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瞥了自家這位大孫子一眼,臉上不由浮現出一絲不易察覺的慈愛,溫聲道。

「郢兒,你以後一定要記得,恩必出於上,韓信、章邯,包括蒙家的那位小子,固然頗有才華,未來可堪大用,大父也十分欣賞,但那是你的部將,即便是要賞賜,也必須是出自你這位軍中主將,即便是大父我也不能代勞……」

趙郢聞言一怔,旋即緩緩地點了點頭。

「多謝大父教誨——」

始皇帝見狀,笑著搖了搖頭。

「這些都是些尋常的道理,即便大父不說,伱以後也會慢慢懂得——只是大父怕,那樣時間太長了……」

說到這裡,始皇帝望著窗外一閃即逝的風景,語氣忽然有些莫名。

「郢兒,你可要儘快地成長起來啊……」

一直坐在車廂里默不作聲的尉繚子聞言,不由眼皮一抬,下意識地微微瞥了一眼旁邊的趙郢,卻見趙郢笑容燦爛地扶住了始皇帝的手臂。

「怎麼,大父,是不是今天看到我有統兵之才,對我忽然間信心大增,有些迫不及待地想看我追亡逐北,橫掃天下,威風凜凜的樣子了……」

說到這裡,趙郢忽然板起臉,雙手托住始皇帝的手臂,目光前指,擺出一副京劇中祖孫攜手的亮相,然後用唱白的腔調,一板一眼地道。

「大父放心,孫兒一定會儘快成長起來,成為大父手中最鋒利的長劍,最堅固的長矛,和大父一起打造我大秦金甌無缺的萬里河山……」

看著自家孫子那誇張的造型,聽著那古怪而又有趣的腔調,始皇帝忍不住啞然一笑,剛才那一點點莫名其妙的傷感都被折騰地七七八八了。

「這都是從哪裡學來的亂七八糟的調調……」

雖然嘴裡滿是嫌棄,臉上的笑容卻是怎麼都收斂不足,他哪裡能不知道,這是這位孫子在故意岔開話題逗自己開心?

「好,那大父就好好等著看看,我們未來的大將軍,到底能威風到何等地步……」

趙郢笑呵呵地收下耍寶的架勢,偎依在始皇帝身邊,一本正經地道。

「也威風不到那裡去,也就是馬馬虎虎,來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把我們大秦的疆域再拓展個幾倍吧……」

始皇帝忍不住哈哈大笑。

心中那點殘留的遺憾,都瞬間消散一空。

尉繚子也捋著鬍鬚,一臉的笑意。

這個皇長孫殿下,真是有點意思啊——

始皇帝子孫眾多,能故意睜著眼胡說八道,把始皇帝逗開心的,算是蠍子粑粑獨一份了。

兩個人,沒誰會把一位孩子故意逗老人家開心的話往心裡放,如今大秦的疆土,在秦國歷代國君殫精竭慮的經營之下,已經東至東海,西到隴西,北抵長城,南達南海,不僅囊括了六國,更是把百越之地納入了大秦的版圖。

規模之大,亘古未有。

那可是用了幾代人的努力,才在始皇帝的手中有了今日的規模,趙郢這話明顯就是在開玩笑,真要是當真了,那才是笑話。

不過,這孩子是真會討人歡心啊。

一想起自家那刻板認真的兒子,尉繚子瞬間就覺得不香了。

回到皇宮。

張良穩穩地停下馬車,這才不用趙郢吩咐了,自動地跑到一邊,打開車門,趙郢率先跳下馬車,又親自扶著始皇帝和太尉繚從馬車上走下來。

「多謝殿下——」

鬆開趙郢攙扶的手臂,尉繚子笑著向趙郢致謝。

「尉太尉客氣了,晚輩在家時常攻讀太尉的大作,只覺得言簡意賅,字字珠璣,受益匪淺,區區舉手之勞,算得了什麼……」

趙郢笑呵呵地回了一句。

尉繚子見趙郢眼神真摯,不是客套,臉上的笑容也不由真摯了幾分。

能讀他書的人不少,但能像皇長孫這樣真正承情的又有幾人?

