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開府建衙」(求訂閱、月票)

梅清臣頓了頓,沉聲道:「江大人,你是從南州來的,南州刀獄之亂,你也是親歷,當知曉刀獄之重,若有一絲差錯,是何等大災。」

「咱們江都刀獄,從上至下,足有二十八層,其中關押的妖魔不計其數在,相較之下,吳郡那邊根本不值一提,怕是其中一層都填不滿。」

他說著,面上竟露出幾分驚懼之色:「當年,有一尊真魔橫空出世,陽州萬里之地皆遭其荼毒,白骨如山,血海滔滔……」

「我肅靖司上至將軍,下至執刀人,近萬人傾巢而出,,折損近半,方才將其鎮入刀獄之中,」

「誰曾想,那不過是此魔故意為之,想要混進刀獄之中,破壞鎮妖石,放出無數妖魔。」

這不是妖女如出一轍?

不過這真魔可彪悍多了。

江舟轉轉念詫道:「真魔?」

「不成仙,便成魔。」

梅清臣道:「仙門中人,數千年苦修,到頭來又有幾人能成正果?」

「劫波難渡,渡過了成仙作祖,渡不過,便灰飛煙滅,身死道消,」

「不過也有那等不甘之輩,自斬真靈,捨身成魔。」

「這便是真魔,乃是於劫波之中泯滅一切性靈,附身於劫中外魔,與之融為一體,偷得苟延殘喘之機。」

梅清臣說到這裡,看向江舟:「江大人乃是三品尊聖,此中玄機,該比本官更清楚才是。」

江舟若有所思道:「劫起自虛空,實則皆出於人心諸邪欲邪見,逆之則仙,順之則魔,倒也在理。」

梅清臣點點頭:「本官不修道也不參佛,上中道理不過是道聽途說。」

「不過,不管是仙是魔,都非塵俗凡人可比。」

「真魔一出,必是生靈塗炭。」

「當年我肅靖司也是省悟地太晚,若非尊勝寺金頂大師及時現身,又其數千年所煉的不壞金身將此魔鎮入黃河之下,後果真是不堪設想……」

梅清臣滿臉餘悸。

江舟對這數十年前的陳年舊事沒有什麼概念,不過大概也是能想像得到幾分。

難怪尊勝寺在江都有如此威望。

不過他想知道的事卻仍然沒有說到。

直接問道:「這與朱家又有何干係?」

梅清臣道:「當年金頂尊者雖以金身鎮魔,但刀獄也被那真魔破壞,搖搖欲墜,難以修補,只能重鑄。」

「這刀獄乃是當年聖祖彙集天下仙佛各道賢聖方才鑄成,只是修補,便已難如登天,所費巨靡,何況是重鑄?」

「錯非能集陽州一州之力,斷無可能。」

「當時肅靖司元氣大傷,鎮住破損刀獄,與各方蠢蠢欲動的妖魔,已經是勉力而為,哪裡還有餘力?」

「好在,當時以朱家為首的江都各大高門聯手,居中調和,出了無數財力物力,又以極大代價,令得尊勝寺傾力相助,獻出巨量神金,寺中高僧盡出,為刀獄加持佛咒,重鑄洞庭湖底大獄,解了滔天之禍。」

江舟不由道:「這麼說來,咱們肅靖司豈不是還欠朱家的天大人情?」

梅清臣擺擺手:「都是過去的事了,天大的人情,數十年來,咱們肅靖司早已經還清了,要不是因為這事,咱們肅靖司還有陽州許多人,都欠了天大人情,那幾家當年雖然權勢不小,卻也難有今日氣象。」

「除了此事,倒也未曾聽說朱家做過什麼大事,懷右朱家在朝為官的人也不在少數,事是做了不少,不過也都是些職責內之事,說大功遠談不上。」

他大概也回過神來,江舟問這話的意思。

朱家若不是為帝芒做了什麼大事,又怎會如此有意回護?

不過,梅清臣並沒有想到,江舟的猜測遠不止此。

當初因為城隍施公緒之事,在金闕之上,朱九異竟知道帝芒與幽冥之間有著某種不可調和的矛盾。

這事連李東陽這個當朝太宰都不知道。

原本江舟以為,只是因為朱九異在朝中經營多年,而李東陽只是初為太宰,無人可用。

但現在從種種跡象來看,未必是這麼簡單。

很有可能,朱九異,甚至是整個朱家,曾經為帝芒做過什麼不為人知的事。

而這件事,十有八九,和幽冥有關。

這也就能說得通,為什麼郭家兄妹之事,背後隱約有著幽冥陰司的影子了。

暗中在與帝芒鬥法的那個「幕後黑後」,很可能就是幽冥陰司。

天底下能有這底氣和本事的,除了仙門,也只有陰司了。

只不過,若梅清臣所說的數十年前的刀獄之劫,也其中不知有沒有聯繫?

若有聯繫,又是什麼?

這一點,是江舟怎麼也想不通的,信息太少了。

不過,到了這一步,他基本也能猜出「幕手黑手」到底打的是什麼主意。

不外乎是和帝芒一樣,想將他變成自己的一枚棋子、一把利刃。

其目的,應該是朱家,或者,是他自己。

以郭家兄妹開始,揭開的是秋闈大比的齷齪,最終的結果,必然是他與朱家爭鬥,最終不是他死,就是朱家死。

不過若要他死,當初他在幽冥之時,就是最好的機會,沒必要等到現在。

他是有底牌,可對方並不知道。

所以,只能是要他去對付朱家。

或許,就與他猜測的朱家有可能曾經做過的「大事」有關。

一念及此,江舟都有點想抽身而退了。

畢竟沒有誰喜歡給人當刀,當成棋子隨意搬弄。

不過,他不能退,也不想退。

再說了,對方盯上了他,他退到哪裡都沒有。

躲了這次還有下次。

與其讓人惦記著,不知道下次的算計什麼時候再來,還不如現在順著對方的心意,好好地當一把「刀」。

不過,最這後他這把刀到底是斬向朱家,還是斬的誰,就不一定了。

尋思了陣,江舟便開口道:「梅大人,若我所知不錯,我這廷理是不是該有屬官了?」

「屬官?」

梅清臣回過神來,有些發酸道:「也是,年紀輕輕的,竟然就做了廷理,這次要是再把朱家拿下,這『理』字就得改成『尉』字,位列當朝九卿之一了。」

江舟笑道:「我自己都不做這夢,陛下只封了我官兒,可沒把我在肅靖司的職司給下了,你見過身負兩職的廷尉?」

梅清臣一愣:「也是啊,這陛下什麼意思?」

「誒,不管了,反正升官兒是件好事兒,不過,江大人你這事請恕本官沒法幫你了,咱們肅靖司本來就缺人,你可別想著再從司里挖人,那是不可能的!」

他以為江舟問這事,就是打的挖人的主意,警惕地盯著他。

江舟笑道:「放心,不挖你的人,不過,你得借我幾個人用用。」

「江大人說的是虞拱、馮陳禇衛等人?借倒是可以,你用完可得還。」

梅清臣有些不情不願:「不過,理正、理史二職,這幾人可做不來。」

廷理一職,其實已經能算是一個獨立的小衙門,職權還不小。

其下有監理、理史、左右監平四官,廷役兩班。

其中理正,算是廷理的副手,主決疑獄,相當於審案的判官。

理史,管方案筆錄之流。

至於左右臨平,主逮捕、詔獄之職。

廷役就是差役了。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往臉上貼塊金,都能用上「開府建衙」這四個字。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