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表確實是劉儉推薦給董卓的。

推薦劉表的原因,不外乎是因為劉表確實是一個能夠幫助董卓落實科舉制度的人選。

首先,劉表雖然是漢末的名士,但他同時也是一位漢室宗親。

在身份認同感的催動下,漢室宗親這個身份在他的心中的占比極重。

所以,即使身為名士,他也不可能將身子完全偏到士族那一面去。

若是由他輔佐董卓落實科舉,相對於其他的人來說,劉表一定可以做到相對的公正!而且落實的程度一定會更徹底。

這是劉儉一直深信不疑的。

看一看劉表在歷史上的所作所為,就知道他是有多麼的適合這個位置了。

劉表師從王暢,王暢是老一代的八俊之一,他居官打壓豪強,敬賢禮士,自律甚嚴,甚至不息矯枉過正,堪稱一位有理想的儒生。

而劉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王暢的影響很大。

劉表本人實無才能奪取天下,卻志向恢宏,興學就是他志向之中,最為重要且靠前的一環。

歷史上的劉表,在荊州的文化事業做得非常之多,其一便是資養士人,其二便是設立官學,州設五業從事,其三便是搜集書籍,其四便是辦學傳業,其五便是編定章句。

漢末時期,天下百業皆廢,而唯有劉表,在大亂之時,能夠在荊州做到官學私學皆盛。

訓六經,講禮物,諧八音,協律呂,修紀曆,理刑法,六略咸秩,百氏備矣。

而且劉儉之所以還給董卓推薦劉表協助他主持落時科舉,大興諸學還有一個關鍵原因。

那就是相比於別人,劉表一定能夠抗住在科舉興學之中,各方面接憧而來的壓力。

劉儉為什麼敢打這個包票?

很簡單,就因為他在歷史上是荊州之主!

荊州在歷史上雖然是豐樂之土,但這不代表荊州就是一塊安生地方。

劉表在歷史上,將荊州治理的妥妥噹噹,還在荊州大興官學私學,但這不代表他在荊州沒有壓力。

相比於閉塞的益州,劉表的北面是曹操,東面是孫策,孫權,東北面是袁術。

南面還有張羨的叛變。

可以說,劉表治理荊州的這十八年里,荊州沒少打仗。

而且跟荊州打仗的人,都不是庸手,特別是荊州北面的曹操,和東北方向的袁術,無時無刻不眼饞著荊州的豐腴土地。

但是在這種被四方覬覦的情況下,劉表一邊治學一邊打仗,硬是挺過來了。

曹操沒占到他便宜,孫策孫權也沒有,原先占據南陽郡的袁術,更是被劉表趕去了淮南。

能夠在這樣的情況下,一邊對抗外敵一邊在荊州內部興學的人,劉儉相信,也一定能夠頂住落實科舉制度時的各項壓力。

……

對於董卓召自己來長安,劉表本來就非常的驚訝,如今聽說勸董卓召自己來長安乃是冀州牧劉儉,劉表更是不明就裡了。

劉儉的名字,他自然是聽過的,不但聽過,而且對這個人非常有好感。

畢竟,劉表也是黨錮之士中的一個人,而黨錮之政最終能夠開解,也是因為有了袁基與劉儉的努力!

如今袁基已死,天下黨錮士人最感謝的人有兩個,一個是袁紹,另外一個就是劉儉。

只是萬萬沒有想到,那個劉德然居然會推薦自己推進科舉,劉表心中萬分驚訝。

董卓見了劉表的神情,隨即將劉儉前一段時間寫給自己的書信遞給了對方。

「你不信?自己看看就知道了。」

劉表從董卓的手中接過了那份書信,仔細地看過一遍之後,臉上隨之露出了震驚的表情。

那封信,確實是劉儉寫給董卓推薦劉表的。

而且當中,對劉表這個人進行了大致的描述,雖然把劉表描述的有些理想化,但是不得不承認,劉儉在某些方面的描述,還是非常中肯的。

在劉儉的信箋之中,劉表仿佛找到了一張鏡子,將自己從上到下,完完全全的重新認識了一遍。

「想不到這天下,居然還有人能如此知我也?」

劉表一邊看,一邊驚詫地自言自語道。

董卓捋著自己的須子哈哈大笑。

「劉德然在識人之上,確實有他自己的能耐,非常人可及也!其雖不曾行遍天下,卻可識盡天下英雄,單此一項,老夫不如!」

說到這,卻見董卓衝著劉表施了一禮,道:「景升,科舉取人之法,事關大漢千秋之基,此舉雖然會動搖天下士人根本,但推行的時間越久,便可使天下讀書人愈多,以此為契機,大興學堂,使天下人皆知書知禮,此乃萬古之功業也,不知景升可願助老夫一臂之力?」

