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上午更替,加更千字,抱歉。

————

古羅馬時期的奶酪

古羅馬時期的奶酪

佩科里諾羅馬DOP乾酪(PecorinoRomanoDOP,羅馬硬質羊奶酪)是現存的最古老的奶酪之一,發源於古羅馬時期的拉提姆。它是羅馬軍隊每日定量口糧的組成部分之一。現在每年出產的佩科里諾羅馬乾酪超過六千七百萬磅,大多是由撒丁島生產的。

和歐洲其他地區的人們比起來,義大利人更喜愛在烹飪中使用各種蔬菜,而此傾向一直為人所詬玻科斯坦佐?費利奇(CostanzoFelici)於1569年完成一篇以可食用的植物為主題的專論——《關於成為人們食物的沙拉和植物》(De?insalataepiantecheinqualunquemodovengonopercibodel?homo),他在書中提到:「居住在阿爾卑斯山脈另一側的人們認為沙拉是貪婪的義大利人的專屬食物。正是義大利人搶奪了那些以綠葉青草為食的低等動物的糧食。」儘管如此,自馬蒂諾起,所有偉大的烹飪書籍作者都記錄了以蔬菜和香草為主的菜譜,比如用捲心菜、茴香、南瓜、生菜、蠶豆、豌豆、墨角蘭(marjoram)、薄荷或歐芹製作的湯、派和油炸餡餅(fritter)。

吉亞科摩?卡斯特爾維特羅(GiacomoCastelvetro)是一位義大利人,因為他的新教徒身份流亡到了英國。他於1614年著成了一本關於「義大利人食用的根莖類蔬菜、綠葉蔬菜和水果」的書籍,該書直到他去世後才得以出版。在書中,他聲稱「義大利人食用的蔬菜和水果多於肉類」,同時給出了如下理由:

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們可愛的義大利對肉食的著迷程度遠遠低於法國和這片島嶼(英國)。因為我們義大利人必須花費很大的力氣去尋找新的食物以養活在如此小的一片土地上居住的眾多人口。還有一個因素,與前面提到的那個原因一樣具有不可抗力,那就是義大利一年的九個月都處於高溫之中,使我們變得厭倦吃肉。

文藝復興晚期最受人們歡迎的蔬菜是洋薊。雖然馬蒂諾和普拉蒂納的書中沒有提到洋薊,它卻出現在梅西斯布戈和斯嘎皮的著作中。科斯坦佐?費利奇在上文曾提及的那篇專論中寫道:「它們是草叢刺間生長的果實,到現在已廣為人知。人們對它們的狂熱一直不減,所以現在大家對它們都很熟悉。在那些偉人之中,它們是有口皆碑的蔬菜。」這些偉人們吃洋薊的方式包括生吃,也會「用烤架或爐火烤食,或者與味道濃郁醇厚的肉湯一起燉煮後」食用。保羅?扎克基亞(PaoloZacchia)在他1636年的著作《四旬期的美食》(FoodforLent)中寫道:「煮食的洋薊宜於吞咽;烤制的洋薊宜於消化吸收;與松露一起烹調的洋薊(按廚師們的介紹,是指經野薄荷、少量剁碎的大蒜、胡椒、油和鹽調味的做法)可以喚醒人們的味覺。」

馬蒂諾和普拉蒂納的烹飪書中都有很多純素食的菜譜,這在當時確實是一種顯著的進步。在中世紀,人們認為只有窮人才吃蔬菜,而且大多是煮成湯來食用。而在文藝復興時期,為了保持健康,人們開始提倡吃蔬菜——據說,蔬菜可以使用餐者的胃從消化肉食的重負中解放出來,以便保持他們心智的自由。義大利的烹飪書籍作者們顛覆了自中世紀以來富人吃肉、窮人吃菜的古老成見,因此在烹飪史上開闢了一片全新的天地。

顯然,在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最為重要的一種素食是義大利面。有些種類的義大利面自古羅馬時期起就已經存在了,比如lagana,就是現在的寬麵條(lasagna)。在中世紀,廚師們嘗試著以不同的方法烹飪不同形狀的義大利面,這種類似的嘗試一直持續到了文藝復興時期。古羅馬人是將義大利面烤熟食用,而文藝復興的廚師們用水、牛奶或者肉湯將現和的生麵糰煮熟。他們還使用經乾燥處理的義大利面,這樣更便於保存。也正是脫水乾燥這一工序使得義大利面從一種手工製作的食品變成了商業產品。生產商品化的義大利面的中心城市主要是西西里、利古里亞(Liguria)和熱那亞;而不少早期的烹飪書籍中提到義大利面都是說「熱那亞的」。關於通心粉(macaroni,脫水的義大利面的通稱)的詳述請參見第三章。

