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昭明站在工廠的生產車間裡的時候,突然感覺到自己後背陰冷萬分,突然鼻子一癢,打了一個大大的噴嚏。他揉了揉自己的鼻子,然後抱怨了一句誰又罵他了,就繼續在看那輛在他眼裡,比美人的S曲線還要美麗萬分的新型車體。

不得不佩服大明帝國,或者說中國人的智慧。他們在軍方提出要求之後短短的一個月內,就拿出了一個不錯的2號坦克車體的設計方案來。雖然大量採用了成熟的技術,這個車體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先進,可是卻也算是走了捷徑,用最短的時間完成了軍方的設計要求。

2號坦克的底盤最大的改進其實只有兩點,第一就是根據軍方的實際需求,增加了坦克底盤的容量和體積;而第二點就是替換了被人詬病最多的1號坦克懸掛系統,更換成了重新設計成的一種新式懸掛。

第一個設計其實沒有什麼太大的難度,畢竟一個方方正正的車體,對於大明帝國的設計師們來說,是一個毫無難度的課題。因為採用了一種新式懸掛,所以坦克底盤內是一個非常規整的長方形空間,如果連這個也設計不好的話,那他們也沒臉面活在這個世界上了。

新式懸掛採用的是全新的設計,負重輪兩兩一組捆綁在一起,使用外置的彈簧減震――這種設計大大的簡化了車體設計,因為所有的減震裝置,都位於車體外側。而這種懸掛系統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相對於1號坦克使用的拖拉機懸掛而言,可靠性提升了好幾個檔次。

更大的車體可以攜帶更多的汽油和彈藥,坦克部隊的獨立作戰能力將會被進一步的加強。更大的車體也能夠裝備更大的發動機和通信能力更強的聯絡設備,協同能力還有指揮能力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強化。

這種車體還沒有正式服役,就成了很多人眼中的完美作品,因為長而且大的車體提供了太多太多的便利,預留了太多的改裝空間,甚至陳昭明自己,都覺得面前這個車體,就是大明帝國未來二十年內的坦克標準設計了。

德國來的發動機總設計師威廉・溫格也不負眾望,拿出了加強型的THS-1型發動機,正式的生產編號是THS-5型航空發動機。這種發動機算是THS-1型發動機的終極改進型,功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且準確一些說,這款發動機可不是為了2號坦克底盤設計研發的,它誕生的原因是另一個有關飛機的設計項目。

不過因為那架飛機項目研發的滯後,這種THS-5型航空發動機,最終被2號坦克採用,變成了陸地坦克底盤的標準發動機裝備。有了這個強勁的心臟,2號坦克車的底盤在重量增加到原來的一點五倍的情況下,依舊保持了較高的越野行動速度。

當然,這種用了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就設計出來的新式坦克底盤,也遠沒有看起來那麼完美無缺。最讓陳昭明頭疼的一點,就是這種坦克底盤雖然攜帶的燃油會被1號坦克底盤攜帶的更多,可因為自身重量加上新發動機的油耗,實際行程並沒有比1號坦克增加太多。

「重心比起想像中來要更好一些……發動機和變速箱都集中在車體後部,坦克的越野能力也提高了一些!」一名技術人員正在核對測量的參數,在吵鬧的車間裡,他大聲的對身邊的組長喊道:「主要是因為車體長度增加了,所以跨越壕溝的能力也提高了不少。」

「配重做好了嘛?為什麼炮塔那邊的數據還沒有送過來?趕快派人去催!快!」車間的那一邊,一名負責這一次綜合測試的工程師,催促著自己的手下,儘快將應該準備好的東西準備出來。

這一次,是2號坦克底盤第一次測試完全狀態下的駕駛平順性,還有一部分越野地段的測試,也要在下午的時候開始。當然這時候炮塔是不可能設計出來的,畢竟比起車體來,炮塔的結構考證要更多也更全面複雜。

所以按照原來的計劃,今天並非是將炮塔安裝到車體上,而是用體積相當的一個假炮塔,加上水泥配重來充當炮塔完成測試。可是畢竟重量要儘可能的貼近現實,需要炮塔設計小組那邊拿出大概的重量數據。

「送來啦!送來啦!」一名工程師揮舞著手裡的文件,急急忙忙從車間的入口處跑進來,氣喘吁吁的將那張文件拍在了交接的工作人員手中。不遠處的一個長方形的模擬坦克炮塔的箱子邊,工人們將一塊塊寫好了配重的水泥塊,整齊的碼放在了這個假的「炮塔」里。

