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本來就是有利潤的,利潤的大小取決與成本大小和購買方的需求度。

成本方面包含了很多,簡單來說是生產技術研究成本、生產資料成本、人工成本、宣傳成本、運輸成本、稅收成本。

大唐商人賣給別地方的商品成本高不?自然不高,真要說高,高在技術研究上,運輸上有保險跟著。

賺取的利潤卻不少,因為需求方沒有相應的技術,而且還想要擁有。面對這樣的情況,不抬高價錢的不是商人,是慈善家。

被有些人一宣傳,能賣得起的人無所謂,大唐生產出來的手錶是奢侈品,他們想買便宜的,但不想在本地買,在他們無法親自到大唐購買的情況下,他們反倒是希望商品的價格成逐步上升狀態,尤其是他們已經擁有的商品。

即使一個不了解經濟和社會********的人也知道,擁有奢侈品就是擁有地位。

如果今天買的手錶需要用一百隻羊去換,明天同樣的手錶變成八十隻羊,後天是六十隻。

結果是此種手錶賣不出去,沒人買,即使它可以看時間,即使它很漂亮。但它在貶值,貶掉的不僅僅是羊的數目,還有擁有者的身份和地位。

買不起大唐商品的人考慮的相反,他們通過自身的努力無法比上有錢有地位的人,就希望通過其他方式來讓有錢有地位的人損失。普遍的社會個體思想,不分體制,很複雜的社會關係,很簡單的社會心理。

背後使壞的人,同樣找後者,告訴他們實際情況。他們買不起,但他們會當成將要消費的消費者那樣挑剔和指責,指責大唐商人把廉價的東西以昂貴的價格賣給他們,讓他們付出更多的代價。

他們會抗議,他們會要求,讓大唐商人把價錢降下來。

大唐商人不可能降價,他們要維護產品購買地的有錢有地位人的利益,也要維持自己的利潤。

於是想搞破壞的人繼續宣傳,讓買不起東西的人積累情緒,準備著爆發的時刻。

哪怕使壞的人明明清楚,大唐的軍事實力有多麼強大,明明懂得被剝削地方的人攻擊大唐人會受到嚴厲地懲罰,他們還是要去做,只為能給大唐添堵。

其中以日本人為甚,新羅已經被收拾得沒有絲毫力量,而且因為接壤,陸路聯繫和海路聯繫頻繁,不少本地人已經移居大唐,自然,也有大唐人殖民過去。

大唐人不隨便殖民,不是沒能力,是殖民過去,怕以後鬧獨立。大唐的軍事實力還不行,主要體現在短時間遠程打擊能力不足上,故此不准隨便殖民。

即使殖民的地方,可以擁有軍事實力,但不讓擁有軍械製造設備和技術。

在日本有殖民,還有中國派去的官員,連帶著日本人一同治理,畫成一個個小區域,很多日本人已經認命,乃或非常喜歡現在的生活,覺得好好配合大唐官員,日子至少比以前強。

但日本離大唐近,文化傳承得不錯,不屬於野蠻到連自己的文字都無法擁有的程度。大唐在發展的過程中,跟日本進行交易,尤其是前期蟄伏的幾年,日本派人來大唐學習,貿易往來頻繁。

有了文化就有了思想,看著大唐飛快提高,他們也想學,還想占便宜,學著學著,發現大唐開始入侵他們,一種比武力入侵更可怕的入侵。

新的入侵模式讓他們初始時沒弄明白,等有識之士發現的時候,大唐的經濟、文化入侵基本上已經穩固,掌權者被腐蝕,大量百姓被洗腦。

有識之士不甘心,發動了很多次起義,結果一律被壓滅,眼看著日本一天天落入大唐的手中,這些人為了復仇,為了心中那一點點僥倖,開始改變自己。

他們不再舉行起義,也不叛亂,他們想盡一切辦法來到大唐,做苦力、做小買賣,甚至有的女人去**。

他們賺錢,他們學習,他們其實最想做的事情是幹掉張小寶和王鵑,張小寶排在第一位。他們知道,王鵑同樣很厲害,但通常是指軍事指揮和基礎教學上,而張小寶才是發動新式侵略的領頭人與策劃者。

他們有的人在港口附近做事情,他們親眼看到,每一次得到張小寶的命令,大唐港口向日本運輸糧食和限制糧食運輸,日本在貨幣上就要損失一大截,看上去損失的是貨幣,但大唐不要日本錢,也不是完全不要,是普通商人不要,他們會用錢買回東西。