馬蒂諾是第一個提出如何製作和烹飪細麵條(vermicelli,也叫「小爬蟲」)的廚師:

按如上方法揉好麵糰,然後用手指做出像小爬蟲一樣的細條;將它們置於陽光下曬乾,這樣可以保存兩三年。烹飪時,先用肉湯或者濃郁優質的雞湯將細麵條煮半小時,裝盤後配上磨碎的奶酪和香料。如果是在禁肉日,就用加糖的杏仁乳或者山羊奶來烹煮。不過因為奶的烹煮時間沒有細麵條長,所以可以像煮米飯那樣先用水煮細麵條然後再用奶煮。烹飪寬麵條、特里亞面(tria)、佛蒙蒂尼面(formentini)的方法也是如此。除了用奶液烹飪的之外,所有的義大利面菜肴上桌時都需呈現出藏紅花般的金黃色。

值得注意的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廚師們煮義大利面的時間都很長,因為似乎他們還沒有aldente(指煮熟的面的口感「彈牙」,有嚼勁)的概念。直到十七世紀,廚師們才建議在煮義大利面的過程中,可以在水沸騰時倒入冷水,通過這種暫時性中止煮制的方法,使煮出來的麵條帶有堅韌的口感。當時廚師們在烹飪中使用義大利面的方式跟現在截然不同,比如斯嘎皮建議「將煮熟的家鴨配以通心粉,就是古羅馬風味的菜肴」,以及「將肥鵝煮熟填餡,澆上小開口包(annolini)」。當然,這些都是只會在當時的宴會上出現的佳肴,其中,義大利面或者作為配菜出現,或者就只是主菜的一個部分。而對農民來說,配以黃油、奶酪、糖和肉桂皮的,或者是澆上香辣醬汁的義大利面就是他們一餐中的主菜,同時也是一份典型的素食。

斯嘎皮的倫巴第風味米飯

斯嘎皮的倫巴第風味米飯

先燉閹雞肉、鵝肉和塞爾維萊特肉腸(cervellate,豬肉腸)的高湯,用此高湯將去殼的米煮熟。用陶質、銀質或錫質的碟子盛好煮熟的米飯,並且撒上奶酪、糖和肉桂皮。再鋪上一層新鮮的「布提洛」(butiro)奶酪片、鴨胸肉片和鵝肉片,以及切成大片的塞爾維萊特肉腸。再在其上撒上一層奶酪、糖和肉桂皮,形成三層。最上面需鋪上一層潤澤的剛融化的「布提洛」奶酪。

文藝復興時期人們的食品儲藏櫃

食鹽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廚房必需品,而且相對較為昂貴。常用的鹽有兩種,一種是餐桌上使用的精鹽,另一種是適用於烹飪或者腌制魚和肉的粗鹽。義大利的絕大多數食鹽都來自伊比沙島(Ibiza)的礦山,此外北歐的食鹽也由此處供應。關於鹽的重要性,普拉蒂納如此寫道:「餐桌上不可缺鹽,否則所有的食物都會淡而無味;這就如同我們將一個沒有品位而又令人乏味的人稱作傻瓜一樣,因為他的品性之中缺乏精華之處。」一個有趣的現象很值得我們注意,那就是馬蒂諾和普拉蒂納的菜譜中很少提到鹽。雖然當時人們在煮義大利面時可能將鹽加入了煮麵用的肉湯之中,但是很顯然,兩位大師都認為應當等菜肴上桌後再由用餐者自行加鹽。

說到義大利面,美食史學家克里弗德?萊特(CliffordWright)提到:「有足夠多的證據表明,通心粉在十四世紀就廣為人知了……通心粉早期的歷史大都和西西里密切相關。雖然我們無法確定西西里是否為通心粉的誕生地,但是我們知道在那裡作為特權階級的貴族們和猶太族裔都食用通心粉。」有一點可以明確的是,食用義大利面的風潮是從西西里擴展到整個亞平寧半島的。另一位美食史學家奧迪爾?雷東(OdileRedon)補充說:「我們一直認為使義大利面廣受歡迎的是馬可波羅,但是現在我們不得不懷疑這個大家鍾愛的傳說,因為我們在馬可波羅出生以前的文獻資料中發現了關於maccaroni(現代義大利語中的maccheroni)的記錄。」在中世紀,佛羅倫斯還有一個義大利面製作者的行會,叫做寬面製造者同業會(Lasagnai)。第三章將對義大利面做更詳細的介紹。

