽隔杭州灣,對面有個餘姚,盛產花崗岩和高嶺土,一為建築直接使用材料,一為水泥燒制材料,以船來往杭州灣,其途甚短。海鹽當地建水泥廠,放著餘姚的資源不用,偏偏跑去崑山陸路運輸原材料,王尚書,您信嗎?崑山無暇礦業,是典型的虛報實收,或者是跟當地官府勾結,虛報虛收,多出來的錢,哪去了?」

張小寶根本不用看地圖,杭州那裡多出名呀,各個地方的資源什麼的,他一個詐騙犯,怎會不去了解。

「呃!」王晙被問愣住,眨眨眼睛,想想也對呀,崑山離海鹽的距離按照地圖上來看是比餘姚近。不過考慮到運輸速度和便捷程度,以及礦物含量,餘姚無論從哪方面俱都憂於崑山。

張小寶又說:「尤為重要之處,在於餘姚礦產採挖,熟練工人甚多,修碼頭,僱傭人力,加工搬運石頭,未從餘姚借工?」

「這個……那個……」王晙被問住,文武官員一同看向他,他的汗,順著額頭往下淌。

「呵呵。」李隆基笑了,他倒是不在意這點小問題,底下的人哪有那麼乾淨的。

聽到皇上的動靜,王晙咬咬牙,憤憤道:「他娘的,該死的,騙我,還陸路運輸?查!」

王晙沒反駁說什麼崑山無暇礦業的人不知道情況,如果他們不知道情況,那麼海鹽當地的官府也不知道?他們分明是做套,從中牟取更大的利潤。國庫的錢就是這樣流出去的,看官府帳的話看不出毛病,必須還要看崑山無暇礦業的,以及崑山當地的帳。

王晙知道怎麼看,無暇礦業不是從崑山本地采的東西麼,那麼本地的財政收入的稅必然包含這一塊兒,拿不出來,就是個問題,能拿出來,當地官府除非自己把這個稅頂上去。

還有物流的帳,崑山無暇礦業本身沒有物流,他們用不起物流,會增加成本。除非他們專門建一個物流公司,然後不僅運送自己的東西,還接別人的活。

最後要查的是餘姚衙門的財政收入,他們同樣需要政績,難道崑山無暇礦業能把三個地方的官府全部收買了?跨州收買官員,成本需要多大?

王晙這個氣呀,生自己的氣,為什麼沒查出來問題;生海鹽當地官府的氣,騙吧,把我給坑了;最後生怎麼又沒比過張小寶的氣,張小寶一天都在忙啥?他不是盯著新藥研發和工業研究所呢嘛。

看著王晙為難、尷尬的樣子,張忠不忍心,他覺得王晙王尚書很倒霉,為什麼總撞到自己兒子手上,精神可嘉,行為卻不能鼓勵,總輸,會影響工作的。

「小寶,既然你知道,那麼那部分錢呢?」張忠幫著王晙問一聲。

「我哪知道?」張小寶攤攤手,回答。

宇文融追問一句:「大唐錢莊一直歸你管,官府走帳一律經過大唐錢莊,你怎會不知道?」

「大唐錢莊覆蓋的地區多了,業務也多,每天的出入額度超過超過一億貫,我總不能盯著海鹽那個小地方吧,何況撥過去的七萬多貫又不是一次性支出。按照工程進度來算,我估計大部分錢還在海鹽縣官府的帳上。」

張小寶實話實說,七萬多貫,確實很小。他更沒給王晙使絆子,說什麼錢沒了。

王晙使勁一拍手,說道:「好,對,按工程進度來算,大部分錢還在帳上,封,給我封了他們的帳,包括什麼崑山無暇礦業,把他的帳也給我停了,我要看數據,看看他把錢支出給誰了。」

張小寶無所謂地說道:「下文件吧,文件下了,錢莊就封,出了問題,誰下的文件誰承擔責任。至於說查崑山無暇礦業的帳,單純查他查不出來,他可以把錢給一個物流,也可以把錢給崑山那邊的某個礦場,到時一轉就行。而那物流要看是註冊在哪個官府,覆蓋網絡有多大,足夠大的話,他們會把帳做平。」

