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泥巴屋容易,沒多少技術要求,只要有個大師傅帶著幾個木工就行。磚屋可不同,扎手腳架、扎鋼筋、砌牆,那樣不是技術活?山裡面,有幾個人懂這些?也就是李家是修水遷過來的,太公那邊的兄弟有人會幹泥瓦工,當年公公婆婆才咬著牙讓二伯、傳猛伯他們都去老家那邊學了門手藝,好農閒時干點零工補貼下家用。

技術工人的暫時性短缺,這就是一個賺錢的機會!

李家明壓低了聲音,小聲道:「二伯,現在工地上將附近兩三個鄉的手藝人都請完了,街上的人想做房子,都得等工程完工後才能動工,也就是說最早也得等到九月份才能動工。你想啊,我們的房子裝修完了,人家的才動工,街上會多缺店面?」

「是哦,你的意思是?」

哎,二伯一輩子就是個二老板的命。

「小學的工程八月底必須完工,這之前大家都請不到人手,等九月份一完,馬上就是國慶,那些找不到店面的生意人,還不得急瘋?嘿嘿嘿,到時我們手裡有店面,想怎麼租還不是由我們說了算?」

「要的,你這腦子就是聰明!」

二伯大喜,工地上最不缺的就是人,自己當著二老板,多買幾斤散裝酒、幾條煙給工友們,哪個不會幫忙?有這麼多人幫忙,那三幢房子,鋼筋混凝土乾得有多快,牆砌得就會有多快。到時候,人家的房子才開始做,自己家的店面都能往外租了!

不,還有更好的事,到時候工程完工後,本地的房子肯定也要請人做,只要能給工程隊找到活干,王振國還敢輕易將二伯踢掉?做工程賺錢是賺錢,可若是攬不到工程,老闆上吊的心都會有。手下那麼多人,若是沒活給他們干,好不容易拉起來的隊伍說散就散。

「對哦!」

二伯一拍大腿,咧開了嘴巴笑,若是街上都做成三層的磚屋,這得賺多少錢啊!他現在覺得這二老板的位子,坐得又穩當了不少,幫私人做房子雖然沒有幫公家賺得多,可架不住房子多啊!

李家明等二伯高興了一陣,才問道:「二伯,私人做屋材料上賺不到錢,最多是人工上賺一點錢,這還能賺大錢?」

說起老本行,二伯得意道:「家明,你這就不懂了。私人做磚屋,最耗人工的就是樑柱的澆鑄,得等鋼筋混凝土乾了才能砌牆,那幾天時間,泥瓦師傅可是光拿錢不幹活的。」

明白了,二伯是想包人工!工程隊承包建築不同,這邊的框架剛澆鑄,那邊的已經乾了,各個工種都沒有閒的時候,省下來的人工就是利潤!

「厲害!」

李家明的馬屁讓二伯大樂,得意洋洋地從抽屜里拿出土地證遞給侄子看,考究道:「家明,好好看看,看你能看出什麼門道來沒?」

「哦」,李家明笑嘻嘻地接過二伯手裡的土地證,掃了一眼就大驚,這可是有錢都難買的風水寶地!

這地皮離街中心不遠,算得上是黃金地段,可這不是關鍵,關鍵是它的形狀。由於河道的關係,那是一塊狹長不規則丿形的地皮,左邊一大半的面積進深不夠,不適合做住房只適合做店面。店面與住房的價值差距,只要是個生意人都知道,這樣的地皮居然落到二伯手裡了?

不對!

李家明現在天天做幾何題目,對各種圖形敏感,仔細回想了下那塊地皮,雖然一邊靠河堤的一邊深凹進去,但應該遠不止四百平方米?嗯,搞不好,那塊地皮應該有五百多近六百個平方米。

李傳民知道瞞不過自己這聰明透頂的小侄子,小聲道:「家明,土地辦的張主任就是張衛民的堂弟找了我,想買點鋼筋。我答應了賣給他六噸,他和孫鄉長一人三噸,以指標價賣給他們,再幫他們聯繫水泥預置板,足夠他們一人做一幢磚混結構的三層樓。」

這就說得過去了,土地辦主任可是個權力不小的實缺,手稍稍松一松,一百平方米就成了七十,何況是狹長不規則的地皮。更重要的是,那個孫鄉長是隔壁高橋人還是鄉政府的二把手,二伯幫他買到了現在有錢都難買的鋼材,他幫二伯搞塊好地皮、少算點面積,那還不是他一句話的事?