「陳主任,準備工作已經開始了,一個小時之後,炮塔配重會被吊裝到坦克車體上,然後正式測試就會準時開始。」車間的負責人畢恭畢敬的對陳昭明說道,沒有人會在副市長或者副省長之類的稱呼上,刻意去加上那個副職的稱呼,一般來說,大家都喜歡在正職不在場的時候,去掉副職的稱呼,直接稱對方職務――這帶著討好的意味,體現了中國語言和社交的博大精深。

眼前的這個裝甲部隊研究辦公室的副主任,由不得他不尊敬一些。陳昭明在兵部雖然職務並沒有太高,可卻是一個很有實權的位置,這個副主任有監督研製裝甲兵武器,和向軍方提供武器採購建議的權力。而他的背後,還儼然站著一個兵部侍郎沈延……

即便是沈延沈侍郎不夠分量,陳昭明身後還有現在炙手可熱的新軍,有那些和陳昭明交好的資本財團,還有器重於他的大明帝國皇帝朱牧陛下――即便不算上這幾天有些不走運氣的新軍司令王珏,不算王珏背後的王家,陳昭明自己在京師也已經是一個八風不動的強勢官員了。

「很好!一切就按原來的計劃開始就行了。」陳昭明吸了兩下鼻涕,覺得自己似乎有一些要感冒的苗頭,他吩咐身後的秘書去汽車裡取回他的外套,然後就又把自己的目光投向了那邊一群工程師們正在測試的坦克底盤上。

吊車已經準備就緒,沉重的炮塔在工人們小心翼翼的操縱下,一點點移動到了坦克底盤的正上方,然後依靠重力,這個模擬炮塔重量的鐵盒子,就緩緩落在了底盤上預留給炮塔的座圈上。兩者合二為一,成了一個緊密的整體。

隨著吊車垂在炮塔配重上的繩索緩慢的放鬆,坦克車體兩側的負重輪上方,原本寬鬆的懸掛結構上的彈簧,被壓得緊密了一些。然後在一個相對於正常的狀態下,它們停止了緊縮,完成了對整個車體和炮塔重量的支撐。

「彈藥重量配重確認……沒有問題!」一名負責彈藥方面的工程師舉起了自己的胳膊,大聲的對陳昭明還有幾個項目總工程師彙報了他的檢查記錄。

「無線電設備配重確認完畢!沒有問題!」這名彙報的工程師左手邊,另一名工程師舉起了胳膊,用差不多的喊聲彙報了他的記錄結果。這可是相當重要的一次測試,所以每一個環節都容不得有任何失誤。

「炮塔配重安裝完畢!」一直到最後一個配重分項確認完畢,所有的工程師都安靜下來了,等待著總工程師的命令。然後陳昭明身邊的一個老工程師就站出來下達了新的指示:「開始全面檢查!」

檢查完畢之後,陳昭明下令開始測試,這輛「完全形態」的2號坦克,就在駕駛員的操縱下,緩緩的駛出了工廠車間,開到了測試場內。然後在駕駛員小心翼翼的控制下,開始用遲緩的速度,來翻越測試場內早就準備好的各種各樣的障礙物。

這是對實戰條件下的地理狀況進行的模擬,有各種坡度的沙坑以及各種各樣考驗坦克的側斜坡以及鐵絲網和形狀奇怪的路障。2號坦克的底盤在這些障礙中緩慢的前進著,引擎轟鳴韻律十足,看得出來因為是第一輛測試樣車,所以駕駛員非常謹慎,現在的速度還遠沒有到達這輛坦克底盤的極限。

同樣的,測試也才剛剛開始,為了找出新坦克底盤上的缺陷,這樣的測試還要進行很多很多次。還要有2號樣車以及3號樣車甚至會一直延續到10號來這裡測試這些項目。

等到最後一個側傾斜坡被坦克越過,陳昭明帶頭鼓起掌來,他的身後那麼多的設計師還有工程師以及工人,都跟著激動的拍起手歡呼,這一次實驗成功,標誌著大明帝國未來又擁有了一種新的武器,比原來的武器更強更好!

終於從這輛實驗坦克的車體上移開了目光,陳昭明看向了京師北面。雖然沒有說出口,但是這個大明帝國裝甲部隊裝備的把關人,在心中輕輕的祈禱著,祈禱著那個男人能夠平安無事。

--------------

欠更兩章,龍靈記著呢,現在人居外地,實在太忙,沒有能力償還……還請各位讀者諒解。一旦有時間,龍靈就會還債……實在不好意思了!對不起!(未完待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