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大明帝國在遼東地區突破叛軍防線的部隊,在奪下遼陽之後就停下了自己前進的腳步,停在了一個相對於奇怪的位置上,所以日本軍隊還有叛軍的大約10萬主力部隊,已經退到了一個相對安全的位置上。

這些部隊目前為止並沒有脫離真正的危險,因為遼東的大明部隊隨時都有可能繼續南下,將他們合圍在本溪還有撫順境內。為了脫離於大明帝國軍隊的接觸,這些來自日本和金國的軍隊,還需要繼續挪動自己的腳步,向更安全的位置撤退回去。

不過這個時候,撤退到究竟哪裡,就成了一個很讓人難以統一意見的問題。日本人主張向東南方向撤退,趕在大明帝國切斷鐵路線之前,經過鳳城退向朝鮮境內。而葉赫郝連的想法是回自己在吉林的老巢,集結一些力量再和大明帝國尾隨到吉林的部隊打游擊戰拖延時間。

日本人無非是因為朝鮮地區距離自己的國土更近,方便接下來進一步的增援或者撤退,沒有了金國叛軍這個天然的屏障,那麼朝鮮地區當然也會危如累卵,形勢非常不樂觀。

而另一方面,叛軍想要回吉林的打算,也並不是一個好主意。因為現在吉林沒有多少物資囤積,加上斷了朝鮮這個天然的海上接口,錫蘭也無法支援金國接下來抵抗需要的物資。現在可不是當年大明帝國在東北沒有多少兵力的那個年代,想要再複製一次遼東叛亂,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大明帝國確實在某些方面腐朽遲緩,但是這卻不代表這個龐大古老的帝國真的是一個任人宰割的軟柿子。現如今遼東地區的新軍部隊展現出來的強大攻擊力,也似乎向所有敵人宣布了一個可怕的事實:那種靠拖延和等待就能打贏大明帝國的戰術,再也不會討到便宜了。

還有一個問題困擾著葉赫郝連,那就是北面的大明帝國進攻部隊,已經控制了開原,打下了開原也就意味著現在有一支明朝的軍隊比剛剛南下的叛軍主力更靠近吉林。一旦他們冒險北返吉林,大明帝國的軍隊先到吉林奪下城池,他們就被合圍在通化附近,進退不得了。

不過葉赫郝連也不願意相信日本人給他畫的大餅,一旦退入到朝鮮半島,那讓叛軍輾轉騰挪的空間就更少了,加上那裡幾乎就等於說是日本人的地盤,寄人籬下的滋味可並不好受。更重要的問題是,如果明軍從新在鴨綠江邊站穩自己的腳跟,那誰能保證他們不會跨過這條江水南下收復那些曾經的「失地」?

日本人一旦退入朝鮮,戰他們可以依託本土航線維持海上物資補充,退他們也可以從容的退回到日本本土――那個時候叛軍何去何從?豈不是說,葉赫一族要淪為大明帝國的階下之囚?想到這裡,葉赫郝連就對退入朝鮮地域半點好感也沒有了。

可是他卻沒有阻止日軍繼續向鳳城地區撤退的能力,看著斷後的三井孝宮指揮著日本士兵一個團一個團的登上南下的列車,開始沿著鐵路快速南下到寬甸附近的叛軍控制區域,葉赫郝連心急如焚。

還沒有等他找到辦法,解決目前的危局的時候,遙遠的戰場上,已經傳來了讓他更加絕望的消息。留守在鞍山要塞防禦地帶的統帥不戰而降,大明帝國超過50萬的大軍,已經全數渡過了遼河防線,占領了鞍山鐵礦生產基地,以及附近的煤礦產區。

大明帝國撿到了一個天大的鐵礦冶煉中心這件事暫且放下不提,現在讓葉赫郝連頭疼的主要問題,是大量的明軍部隊已經渡過了遼河,對日軍和叛軍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合圍包夾態勢。如果說退出鞍山遼陽築壘防禦地帶的叛軍算得上是金蟬脫殼的話,那麼現在追擊他們的大明帝國,已經算是吃掉了蟬殼,將注意力全部都放在了叛軍和日軍身上。

不僅僅對於叛軍來說,甚至形勢還稍好一些的日軍來說,這個消息都不是什麼值得慶祝的消息。所有人都明白,一旦大明帝國展開追殺,那麼逃跑的部隊日子就不會像現在一樣舒服了――被那些速度快,火力強大的坦克追上,下場不言而喻。

