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底。

轟,伴隨著最後一聲炮響,巴陵城下的官軍越來越遠,越來越遠,再次像潮水般的退去。

朱高煦站在城頭,看向遠處,觀察官軍撤退的方向。

看到官軍退去,朱高煦正要下城樓,樓下有哨騎瘋狂跑上來。

「報,大王,福州大勝,福州大勝,活捉劉榮,朱能帶不到五萬兵馬敗退。」

朱高煦大喜,拿過戰報。

朱能當天強攻福州,福州有點頂不住,李遠拿出大殺器,瞬息扭轉劣勢,接著派兵出城追殺,朱能見大勢不妙,又不敢退,因為這個時侯下令退兵,可能變成大潰敗,咬牙派人硬頂,雙方正在野戰大戰,難分上下之際,洪錚帶領的水師到了。

水師戰船上百艘,千炮齊轟,沿著後世的倉山區在閩江里轉,打的官軍南側陣營大亂,官軍瞬間就崩了。

官軍南方陣營的崩潰,直接影響到北面與李遠兵馬的大戰,最終引起慘敗。

李遠親率騎兵追出去一百多里,俘獲無算。

戰後,李遠點驗降兵,除了一些失蹤和逃散的,得到步騎合計約十八萬降兵,加上他手上原有的兵馬,已經接近二十五萬。

此時大明內戰的最大好處是,降兵重組之後,立馬能用。

他留三萬據守福州,親率十五萬兵馬北上,支援湖廣。

另有數萬與洪錚一起,從海路直襲京師。

「好,好,李遠打的好,朱棣死定了。」朱高煦已經感覺到勝利在向他招手。

他重新回到城頭看官軍敗退的場面,突然叫道:「朱棣可能也知道朱能敗了,應該要退兵。」

朱高煦想了想又道:「依俺父王的性格,要麼退兵,要麼想約我到城外決戰,拼掉手上最後的底牌,或許他覺的,只要打贏了我們,他就能翻盤——」

朱棣是個喜歡堵博的人。

朱棣的靖難就是一場豪堵,且被他堵勝了,朱棣這種堵徒,一定還會再堵一次。

朱高煦說的沒錯,城下朱棣又在罵娘,氣的差點吐血。

原本朱棣已經準備和朱高煦議事退兵,想為朝廷拖延時間,但在七月初接到朱能包圍福州的消息後,又開始繼續圍攻,只是三天打漁,兩天曬網,為此,還專門召集諸將開了個會,通知大夥,官軍已經包圍了福州,要斷逆子的後路,很多原本想退兵的大將聽到後,都改變注意支持朱棣。