「殿下客氣了,只不過是一些粗淺的見識罷了,若是殿下覺得能有助益,老臣這份心血也就算是沒有白費了……」

看著和尉繚子聊得開心的孫子,始皇帝眼角不由露出一絲笑意。

「進去聊吧,今天中午讓後廚多準備幾個小菜,我們好好喝上幾——」

始皇帝話沒說完,就看到趙郢已經眼神不善地飄了過來,頓時有些心虛地乾咳了一聲。

「小酌怡情——」

看著跟個孩子似的始皇帝,趙郢不由哭笑不得,一邊走過去,主動攙扶著始皇帝上台階,一邊無奈地道。

「那我們說好,就喝一點點——身體為重,喝酒對您真沒好處,到了你們這個年齡,就應該多注意養生,平日裡飲食清淡些,沒事多養養花,種種草,抽空練練太……」

說到這裡,趙郢忽然一怔,眼中閃過一絲莫名的神采。

「練練太?」

察覺到身邊的孫子有異,始皇帝不由扭頭看了過來。

趙郢心中飛快地權衡了一下,迅速下定了決心,笑著道。

「是練練太極拳——我見大父每天不是伏案批閱奏疏,就是躺在那裡曬太陽,覺得不利於養生,所以,這段時間研讀了一些醫卜星象和道家的作品,想找個幫助大父調養身體的辦法,最近才有了點感觸,創出了一套適合養生的拳法……」

反正自己已經坐實了天才的身份,那也不差再天才一點了。

畢竟,天大地大,也沒有始皇帝的身體健康大。

始皇帝身體好,自己才能好!

始皇帝聽完,不由啞然失笑,尉繚子臉上也不由露出一絲掩飾不住的笑容。

真是孩子氣。

哪裡能有隨隨便便就能搞出來的拳法?

而且還能養生……

雖然你很天才,但這玩意兒跟那些皇孫車,皇孫犁,皇孫磨,甚至是造紙術還不一樣,那些好歹的還有些生活中的端倪供你學習模仿。

但這所謂的養生拳法,幾乎就是無中生有了。

「好,好,好,都聽你的,朕待會倒是要看看朕的孫子,又搞出了什麼新名堂……」

趙郢:……

您老人家不信就不信,別搞出這麼一副哄小孩子開心的樣子來啊。

「所謂獨陽不生,孤陰不長,陽升陰降,太極生成,周而復始,我這套拳法,主要講求陰陽相生,故而有通經活絡,強身健體的功效……」

趙郢一邊演練著後世大行於道的太極拳,一邊認真地講授著太極拳的道理。

這些還是後世跟辦公室的一位熱衷於養生的中年老阿姨學的。

當初是想通過這個,曲徑通幽,追求人家那位長得還算周正的姑娘,結果到最後才發現,沒有房子和票子,這些小花招根本沒什麼鳥用。

有錢,這些叫會來事,沒錢,這叫瞎折騰。

當個辦公室的年輕小同事挺好,又乖巧又懂事,長得不賴,說話還好聽,但當女婿那就敬謝不敏了。

不過,有一說一,這太極拳倒是真學會了……

也算是意外之喜。

趙郢把前世這些爛七八糟的記憶扔到一邊,一邊認真地演練著這套前世無意中學會的拳法,一邊慢慢回憶著這套拳法的要點。

「活潑於腰,靈機於頂,神通於背,流行於氣,行之於腿,蹬之於足,運之於掌,通之於指,斂之於髓,達之於神,凝之於耳,息之於鼻,呼吸往來於口,縱之於膝,渾暖於身……」

總之,別管有用沒用,反正這些口訣聽上去挺唬人,前世自己就被那位老阿姨給唬得一愣一愣的。

原本始皇帝和尉繚子都只是抱著看熱鬧的心思,但看著看著,兩個人的臉色便不由有了幾分認真,尤其是尉繚子,他不僅僅是兵法大家,本身就精通道家和陰陽家的一些學說,有著一身不錯的醫術。

此時看到趙郢這套渾圓如意,懷抱太極的拳法,眼中不由閃過一絲驚異。

這套拳法,看著好像真的很有那麼一點東西!