「那也給我封,我派人……小寶,我戶部再派人,耗費財力和人力。總歸你知道了,你動動手,成不?」

王晙態度變了,他發現自己從京城直接派人過去的難度太大,路途遙遠不說,當地還會抵制,真要查出個結果,不知道需要多久。

他知道張小寶和王鵑控制的諜報遍布各地,不但國內有,國外也有,簡直吃無孔不入,若對方願意幫忙,動動嘴便可。

張小寶卻搖頭,拒絕道:「不行,我上哪動手去?」

就在王晙氣憤時,張小寶又說道:「王尚書可以把事情反應給大唐九人巡查使嘛,他們有巡查地方的責任。」

王晙這下高興起來,對,直接讓張小寶動手不行,即使知道他家諜報系統厲害,直接幹活也是把他架在火上烤,無名無分的,誰敢直接有諜報人員?人家那時商業人員,僅僅是幫自己家收集商業情報的,對自己的產業進行監管,不針對官府,也不盯著錢莊。

換成小貝他們則不一樣,都是那套諜報系統,小貝他們是為朝廷辦事,用了是名正言順。

「多謝!」王晙朝張小寶拱拱手,高興了。

張小寶這時從帶來的包中拿出一大摞的紙,也不交給太監送過去,直接向上走,一直來到李隆基的旁邊,把紙往桌子上一放,說道:

「隨著我大唐的經濟快速發展,各種各樣的事情總會出現。最近這段日子,我和鵑鵑又查了查大唐的律法,很不錯,加進去了不少條例。但是,還是有所欠缺。我們兩個抽空針對目前形勢,羅列出一些個提綱,需要禮部的同僚們費心了。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行政方面的規範。尤其是官府出資建設和採購這一塊兒。要更公開透明化,還要求資質等級,以及墊資方面的內容。不過這樣一來就又增加了大唐錢莊的權力。還需要加強錢莊監管部門的人力,以及對錢莊監管部門的行政監督。

我和鵑鵑現在提供的東西並不完善,只能管管眼下的事情。隨著生產技術和生產力的增加,經濟發展模式更加多樣化,還得繼續補充。」

說完,張小寶又溜達著走下去。

李隆基沒看桌子上的紙,而是看著張小寶的背影。他知道張小寶和王鵑儘量不想參與朝政上的事情,但看到問題了,又不想讓朝廷的官員們走彎路,不得不出手。

本打算封他倆一個王爺噹噹,劃出一片地方,他倆還不同意。說是以後大唐是個整體,包括現在海外的所在地方,將來全要歸到大唐版圖中,真正的大唐治理之地,而不是名義上的。

同時還要把所有的封地全部收回,無論是名義上的,還是實際上的,這樣才能減少以後或許會出現的分裂弊端。

那麼怎麼獎賞他倆呢?似乎賞無可賞,按照史書上的情況來看,賞無可賞應該殺。問題是殺也殺不了,除非是讓大唐動盪、民心盡失、烽煙四起。

還是就這樣吧,他倆願意做什麼就讓他倆做什麼,反正他倆又不要皇位。

李隆基一直目送著張小寶走回去,沒提賞賜的事情,更不曾誇讚。

文武官員也沉默著,目送張小寶下去,他們也懂史,知道現在的情況很複雜,當然,也很簡單,歷史上沒有他倆這樣的存在,明明可以號令天下,反而關心起其他的事情,明明功高震主,主上不願意殺,又不能殺。

即使很多被剝奪了貴族和世家優勢的官員們心中也清楚,張小寶和王鵑的存在不僅僅對朝廷有用,對百姓更是一種信仰。看看那所有地區的百姓,每天要進行一次給兩個人的長生牌位上香的活動,比起那個什麼要進到大唐的教的禮拜,可謂有有過之而無不及。

他倆若是出了事兒,對百姓來說就是天塌了。所以現在的樣子很好,他倆還年輕,能保持很多年,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吧。