每一次損失,必然是資源流出。日本的有識之士總結過,物資流出,受侵害最大的是統治階層的統治力和本民族的民族文化。

凡是張小寶親自下令的動作,必然會造成日本民眾對統治階層的不滿,同時又會在受到大唐的基本生存資料資助下而對大唐更傾心。

多麼可怕的行為呀,多麼該殺的張小寶呀。

半年前,他們組織中的幾個人,說服了神戶地區的一個地方勢力龐大的准統治者,成立了一家與大唐錢莊差不多的錢莊,吸納當地人的貨幣,想要找機會在跟大唐貿易和貨幣兌換方面占點便宜。

錢莊成立的時候收了不少錢,最主要的是大唐人還用抵押物低價借貸出去不少,利息很高,一個月的利息是百分之二,一年就是百分之二十四,趕上閏月更多。

但一個月後,大唐的糧食運輸到日本的數量減少,減少地區最多的就是神戶,當時還沒看出有什麼麻煩。

後來有人在神戶周圍大量高價收購糧食,一直到上個月,居住在神戶的人已經不得不再提高價錢從別人手中買。

而這時大唐的糧食停止運輸,眼看一個月後大唐江南主小麥產區就要豐收了,大唐偏偏說糧食不夠用。

半個月前,突然有人跑到神戶的錢莊以大唐半個月後的小麥收割為抵押,向神戶錢莊大量借錢。

還沒弄明白怎麼回事兒,神戶的准統治家族就把很多的錢借給大唐了,結果大唐一轉手,一邊不停地從日本購買糧食,一邊使勁用日本錢兌換日本的大唐儲備。

然後……然後還說什麼,日本發行的貨幣的一百文購買力變成了三十文,這叫貶值,在內部叫通貨膨脹。

而之前借貸的大唐人以借貸日期未到,不還錢,其他百姓瘋狂擠兌,神戶錢莊破產。

大唐開始下調自己等人所在的日本的貨幣信用等級。好在自己等人那時比較聰明,在破產前,及時把借貸轉到了本國的政府上,大唐借的錢,到時候還是要還的。

可他們就在昨天,就在小麥抵押到期的前一天,把錢還了,包括利息在內,還的錢是當出借出去的實際購買力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說三分之二被大唐賺走了。

這還不算完,今天大唐宣布新出口的小麥上調百分之十的出口關稅,理由還不欺負人,不是說想調就調,不是,是說大唐貨幣開始通貨膨脹,購買力下降,所以日本想要用大唐錢買東西,必須跟著調整。

問題是你們這個說法是按照你們前段時間的通縮來比較的,可通縮的時候你們怎麼沒有降低出口關稅?

合著你們把一部分通縮時候的損失放到了我們身上?

而這一切,一切的一切,全是張小寶,聽說他是在司農寺看新品種肉豬的時候,隨意說出來的話,王鵑在旁邊補充兩句,於是便成了現在的情況。

這種人能留著他嗎?一個貿易、一個貨幣,咱們需要想啊想的,才能懵懂地想明白裡面的道道,他們兩個似乎早知道過程和結果,手段玩起來可謂是駕輕就熟。

最主要的是張小寶出手從來不會如此簡單,現在僅僅是擠兌垮一個錢莊,賺到三分之二的錢,還能再賺糧食出口百分之十的錢。

但了解他的人知道,他用計必連環,事情到此,絕對不是結束,這才哪到哪呀。

所以之前做過的事情就對了,咱們還要繼續做,搞破壞,不能挨打一點不還手,就是上回沒做好,大唐似乎還占了便宜,但總有做好的時候。

*****

日本人中的有識之士就在糾結中走下去。

增加出口稅的事情過去兩天了,張小寶和王鵑今天要去的是工部,研究院。

天暖和了,京城還偶爾寒冷,江南已經一派夏意。

「再過段日子,西湖的荷花該開了,小貝他們呆在那邊也不急著回來,快點回來,還帶他們去杭州玩呀。」張小寶惦記著旅遊的事情,小貝他們說了,土豆收成不錯,所以在那邊加工薯條,這都加工多長時間了,還能加工嗎?

「他們願意在那裡騎馬奔馳就讓他們玩,你還想出去?聽說很多人想要你命。」王鵑笑著問道。

「想要我命的人多了,他們得有那個本事,我現在出門不玩微服私訪了,我帶著大部隊出去,我還想要他們命呢,別以為發生在蘇門答臘攻擊我們商人的事情,我不知道是誰在背後煽動的。

要是成功了我也算他們厲害,結果那幾百人失敗了,還給了我們一個武力進一步介入和要求他們國家賠償的藉口,還有割讓土地給我們進行軍事訓練和駐紮的機會。

有能耐他們繼續,誰動手,我就割誰國家的土地,敢不給,正好滅掉,還想讓我們把貨物賣便宜了?我們要是賣便宜了,第一個反對我們的就是他們的同志者。」

張小寶撇撇嘴,說道。

王鵑跟著說:「不提那鬧心的事情,今天研究院說給我們一個驚喜,看看,究竟是怎麼回事兒。」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