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道里挖泥運泥,除了蠻力,還需人手搭配,單幹是最慢的。

童老貴把任務分配下去後,大家還是各找夥伴,或兩家合夥,或三家一起。

陳揚卻堅持單幹。

這時候,就顯示出家裡人多的好處了。

除了小腳奶奶和患病母親,陳揚是全家總動員。

爺爺身體硬朗,讓他不幹都不行。

大妹陳平雖然是個女的,但也能頂半個男勞力。

二弟陳兵的師傅劉仲平,關係掛靠在公社木器社,木器社臨時放假,參加水利建設,陳兵當然要回家幹活。

十一歲的二妹、九歲的三妹和九歲的三弟,因為村小臨時放假,也被陳揚拉出來幹活。

分工也很明確,爺爺帶著二妹三妹三弟,在河道里挖泥。陳揚與大妹和二弟三人,往岸上運泥。

爺爺使用鐵鍬,挖出一塊一塊的泥,二妹三妹三弟三人,往畚箕里裝泥。

陳揚使用的是大畚箕,他力氣大,能挑一百五十斤以上。

大妹和二弟力氣小,用的是小畚箕,每趟重量不超七十斤。

四個大畚箕,八個小畚箕,輪著使用,節省時間。

難的不是挑擔,而是河床有坡度,還是五六十度。

陳揚和爺爺一起,先在河坡上鏟土,造出一條臨時性的階梯,共四十級台階。

開始幹活了,陳揚不說不笑,全身心的投入。

畢竟是大人,陳揚乾得起勁,也乾得忒快。他上下三趟,大妹和二弟頂多只有兩趟。

一家人齊心協力,從午後干到黃昏。吃過晚飯,挑燈夜戰,又乾了三個小時。

爺爺對陳揚說,「至少挖了一方土。揚,這個速度夠快的了。一個月,肯定能按時完成。」

八點四米的地段,需要挖運泥土二十五個立方,照這個速度,是用不了一個月。

陳揚笑道:「爺爺,這是第一天啊。再干兩天,這幫小東西准得趴下。」

爺爺搖了搖頭,「你也堅持不了多久。照你這個猛勁,也扛不了三五天。」

「那怎麼辦?爺爺,你有什麼好主意嗎?」

「做個車軲轆,裝在岸上,挖出來的土,擱在木板上,通過車軲轆拉上去……」

陳揚搖頭否認,「這不行。那種車軲轆,能拉多少泥啊。二三百斤,就夠咱們使勁的。」

爺爺笑了,「揚,你修拖拉機帶回來的廢件,可以派上大用場。特別是那幾個齒輪,用在車軲轆上,搖起來很輕鬆的。」

陳揚眼前一亮,「滑輪?爺爺,你能做?」

「我試試吧。不過,我想做一個更好的東西……」

不愧是爺爺,不愧是當過木匠的人。

爺爺一頭扎進後院的雜房,接連好幾天「發明」他設想中的東西。

陳揚帶著弟弟妹妹們,在河道里繼續挖泥。

但大家越干越累,速度也越來越慢。

河道里的泥,表面是乾的,但挖下去就是濕泥甚至是泥水。

一方濕泥或泥水,重量會增加一倍甚至兩三倍。

弟弟妹妹們叫苦連天,干一會歇一會,乾脆癱在地上不起來了。

陳揚看看兩邊,人家的速度比他更慢,他不是落後分子,便批准弟弟妹妹們休息一天。

這時,爺爺的「發明成果」出爐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