「陛下……」聽到了這個消息,同樣是在中軍帳內的金國第一將軍托德爾泰痛苦的嘆息了一聲,有些無奈的說道:「臣請親自督率一軍鎮守鞍山,就是為了怕發生守軍投降的事情……陛下強令臣隨軍出城,臣自不敢申辯,可現在看來,我們想要回到吉林,恐怕沒有那麼容易了。」

「朕……朕不是離不開將軍你嘛。」葉赫郝連也同樣被這個消息折磨得沒有了說話的力氣,他跟著托德爾泰嘆息了一聲之後,才緩緩的開口為自己的主張辯解道:「如果離了將軍你,朕就算回到吉林,又哪來的東山再起的機會呢?」

他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如果他將托德爾泰丟在鞍山自己逃走,雖然說逃走的幾率大了很多,可是他手下卻再沒有懂兵事的大臣了。到了吉林別說想要東山再起,就是用誰來調動部隊抵抗明軍的數十萬大軍,都成了一個問題。

所以他不得不帶著托德爾泰,用來約束逃跑的10萬金國最後的所謂能戰的部隊,用來對抗明軍隨後對吉林地區的雷霆打擊。為了這個目的,他不得不帶著已經有些尾大不掉的托德爾泰,帶著這個已經位比親王的大臣。

「現如今……有兩條路走……陛下。」托德爾泰也知道自己和葉赫郝連是綁在一條繩子上的螞蚱,為了自己有一個體面的結局,他不得不繼續幫葉赫郝連絞盡腦汁的想出對策來:「最好的一個選擇,就是現在輕車簡從立刻向吉林地區逃跑。我們只帶著精銳騎兵,湊夠1萬人足以成事……」

他的計劃是丟掉眼前的這十萬大軍,用最快的速度返回吉林,去接掌大局。可是這需要萬分的魄力還有對眼下形勢的清醒認識:葉赫郝連如果有這些能力,他也不會在關鍵的時刻接連犯下各種選擇錯誤了。

所以這個時候的他,把眼前的這十萬大軍當成了自己回吉林去重振旗鼓的資本,哪裡肯輕易的捨去。於是他開口問托德爾泰道:「將軍……如果隻身回去,朕能不能統御吉林各部,還是一個問題。眼下的這些部隊,可是你我二人安身立命的最後本錢了,輕易可捨棄不得呀。」

托德爾泰苦笑回答道:「陛下!這個時候部隊雖然說是安身立命的本錢,可也是招惹明軍大部隊的累贅。如果不丟棄這些部隊,那我軍就只能賭大明帝國主力不會選著追殺我們……可這種時候,我們賭得起嗎?」

當然賭不起,因為如果有一絲可能性,葉赫郝連這種自視甚高的傢伙一定不會去用自己的生命賭博,可是現在他也不得不冒這種風險了:「將軍,賭這一次……搏的是未來國家的命運……朕賭上這一回,又如何?」

「那我們就立刻反身率精銳騎兵,帶著能跟上的步兵,立刻向東北開進。」托德爾泰覺得葉赫郝連說的也有道理,事不宜遲也趕忙下了決定:「陛下,這一回比拼的是速度,如果我們能夠搶先在明軍奪下撫順之前,到達清原一代奪路而逃,就算是真的逃出升天了。」

他沒說的話是,這一切都要寄託希望在,明軍的主力部隊向本溪方向猛攻,追殺日本部隊上。如果明軍放過了日本的部隊,轉而追殺他們率領的這支叛軍,那依舊還是萬事成空。

「好!一切就按照將軍說的辦法去安排!」葉赫郝連強打起自己的精神,對托德爾泰吩咐道:「朕小睡一會兒,大軍就開拔!將軍自去,朕……好睏。」

這一路上奔逃,葉赫郝連早就已經困頓不堪了,多年的安逸生活,早就已經將他的彪悍和強壯腐蝕乾淨,連續兩天的奔波讓他失去了精神,托德爾泰甚至知道,這個皇帝陛下還吸食大煙,以此來振作自己。看著哈欠連連的皇帝葉赫郝連,托德爾泰沒有再說什麼,弓身退出了明黃色的大帳。

大帳之外,守在那裡的有幾個騎兵師的師長,他們都低頭等待著他們效忠的將軍托德爾泰出來,看見這位主子之後,趕忙圍了上來開口七嘴八舌的問道:「大人!大人!皇上怎麼說?皇上怎麼安排的?」

看著這些一臉焦急的手下們,托德爾泰也只能搖了搖頭,開口說道:「抽身的事情被皇上否決了……不過給了我調遣兵力之權,讓我們可以先向小市和泉水兩地開進。」

聽到這個消息,手下的這些將領們,也都長出了一口氣――這種時候,最重要的是有個主意,不論什麼樣的主意,只要有主意,就比亂起來強!(未完待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