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明的父親跟他大姐夫終於回來了,不但帶回來細木工板的全套工藝流程,還帶回來了三千張細木工板的口頭訂單,以及便宜購買到的七台舊設備。鄧灝是學機電的,打工也是從事這一行,搞些便宜的舊設備可謂是熟門熟路。要不是時間太緊,他肯定還能淘到不少好東西。

農村人重禮數,結婚頭三年,新女婿得去給老婆的長輩拜年送禮。一回到同古,當人女婿的李傳林、鄧灝立即回崇鄉,拜完年、送完年禮又趕回縣城忙碌。

能作主的人回來了,按理說李家明可以退出了,可李傳林依然拉著兒子參與這事。他就這麼一個寶貝兒子,賺再多的家業遲早也是兒子的,兒子聰明會讀書不假,但經驗這東西得經歷過才行。

只是李傳林兄弟沒想到,這小子一反前幾天跟柳老師他們爭辯時的嘴臉,好象屁股坐錯了位置一般,儼然成了工人代表,句句都是替工人考慮。

「耶耶,你講養老保險不行,那是對老工人的不公,但大病保險、意外事故保險要幫人家買。你看啊,去年朱師傅鋸斷兩根指頭,廠里光醫藥費就出了三千多。要不是人家老實,還不要賠人家幾千塊錢?」

「明伢,帳不是這麼算的。你曉得廠里幾多人不?要是每個人都買,一年最少得七八萬呢!還有大病保險,得病肯定是自己的事,哪有廠子來負責的?」

在如今的社會條件下,從經濟的角度看,幫工人買保險確實不合算,可李家明依然勸說道:「耶耶,錢是賺不完的,一個好名聲比那幾萬塊錢強得多。你看吳叔叔他們,每人工人一年一百塊錢的保險、每日免費提供午飯,要是加通宵班還有夜宵,哪個工人、老表不講他們好?我們是本地人,要是做得還不如他們外地老闆,縣裡的領導、親戚、朋友、老表會怎麼看我們?」

這怎麼行?保險還只是小錢,給工人提供午飯、夜宵,那就是大錢了,搞不好一年得多開支五六十萬呢!

兩兄弟沉吟一陣,在名聲的誘惑之下,同意了給工人買大病保險和意外事故保險,可李家明還是堅持向藥廠學習。做企業不同於做生意,除了賺錢之外,也要承擔社會責任的,何況這是家鄉,美不美家鄉水,親不親家鄉人。

也幸好這幾年李家明太出色了,出色到崇鄉人都將他神化了,都講他是『懶鱗』(潛龍)又講他的財神轉世,傳得神乎其神。被人神化了也有好處,那就是說出來的話,能讓人覺得合情合理,甚至還能蒙上一層目光長遠的外衣。

「耶耶,你出去跑了一趟,對細木工板的事,心裡有數了吧?外頭需求那麼大,廠里的產能就這麼一點,以後工人還不是要加班加點地做?

一餐飯才幾多錢?要是能省得工人花個把鐘頭回去吃飯,讓他們多加一個鐘頭的班,我們什麼都賺回來了!」

是啊,經李家明這麼一誤導,對這產品有信心的李傳林就想偏了。工廠就那麼點設備,產能肯定不足。

有危險的細木條加工外包後,剩下的都是些沒什麼危險的工序,工人當然可以多加班。莫看加班費一個鐘頭兩塊錢,其實廠里賺得更多,一餐飯最多也就塊把錢,哪能跟賺回來的比?

「要的,還是你腦殼聰明!」

高興的李傳林揉了揉兒子的腦袋,又給大哥解釋起細木工板的市場前景,及新廠的產能不足等事。能得個好名聲,又能多賺錢,沒多想的李傳健哪有不同意的,何況他只是來幫忙的,大主意還是得老三來拿。

沒一陣工夫,大姐做好了飯,大家起身去吃飯。飯桌上,李傳林又說起外包的事來。將一些技術含量低的工序外包,看似是少賺了錢,其實是提高了生產效率,賺得比什麼都做還更多。

只是怎麼搞,得跟大哥解釋清楚,讓他去跟傳猛哥他們商量。自己是銀子灘游家的女婿、傳猛哥和二哥是游沅王家的女婿、大哥又是金姑沅曾家的女婿,這事不商量好,各人的老丈人家都會有意見的!按理講,選擇銀子灘最好,大家都是一個村的人,以後好多事都要仰仗村上幫忙。可李傳猛他們三兄弟加上李傳民,四個人的老丈人都是游沅的,這邊才兩個,而且承萬哥還不需要照顧了,光那個糧油店一年就賺十幾萬。

李傳林剛把事情講完,早有準備的李家明就接嘴道:「耶耶,我想買十套橫鋸、縱剖鋸,在銀子灘建個分廠。收回貨款後,廠子賺的錢用作修祠堂。」

十套設備就是七八萬塊錢呢,李傳林連忙道:「明伢?」

「耶耶,我以前在銀子灘讀書,午飯在阿婆屋裡吃,學禮阿公、桃香婆婆他們都拿棕子、月餅給我跟妹妹吃,過年還有壓歲錢、果子拿。要不是怕他們不要,我都想捐一個小廠子給他們。」

想起以前的種種,剛才還心疼錢的李傳林連連點頭,欣慰道:「要的,知恩要圖報!要是沒桃香嬸嬸借壽材,那年,哎。不講了,我幫你進設備。」

「耶耶,還要掛在我們廠里,能省不少稅收呢。」

「那當然,要是多交次稅,還能賺到什麼錢?」

既然由家明自己掏錢出來,那就不需要跟大家商量,而且廠子選在銀子灘,大伯的兩個舅兄還可以去上班,可李傳林剛剛提出這事,李家明連忙阻攔道:「大伯,莫聽我耶耶的,在廠子裡做事能賺幾多錢?」

家明可不是一般伢子,尋財路可厲害呢!剛謀點小私利的李傳健愣了一下,連忙問侄子還有什麼財路。要不是定了規矩,自家生意不用親戚,省得搞出麻煩事來,他老早就安排兩個舅兄和姨夫進廠了。

「大伯伯,柳老師他們正想推廣香菇種植。我算了一下,只要不出意外,一畝地能產七八千斤香菇,萬把塊錢投資一季能純賺四五千塊錢,一年能種兩季咧!」

這事李傳健聽過柳老師那麼一講,可沒想到居然這麼賺錢,連忙道:「這麼多?他們沒打野話(胡說八道)吧?」

「是真的,一袋菌棒是兩塊錢,能產一斤五兩至兩斤香菇,收購價最少在兩塊錢。即使要打棚、蓋遮陽網、塑料薄膜,一年少講賺萬把錢,應該是沒問題的!」

一年能賺萬多塊錢,那還上什麼破班?一家萬把塊錢,舅兄、姨夫他們拿不出,自己還拿不出?

「要的!家明,這些事你更懂,到時候你去尋他們談,錢歸我來借。」

正吃著飯的大姐也連忙答應,她也有三個舅舅兩個姨父呢。

「嗯,等林科所開始推廣的時候,我去尋柳老師講價,爭取再便宜點。嘿嘿,要老表一次性拿幾千塊錢出來,有幾個拿得出?我們買得多,當然要便宜點嘍。」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