面對董卓的邀請,劉表的心不由激動澎湃。

他已經四十八歲了,即將年過半百,未來的日子,似乎掰著手指頭,都能夠數清楚了。

他這輩子本來不指望還能幹成什麼大事,但萬萬沒有想到,到了這個年紀,自己居然會被董卓和劉儉相中,讓他來履行這樣一樣足矣流傳千古……或是遺臭萬年的大事!

科舉!

身為士人之中的俊傑人物,且有興學之志,劉表自然能明白科舉所帶來的影響有多麼的巨大和恐怖。

但他同時也知道,這件事會對天下,對後世產生多麼巨大的影響!

科舉觸動的利益團體巨大嗎?

自然是巨大的,科舉觸動的是大漢朝最上層閥閱們的核心利益,科舉觸動的人群,足以顛覆大漢天下。

但科舉對這個世界有任何的遺害嗎?

至少目前的劉表看不出科舉對這個世界有任何的損害。

相反,科舉選拔官吏制度,可以給更多的人晉升的機會。

它能夠間接的促進到興學的作用。

不論是高門閥閱,還是豪右寒門,哪怕是黎庶,只要是想當官,那前提就必須得是學習!

要讀書!

像原先一樣,靠著家族的推舉走後門兒,得到名士的兩句優秀風評就能被舉為孝廉的日子,恐將一去不復返了。

這對於這個世界來說,難道不是好事嗎?

當然是好事了。

想到這,劉表的臉上露出了少有的堅定神色。

他向著董卓長長作揖,肯定的道:「此路荊棘,然相國和左將軍既然信的過表,那劉表願從此荊棘上而行,縱然是踏的雙腳生瘡,也在所不惜!」

聽到了劉表如此肯定的回答,董卓不由老懷大慰。

他用力的一拍桌案道:「好!景升果然是豪傑志士,老夫沒有看錯人,劉德然也沒有舉薦錯人!老夫得景升,如虎添翼也,咱們滿飲此爵!」

劉表也從桌案上舉起酒爵,向著董卓遙遙相對。

「盛飲之!」

……

……

劉表得到了董卓的推舉,留在了長安相助董卓推行新政。

而與此同時,劉儉則是摟著劉表歷史上的女人,在床上呼呼大睡著。

「主公,主公……」

夜已深沉,但是門外卻響起了聲音,將劉儉從睡夢中驚醒。

劉儉揉了揉揉自己的眼睛,扭頭看了看身邊光白如玉,風韻肉彈的蔡覓,不由輕輕動了下喉頭。

連續三天,自己差點都要被這丰韻的狐狸精榨乾了。

劉儉輕輕的抻了個懶腰,穿上衣服下地,來到了屋外。

屋子的外面站著他的密探頭子,國淵。

劉儉知道,一般情況下,要是沒有大事,國淵不會這麼晚還來自己的府邸見自己的。

特別是還跑到自己的內宅。

不過,這也確實是劉儉給國淵的特權。

一旦有重大要事,不論什麼時候都可以來找自己。

「出什麼事了?」

國淵說話言簡意賅。

「主公,確實出大事了,長安那邊,董卓表八及之一的劉表為五官中郎將。」

「好!」

聽國淵如此說,劉儉不由興奮的一拍手。

「新政終於來了!」

國淵小心翼翼地看著劉儉,緩緩開口:「只是主公,此策一出,天下會不會再度大亂?」

「一定會!」

劉儉眯起了眼睛道:「不出三個月,天下一定會戰事瘋起!但這場戰事不論會發展到什麼程度,也一定要打。」

「打贏了,新政就等於立住了腳。」

「打輸了,朝廷那邊的舉動就等於白乾。」

今天這兩章字數少點,容我慢慢增加字數

(本章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