但沒多久,後方傳來消息,糧草供應不上,朝廷運轉也出現了問題。

朱棣重新考慮起退兵的事。

也就在這時,他接到奏報朱能大敗。

「轟隆」許久沒被掀翻的桌子終於再次被掀翻。

朱棣氣急敗壞的把奏報撕了個粉碎:「朱能-——朱能——無能——叫無能好了-——」

朱棣從來沒有這麼罵過朱能。

去年朝廷在廣西大敗,朱能還情有可原,因為逆子準備了幾百門炮,突然出來偷襲。

朱棣也感覺不能怪朱能。

但現在,他舉兵三十萬之眾去打福州,又被李遠數萬給打敗了,關鍵是,逃回來都沒多少兵馬。

他實在無法接受,三十萬大兵,在一個月內灰飛煙滅。

這下江西境內官軍只餘五萬不到,還要防守九江和南康。

這湖廣雙方決戰的側翼,如果防不住,等李遠的兵馬進入江西,從側翼攻打朱棣,官軍六十萬也頂不住,就算李遠不攻官軍側翼,前往支援朱高煦,也是個麻煩。

但朱棣也必竟是千古一帝,憤怒過後,很快冷靜下來。

「傳旨,讓太子準備,隨時撤回北平。」

朱棣第一時間是下旨給太子。

事到如今,朱棣也知道京師守不住,京師附近的官軍都喪送的福州戰場上,現在形勢比當初他靖難時還要困難十倍。

逆子無論兵馬數和水師數,已經超過朝廷。

房間裡幾個大將聽了都是臉色微變。

朱棣又道:「俺要沒猜錯,俺的好高煦聽到福建大勝的消息,很快會出來與俺野戰。」

「好,讓俺好好教訓這個逆子一番。」

朱棣認為,逆子朱高煦也肯定會出來打野戰,這是打敗六十萬官軍最好的機會。

「傳令,全軍撤退,往——」朱棣左看右看,盯著附近地圖看了看。

此次雙方投入會戰兵力要接近一百萬,肯定要選個好地方。

「往太平山方向撤退。」

決戰,就在太平山。

太平山與九宮山並連,把湖廣和江西分隔,官軍如果背靠太平山,北面是富江河,東面是太平山,南面是九宮山,叛軍想要進攻,只有西面一面能攻。

江西李遠的兵馬想從後面打官軍也變的不可能,因為九宮山和太平山把他們阻隔著。

朱棣感覺自己太聰明了,這麼好的地方都能想到。

但這樣的戰略,基本就是把自己放在被動防守的位置,這和他在靖難中,帶著北軍縱橫交錯,到處進攻截然不同。

當然,如果逆子不來進攻,他會沿著太平山退向九江,然後從九江退回京師。

以他的估計,逆子肯定會來進攻。

因為等他幾十萬大軍退回京師,逆子想攻城,會變的更難。

決定完任務之後,朱棣死死盯著地圖,心裡默默的念著:「高煦啊高煦,俺的好兒子,你一定要來啊。」

朱高煦當然如他所願,拿到情報的第一時間就開始調集四周兵馬。

八月初,駐守歸州的楊雷、夷陝周泰、衡州盛堅、荊州賀如虎、常德周虎,長沙瞿陶等將紛紛來到巴陵。

小小的巴陵城,幾乎集合了所有朱高煦在湖廣的主要守將。

按朱高煦的意思,每城留三千人駐守,其餘兵馬,特別是騎兵,全部帶到長沙一線來集合。

城內外雙方好像有了默契,朱高煦各部紛紛往這邊移駐的同時,朱棣則帶著兵馬退向通山縣。

八月四日,朱棣全軍還在有序撤退,朱高煦召集諸將,看向地圖。

「朱棣五六十萬大軍應該退向太平山和九宮山方向了。」

「大夥看,北面是富江河,富江河連接通山縣,通山縣南就是九宮山。」

「通山縣與九宮山中間的距離大概六里寬,朱棣可能就守在這條線上。」

「而北面南面和東面都有天然山東屏障,不需防守。」

「他是想在這裡,約我一決死戰。」

「咱們要是不和他打呢?朱棣這麼有信心,認為咱們必須要和他野戰?」周虎嚷嚷道。

「不打他就順路退回九江,再入直隸,到時五六十萬大軍分守各城,咱們要一個個攻城。」朱高煦搖頭:「咱們炮多,六百多門炮,運這麼遠太麻煩,用來攻城比野戰更難。」

「就如他所願,在太平山下決戰。」

朱高煦決定陪朱棣玩,就在太平山通山縣附近決戰。

此戰朱高煦能動員的兵力有湖廣方向集合起來的約二十萬。

朱棣那邊原本有五十多萬在攻城,打了兩個多月,估計損了有三四萬,因為他是打打停停,沒有一直猛攻,手上應該還有五十萬。

另朱能帶著福州的敗兵五萬騎還在往九江退,短期內不會投入戰場。

八月五日,朱高煦得到消息,朱棣的兵馬已經全部退往通南縣以東,進入太平山和九宮山山腳下。

官軍沿著兩條山脈一字排開,北靠富江河,五十多萬大軍嚴陣以待。

前鋒就在劉家嶺村。

這邊後世在附近改了個名字,叫闖王鎮,用來紀念李自成。

六日,朱高煦終於把二十萬大軍集合完畢,全軍開拔往崇陽縣去。

崇陽就在通山以西,正好面對官軍大陣。

崇陽這邊也有條河,可給朱高煦兵馬提供所用水源。

朱高煦的大本營就設崇陽縣內,條件比朱棣好了很多。

此時他們大本營距離官軍前鋒約八十多里,雙方前鋒大營,距離不到四十里,雙方的哨騎每天都會發生交戰,相互驅逐對方。

七日,朱高煦親自帶人來到高山源,這邊距離劉家嶺官軍前鋒大營不到十里,討逆軍前鋒大營也往前推到距離對面官軍大營十里左右。

站在高山源高處,朱高煦發現官軍陣地塵土飛揚,無數青壯民夫正在奮力修築工事。

「朱棣的打法,真是變了啊。」朱高煦看的暗暗好笑。

以前靖難時朱棣打仗,進攻進攻再進攻,就是他的打仗思路。

朱棣喜歡占據主動,先發制人。

「這是逼咱們儘快打過去啊。」宋猛道:「給他們時間這麼挖下去,就不好攻了。」

朱高煦笑道:「這招對官軍有用,對咱們沒用。」

這會營地野戰的防禦工事非常簡單,一般就是兩種。

要麼設木欄圍欄(包括鹿角和拒馬)為阻擋,要麼挖陷馬坑來陰人。

這兩招對朱高煦來說都很容易破解。

「走,再轉轉,去九宮山。」朱高煦決定帶著他們往九宮山去。

九宮山是道教名山,占地約二十萬畝,最高處海拔一千六百多米,是大明中南部最高的山之一,後世是旅遊景區,避暑勝地。

朱高煦帶著一行人,還有一百多親兵,一路從西往東爬。

帶路的是通山縣附近一個山民,宋猛派人找來,給了十兩銀子。

老頭五六十歲,爬山還是特利索。

一邊爬一邊嘀咕,官軍徵用了他們家,給了寶鈔五貫,他說寶鈔有個屁用,現在都不值錢,還是漢王好佬,百姓們都支持漢王。

又說官軍還拿了他們家糧,五貫錢連糧都在內,讓他們自己去買別的吃。

朱高煦心中一動,朱棣現在這麼缺糧了?

想想也是,朱棣五六十萬大軍在湖廣,全靠後面支援,而朱高煦兵馬少,又占據大半個湖廣。

朱棣是有可能糧不夠的。

「明紂王無道,宋猛,再給劉老漢五兩銀子,咱們不能虧了百姓。」朱高煦馬上義憤填膺的道。

「啊呀,太多啦,太多啦。」劉老漢有點不好意思,但拿到手上,還是喜滋滋的。

朱高煦爬了會,看不到山下,特別是北面官軍所在:「就這條路嗎?上山還有沒有別的路?」

(本章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