提到奶製品,牛羊奶是極易腐爛的。因此,由城中的小販出售的牛羊奶,有時是經加水稀釋的。總體來說,山羊奶和綿羊奶的產量比牛奶多,特別是在義大利半島較南部的地區。比起義大利南部地區,北部的人們更經常使用黃油;在南部,人們更多使用橄欖油烹飪。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烹飪書籍中都沒有提到奶油,個中緣由至今仍是個謎。蛋類的使用比較廣泛;而且有時候人們烹飪它們的方法也相當簡單,有一個菜譜甚至提議將它們直接打到爐火的餘燼中烹制。

奶酪則主要包括兩類,一類是像瑞可塔奶酪ricotta,乳清奶酪。——譯者注那樣的軟奶酪,通常它們都在春天製作,並且多用作炸餡餅的填餡。另一類是磨碎後撒在蔬菜和義大利面上的那種硬奶酪——多用綿羊奶製作。奶酪也通常做成派來食用,其製法就像做芝士蛋糕那樣,將「所有在你看來適於混在一起吃的各色奶酪」一起融化,再與蛋黃和攪打好的蛋清完全混合,最後灌入餅皮中烘烤即成。

燴雞肉塊(Gratonata)

切好雞肉,用豬油和洋蔥煸炒。炒時加入少許水,以幫助炒熟;並且不時用大勺翻炒;加入香料、藏紅花和酸葡萄汁後,開始煮。另一邊,按每一隻雞四隻蛋黃的比例取來蛋黃,與酸葡萄汁一起攪勻,在另一鍋中煮蛋黃液。其後,將所有材料放入平底鍋里攪打,並與雞肉塊一起煮熟。此時便可關火享用美味的燴雞肉塊。

——選自《十四世紀的廚房》(LibrodellacucinadelsecoloXIV)

文藝復興時期人們的食品櫃中自然還有各種形式的豬肉油脂:新鮮的或者鹽腌的豬五花肉(培根肉)、豬背肥肉和豬油。它們多用於油炸和製作派的酥皮,還可將豬油塗抹於瘦肉條的切口之上以便烤制。

當然,在文藝復興時期,缺少了橄欖油的食品櫃是不完整的。橄欖油不只是在烹飪中無處不在,而且還被用作照明的燃料、藥膏和潤滑劑。達?芬奇一生的大多數時光都在橄欖園環繞的環境中度過,在他的筆記中還出現過橄欖榨油機的草圖。他試圖設計出一種更好的榨油機以便榨出適用於他繪畫創作的橄欖油。他還寫了一則關於橄欖的「預言」(prophecy):「從天國的方向一瀉而下,賜予我們光和食物。」這則預言所對應的解答便是「從橄欖樹上落下的橄欖」。儘管許多人在其住所附近就栽種了橄欖樹,但橄欖油的商貿活動以及專業的橄欖油商人在當時也是存在的。

在本章中,馬蒂諾和普拉蒂納有了一個簡短的出場亮相,隨後,筆者將要展開對這些文藝復興時期的大廚們以及他們**性的烹飪書籍的詳細介紹。

甜味香料粉

甜味香料粉

《烹飪藝術集》(Operadell?artedecucinare)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最具影響力的烹飪書之一,其作者巴托洛米奧?斯嘎皮是教皇聖比約五世(PopePiusV)的御用主廚。斯嘎皮在書中推薦了這種糖和香料的混合調味料,以增添菜肴的風味。現在,用這種甜味香料粉搭配肉類和禽肉仍然十分美味。

24支桂皮枝

1盎司丁香

1/2盎司糖

1/2盎司乾薑

1/2盎司磨碎的肉豆蔻末

1/4盎司天堂之谷(摩洛哥豆蔻)

1/4盎司藏紅花

將桂皮枝搗成小片,與其餘配料一起混合裝入香料磨粉機,然後碾成細末。用密封的罐子儲存這種混合粉末,可以保存3—4個月。

最後出產量為1/2杯。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