這地皮好啊,看似不合適做房子,可店面比房子更值錢!

『啪』的一聲,二伯拍了下侄子的後腦勺,讚嘆道:「家明,還是你聰明,一看就知道其中奧妙。你是不知道,就剛才張建軍讓我選地方的時候,我總覺得這地方好,可就是說不出哪好,還不敢讓人家曉得。等我跑到現場上去看了一下,才知道其中的好來!

你不曉得,張建軍那人死貪活要的,要是讓他曉得這塊地皮比他自己的還更好,哪輪得到我們啊?」

張建軍能看不出來?不對,那傢伙是奸滑,壓根就是嘴裡說得好,其實是將沒人要的東西往外扔。

李家明想了想,搖頭道:「二伯,張建軍不是看不出來,他是不想要這塊地皮。」

「啊?為什麼?」

不為什麼,這樣一邊寬一邊窄的地皮只適合做店面,不適合做住房,而且只適合一家人來做,才能做得成。鄉上的要求是三層高的磚房,左邊的地皮勉強能夠做出套結構稍好點的小住房,延伸過去的地段做出來的房子,連筒子房都建不了,只能象旅館樣留一條走廊,臥室、衛生間、廚房並成一排。這樣的住房,別說賣,即使用來自住都覺得不方便。也就是二伯準備的錢多,可以買下一片來,否則單買一個鋪面的面積,樓上的房子連扶梯都不好建。這樣的地皮,除了自己家,還有誰會要?

對於不愁搞不到好地皮的張建軍、孫鄉長他們來說,還不如在街上最中心的地方,建樓下店面樓上住房的房子。別忘了,他們都是本地人,而且對未來看不得那麼清楚,還想著店面之上做兩層住房起來,以後不當官了,可以自己住也能給兒女當婚房。

正高興的二伯想了想,還確實是這麼回事,象他們那些當官的,不就占著街上最中心的地段?

「嗯,是這個道理,要是我不準備以後賣屋供三妹、滿妹讀書,這樣的地皮我也不想要。不方正,做出來的房子根本沒結構,連個客廳都沒辦法做。特別是最右邊那三個店面,連扶梯都要占七八個平方米。」

這就是小富靠勤勉,大富由天定,二伯無子自然不會考慮住房結構的問題,只會往賺錢上去想。自己則是眼光『精準』,知道未來經濟會以難以想像的速度發展,更知道如何為自己謀取到最大的利益!

一鋪能養三代人,一兩套結構好的房子算什麼?

見侄子明白自己的想法,本還準備耐心解釋的二伯更是高興,開始按照他的經驗比劃,這不可再是三個店面的事,而是五六個店面的問題。其實不用二伯比劃,懂點建築的李家明也知道,他一看到這土地證就知道這大好事。

「那就這麼建唄,這些東西我又不懂。」

「你呀」,二伯拍了下他的腦袋,慈祥道:「還記得當初的協議吧?你占三成里的一成,我占兩成,但你是保底一幢磚屋。我估摸著,這一排房子中間都共用樑柱框架,建六個店面是沒有問題的。

我今天特意回家,跟你嬸嬸商量了一下,店面、房子都一人一半。」

啊?這等於送自己一個鋪面兼兩個大房間,房間不重要,關鍵是店面!別看現在鋪面不值錢,等兩三年以後,一個鋪面賣七八萬都好賣。

李家明愣了一下,急切之下用上了敬語,「這怎麼行?當初說好我只拿一成,那就只能拿一成。二伯,我只出個主意,事情全是您在張羅的。」

「蠢牯!」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