而張小寶和王鵑也沒多呆,把東西送上去,他倆轉身離開。先要去工部的研究基地,看看各個方面的研究進度。

比如說船用的蒸汽機了,還有多組的柴油船用機了。船舶的發展模式兩個人沒想改變,人力到帆力,帆力到蒸汽動力,整齊動力到柴油機動力,接著再回到蒸汽動力,最後是核動力。

「小寶,還得加稅呀。」走在路上,王鵑看著街上往來的行人,說道。

「加房產稅,遺產稅不行,跟民眾現在的文化傳統不符。」張小寶說了一下。

他知道,經濟發展越快,錢的流動趨向性就越明顯,即使是免費醫療、免費教育、免費就業培訓,兩極分化也會加重,那麼只能繼續通過行政和法律手段來縮小差距。

從第一次加稅開始,到現在已經進行了三次稅率調整,但被增加稅收付出的人還接受了,並沒有表現出多麼強烈的反對,這說明現在是他們行業的發展黃金期,他們知道自己賺的錢有多容易。

等將要度過一些行業的黃金期後,還得**新的扶持和補償方案。

「是呀,現在很多人喜歡買房子,買完了在那放著,別的人過來沒有房子住,只能擴建,很多經濟危機都是從住房開始的,咱不能等到控制不了的時候再後悔。」

王鵑跟著說,她太知道那個時代所經歷的事情,似乎那百年之間,所有的經濟發展和經濟危機都在圍繞房產,誰讓它能帶動所有行業呢。

「等天暖和了,咱們去旅遊。」張小寶不願意現在就考慮這麼多的問題,換一個話題。

「等小貝他們回來咱就去,出國,外面有暖和的地方。享受享受人生,別總呆在京城,然後等轉一圈回來,再把李隆基叫著在國內轉,他也怪可憐的。」

王鵑一聽旅遊,眼睛亮了,現在很多地方的風景還保持著原始風貌,組成的艦隊出去,到美洲逛逛,或者去澳洲,有商人已經去澳洲了,還帶著考拉回來養。

到了外面看風景,看動物,吃美食,順便再弄點大寶石回來,非洲那裡就不錯,地方也知道。

還有現在的尼羅河、萊茵河,相信也別有一番風光。

「還有地中海也要去,再感受感受那裡的氣候。」張小寶也充滿了嚮往,他才不想一直在大唐玩,世界這麼大,應該到處看看,看看現在的風貌。

兩個人一邊說著一邊走,不時地比一比見識。

******

小貝這邊也終於起程,雪停了,路確實不好走,但總不能一直呆在這個地方,然後等著雪化。

隊伍行進的速度很慢,但也很堅決。

時間就在大家忙著各種事情的時候悄然走過。

在很多天氣不是很寒冷,並且沒有凍土的地方,張王兩家的人正在修飛機場,修個簡易的飛機場。

飛機性能不行,續航能力弱,還需要飛機及時飛往各個地方,那麼只剩下一個辦法,多修飛機場,然後培訓維修人員,還有零件以及油料運過去。

等著有需要的時候,飛機無論從哪裡起飛,經過中轉都能很快到達目的地。

這下子又卻工人了,大唐急需更多的人口,除了自己生,慢慢養大,唯一的辦法是從別的地方帶人過來。

一道緊急的命令傳遞下去,要求進行遠洋貿易的船隊帶更多的人回來,有戰爭衝突的地方就抓努力。有那種人家本地人知道你厲害,不給你打的,只能用金錢和利益來引誘。

但有的時候有的人喜歡搞破壞,他們即使明明知道無法阻止大唐發展,卻也堅持著在各個方面給大唐添點堵兒。

在他們自己無法攻打大唐,或者是攻擊大唐船隊及在別處的商人時,他們遊說那裡的當地人,尤其是形成了宗教和國家雛形的種族,他們很喜歡把目標放到這樣的人身上。

遊說的方法簡單,他們不停地跟對方說大唐如何好,裡面的人生活得怎樣幸福,買哪種東西便宜,平時吃的是什麼。

說完這些,當本地人充滿了嚮往後,他們再告訴本地人,本地的東西拿到大唐價格多高,而大唐的商人們是怎樣壓低價錢的。如此一來,本地人就覺得相互交易的時候,他們虧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