他和始皇帝兩個人心中驚訝,卻不知道趙郢自己心中的驚訝更甚。

這太極拳他前世就練過,除了覺得能起到點通經活血,鍛鍊身體的功效之外,並沒覺得有不一樣的,但這一次——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穿越之後,身體莫名強化的緣故,這一套太極拳給他的感覺跟前世截然不同了。

不知道是不是錯覺,似乎好像真的有那麼一絲絲微不可查的氣流,隨著自己的演練,在體內流轉,讓自己的身體都覺得暖烘烘的,渾身上下充滿了力氣。

所以,他的演練越來越投入,漸漸的有了幾分真正太極生兩儀的韻味。

「厲害——皇長孫殿下果然是天縱奇才,不可以常理度之,竟然真的能把巫醫之術,陰陽之學,融進技擊之術,單憑這套拳法,恐怕都足以自成一家了……」

看著緩緩收勢的趙郢,尉繚子忍不住緩緩吐了一口氣,感嘆道。

「你這是最近才琢磨出來的?」

儘管知道自家孫子足夠天才,但始皇帝還是被趙郢今天的表現給震撼了一把。

當然,並不是他對這種能力有多麼看重,而是自家這個孫子真的每次都能給自己驚喜啊。

「嗯,不過其實已經琢磨了很久了,只是最近才剛剛成型……」

趙郢有些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皮。

他是真不好意思啊。

畢竟,他哪裡懂得這些?

這都是他從後世那位中年老阿姨那裡蹭來的啊。

但這番舉動,落在始皇帝和尉繚子眼中,卻變成了一個頗有孩子氣的「靦腆」。

兩個人不由相互對視一眼,露出一絲笑意。

這拳法,能養生,那自然得學,而且要好好學啊!

就著後廚準備飯菜的檔口,趙郢很有耐心地教著始皇帝和尉繚子太極拳。值得一提的是,始皇帝和尉繚子雖然年紀大了,但以前都是練過武的,那腰間掛著的長劍也並不僅僅是個擺設。

所以,學太極拳來,速度頗快,而且一招一式,都有模有樣,除了有些生澀之外,至少在趙郢這種外行人看來,比那些公園裡天天練拳的老爺子們都像那麼回事。

也許是因為太極拳的效果,真的出乎了他們預料的緣故,中午這頓飯,原本嚷嚷著要喝點小酒的始皇帝和尉繚子,竟然沒再提這一茬。

對這,趙郢自然樂見其成。

畢竟,自己的小命,可全在始皇帝身上繫著呢。

在宮裡用過午飯,尉繚子起身告辭,趙郢則就著始皇帝休息的空,加班幫助始皇帝處理了一批奏疏,現在他處理起這些來,漸漸已經有些得心應手。

始皇帝年齡大了,能幫助分擔的,他都願意分擔一下。

原本都是一些地方或者朝中的常規事務,沒什麼特別的,但今天的一份奏疏,卻不由讓他眉梢一挑,停下了手中的毛筆。

這是一份來自九江郡的奏疏。

九江郡處於稽郡和泗水郡之間,毗鄰後世大名鼎鼎的大澤鄉。

奏疏不是當地的郡守和郡尉寫的,而是郡里的監御史,內容是指責九江郡郡守和郡尉不作為,任由匪患泛濫!

原本地方上鬧匪並不算什麼出奇的新聞,尤其是在原本六國的故地,大秦草創未久,推行的郡縣制,又受到了六國貴族暗中的抵制,官府實際上的控制能力並沒有想像當中那麼強大。

一些地勢險要的山頭,或者是像大澤鄉這種地理複雜的窮山惡水,兵力難及的地方,藏著一些亡命匪徒,再正常不過。

對此,朝廷心知肚明,地方官府也不會特別重視。

鬧騰的厲害了,就出兵剿一次,撈點功勞,安分了,就撤回來,這種匪徒,大多都是江湖亡命和當地窮困得活不下去的百姓。就跟鄉間的野草似的,根本剿滅不幹凈。

所以,即便是負責監察地方的監御史,極少有向朝廷告狀的。

給朝廷說,不是顯得自己無能嗎?

自己手上又不是沒有兵馬!

當然,最讓趙郢警惕的不是有人告狀了,也不是地方上匪患嚴重了,而是九江郡匪患嚴重了!

從他知道自己穿越成了扶蘇的嫡長子開始,他就知道對幾個地名尤為的敏感。

大澤鄉。

九江郡。

會稽郡!

如果歷史不變的話,大澤鄉將點起反抗大秦的第一把大火,而會稽郡將會崛起一位大秦帝國真正的掘墓人。

而九江郡,則處在大澤鄉和會稽郡之間,那是原本歷史上,對大秦帝國一個極其特殊的郡縣!

看著手中這份奏疏,趙郢不由頭皮發麻,目光瞬間銳利!

(本章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